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必考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886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必考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必考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必考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必考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必考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必考重点Word格式.docx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必考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必考重点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必考重点Word格式.docx

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21、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22、绿色瘤:

即髓系肉瘤,又称粒细胞肉瘤。

是白血病的肿瘤细胞在骨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聚集增生而形成的肿块,因瘤组织在新鲜时肉眼观呈绿色,但当暴露于日光后,绿色迅速消失,若用还原剂可使绿色重现,故也称绿色瘤

23、急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血尿、轻至中度蛋白尿,常有水肿和高血压。

严重者出现氮质血症。

主要由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24、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明显水肿,低清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

25、慢性肾炎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见于各种肾炎的终末阶段

26、新月体: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等形成新月形小体,称新月体

27、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

属癌前病变,是指子宫颈上皮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性细胞所取代,表现为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增大而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

28、早期浸润癌:

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层间质内浸润,在固有层内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巢或条索,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者

29、砂粒体:

甲状腺乳头状癌时,间质内常见呈同心圆状的钙化小体,即砂粒体。

对甲状腺肿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30、卫星现象:

在灰质中1〜2个少突胶质细胞常分布于单个神经元周围。

如果一个神经元周围由5个或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称为卫星现象

31.肺原发综合征:

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它是由肺的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构成。

32.伤寒肉芽肿:

伤寒病时,一些增生活跃的巨噬细胞胞质内常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

伤寒细胞可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伤寒肉芽肿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33.假结核结节:

急性虫卵结节约经10天左右,卵内毛蚴死亡,虫卵及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或钙化。

病灶内巨噬细胞衍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类似的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即慢性虫卵结节。

4、坏死的结局:

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6、影响再生修复的局部因素有:

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辐射,药物

7、血栓形成条件: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8、血栓类型:

白色血栓(血小板,纤维蛋白),混合血栓(血小板小梁,红细胞),红色血栓(纤维蛋白,红细胞),透明血栓(纤维蛋白)

9、血栓结局:

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

10、出血性梗死的条件:

动脉栓塞,严重的静脉瘀血,组织疏松

13、急性炎症主要病理变化: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

14、急性炎症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

15、白细胞渗出过程:

边集,滚动,黏附,游出,化学趋化作用

16、急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渗出为主

19、肺癌易转移到肾上腺和脑;

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

乳腺癌易转移到肺、肝、骨、肾、卵巢、肾上腺;

肝癌、肾癌、骨肉瘤易转移到肺;

胃癌、胰腺癌、肠道癌易转移到肝

20、常见癌前病变有:

大肠腺瘤,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

2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左前降支,导致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

23、心肌梗死合并症:

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

24、良性高血压分期:

功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内脏病变期

25、良性高血压基本病变:

细小动脉玻璃样变;

恶性高血压基本病变:

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

26、风湿病分期:

变质渗出期,增生期或肉芽肿期,瘢痕期或愈合期

27、心肌病分类:

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

29、大叶性肺炎并发症:

肥肉质变,胸膜肥厚和粘连,肺脓肿及脓胸,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31、肺癌的大体类型:

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

31、消化性溃疡由内向外为:

炎性渗出层,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瘢痕组织

31、消化性溃疡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

33、霍奇金淋巴瘤分类:

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最常见),富于淋巴细胞型,淋巴细胞减少型

3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特点: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特点: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35、子宫颈浸润癌分类:

糜烂型,外生菜花型,内生浸润型

36、脑膜炎分期:

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症期

1、肉芽组织的作用:

抗感染保护创面;

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机化与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分裂

多见,并可见病理性分裂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等

转移

不转移

常发生转移

复发

较少

较多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质病

癌、肉瘤的区别

肉瘤

组织分化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高,多见40岁以上

较低,多见青少年

大体

质硬、色灰白,干燥

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镜下

多形成癌巢,实质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增生

多弥漫分布,实质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转移方式

淋巴道

血道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2、栓子运行途径:

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多阻塞与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主动脉系统及左心栓子多阻塞于各器官的小动脉内;

门静脉系统栓子多阻塞于肝内门静脉分支;

交叉性栓塞:

来自右心或静脉系统的栓子进入左心引起体循环系统栓塞;

3、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病理变化:

(1)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在其内膜形成斑块

(2)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继发性改变(3)继发性改变:

继发性改变:

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的毛细血管破裂),斑块破裂(板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血栓形成(斑块破裂遗留溃疡,胶原暴露),钙化(纤维和粥溜病灶内钙盐趁机),动脉瘤形成(中膜平滑肌萎缩和弹性降低,管壁局限性扩张),血管管腔狭窄(弹力基层动脉因粥样斑块而致管腔狭窄)

21,简述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1)心力衰竭:

当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累及二尖瓣乳头肌,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而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梗死后心肌收缩力丧失,可致使左,右或全心衰竭

(2)心脏破裂:

梗死灶失去弹性,坏死的心肌细胞,尤其是坏死的中心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大量水解酶的作用,使梗死灶发生溶解所致;

(3)室壁瘤:

梗死心肌或形成的瘢痕组织在左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向外膨隆:

(4)附壁血栓形成;

(5)心源性休克:

心肌收缩力急剧减弱,心肌输出量显著下降即可发生(6)急性心包炎:

坏死累及心外膜可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

(7)心律失常

27.简述心肌梗死的类型及特点

分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累及心壁内层1/3~1/2的小灶状梗死);

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由心内膜下至心外膜的全层梗死)。

病理变化:

大体表现依梗死时间不同而有不同表现。

梗死发生的6~12小时内病灶不容易辨认,或稍微苍白;

梗死第2~4天,坏死灶分解明显,,变为土黄色,失去光泽,周围出现充血出血带,形状不规则,呈地图状;

2~7周后由肉芽组织取代呈鲜红,以后变为灰白色瘢痕组织。

镜下表现为心肌凝固性坏死,肌浆凝固,核碎裂或消失,中性粒细胞浸润。

4、二尖瓣狭窄血流动力学变化:

二尖瓣口狭窄>左心房代偿性肥大>左心房失代偿淤血>肺静脉淤血>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代偿性肥大>右心室失代偿扩张>右心房淤血>体循环静脉瘀血

5、慢性支气管炎病理联系:

咳嗽:

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及黏液分泌增多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

咳痰:

黏液腺增生,肥大,部分浆液腺化生位黏液腺,黏液分泌增多而致;

气喘:

支气管炎症,刺激支气管痉挛或黏液阻滞而致

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比较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

多数由细菌混合型感染

发病年龄

青壮年

小儿,老人,体弱及久病卧床者

病变性质

急性纤维素性炎

急性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

以肺段或者肺叶为病变单位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病变单位

病理变化

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性期,溶解消散期

两肺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灰黄色实质病灶,镜下见细支气管及相邻的肺组织的化脓性炎,病变周围肺组织的代偿性肺气肿

支气管旁淋巴结

一般无病变

常肿大,呈急性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铁血色痰,呼吸困难及肺实变体征

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结局

绝大多数痊愈

多数治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并发症

肺肉质变,胸膜肥厚和黏连,肺脓肿及脓胸,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脓肿和脓胸,脓毒血症,支气管扩张等

6、慢性肾炎综合征原因:

多尿、夜尿、低比重尿主要由于大量审单位结构破坏,功能丧失所致。

血液流经残留肾单位时速度加快,肾小球滤过滤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有限,尿浓缩功能降低。

高血压主要由于肾小球硬化和严重缺血,肾素分泌增多。

高血压导致细、小动脉硬化,肾缺血加重,体内血压持续升高。

贫血主要由于肾组织破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引起。

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对骨髓造血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大量肾单位受损使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导致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7.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如何?

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肿大、色苍白,皮质表面可有点状出血。

镜下,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多数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巨噬细胞形成新月体或环状体;

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以后转变纤维-细胞性新月体,最终成为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球球囊腔变窄或闭塞;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肾间质出现水肿、炎细胞浸润、晚期发生纤维化。

电镜下,肾小球基膜不规则增厚,有时可见局灶性断裂和缺损。

在Ⅱ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上皮下或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显示,Ⅰ型表现为线性荧光,Ⅱ型则呈颗粒状荧光,Ⅲ型通常为阴性。

临床病理联系:

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少尿、无尿、伴血尿或中度蛋白尿、氮质血症及快速进行性肾功能不全。

由于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球囊腔阻塞,病人迅速出现少尿、无尿和氮质血症。

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基膜断裂和缺损,故血尿明显。

高血压是由于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协同作用所致。

11.肝炎,肝硬化,肝癌三者的病理联系,临床联系及其解释。

病理联系:

肝炎反复发作→肝小叶界板破坏;

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向小叶内长入→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并包绕分隔肝细胞形成假小叶→肝硬化的发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增生反复发生→肝细胞癌基因激活,肺癌抑制基因失活→肝细胞异常增生,癌变→肝癌。

临床表现:

腹水的形成(肝硬化、肝癌患者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肠和肠系膜淤血、水肿致液体漏入腹腔,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等);

上消化道大出血(门脉高压使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易破裂);

消化不良症状(肝功能受损使胆汁分泌排泄障碍,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等)

3.简述门脉性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症的机制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肝硬化引起门脉压升高的原因有:

①小叶下静脉和门静脉肝内分支受假小叶或增生纤维组织收缩的压迫而发生扭曲或闭塞,致使肝窦内血液的流出和门静脉血流入肝窦受阻;

②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的吻合支开放,或因肝小叶破坏而形成新的交通支,以致肝动脉血直接流入门静脉分支;

③窦周纤维化使肝窦闭塞,中央静脉玻璃样变性及管腔闭塞,导致门静脉血回流受阻

门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①脾大,是门脉高压使脾静脉血回流受阻而致慢性淤血及窦内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常因脾功能亢进而致贫血。

②胃肠淤血、水肿,可引起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是门脉高压使胃肠静脉血回流受阻所致。

③腹水(为漏出液),主要是由于肠及肠系膜等处的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肝细胞受损致白蛋白合成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在肝内灭活少,导致钠水潴留和肝窦内压升高,淋巴生成增多,并经肝表面漏入腹腔等因素引起的。

④侧支循环形成,系门脉高压使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吻合支发生代偿扩张所致。

主要的侧支循环有:

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易受损破裂而发生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直肠静脉丛曲张,可形成痔核,如破裂可发生便血;

脐周静脉丛曲张(海蛇头现象)。

1.何谓“镜影细胞”?

它的出现有何意义?

答题要点:

典型的Reed-Sternberg细胞是一种双核或多核瘤巨细胞,体积大,直径20~50μm或更大,双核或多核,细胞核圆或椭圆形,因为核大,可以为双叶或多叶状,染色质常围绕核膜聚集成堆,核膜厚。

核中央有一大的嗜酸性核仁,直径约3~4μm,周围有一透明晕,最典型的R-S细胞的双核面对面的排列,都有嗜酸性核仁,形似镜中之影,形成所谓的镜影细胞。

镜影细胞的出现对诊断霍奇金氏淋巴瘤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又称为诊断性R-S细胞。

2.简述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各期病变特点。

答案要点: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发生发展可分为以下各期:

1)增生期:

①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表面光滑。

②滤泡上皮弥漫性增生,呈立方或高柱状,伴小滤泡和假乳头形成。

滤泡腔内胶质少,间质充血。

2)胶质贮积期:

①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表面光滑,切面淡棕色,半透明胶冻状。

②滤泡上皮部分增生、大部分复旧变扁平。

③滤泡腔高度扩大,内含多量胶质。

3)结节期:

①甲状腺结节状不对称性肿大,典型的呈多结节,偶见单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境界清楚;

多无完整的包膜。

结节内常见出血、坏死、囊性变、纤维化。

②结节滤泡大小不等,滤泡上皮扁平、立方或柱状;

囊肿被覆的上皮可形成假乳头。

③结节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3.简述毒性甲状腺肿有哪些主要病理变化。

甲状腺对称性弥漫肿大,质实如肌肉,灰红色,胶质少。

甲状腺滤泡增生为主要特征。

滤泡上皮呈立方状或高柱状,部分形成乳头突人腔内,滤泡腔内胶质少而稀薄,靠近滤泡上皮处胶质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吸收空泡。

间质明显充血,并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生发中心形成。

病程长者,可有纤维组织增生。

1.试述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类型

结核病具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即变质、渗出和增生。

以渗出为主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以增生为主的病变是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结核结节又称结核肉芽肿,是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组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以变质为主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干酪样坏死。

2.列举四种引起肠道溃疡的疾病及溃疡特征。

(1)肠结核:

病变常见于回盲部肠管,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坏形,其长径与肠腔长轴垂直,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一般较浅,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晚期溃疡愈合后易形成肠狭窄。

(2)肠伤寒:

见于发病第三周,病变常见于回盲部肠管,坏死肠黏膜脱落后形成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溃疡的形状及大小与病变处淋巴小结形状相同,在集合淋巴小结发生的溃疡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肠管的长轴平行,孤立淋巴小结处的溃疡小而圆。

镜下见溃疡底部有少量坏死组织及炎性渗出,可见少数伤寒细胞,周围肠黏膜充血、水种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溃疡一般深及黏膜下层,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易引起肠穿孔、出血。

(3)细菌性痢疾:

病变多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其典型病变为早期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的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浅表溃疡形成;

假膜性炎,即黏膜浅表坏死,与渗出物中的大量纤维素、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等混合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大约在发病一周后,假膜脱落后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溃疡多较浅表,偶可深达肌层。

(4)结肠癌:

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溃疡较大常>2cm,溃疡周围隆起呈火山口状,底部高低不平;

镜下见病变处主要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所构成,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癌。

肠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和肠阿米巴的相互比较

肠结核

肠伤寒

细菌性痢疾

肠阿米巴

部位

回盲部

回肠末端

乙状结肠,直肠

直肠,升结肠

病因

结核杆菌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阿米巴原虫

炎症特征

慢性增生性炎症

急性增生性炎症

纤维素性炎症

变质性炎

溃疡形状

腰带形

椭圆形

地图状,有假膜

烧瓶状

与肠轴关系

垂直

平行

无关

溃疡边缘

鼠咬状

花坛状

不规则

边缘隆起,底部潜行

侵犯组织

淋巴管

淋巴小结

黏膜

黏膜及黏膜下

病变特点

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性肉芽组织

坏死物和伤寒小结

假膜和炎症

无炎症反应,小血管有时有阿米巴原虫

3.举列四种引起肉芽肿病变的疾病及肉芽肿特征。

形成肉芽肿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1)结核病:

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形成结核结节,又称结核肉芽肿,肉眼上单个结核结节呈灰白色粟粒大小,镜下主要由增生的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组成,周围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可见干酪样坏死,最外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并围绕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2)伤寒病:

伤寒病的典型病变是形成伤寒肉芽肿,即伤寒结节,由大量伤寒细胞聚集在一起构成;

伤寒细胞是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或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演变而来。

(3)凤湿病:

风湿小体又称风湿肉芽肿是诊断风湿病的主要特征,多见于心肌间及其他以增生改变为主的风湿性病变中,镜下见风湿小体多位于间质血管周呈梭形,其背景为黏液纤维素性变性,其中见增生的风湿细胞,风湿细胞体积大,胞界不清,胞质丰富偏碱性,细胞核大,染色质边集,横切面呈枭眼样,纵切面呈毛虫样。

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感染

再次感染

发病人群

儿童

成人

特异性免疫

先天无,病程中发生

病理特征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并存,较局限

起始病灶

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肺尖部

以渗出和坏死为主

以肉芽肿形成和坏死为主

播散方式

多为淋巴道或者血道

多为支气管

病程

短,大多自愈

长,波动性,需要治疗

对侧肺

可无结合病变

常见结合播散病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