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594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审定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12课时)

5、火 烧 云

教材分析:

文章描绘了晚饭后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课文。

3、学习火烧云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4、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

(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第 二 课 时

一、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二、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

(二)

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    (静态-动态)             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第 三 课 时

 

一、背诵第三自然段

二、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

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

(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6、莫泊桑拜师

教材分析:

    文章写了莫泊桑拜师学写作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谦虚好学,教育我们在写作和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勤学苦练。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

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

(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

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

(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

(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造句。

酷爱——     全神贯注——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

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

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

“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

“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3)、朗读第三句话: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

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

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小结:

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思考:

莫泊桑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2、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板书设计:

            6、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福楼拜

      焦急万分虚心求教   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

      一无所获再次求教   怎么没有什么好写呢?

      全神贯注坚持观察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特点

         ↓              ↓

         勤学             善教

 

7、一次特殊的实验

教材分析:

    文章写了施密特博士被毒蛇咬伤后,面对死亡仍坚持做实验记录的故事,变线了他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的品质,歌颂了他高尚的人格和执着敬业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白发苍苍”、“燥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用心品读的阅读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对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无比热爱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崇高的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

无数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让我们共同去感受“一次特殊的实验”吧!

读课文题目,理解“特殊”。

问:

这次实验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我们自己读书弄明白。

2、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初步自学生字、新词。

3、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学收获。

4、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自学情况汇总,再选几个在全班交流。

5、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把课文读通。

6、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知精神

1、读着课文,我们的心时时被感动着,再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用心读读,体会体会,想想为什么让你特别感动。

2、在小组内交流。

在小组长的安排下依次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互相补充或提问。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阅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拼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1、读着课文,我们的心时时被感动着,再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用心读读,体会体会,想想为什么让你特别感动。

2、在小组内交流。

在小组长的安排下依次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

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悟重点句,引导入情入境地朗读。

通过读,体会科学家的顽强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从而产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施密特先生一点儿也不怕,他仔细观察蛇的外形、特点”,“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从这些句子中体会科学家面对凶恶的毒蛇不畏惧的胆量。

 “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从这句中体会科学家在自己被毒蛇咬伤又无人救援、生命危急时,想到的仍是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

 从“详尽”、“认真”、“仔细”、“像往常一样”等体会科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从“汗水淌着”、“肌肉抽动”、“感到燥热”、“耳朵里发出噪音”、“伤口、鼻子和嘴开始淌血”等感受科学家经受着剧烈疼痛还坚持作科学记录的顽强意志。

“时间啊,你慢些走……不!

时间你快些走……”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科学家敬业精神的敬仰,对科学家遭受痛苦折磨的心痛。

4、说一说这次实验特殊在哪里。

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科学家说点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再交流。

三、拓展延伸,学习品格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包括最宝贵的生命。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一次特殊的实验  

详尽 认真 仔细 像往常 珍贵的记录

  抽动 燥热 耳鸣 淌血  英勇献身

 

8、金蝉脱壳

教材分析:

   本文生动的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奇特情景,启发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金蝉脱壳。

齐读课题。

2.设问:

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

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

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思考:

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二类生字,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

(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

(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

(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

“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

“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

想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