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582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孟坝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月饼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

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

至今仍有不同观点。

比较流行的说法有祝捷说、杨贵妃说和抗元说。

一种说法是,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朝初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西域商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

“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把杨贵妃也牵扯了进来。

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当属抗元说。

元代,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后来,朱元璋终于推翻元朝政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此后,吃月饼便成为一种官方倡导的民俗。

实际上,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

在此前的北宋,皇家中秋节的食谱中记载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

到明代,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不少,这表明了当时的一种流行。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记载:

“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历经上千年的积淀,今天的月饼,通过材料、皮质的选择,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

这是为了让八月十五不能及时赶回家的亲人吃上月饼,并且制作过程中还要用到十年以上的陈猪油等,有一系列复杂的方法,所以月饼久放不坏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防腐剂超标。

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和口味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并更多地被年轻人所接受。

1.关于中秋吃月饼起源的传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初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一位商人送来圆饼庆祝,高祖李渊分给众人吃,并笑指空中明月说了一句话,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由此开始。

B.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见月而改名“月饼”。

C.朱元璋抗元朝起义,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以互赠月饼来传递消息。

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吃月饼的习俗也由此流传开来。

D.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中秋吃月饼的一种说法。

2.下列各项的表述和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关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的问题,人们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B.清代诗人袁景澜的《咏月饼诗》中的一些诗句详细地记叙了月饼制作、亲友间互赠,以及设家宴及赏月的全过程。

C.月饼在北宋宫廷食谱中就有记载,而且苏轼的诗词中也提到了月饼,可见月饼一词在当时已非常流行。

D.现在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的月饼不断出现,并更多地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明朝,关于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有很多,这表明中秋吃月饼这种习俗在当时已开始流行。

B.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

由此可以推知,“月饼”一词应该出现在《梦梁录》一书写成之前。

C.现在的月饼,由于材料、皮质选择的不同,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D.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

这是由于月饼中使用了陈猪油的缘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

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

先生不得已,乃曰:

“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

”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

先生曰:

“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

”请之益坚,遂入阁。

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

即援笔书曰:

“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

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

留之,不可得。

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

”曰:

“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

”惠之谷,怒曰:

“我岂取不义之财?

必易之。

”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

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

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

因天寒,故坐其中。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隔溪谓曰:

“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

”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

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

喜曰:

“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

”止客宿,翼旦,客别。

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

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

问曰:

“得非吕徽之乎?

”曰:

“然。

足下非陈刚中乎?

”曰:

“然。

”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

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

先生曰:

“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

”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至庭前  徐:

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

置身

C.惠之谷   惠:

赠送  D.刺船而去     刺:

乘坐

5.对文中划波浪线处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B.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D.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7.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

5分)

⑵喜曰:

“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8.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

请具体说明。

(4分)

答:

9.古人在谈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一分,共6分)

(1),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3),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4)出师一表真名世, 。

(陆游《书愤》)(5),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6)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南科大大学校长朱清时

朱清时,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

毕业后去了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当了一名炉前工。

当时分来厂里的大学生们常在业余时间聚会,喝酒、打扑克、海阔天空聊天、发牢骚。

朱清时说:

“我也时有加入,但很快就感到空虚。

我总觉得光抱怨怀才不遇没意思,中国这么大,总是需要人才的,现在把时间荒废了,一旦需要时,我们有什么呢?

我仍然像在大学里一样,抓紧时间学习。

”在这期间,他翻译了一本《相对论的再审查》,稿子被山东大学油印出来,在国内流传;写了一篇论文《论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随时间变大》,1974年发表在《复旦学报》上。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地处西宁的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正在为造原子弹组织技术攻关,急需学物理的人才。

得知这一消息后,朱清时立即去拜访该所的室主任康靖文。

康靖文拿出很长的一篇专业外文文章让他翻译。

几天后,朱清时就把译文交给了他,研究所马上就决定要朱清时。

1979年,朱清时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出国进修人员,到美国圣巴巴拉大学从事激光光谱研究。

初到美国,实验室的设备多数他都没见过,而且英语比较薄弱,每周的小组讨论会,讨论的问题他也听不懂。

那种尴尬的局面让朱清时很受伤。

别无选择,朱清时只能放弃了一切娱乐和休息时间,集中精力迅速填补实验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空白。

“我列出一个问题清单,包括我不知道的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请教别人,把他的介绍一一记下来,自己再练几次,熟悉之后,就能找出每台仪器的关键点,然后再读说明书的有关部分,很快就能掌握。

两三个月之后,我已能熟练地操作整个复杂的系统,做出了一些漂亮的结果。

终于有一天,当看到记录仪画出期待已久的曲线时,我深切感受到了探索科学真理的快乐!

两年进修期满之后,麻省理工学院要聘请他做“博士后”研究员。

但朱清时还是选择了回国,与同事们一起建起了中科院激光光谱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水平最高的实验室之一。

1998年,朱清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在教育主管部门眼里,这位书卷气浓郁、平时在办公室里喜欢穿一双布鞋的校长,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更是一个给他们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

担任中科大校长的10年里,朱清时赶上了教育部的“扩招”政策。

作为大学校长,朱清时非常矛盾:

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收入一两万,多招一千个学生就是一两千万。

但扩招却要付出代价——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思前顾后,朱清时停止了扩招。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时任校长的朱清时不断思考的问题。

他曾带着同事去麻省理工等高校调研,回国搞教学改革,引进优秀人才。

几年后他才发现,教育体制和考评制度才是大学的核心问题。

朱清时发现,中国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们和学生都住在一起,除了上课学知识外,师生们时时刻刻都在交流。

朱清时觉得,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

于是,他想在中科大实施书院式管理,重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分专业和年级混住在一起,让学生上课之外的活动更丰富。

结果有关部门下文禁止,要求将学生按照专业来管理,要把学生管理得严格一点。

朱清时的书院式改革无疾而终。

“如果教育体系不改的话,目前的众多问题无法解决,中国大学应当‘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

”朱清时说。

这些在1917年由蔡元培首倡的治校理念,成就了北大在20世纪初的辉煌,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也是朱清时作为大学校长一直在坚持的改革。

2009年3月,刚刚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任上卸职的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深圳“全球海选校长”中,全票当选新筹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拟任校长第一候选人。

上任不久,他就主动放弃自己享受的省部级待遇,并提出放弃行政级别。

在给深圳市政府递交的南科大办校方案中,朱清时提出要办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以机制创新匡正中国教育积弊。

朱清时和他的教育改革,如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把中国的大学教育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也让南科大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

2010年年底,教育部选择了认可,在南科大招生考试后,下发批文同意未经教育部批准就进行自主招生的南科大进行筹建,筹建期间可以试办本科专业,暂时给予了朱清时主导的这场改革实验一个模糊的承认。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中,作者撷取朱清时几个人生片断,描写出一位既努力进取,心系教育事业又特立独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校长的形象。

B.朱清时虽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但他却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也是一个愿意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

C.朱清时在中科大实施了书院式管理制度,是因为他觉得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

D.南方科技大首批录取的学生采取了自主招生的形式,事先并未经得教育部的批准,但在2010年底,教育部对朱清时的办学方式选择了认可。

E.“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可见,如果能够实行这种教育制度,中国教育的弊端就能得到根本解决。

(2)从文章前半部分来看,是什么造就了朱清时的成功?

请简要分析。

(6分)

(3)朱清时是一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说明。

(6分)

(4)有人认为朱清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他坚称自己是个学者。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翠翠生活在湘西的“边城”,是个下里巴人。

B.“很时髦”的美女司机被网友誉为“公交天使”,她乐于助人,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C.面对家乡父老的大力吹捧,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只是微微一笑,他谦逊地表示:

“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物了。

D..我们认为,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

各国不应以邻为壑,而应加强合作和磋商,这才符合各国的利益。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汉中市构建了以低保为核心,以帮困助学等为配套,以其他专项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保障了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需要。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一个真诚的知识分子只要没有僵化,就必然会不断地“变”,不断地打破自我、时代的框架和高度,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D.大选前18个月,奥巴马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部分原因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有人说,语文是        的气势,语文是        的激情,语文是        的雄浑,语文是        的婉约,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语文是对屈子“路曼曼其修远兮”的注解。

①春江潮水②大江东去③春意阑珊④浪遏飞舟⑤大漠孤烟⑥铁马秋风⑦春花秋月⑧小桥流水

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⑧    C.②③⑥⑦   D.①④⑥⑧

15、改写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之句式一致,本体、喻体搭配合理。

(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3分)

  我常常趴在檐下听雨。

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像山沟里柳阴下激石的溪水般清脆;雨声舒缓得像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

那种特别的感觉一声一声圈占了我的心,滴进我的回忆……

答: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

(不超过20个字)(3分)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

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

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两三千本。

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仿照划线的句子,另写两个与划线句句式一致,意思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6分)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

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

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寒;       ,       ;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帝召开一个会议,想了解赐给动物们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

我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无忧。

鸵鸟说:

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未派过用场,它已成了沉重的负担。

企鹅说:

我已把翅膀变作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够在海洋遨游。

……

上帝忽然发现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

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干啥?

人说:

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我的灵魂可以飞翔,它带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参考答案

1.D【这是讲月饼的起源,而非中秋吃月饼的起源。

】2.C【由“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可知“月饼”一词在当时并不一定真的出现过,更别说流行了。

】3.D【不腐坏的原因很多,不能只归于陈猪油。

4.【答案】D。

【解析】刺,划,撑。

5.B

6.【答案】B【解析】“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错。

7.

(1)【答案】我一个农民,哪里知道吕处士是怎样一个人?

(“安知”“为”“何如人”各1分,文意顺畅2分)

(2)【答案】主人高兴地说道:

“吕先生原本也是我平常想要一见的人啊。

”(“是”“固”“所愿见”各1分,文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我的同乡吕徽之先生,家在仙居万山之中,博学多才,能诗能文,问他问题没有他不知道的,但他却总是隐匿姓名,耕地打渔来养活自己。

有一天,他拿着钱到一个富人家里买谷种,正赶上天降大雪,他站在人家门口,人没有理睬他的。

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听到东阁里有人分韵做咏雪诗,一个人分到了“滕”字,苦苦吟咏没有完成。

吕徽之不由得笑出了声。

阁子里的那些有钱人的子弟听到外面有笑声,就派遣左右的人来诘问他。

先生最初不说话,这些公子哥们更加疑惑,亲自出来见他,只见先生光着头穿着粗布衣服,布袜草鞋,就侮辱他,责问他笑的原因。

先生不得已就说:

“我的意思是就选滕王蛱蝶的事罢了。

”众人才叹服,邀请先生入座。

先生说:

“我如此形象,如何能置身于你们这些公子之间?

”众人坚持着邀请,先生于是进入房中。

众人用“藤”“滕”二字请先生补足诗作。

先生提笔写道:

“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

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又请他粘“昙”字押韵作诗,先生又随笔写完,就出去了。

众人挽留他,留不住。

问他姓名,也不回答。

众人都惊讶地说:

“曾听说过吕处士的名字,想见他一面却不能,先生难道就是这个人吗?

”先生回答说:

“我一个农民,怎么能知道吕处士是怎样一个人。

”众人优惠地送给他谷种,先生愤怒地说:

“我怎么能收取不义之财!

一定要用钱来买它!

”撑着船离开了,众人派人远远地跟随在他的后面,道理偏僻遥远,派去的人记住了他的住所就返了回来。

雪停了,前往拜访他,只看见一间茅草屋,家徒四壁。

忽然发现装米的桶里有人,原来是先生的妻子。

因为天气寒冷,因此坐在里面。

众人试探着问吕徽之先生在什么地方,他的妻子回答说:

“在溪上捕鱼呢。

”众人才知道他真的就是吕徽之先生。

到了那里,果然见到了他,把特地来问候答谢的事告诉给了他。

先生隔着溪水对他们说:

“诸位公子先到家里,我捕到鱼后,一定换来钱买酒请你们喝。

”不多时,先生带着鱼和酒回来了,众人尽情欢饮后才散去。

走到半道,天已黑了,不方便赶路,就暂时在一个露天的棚子里休憩,正赶上主人从外面回来,竟然曾见过面,问他们从哪里回来,他们就把缘故告诉给了他。

主人高兴地说道:

“吕先生原本也是我平常想要一见的人啊。

”那人就让他们留下住宿,第二天早上,客人们道别。

主人根据客人的踪迹来到吕先生的住处,可是先生已经搬走了。

又一天,先生跟治中陈建中在路上相遇,治中赶着跛驴,当时还是一个布衣,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拔,就问道:

“莫非是吕徽之先生吧?

”回答说:

“是的。

您不是陈建中吗?

”回答说:

“是的。

”两个人握着手,就像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欢欣,一起谈起驴的故事,吕先生问一件事,治中就回答一事,互相答问四十几件事,治中才中止。

先生说:

“我还记得某人写了某书,某人写了某传。

”又说了三十几件事,治中非常敬重他。

8.对偶(对仗)。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9.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是个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10.

(1)落霞与孤鹜齐飞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在天愿作比翼鸟(4)千载谁堪伯仲间(5)忧劳可以兴国(6)芙蓉泣露香兰笑

11.(25分)

(1)答A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1分,答C和E不给分。

(B项表述不准确,应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眼里”。

C项理解错误。

“实施书院式管理制度”只是一种设想,没有实现。

E项中的“中国教育的弊端就能得到根本解决”说法绝对化,不符合文意。

(2)①随时做好准备,祖国需要人才,自己能有所作为。

这从他平时坚持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上可以看出。

②能够抓住机遇。

这从他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急需物理人才时朱清时前去自荐可以看出。

③对科学研究孜孜以求,全身心投入,有一种拼搏的力量。

这从他初到美国从事相关研究时的表现可以看出。

(3)①为保证教学质量,中科大实行不扩招政策。

②在治校期间,提出“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传统,拟在学校实施“书院式”改革。

③在任南科大校长任上,未经教育部批准,自主招生。

④主动放弃自己享受的省部级待遇,提出放弃行政级别。

(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4)观点一:

朱清时是学者。

①学识与治学方面:

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是物理化学领域的翘楚;具有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努力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展现出学者的本性。

②为人方面:

主动放弃省部级待遇,体现了一个学者不慕名利的清高操守,具有书生气质。

③做事方面:

秉持知识分子的良心,把匡正中国教育积弊当做终生使命,敢于坚持真理,具有学者的使命感、责任感。

观点二:

朱清时是理想主义者。

①拥有崇高理想,一心想创办世界一流的大学,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并不断付诸实践。

②在教育方面,他总是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理想办学,并能忠于理想不退缩。

③他的理想并不完全契合中国教育实情,有理想化的一面。

观点三:

两者都是,两面兼顾,言之成理即可。

12、D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把祸害推给别人。

(A.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乐曲(下里即乡里,巴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