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0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792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0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病理学0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病理学0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病理学0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病理学0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05.docx

《病理学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0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学05.docx

病理学05

第四单元 肿瘤

本章复习思路

  重要知识点:

癌和肉瘤的本质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

  重要记忆点:

癌前病变有哪些?

恶性肿瘤的特点?

那些肿瘤是恶性/良性?

  复习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较多且零碎,不要求面面俱到,只

要重点记忆重要知识点就可以。

第一节 肿瘤的概述

  一、概念

  肿瘤是各种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使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一定是有害的。

  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后即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生长旺盛,具有相对自主性,与机体不协调,对机体有害无益。

因而与生理状态或炎症损伤修复时细胞增生有本质的区别。

  

  二、组织结构  

  分为实质与间质两个组成成分。

  实质就是肿瘤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分,肿瘤的生长代谢特性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都取决于实质的性质,也是肿瘤分类和命名的根据。

  间质由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组成。

各种肿瘤的间质基本相同,不具特异性,对肿瘤实质起营养和支持保护作用。

不同种类的肿瘤,间质的量可不同。

第二节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一、异型性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肿瘤的异型性反映了肿瘤组织成熟的程度(即分化程度,指肿瘤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分化愈高的肿瘤,异型性愈小,良性肿瘤一般异型性不明显。

分化愈差的肿瘤则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这是区别良、恶性肿瘤重要的组织学依据。

  

  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恶性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结构和层次,丧失了极性。

  如鳞状细胞癌失去了正常复层有极性的排列和层次,结构紊乱,癌细胞形成巢团状或条索状排列,并可出现癌珠。

分化程度高恶化低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

  

(1)瘤细胞的多形性:

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一般体积大,有时可出现瘤巨细胞。

  

(2)核的多形性:

瘤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染色质颗粒分布不均。

核体积大,核浆比例增大(正常为1:

4~6,恶性肿瘤细胞接近1:

1)。

出现巨核、双核及奇异形核。

核染色深,核膜增厚。

核仁肥大,数目增加。

核分裂象多见,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象。

  (3)胞质的改变:

胞浆多呈嗜碱性。

  

  二、扩散和转移

  扩散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

  1.直接蔓延

  瘤细胞由原发部位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神经束衣等侵入邻近组织和器官继续生长,称直接蔓延,如晚期子宫颈癌向前蔓延达膀胱,向后可至直肠。

  2.转移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在远处器官内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新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绝对指征。

常见的转移途径有:

  

(1)淋巴道转移

  是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癌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到所属局部淋巴结,形成淋巴管栓塞,在局部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癌。

  如肺癌首先转移到肺门淋巴结;外上象限的乳腺癌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

癌细胞首先进入淋巴结的边缘窦,继续生长繁殖,使受累淋巴结肿大变硬,相互融合成团块。

淋巴结转移一般按淋巴引流方向,一站一站转移,最后可经胸导管入血,继发血道转移。

  

(2)血道转移

  这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瘤细胞直接侵入血管,随血流到远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

  血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同。

侵入体静脉的瘤细胞经左心到肺,在肺内形成转移瘤,如绒毛膜癌的肺转移;侵入门静脉系统的瘤细胞在肝内形成转移瘤,如肠癌发生的肝转移;侵入肺静脉的瘤细胞经左心入主动脉,引起全身脏器的转移,常见转移到脑、骨及肾等处;侵入胸、腰、骨盆静脉的瘤细胞,通过吻合支进入脊椎静脉丛,引起骨、骨盆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而无肺转移,如前列腺癌转移到脊柱。

  血道转移虽可发生在许多器官,但最常见的是肺,其次是肝。

转移瘤的形态特点是边界清楚,常为多个散在分布的结节且靠近器官表面。

  (3)种植性转移

  是指发生于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当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内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性肿瘤的现象。

  种植性转移常伴有浆膜腔血性积液,最常见于腹腔器官的恶性肿瘤,如胃的印戒细胞癌侵及浆膜后种植在双侧卵巢,形成的转移性肿瘤称为Krukenberg瘤。

  另外在手术时如不小心可发生医源性种植性转移。

  

  三、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区别点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大体形态

边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源发组织相似

边界不清楚,无包膜,偶有假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源发组织不同

分化程度

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与其起源组织相似,核分裂象少

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与其起源组织不相似,核分裂象多

生长速度

缓慢,很少发生出血、坏死

迅速,常发生出血、坏死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边界清楚,移动性大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无包膜,边界不清,移动性小

转移

不转移

可有转移

继发性改变

坏死出血少见

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继发性感染等常见

复发

很少复发

较易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危害性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

危害性大,除压迫和阻塞外,常破坏局部组织器官,引起出血、坏死、感染,晚期引起恶病质,也可因转移引其他器官损伤

  

  四、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有时并无绝对界限。

有一类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病理诊断上无确切规范,这种肿瘤称交界性肿瘤。

  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或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此类肿瘤有恶变倾向,在一定条件下可逐渐向恶性发展。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1.良性肿瘤的命名

  一般称瘤,命名方式为:

部位+组织来源+“瘤”字。

  如背部脂肪瘤、胃平滑肌瘤、甲状腺腺瘤等。

  2.恶性肿瘤的命名

  

(1)癌:

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癌,命名方式为:

部位加组织来源再加“癌”字。

如膀胱移行细胞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等。

  

(2)肉瘤:

间叶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骨、软骨等)来源的恶性肿瘤称肉瘤。

命名方式为:

部位加组织来源再加“肉瘤”二字,如背部脂肪肉瘤、股骨骨肉瘤等。

  (3)其他特殊命名的肿瘤:

①在肿瘤前冠以“恶性”二字,如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②以母细胞瘤命名,如神经母细胞瘤;③以人名命名,如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淋巴瘤),尤文瘤(Ewing瘤);④含三个胚层的肿瘤,如畸胎瘤;⑤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

如骨巨细胞瘤。

  

  二、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重要!

  

(一)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长期不治疗,有的可转变为癌。

  1.粘膜白色病变 常发生在口腔、子宫颈及外阴等处,有的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2.乳腺增生性纤维囊变 乳腺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增生伴导管囊性扩张,较易发生癌变。

  3.结肠、直肠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往往有家族史,40%~50%可发生癌变。

  4.皮肤慢性溃疡 长期、经久不愈的小腿皮肤溃疡,有可能变为鳞状细胞癌。

  5.子宫颈糜烂 由于慢性炎症过程使柱状上皮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在糜烂愈合中,增生及化生的鳞状上皮可演变为鳞癌。

  6.慢性胃溃疡 因溃疡周围粘膜增生引起癌发,发生率约为1%。

  

(二)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性增生指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象。

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常见于皮肤或粘膜的被覆上皮及腺体上皮。

  根据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和中度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层下部的1/3~2/3处,病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

重度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2/3以上尚未达到全层且很难逆转,常转变为癌。

  (三)原位癌

  原位癌指癌变仅限于上皮层内,常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未侵破基底膜。

  肉眼无明显病变,仅在显微镜下才可见。

  往往是防癌普查时发现。

如子宫颈、食管及乳腺小叶原位癌等。

  因上皮内无血管或淋巴管,故原位癌不发生转移。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

区别点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常见,80%左右

 较少见,20%左右

年龄

中年以上

 青少年多见

部位

皮肤,黏膜,内脏多见

 四肢躯干多见

大体特点

灰白色、干燥、质地较硬

粉红色、鱼肉状、

质较软

组织学特点

癌细胞成巢状、腺管状或条索状排列,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肉瘤细胞弥散分布,

与间质混杂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瘤细胞之间有网状纤维

转移方式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第四节 常见的上皮性肿瘤

  一、乳头状瘤、腺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略)

  

(一)乳头状瘤

  

(二)腺瘤  

  二、鳞状细胞癌、腺癌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1.鳞状细胞癌(鳞癌)

  发生在身体原有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子宫颈、食管、喉、阴茎等处。

有时可通过鳞状上皮化生而发生鳞癌。

癌组织坏死脱落常形成溃疡。

分化好的鳞癌癌巢中,可见细胞间桥及癌珠。

分化差者,癌细胞无癌珠,亦无细胞间桥,而呈明显异型性。

  2.腺癌

  胃肠、胆囊、子宫体等处多见。

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常呈不规则的多层排列。

腺癌伴有大量乳头的称乳头状腺癌;腺腔高度扩张呈囊状的称囊腺癌;伴乳头生长的称乳头状囊腺癌;腺癌中含多量粘液及印戒细胞者称粘液癌;癌巢为实体性的低分化腺癌无腺腔结构,称实性癌;癌巢少而间质纤维组织多者,称硬癌;癌巢较大、较多,而间质纤维组织少,质软者,称髓样癌。

  

  

第五节 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

  一、平滑肌瘤、脂肪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1.平滑肌瘤最多见于子宫,其次为胃肠。

  2.脂肪瘤最常见的部位为背、肩、颈及四肢的皮下组织。

有包膜、质软、色淡黄,似正常的脂肪组织。

瘤组织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相同。

  

  二、脂肪肉瘤、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及恶性淋巴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一)脂肪肉瘤

  肉瘤中常见,多发生在大腿及腹膜后的深部软组织。

  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可有假包膜。

色淡黄,似脂肪组织,或呈粘液样外观,或为鱼肉样。

  瘤细胞形态多样,可见星形,梭形,小圆形或多形性的脂肪母细胞,胞浆内有大小和多少不等的脂肪空泡及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

  

(二)骨肉瘤

  是骨组织恶性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

  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下端及腔骨或肽骨上端多见。

肿瘤位于干垢端,可累及骨髓腔及骨皮质,甚至扩展至骨膜外软组织,形成梭形肿块,该处骨外膜被掀起,并伴有大量反应性新生骨形成,堆积在肿瘤处,形成三角形隆起,称codman三角。

  新生骨从骨皮质向外扩展,组成放射状结构,与骨干纵轴方向垂直,形成日光放射状阴影,这两种现象是X片诊断骨肉瘤的特征。

  骨肉瘤外观多种形态,与肿瘤内骨质的含量、有无出血、坏死及囊腔形成有关。

  镜下,瘤细胞呈高度异型性,梭形或多边形为主,大小形状不一,易见病理性核分裂相。

肿瘤性骨样组织和骨组织的形成是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组织学依据,其形状极不规则,周边可见肿瘤性骨母细胞。

  (三)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