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87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

《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

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5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答题所需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Na:

23Al:

27S:

32Fe:

56Ba:

13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25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做环境的消毒剂从而预防流感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PM2.5在空气中有可能形成胶体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B、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

C、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晶体硅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可与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产生O2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可用铜罐代替铁罐贮运浓硝酸

D、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钢抗拉强度大,钢芯铝绞线可用作远距离高压输电线材料

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

铝热剂、福尔马林、水玻璃、漂白粉 ②化合物:

氯化钙、烧碱、冰水混合物、胆矾 ③电解质:

明矾、二氧化碳、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

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⑤同素异形体:

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④⑤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

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Ca(OH)2

D、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6、图表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某同学如下归纳的下表与右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X

Y

Z

A

胶体

混合物

淀粉溶液

B

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

一氧化氮

C

气态氢化物

化合物

液溴

D

强电解质

强酸

硫酸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a2O2的电子式:

Na+[:

]2-Na+

C、HClO的结构式:

H—O—ClD、中子数为16的硫离子:

S2-

8、下列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杂质,可以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

B、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苯甲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C、将工业酒精直接蒸馏可以获得无水酒精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掉甲烷中的乙烯杂质。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CO2中的少量HCl:

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漂白粉的水溶液中:

Fe2+、Cl—、Ca2+、Na+②滴加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K+、NH4+、Cl—、S2—③能够与金属Cu常温下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

Fe3+、Al3+、SO42-、K+④常温下pH=2的溶液中:

NH4+、Na+、Cl—、Cu2+⑤无色溶液中:

K+、CH3COO—、HCO3—、MnO4—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⑤

11、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SO2通入FeCl3溶液中:

SO2+Fe3++2H2O===SO42-+Fe2++4H+

B、用两个铜电极电解CuSO4溶液:

2Cu2++2H2O

2Cu+O2↑+4H+

C、NO2通入水中:

3NO2+H2O===2H++2NO3—+NO

D、过量的CO2通入NaAlO2溶液中:

2AlO2—+CO2+3H2O===2Al(OH)3↓+CO32-

12、对于H-+H2O===H2+OH-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若该反应中有1mol电子转移,则生成H2是22.4LC、水是氧化剂D、H2只是氧化产物13、三氟化氮(NF3)是无色无味气体,它可由氨气和氟气反应制得:

4NH3+3F2===NF3+3NH4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4F的还原性比NH3强

B、NF3的氧化性比F2强C、该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D、该反应中得到1molNF3时,转移6mol电子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NA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标准状况下,20g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②0.5molFe2-被足量的H2O2溶液氧化,转移0.5NA个电子

③将2molNO和1molO2混合后,体系中的分子总数为3NA

④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⑤2mol·L-1碳酸钠溶液中Na+的数目是2NA

⑥1mol氯气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新制氯水中氢离子的数目是NA

⑦22.4L的N2的共用电子对数为3NA

A、3个B、4个C、5个D、全部正确

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I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17、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

B、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C、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D、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铁

18、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FeCl2溶液

19、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

Z(g)+W(s):

△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20、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实验:

①测定溶液的pH值,溶液显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以下对原溶液的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有CO32-离子存在B、不能确定是否存在HCO3-离子存在

C、一定有C1–离子存在D、一定有SO32-离子存在

21、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与双氧水分子相似。

常温下,S2Cl2是一种橙黄色液体,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B、S2Cl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C、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熔沸点S2Cl2>S2Br2D、2S2Cl2+2H2O=SO2↑+3S↓+4HCl

22、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

、CO

、NH

、Fe3+、Al3+和K+。

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1

C、SO

、NH

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D、CO

、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23、常温下amol·L-1稀氨水和bmol·L-1稀盐酸等体积混合,对混合后溶液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若a=b,则c(NH

)=c(Cl-)B、若a>b,则c(NH

)>c(Cl-)

C、若a>b,则c(OH-)>c(H+)D、若a<b,则c(OH-)<c(H+)

24、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

和CrO

,它们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损害,其中还原沉淀法是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流程如下:

CrO

Cr2O

Cr3+

Cr(OH)3↓

其中第①步中存在平衡:

2CrO

(黄色)+2H+

Cr2O

(橙色)+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当2v(Cr2O

)=v(CrO

)时,达到了平衡状态

B、对于上述平衡,加入适量稀硫酸后,溶液颜色变黄色,则有利于CrO

的生成

C、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0-32,要使c(Cr3+)降至10-5mol/L,溶液的pH应调至9

D、第②步中,还原0.1molCr2O

需要91.2gFeSO4

25、已知:

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1、KClO、KC1O3,且

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

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C(Cl-):

C(ClO-)=11,则溶液中C(ClO-):

C(ClO3-)=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

a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

amol≤n≤

a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1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

amol

第Ⅱ卷 (填空题共60分)

26(10分)硫酸渣是用黄铁矿制造硫酸过程中排出的废渣,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约45%)、Fe2O3(约40%)、Al2O3(约10%)和MgO(约5%)。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分离样品中各种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溶液B的溶质是。

(2)参照以下框图形式进一步完成“溶液C”到“Al2O3”的流程(注明试剂、条件和操作)。

(3)为了分析某硫酸渣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硫酸渣预处理,把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

写出反应的离方程式:

27(12分)

(1)环境专家认为可以用金属铝将水体中的NO

转化为N2,从而清除污染。

该反应中涉及的粒子有:

H2O、Al、OH

、Al(OH)3、NO

、N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为:

4Al+3O2+6H2O=4Al(OH)3。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已知:

4Al(s)+3O2(g)=2Al2O3(g)△H=-2834.9kJ/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