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613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精.docx

《最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精.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精.docx

最新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精

单元总复习与小专题梳理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阶段特征

1、总体特征:

垄断成为社会最基本的特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进入了成熟、稳定和繁荣时期。

2、具体特征:

政治上:

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确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进一步调整了社会矛盾,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和政党政治逐步走向成熟;垄断资产阶级掌握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国家对政治、经济生活的调节作用越来越突出。

经济上: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但由于垄断程度不同,导致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思想上:

自由主义思想逐渐衰微,反映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资产阶级要求和愿望的新思想占上风;社会思潮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歧,帝国主义时代产生了列宁主义

国际关系上:

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导致了新矛盾的产生,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重要概念:

(一)垄断组织

1、概念:

垄断组织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竞争加强,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而形成的经济组织形式。

2、形成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结果。

3、资本家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

①独占生产和市场、攫取高额利润。

4、主要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

5、实质: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积极影响: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产生后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使资本主义经济一步步走向成熟。

②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的表现。

③垄断组织的出现改善了企业的内外状况,使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使资本主义生产的计划性有了很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无政府状态”。

④垄断组织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使企业管理成为一门科学;也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⑤垄断组织更有能力组织高科技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从而推动科技的发展。

局限性:

①垄断组织造成市场被瓜分,价格被控制,必然影响到市民生活水平。

②垄断主要是通过联合、兼并实现的,它必然伴随着中小企业的破产、倒闭、被兼并,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暴力、欺诈,使大量工人失业,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阶级矛盾尖锐等社会问题。

③垄断的出现,造成了更大规模、更加激烈的竞争,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府极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直接导致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紧张,也使亚非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④垄断组织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使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二)亚洲的觉醒

1、概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被压迫、沉睡在中世纪状态的亚洲各国人民觉醒起来了,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而奋斗。

列宁称这个空前未有的历史事件为“亚洲的觉醒”,这个时候,亚洲各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

他们组织政党,提出新的政治纲领。

“亚洲的觉醒”不仅包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包括以开明地主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而且还包括旧式的农民起义。

正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中,出现了旧式的农民起义开始逐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代替这种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种新旧交替是客观存在的。

2、“亚洲觉醒”的正确理解是;亚洲各国资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

3、“亚洲觉醒”的最本质含义是:

亚洲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兴起。

4、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进入“觉醒”阶段的主要因素是:

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从“亚洲革命风暴”到“亚洲的觉醒”的发展轨迹来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6、“亚洲的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亚洲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民族民主革命。

7、在“亚洲的觉醒”中,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特点有:

领导阶级、斗争形式、斗争性质具有多择性。

(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概念:

所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实质上指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普遍确立,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控制的世界体系,它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殖民体系三个部分。

2、形成的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3、形成的两种基本途径:

①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通过殖民扩张和对外经济侵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4、形成过程

①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改革运动、革命与动和统一战争的浪潮跃出西欧和北美的范围而席卷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以大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商品输出国,被征服和控制的国家都沦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和劳动力的供应地,亚非拉大批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的轨道,一个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以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为外围,前者支配后者,后者依附前者的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宰。

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③通过殖民扩张,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5、影响:

①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加剧了列强之间的争夺和矛盾

③造成亚非拉地区的贫穷与落后,形成东方必属于西方。

④客观上冲击亚非拉落后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先进技术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⑤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的加强。

三、重要重点知识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列表)

类别

时间

内容

国籍

影响

电力

1866年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德国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19世纪八、九十年代

电灯、电车、放映机问世

内燃机、交通工具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煤油、汽油内燃机

德国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

19世纪80年代

卡尔·本茨制成汽车

德国

19世纪90年代

柴油机制成

德国

1918年

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

电讯事业

19世纪70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美国

世界各地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19世纪90年代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工业

19世纪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燃料

炸药的发明和改进,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

诺贝尔发明炸药(1867年),后又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瑞典

塑料、人造纤维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领域归类)

1、对生产力来说:

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来说:

(1)使资产阶级力量更加强大,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巩固;

(2)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产生了垄断组织,推动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对阶级关系来说:

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对经济结构来说:

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并产生了许多新兴工业。

5、对国际关系来说:

(1)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

各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大肆抢夺殖民地,进行疯狂的资本输出,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也高涨起来。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促使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各国为争夺殖民地而矛盾激化,引发了一战。

6、对经济思想来说:

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由自由主义变为垄断主义(凯恩斯主义);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兴起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资金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积累了资金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殖民地的进一步掠夺积累了资金

资源

海外掠夺和英国丰富的煤铁资源

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原料掠夺

生产技术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劳动力

英国的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摧毁了自然经济,加上各国的调整获得劳动力。

市场

殖民活动拓展了海外市场,国内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从而使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技术发明来自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自然科学新发明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首先开始国家和中心国家

首先发生于英国,中心也在英国

几乎同时发生于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发明超出一国范围;中心是美、德两国。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

出现垄断组织

首先开始行业

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引起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

首先开始于重工业

其他

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3、影响的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生产力

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

进一步提高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的确立

垄断组织形成

社会阶段

自由竞争阶段

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经济结构

农业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由农业文明开始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尤其是重工业

阶级结构和工人运动

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并产生了列宁主义

新兴行业

机械制造业

电力、化学、汽车、石油

对外侵略

英法等向全球扩张,商品输出为主,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抢占殖民地,疯狂的输出资本

世界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霸主

德美发展最快,超越英法,改变了世界格局,矛盾产生,引发战争。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对中国的影响

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起来为救国救民而探索;在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例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又分别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方面)?

给中国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汽车、化学。

(2)后果:

生产力方面:

……;社会关系方面:

……;国际格局方面:

……;(答案见上面表格)

(3)对中国影响:

(答案见上面表格)

(三)、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在19世纪末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