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景点导游词精选大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543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景点导游词精选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景点导游词精选大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景点导游词精选大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景点导游词精选大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景点导游词精选大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景点导游词精选大全Word格式.docx

《湖北景点导游词精选大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景点导游词精选大全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景点导游词精选大全Word格式.docx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

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

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

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

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

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

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

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长江三峡

女士们,先生们: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

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

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

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

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关

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

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

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

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灯影峡

过南津关西行约##公里,就到了灯影峡。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

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

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

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

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

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

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

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

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

安然座骑,合掌缓行的唐僧。

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

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

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

仙人桥

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米,宽仅#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

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

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

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

“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

黄牛峡

乘船继续西上约##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

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

黄牛峡中乱市星罗棋布,犬牙交错。

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

古歌谣发出了: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

三朝有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艰难,因为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所以行驶缓慢。

感慨黄牛一名由来,贯穿着夏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

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协助他。

当他率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天神化为神牛前来协助。

一日,天刚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

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越,愤怒地以角触山,顿时天崩地裂,响声如雷鸣。

民女吓的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

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

从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间。

传说诸葛亮撰写的《黄陵庙记》也有这样的记述:

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影象现焉,鬓发须眉,冠堂宛然如彩画者。

前竖旗旌,右驻以黄犊;

前面还有块岩石呈黑色,吉人牵牛壮。

“策牛者何人,尔行何日也?

”这是人们对征服大自然的美丽想象,黄牛象征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创造力。

黄牛助禹开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黄牛庙来四时祭祀;

今日,在这里投资#.#亿元的国债支持项目黄牛岩生态旅游区正在抓紧建设。

中堡岛---三峡大坝坝址

船过西陵长江大桥,就到了三峡大坝坝址。

这里原来是个长方形的小岛,成为中堡岛,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大坝坝址。

中堡岛是个神奇的岛,历史上不论发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这个小岛。

####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岛高的多的黄陵庙,却没能淹没中堡岛,这中“水涨岛高”的奥秘,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崆岭峡

船驶过三峡大坝后,再西行约##公里,便驶入了一个险峻的峡谷之中,这就是三峡中著名的崆岭峡。

崆岭峡峭壁耸立,如斧削刀劈一般。

此峡又称空冷峡,全长约#.#公里。

据《舆经纪胜》描述,它:

绝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难,务空其(船),然后得过。

两岸绝壁之间,夹一天下闻名的险滩---崆岭滩。

这里水流湍急,大小礁石密布水中。

因而有所谓:

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的民谣流传千年。

峡中原有一块突出水面的礁石,上刻三个打字“对我来”。

航船经过这里,必须直冲着这块礁石驶去,便可借着流水的回冲力,安全地擦石而过;

如果想要躲开它,反而会被它撞沉。

####年,有一艘外国轮船开进峡江,船长不知其中奥妙,又不听峡江水手告诫,结果被礁石撞沉。

解放后,经过多次航道整治,炸掉了这块礁石。

葛洲坝建成后,水位抬高,险滩也不复存在。

航船到这里安然无虞,只是少了一处够刺激的景观。

牛肝马肺峡

出崆岭峡,行不多时,便进入了牛肝马肺峡。

全长#.#公里。

在九畹溪入长江处,对岸(北岸)悬崖峭壁上,有几片重叠下垂黄褐色的岩石,形如牛肝,在它旁边还有一块肺状岩石,叫做马肺,因而这段峡谷就叫牛肝马肺峡。

其实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沉淀而形成的钟乳石。

大家看,牛肝石还保持原样,而马肺下半部残缺不全,这是清光绪##年侵入西陵峡的英帝国主义军舰炮轰两岸岩石,打掉了马肺的下半部,同时也留下了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好河山的罪行。

郭沫若诗留下:

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的诗谴责这个罪行。

兵书宝剑峡

船过新滩,便到了兵书宝剑峡。

在峡谷北岸陡崖石缝中,看去好似放着一个象书卷的东西,传说是诸葛亮的“兵书”兵书石的下面突起一根上粗下尖,竖直查向江中,酷似下面浮雕的一柄宝剑的石头。

经过考古学家实地考证,所谓兵书乃是半山腰古代悬棺葬的遗物。

宝剑石是绝壁上突出的岩块,是石灰岩沿着垂直发育的节理崩塌跨落而形成的。

此段峡谷还有两段传说:

其一说诸葛亮将他一生的用兵经验写了一本书,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环顾周围的人都不配授予,又怕后人生吞活剥,照本指挥作战,死守老本,便选了险要之地把这部书放在难于攀登的峭壁上,让后世有才智的人去取。

另一说是秦末张良的兵书。

香溪名人故里

船行出西陵峡不久就到了香溪宽谷。

在这绿水悠悠的香溪之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著名人物:

一位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一位是汉代的王昭君。

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水中含香,故名香溪。

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架起了通向充满神奇的神农架原始森林的桥梁。

三峡工程蓄水后,游船可从长江直到昭君村,中途也可达到屈原故里---乐平里。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

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

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年,距今已经来####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年岳麓书院举行####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

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

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赫曦台上,“寿”、“佛”字前)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

“赫曦”的意思是:

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

赫曦!

,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

“寿”、“佛”?

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名为鹿鸣宴,因为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

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

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

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

“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

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

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

刷!

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

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

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

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

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请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台的全貌。

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赫曦台同时也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大门)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年复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付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这两句了。

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年依照照片复制的。

请大家看安放在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

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

其实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一仕途理想。

在古代,书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学,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书院的院长之所以被称为山长也就是这样来的。

(二门)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

“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

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

“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教学斋•半学斋)

穿过二门,我们便进入了院内,在左右两边,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它们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

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

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以及毛泽东等人均住在这里。

(讲堂)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

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次重建,##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

“实事求是”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

####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新制作的。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

在教育制度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校训起到了辨别方向的作用,并对这里的学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更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上升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

现在,“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进程中自理一切复杂疑难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

“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

“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

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战乱中散失,现匾为####年根据康熙手迹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

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

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

北宋时期,理学在洛阳传播,后来,福建学者杨时到洛阳向程颢、程颐兄弟学习理学,到程家门口时,天正下着大雪,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不敢入内惊扰,就站在门外雪地里等老师醒来。

直到老师醒来,他才上前去请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经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和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的说:

“吾道南矣”。

“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同时也成了理学南传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朱熹、张栻的理学思想是直接继承于杨时的,所以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思想是理学南传的正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

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就连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

古代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带蒲团,席地而坐,以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也显示了老师的威严,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不由得我们产生了敬意,这种渗透着人文精神的讲堂就使我们更加感到亲切了。

在讲堂里,存有不少的对联,这些对联多为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