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4713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虚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如:

①马之千里者。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二、乎

(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

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

①死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

类似于“于”的用法。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

三、者

1、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四、以

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

(1)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借

(2)虽不能察,必以情。

//策之不以其道。

——根据

2、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

表顺接时,相当于“而”;

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

表原因时,可译作“由于”、“因为”。

(1)属予以记之——(用)来

(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4)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1)皆以美于徐公。

4、特殊用法:

通假字,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五、而

1、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②面山而居。

2、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

六、其

1、代词

(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③其一犬坐于前。

2、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一定”“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真无马耶可译作:

“难道”

②其真不知马也。

可译为:

大概

③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其:

可译为“恐怕”。

④安陵君其许寡人!

可译为“一定”。

七、为

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

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

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é

i,被。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wè

i“向”“对”)

③为楚造云梯之械。

i,“给”)

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i,“当”)

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è

i,因为,由于)

2、当“为”作动词时,读wé

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

“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是)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当,成为)

③为宫室、器皿。

(雕刻)

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有)

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

⑥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

3、特殊用法: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

八、于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②皆以美于徐公。

九、焉

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

2、语气助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代词,相当于“之”。

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十、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十一、然

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3、助词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的样子”。

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十四、以

1.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2.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俯身倾耳以请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3.用作副词

译为“已”,“已经”。

(《陈涉世家》)

十五: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可译为“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十六、因

1.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

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

3.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

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

4.副词,可译为“因此”。

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十七、且

1.副词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

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2.连词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十八、乃

(1)可译为“竟然”。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

乃重修岳阳楼。

(于是,就)(《岳阳楼记》)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十九、矣

___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了)(《论语》十则)

___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

甚矣,汝之不惠!

(了)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

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2022年中考物理“光现象”高频考点总结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___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___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

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___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___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___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

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

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___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

13.凸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