广东省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088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东省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东省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东省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广东省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六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C.平心而论:

平心静气地评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下半年,广州登革热疫情高发,为防止疫情扩散,保证地铁工地和车站,广州地铁已启动了多项措施,开展以灭蚊为重点的防治工作。

B.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至今已有十载,它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是加强东西部经济合作、推动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重要途径。

C.法国作家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至此共有十余位法国籍作家获得该奖,成为历史上拥有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最多的国家。

D.数字出版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对百科类出版物的应用、发布和制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类出版物提供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凸显。

B

【A.成分残缺。

保证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地铁工地和车站加上的安全。

C.搭配不当,主语法国籍作家与宾语国家不能搭配,应在成为前加上法国。

D.语序不当。

应用、发布和制作应改为制作、发布和应用。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的成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一个共识还是存在的,那就是:

,而且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到史海里去遨游——

从而超凡脱俗,得大自在,获得精神上的完满

这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无论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境界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悟出人生的真谛,能够充分认识自我

而他们也一定会教我们怎样去做的

而达到它的途径,无论如何也少不了人文知识的研习

只有在那里,我们才会邂逅到许多像伏尔泰、布罗代尔这样的成功人士

A.

B.

C.

D.

C【第句谈关于成功的共识,故应排在第一位;

第句与第句之间是层进关系,是对成功的进一步阐释;

第句是说达到成功的人生境界的途径;

第句具体点明途径中最重要的一条;

第句中的他们紧承第句所举的人物作结。

二、本大题7小题。

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牟俸,巴人。

景泰初进士,授御史,巡按云南。

南宁伯毛胜镇金齿,俸列其违纵罪,将吏皆耸。

天顺元年出为福建佥事。

成化初,进秩副使。

久之,迁江西按察使。

八年,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岁祲,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令临清关税收米麦济振。

皆从之。

时大饥,虽获振,饥民众,徙益多。

俸请敕邻境抚、按随所在安辑,秋成资遣复业。

又乞尽蠲州县逋课。

诏如所请,更命移临清仓粟十万石振之。

至七月,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十月复言:

今救荒者止救其饥,不谋其寒。

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

帝皆嘉纳。

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月粮,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奏请伏专擅罪。

帝特宥之。

已,移河南输边粟济山东,别给银为边饷,山东输京租二十万石,给本地用。

十年又饥,请发仓储出贷。

抚山东五年,尽心荒政,活饥民不可胜数。

以右副都御史改抚苏、松。

俸性严。

以所部多巨室,欲故摧抑之,乃禁索私租,劝富家出谷备振动千计,怨谤纷然。

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

直归,未发也。

俸初在山东,与布政陈钺负气不相下。

后钺从容言俸短,直信之。

十四年,俸议事至京,直请执俸下诏狱。

先是,所亲学士江朝宗除服还朝,俸迓之九江,联舟并下。

所至,有司供张颇盛。

直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

词连佥事吴扁等十余人,俱被逮。

系狱半岁,谪戍湖广。

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人多议其深文。

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

逾年,卒戍所。

(选自《明史?

牟俸传》,有删节)

【注】岁祲(jn):

祲,妖气。

岁祲,这里指年成不好。

逋课:

欠交的赋税。

深文:

利用法律条文的苛细,给人加罪。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

发:

征集

B.而以德州、临清寄库银易米振济

寄:

寄存

C.中官汪直有事南京,或谮俸

谮:

诬陷

D.俸在江西时,共成许聪狱

狱:

案件

A【发:

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寡人之于国也》: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八年,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移河南输边粟济山东,别给银为边饷

直谓朝宗有所关说,并下狱

A.为而

B.以且则

C.为且

D.以而因

D

【1.所给句子与上文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月粮,而以德州、临清寄医疗库银易米振济结构相同,上文用了表示并列的而,故本句根据语境也应用而;

2.且与而确实都可以表并列,但且的语气明显更强,此处宜用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B.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C.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D.俸又言公私困竭/救荒靡策/乞开纳粟/例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且截留漕粮备振

答案:

C【1.先将句子中俸又言删去,可见A、B明显节奏不合。

2.乞开纳粟例中,纳的宾语是粟,开的宾语是例,现代汉语中有开……(先)例之说,如果不在例之后断,则于句法不合;

3.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一句中,令是使的意思,胥吏与富民对举,故在富民前断开——全题得解。

此题需综合运用句法结构、文化常识答题,是全卷中最难的选择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化八年,山东发生大饥荒,牟俸想尽办法赈灾,但仍有很多灾民流离失所,牟俸就请求附近的官员暂时安置他们。

B.牟俸在山东赈灾的时候,采取了一些权宜之计,尽管并没有事先上报朝廷,但是他的举动也得到了皇帝的理解宽恕。

C.牟俸与山东布政使陈钺互不相让,陈钺在宦官汪直面前说牟俸的坏话,汪直相信了他,后来找机会将牟俸关进监狱。

D.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到九江迎接牟俸,两人一起乘船东下,他们沿途受到了当地官员的殷勤接待。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纵得食,终不免僵死,乞贷贫民布棉。

(3分)

【参考答案】

(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御寒)。

[3分。

僵死贷各l分,大意1分。

僵死如译为冻僵而死也可。

【评分说明】

1.大意1分落在补充纵得食的主语、纵和乞这三处,对一处不得分,对两处方可得1分。

2.僵死,若译为僵直地死去,不得分,可以得分的答案:

冻僵而死/冻死/倒地而死。

3.贷译为资助、发放、给予、贷款等不得分,借给、贷给得分。

【存在问题】

1.偷换概念:

把题中的布棉视为棉布。

2.生造词语:

把贷译为贷发,既不是借给,也不是发放。

3.忽视语境:

要翻译的这句话是出现在对话中的,同学忽视语境,将其视为客观陈述句,译为:

即使得到了食物,灾民们最终也免不了被冻死,于是牟俸给贫困百姓借了布和棉花。

4.功底不扎实:

布棉的翻译五花八门:

布衣棉衣、布质棉衣、棉布衣服;

纵有译为尽管的,有译为虽然的,就算知道是即使,也有好一批同学错写成既使。

至是被祸,皆知为直诬,然无白其冤者。

(4分)

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白冤情的人。

[4分。

被1分,为直诬被动句式1分,白1分,大意1分。

按评分标准操作。

被译为遭到,同义的遇到、蒙受皆可;

为直诬必须译成被动句;

白译为辩白或同义的申辩申诉洗刷清楚澄清皆可,但译为表白告诉说出禀报甚至平反则不可;

大意视基本合乎原意,主要看三个评分点之外的地方(如至是直的翻译,被祸的主语,皆知的主语)是否大体合乎原意,若明显不靠谱则会被扣除这一分。

被祸译对的学生不够半数,多数将被视为表被动;

为直诬有少数学生未译成被动格式;

白其冤译得不恰当的学生也为数众多;

另外没想到的是至是(到这次/到这时)也普遍不能准确译出,还有部分学生弄错被祸的人,也有部分学生看不出直是个人名,还有少数学生以为别人是因为惧怕而不敢为牟俸鸣冤。

从这个并不难的翻译题的评卷情况看来,文言基本功仍需加强。

(2)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牟俸的性严?

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牟俸巡察云南时,南宁伯毛胜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们都被震惊。

牟俸任苏州、松江巡抚时,故意打击压制当地的世家大族,禁止他们收缴私租,并让富户们拿出大量粮食用来赈灾。

牟俸在江西时,与人一起造成了许聪的冤案,人们大多非议他利用法律条文给许聪加罪。

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

找出的事例能体现牟俸的性严即可给分。

【参考译文】

牟俸,是巴州人。

景泰初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的职务,巡察云南。

南宁伯毛胜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们都被震惊。

天顺元年,他出京担任福建佥事。

成化初年,晋升为副使。

不久,调任江西按察使。

成化八年,牟俸以左佥都御史的身份担任山东巡抚。

当年年成不好,他请求打开济南仓库储备的粮食,降价卖给百姓,又让临清收关税时收米和麦子来救济百姓。

他的意见都被采纳。

当时发生了大饥荒,百姓们虽然得到赈济,可是饥民太多,辗迁移的人越来越多。

牟俸请求朝廷下令邻近的巡抚和巡按根据灾民所到的地方加以安置,秋天收成的时候发路费给他们回家恢复从事的职业。

他又请求全部免除州县欠交的赋税。

朝廷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又下令移用临清仓库储备的十万石粟米赈济灾民。

到当年七月,牟俸又进言说,公家和百姓都已陷入困境,救灾没有办法,请求放开私人捐粟买官的旧例,让小吏能被选为官员,富人能被授予没有具体事务的散官,并且截留漕运的粮食以备赈灾。

十月又进言:

现在救灾只解救贫民的饥饿,没有考虑他们受冻。

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御寒。

皇帝都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牟俸又发文书散发东昌、济宁的仓库十万石粟米作为军士每月的口粮,用德州、临清寄存的库银买米赈济灾民,他上书承认自己犯了擅自行事的罪行。

皇帝特别宽恕了他。

不久,移用河南交纳的边粮救济山东,另外拨给银两作为边饷,山东应该交纳的租粮二十万石留给本地赈灾用。

成化十年又发生饥荒,他请求打开仓库借出粮食。

他担任山东巡抚五年,为赈灾之策尽心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

牟俸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改任苏州、松江巡抚。

牟俸性情严苛。

因为管辖的地方有许多世家大族,牟俸想故意打击压制他们,于是就禁止收缴私租,劝说富户拿出稻谷以备赈灾,数量动辄以千石计算,怨恨和非议声很多。

宦官汪直到南京办事,有人诬陷牟俸。

汪直回京以后,没有揭发他。

牟俸原先在山东的时候,与布政使陈钺斗气,互不相让。

后来陈钺随口说了牟俸的缺点,汪直相信了他的话。

成化十四年,牟俸到京城议事,汪直请求朝廷捉拿牟俸将他关进监狱。

在此之前,牟俸亲近的学士江朝宗服丧期满回朝,牟俸到九江迎接他,两人一起乘船东下。

他们经过的地方,官员们的宴请很丰盛。

汪直于是认为江朝宗为牟俸说好话,一起把他们关进监牢。

讼词牵连到佥事吴扁等十多人,他们一起被逮捕。

拘囚了半年后,牟俸被贬到湖广。

牟俸在江西的时候,与人一起造成了许聪的冤案,人们大多非议他利用法律条文给许聪加罪。

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白冤情的人。

过了一年,他死在了谪戍的地方。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题《柳洲待别图》送刘跃如

[明]李日华

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

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

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

(1)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一个因即将送别心上人而独自倚栏(暗数落花)、无奈感伤的女子形象。

送别心上人独自倚栏(暗数落花)各1分,无奈感伤1分。

意思对即可。

【补充说明】

情感内涵1分、情感基调1分,细节刻画1分。

(情感内涵写成等待丈夫、思念情人,不给分。

情感分析前后矛盾,不给分。

例如,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自由清闲、落寞孤独、忧愁满面的女子形象。

【评分示例】

3分:

刻画了一个即将与丈夫分离,梳妆后独自靠在阑干边,默默地数着落花,内心忧愁,不舍的待别女子形象。

刻画了一个妆罢倚栏,默数落花,心中却为离别而伤悲的闺中女子形象。

2分:

上片刻画了一个孤独、忧愁的女子形象。

化完妆,女子独自一人倚在阑干上,悄悄地数着地上的落花,愁绪满怀。

描绘了一个与爱人离别而独自忧伤的闺妇形象。

1分:

刻画了一个盼望丈夫归来,愁绪满怀、孤独的女子。

上片刻画了一个孤独、愁苦、伤春的女子形象。

0分:

等待丈夫回家的女子形象。

描写了一个孤苦无依,妆成无人赏的深闺怨妇。

【同学问题】

1.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

题干表述是一首词,有些考生却当作一首律诗。

问题是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同学的答案刻画了一个独倚阑干,在梨花雨、落红、残云等陪衬下,望着远去行舟的一位送行女子的形象。

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惨淡的送别情与惨淡的风景结合在一起。

2.错别字现象较严重。

惆怅写成愁怅,忧愁写成幽愁。

3.贴标签现象依旧存在。

例如:

上片运用梨花雨、落红等意象,刻画了一个寂寞、思念爱人的女子形象。

(2)下片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包含了哪两重意蕴?

一方面点明了柳洲待别的词题,传达了画中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一方面由画面到现实,表达了词人自己与刘跃如的送别之情。

答对一点2分。

这一小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全词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句意,分析关键句子所蕴含的情感的能力,属于诗词赏析的基本要求。

也与13、14年广东高考语文卷该题的形式保持一致。

学生大都能从离情别意这一角度理解该词下片最后两句所要表达的意蕴。

但要学生体会到离别的两个层次却很难,绝大部分考生要么只谈及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要么只提及诗人与友人刘跃如的别情。

很少有考生能读懂将诗人与友人的别情跟所题之画意交融起来,通过画中的男女伤别情绪的生动刻画,来表达自己与友人刘跃如的离别之情的主旨。

因为要理解此词由画中情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的意蕴,需要有相当的文学素养,而这种素养已经超出了《考试大纲》中对古诗文浅易的要求。

当然,如果考生能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将诗题、诗句、题干信息做综合考量,还是能够有所体会。

因为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这首诗的标题就揭示了写作的事件和基本内容。

而诗歌的尾句常常卒章显志,或隐含主题。

所以要体会下片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包含的意蕴,就要诗题和全诗内容,从整体上理解诗歌。

正是基于上述两点,所以在阅卷过程中,只要考生能只谈及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或提及诗人与友人刘跃如的别情,我们都会酌情至少给两分。

如果两方面都提及,则满分,即使作答内容并没有提到由画中情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这一关键点。

【关于参考答案的一点看法】

第一个要点是否可以这样说:

点明了这首词的题目中柳洲待别这一画题,表达了画中人(女子)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个要点可否这样表达:

由画面到现实,照应词题中的送刘跃如这一内容。

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刘跃如时的不舍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词,也是一首送别词。

此词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将诗人与友人的别情跟所题之画意交融起来,通过画中的男女伤别情绪的生动刻画,来表达自己与友人刘跃如的离别之情,颇具新意。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了画中女子的离愁别恨。

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一开头即点染出了画面所呈现的季节:

乍暖还寒,到处飘洒梨花雨的春季。

春季本是繁花争艳、令人心旷神怡的时节,然而画中的这位少女却觉得无意绪,因为她的心上人将要离她远行。

此情此景,那依依的春柳,似是无力举起的纤纤素手,那飘洒的梨花雨,恰如伤心难耐的离别泪水。

紧接着的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二句,是那位女子无意绪的具体表现,常人道女为悦己者容,而画中的女子妆成之后却无人欣赏,其内心失落不难想见。

独自倚栏,暗数落花,这两个传神画面点出了她内心的孤寂与哀怨。

而这片片飞逝的寂寞落红,不正是她自身遭遇的写照吗?

至此,一个孤独无奈、黯然伤神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下片顺承上片,进一步点明了女子之哀伤是因为伊人将乘舟远去,并将画中的男女伤别跟自己和友人刘跃如的别绪有机融合起来。

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二句,以有意味的景物描写揭示出了女主人公愁不语的原因,用笔高妙。

在这里,词人不直接写画中人执手相看泪眼的场景,而是以杜鹃催归暗示了离别在即,离别无奈,并在此点明了离别的时节;

词人不直接叙写双方离别时如何依依不舍,而是以残云对沙洲的无限依恋,象征着别离人那份难割难舍的恋情,以无生命的自然景物来透视有生命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使无生命的景物具有了情感的意味,而且能把难以具体描摹的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外化,深得以景传情之妙。

结句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继续描写景物:

在长满柳树的十里横塘,一只船正泊在柳烟深处整装待发。

这两句一方面点明了柳洲待别的词题,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离别的不可避免,不仅传达了画中人的别情,还道出了人间离别悲剧的普遍性,从而自然而然地由画中情到了词人送别友人的当时情,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从而使此词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伤别情感内核,由此产生了与一般送别词不同的更丰富多彩的感人魅力。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孔子曰:

不知命,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

(《论语》)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披绣闼,俯雕甍。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积雨空林烟火迟,

漠漠水田飞白鹭,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无以为君子也

无以知人也

(2)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4)蒸藜炊黍饷东菑阴阴夏木啭黄鹂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

士人的担当

易中天

认真说来,士或士人,作为概念或称呼,已经是历史了。

今天没有士,只有知识分子。

所谓知识分子,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指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狭义的特指社会的良心与良知。

这两种,都与士有关。

广义的知识分子,是士人身份的现代化。

古代的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

所谓士农工商,即意味着农是庄稼人,工是手艺人,商是生意人,士是读书人。

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不能从事别的行业。

当然,躬耕于陇亩,是可以的。

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

耕读为本,是因为国家重农;

诗书传家,才是命脉所系。

亲自到地里干活,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

所以,士人可以不耕,不能不读。

开作坊,做生意,就更不行。

刘备卖履,嵇康打铁,当时便都算出格。

读书做官,则理所当然。

做官以后,也还要读书,有的还写写诗,做做学问。

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可见,古代的士,就是读书人,而且是职业读书人。

或者说,是在读书与做官之间游刃有余的人。

因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优,是优裕的意思。

也就是说,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

治学精力过剩,就当当官员。

这是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

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

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

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即广义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都读书。

教科书当然是要读的,但那叫学习或上课,不叫读书。

毕业以后,也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

他们可以当白领,做律师,办企业,搞艺术,成为科学家,都正大光明,自由平等。

读书,则只是业余爱好。

因此,我们很难从职业身份,来认定谁是士,谁不是。

甚至读不读书,也不足为凭。

不看职业,也不看读书,那看什么?

看精神。

实际上,士或士人在古代,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种文化精神。

狭义的知识分子,则是士人精神的再传承。

因此,本文所说的士人,也包括其他,都是指某种精神类型、气质类型或人格类型,甚至只是一种文化符号。

比如梅兰芳,职业虽是艺人,却不但成就极高,更在抗战时期,表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

因此,文化界普遍视他为士人,要尊称

梅先生的。

那么,士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有风骨;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是有气节;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是有担当。

担当是广义的,包括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有此一条,即可无愧为士。

但严格意义上的士,还得有天下之担当。

这种担当,古之士人,一般都有。

后之士人,也可以有。

但如果是国士,则必须有。

刘备寄居刘表时,就曾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真是徒有国士之名,当为士林不齿(《三国志·

陈登传》)。

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国士,必须像《毕业歌》所云,能够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至于无双国士,则恐怕只有像诸葛亮那样才行。

可惜这样一位难得的士人,却被《三国演义》歪曲为自命清高忸怩作态的酸腐文人,作够了秀才出山,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诗人和学人,则可以不必有此担当。

真正的诗人,当然也都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

他们的作品,也一定是人民的心声。

但这是反映,不是担当。

同样,学人也可以撰写时评,发表政见,以天下为己任。

但这时,他已经是士人了。

或者说,是具有士人精神的学人。

纯粹的学人,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

正如纯粹的诗人,完全可以每有闲情娱小我。

天下和国家,是可以管,也可以不管的。

只要为社会和人类,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就是真正的学人和诗人。

(选自《斯文:

帮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