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热点聚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375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热点聚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三讲 热点聚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三讲 热点聚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三讲 热点聚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三讲 热点聚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讲 热点聚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讲 热点聚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 热点聚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讲 热点聚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成功的探索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

A、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分到土地,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B、三大改造使中国基本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创造了条件。

②十年探索时期和“文革”时期

A、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总任务。

B、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1975年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

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B、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要求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

C、中共十六大提出21世纪前20年的目标是要全面实现小康。

4、近现代西方社会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学说。

(3)美国:

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加强社会救济工作,通过立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

(4)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保障。

(5)苏俄(联):

重视民生:

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量收集制与实行自由贸易。

5、民生问题的启示

(1)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

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与时代相适应;

任何政权只有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发展民生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政府采取相关措施要以实事求是为基础。

【热点演练】

1、(2012·

武汉模拟)史载:

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

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

这主要反映了( D )

A、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B、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

C、管仲以抑商政策来发展农业经济D、国家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

2、(2012·

昆明模拟)近代美国学者亨利·

乔治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大协作”的理想社会。

他的主张深刻影响了( A )

A、孙中山的民生主义B、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

C、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D、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

3、(2012·

长春模拟)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中有如下记载:

许多人利用铁路来到海边游览胜地——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

一个从前经常光顾此类名胜的上流社会人士毫不掩饰地对“一日游者”的反感:

“他们塞满了海滩,到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空气。

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

他们的妻子瘦弱苍白,看得出来同从前相比,还是尽量打扮一番……”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的生活状况是( B )

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②继续受到富人的歧视 ③有旅游等休闲活动 ④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4、(2012·

盐城模拟)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

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

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

结合右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热点二: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

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西方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1)奴隶制民主——雅典民主与罗马法律。

(2)资产阶级民主——西方代议制确立与扩展

①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③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④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无产阶级民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

①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

②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4)国际关系日趋民主——战后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发展

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

②20世纪90年代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发挥联合国作用,有利于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2、中国古代的民主思想:

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3、近代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太平天国运动:

洪仁玕《资政新篇》提出依法治国、公众选举等。

(2)戊戌变法时期: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改良政治、兴民权、逐步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3)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等激进派强调民主与科学并重,彻底铲除专制根源。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推翻国民党专制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4、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法制建设:

以《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

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②民主建设:

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与破坏。

(3)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①民主建设:

进一步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②法制建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十六字”法制建设方针;

颁布1982年宪法,到21世纪初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是有玉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美国总统布什在一次讲演中这样说: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四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

“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

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

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人民网

材料五2007年10月22日,在中共十七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报告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论断,彰显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

(1)据材料一指出这是对古代哪个国家民主制的叙述?

由材料概括该国民主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具有怎样的思想?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

(4)孙中山将从西方学到的政治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用以指导辛亥革命,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5)材料四表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何发展?

(6)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经历怎样的曲折?

结合上述材料,在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热点三:

社会转型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现代中国的第一次转型,那么“十二五”规划将要开始现代中国的第二次转型:

在五年中,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目前对社会转型的三种理解:

(1)指体制的变动,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2)指社会结构的变动,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3)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中国史部分】

一、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

(1)总体特征:

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具体表现

①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宗法分封制崩溃;

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②经济:

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③文化: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出现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儒、道、墨、法成为主要流派。

④阶级:

“士”阶层的活跃;

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

(3)转型原因: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4)同时代的西方:

雅典民主政治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滥觞。

(5)相关主题:

秦始皇及统一多民族国家诞生、小农经济、百家争鸣、孔子等。

2、明末清初(17-18世纪)

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文化专制、理学禁锢思想;

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

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⑤外交:

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代议制形成,启蒙运动兴起,自然科学诞生。

李贽等进步思想家、明清商业状况、科技开始落后、明清小说和文人画、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等。

二、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19世纪中期)

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大量近代企业兴起,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③思想:

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④社会生活:

西方经济侵略,改变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西方列强侵略。

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相关主题:

鸦片战争的影响、自然经济解体、通商口岸、社会生活变迁等。

2、甲午中日战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先进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维新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转型。

列强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先后出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学”思潮,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和思想层面。

④社会生活上:

大城市生活习俗转为简约文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

维新思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民族工业、社会习俗巨变等。

三、中国现代社会转型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新中国成立,逐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三大制度),颁布1954年宪法。

1953年起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毛泽东思想继续丰富和发展;

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推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文学艺术界出现大批出色的作品。

④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奠定了新中国外交基础。

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

(4)同时代的世界:

两大阵营“冷战”,西方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期”,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和贸易体系形成。

政治科技创新、外交成就、社会观念转变、毛泽东思想发展等等。

2、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

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指南;

由轻视人才转向尊重人才、知识;

“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

“双百”方针重新确立,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④外交上:

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和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中。

⑤社会生活上:

讲究卫生、注重环保等文明生活方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领域的变迁。

【世界史部分】

一、殖民扩张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4-18世纪)

1、总体特征: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2、具体表现

(1)政治:

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2)经济: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传播资产阶级文化,极大解放了人们思想;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4)国际关系: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等国先后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殖民霸主;

18世纪中期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3、转型原因: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相关主题:

西欧崛起、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拓展等。

二、工业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19世纪中后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遍确立。

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自由资本主义盛行。

(3)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4)科技文化: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5)社会生活:

城市化进程加快。

(6)国际关系:

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的出现。

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问题、城市化问题等。

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垄断组织,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科技文化: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现代物理学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普及。

一战爆发的背景、人类行为方式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等。

四、二战后的世界格局(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和美苏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形成。

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以“冷战”的方式全面对抗,争夺世界霸权,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欧美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推动力,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现代主义流派盛行。

(4)国际关系上:

两大阵营“冷战”,美苏争霸,欧洲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兴起。

吸取大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

战后世界市场割裂、多极化趋势出现等。

五、当今的世界(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苏联解体以后,两极格局最终瓦解,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和平与发展虽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动荡并存。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进入“滞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出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主流,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3)科技文化上:

全球互联网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欧盟出现、世贸形成、反全球化等。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请回答:

(1)按材料的观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中国近代百年的变迁都属于社会转型期。

请从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变化归纳导致以上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

(2)近代百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了不懈努力。

其中在政治与文化思想领域对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各是什么?

简要说明它们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

(3)有人认为:

“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

”在欧洲国家转型时,社会“矛盾的凸现”使19世纪中期的思想和文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思潮或流派?

2、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和思想上有什么表现?

(2)16-18世纪,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1949-1956年,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型。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3)根据上述回答概述影响社会转型的因素。

热点四:

重视大国关系,促进和谐世界的发展

世界大国关系主要指的是当今世界“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些大国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世界政治格局。

虽然大国之间矛盾依然存在,但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决定了大国

之间更重要的是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1、中美关系

(1)1840-1899年:

尾随英法,充当帮凶。

①原因:

实力落后于英法;

主要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南北战争、西部开发),位居配角。

②主要事件:

1844年逼迫中国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伙同沙俄充当英法的帮凶,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2)1899-1945年:

独立侵华,美日竞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产值占世界第一,美国实力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