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607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文言文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  孔子说:

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伤仲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世隶耕属于

2、未尝识书具曾经

3、父异焉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

从此。

就:

完成

5、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

每天。

扳:

通“攀”,牵、引。

谒:

拜访

9、不使学使: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11、泯然众人矣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比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被

14、伤仲永哀伤、伤感

15、养父母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17、从先人还家跟从

18、卒之为众人卒:

最终

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

20、固众人本来

21、即书诗四句写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

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

“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

“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怎样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活到老,学到老。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三峡

一、解释答案

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上

3、乘奔御风奔:

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湍:

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曦:

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下霜的早晨

7、飞漱冲刷

8、属引凄异属引:

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

即使

11、良多趣味良:

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

出名灵:

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斯:

3、惟吾德馨德馨:

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

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官府的文书。

劳形:

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

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

“何陋之有?

”4、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答案

1、可爱者甚蕃蕃:

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

妖:

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

长枝蔓。

枝:

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少。

6、宜乎众矣。

宜:

应当。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词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擅长

2、会宾客大宴会:

适逢。

宴:

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设置:

安放

4、少顷少顷:

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

只闻:

听见

6、其夫呓语呓语:

说梦话

7、满坐寂然“坐”同“座”

8、妇抚儿乳抚:

抚摸。

乳:

喂奶

9、众妙毕备毕: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

心情。

少:

稍微。

舒:

松弛。

稍稍:

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夹杂

12、虽人有百手虽:

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

大腿。

走:

15、群响毕绝毕:

全。

绝:

尽、消失

二、翻译下列各句答案

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出。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问题答案

1、归纳文章的主旨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

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

“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

“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

“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记承天寺夜游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

想到。

遂:

于是。

至: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

交错,纵横。

盖:

原来是

5、月色入户户:

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水尤清冽尤:

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

道路。

见:

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

水中高地。

屿:

小岛。

嵁:

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

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

凄清。

居:

停留。

7.隶而从者隶:

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向西。

9.下见小潭下:

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

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一样。

蛇:

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

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使-----凄凉。

寒:

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

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25.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悲哀深沉。

28.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常;

犯过失

傅说举于被选拔衡于虑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责任,担子;

这而后作奋起

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颜色

劳其筋骨使┅┅劳累发于声吟咏叹息

锇其体肤使┅┅饥饿而后喻了解

空乏其身使┅┅贫困法家拂士同“弼”

乱其所为使┅┅错乱入则在里面。

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用来;

使┅┅惊动;

使┅┅坚韧;

出则在外面。

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曾同“增”

二、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三、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

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曹刿论战》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 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

攻打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鄙:

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间:

参与

4、小惠未 , :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指猪、牛、羊等。

加:

虚报。

信:

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案件。

虽:

即使。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可以:

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

克:

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

振作。

再:

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

估计。

伏:

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讽谏。

纳:

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长,这里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

穿戴。

窥:

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

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

第二天。

孰:

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认为••••••美。

私:

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

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

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议论。

市朝:

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

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