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专题6人口与城市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515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6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专题6人口与城市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专题6人口与城市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专题6人口与城市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专题6人口与城市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专题6人口与城市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专题6人口与城市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专题6人口与城市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专题6人口与城市Word版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专题6人口与城市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专题6人口与城市Word版含答案

专题6 人口与城市

  人口和城市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人口部分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容量和人口分布,城市部分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体系和城市化。

(1)从考查内容看,人口部分侧重于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城市部分侧重于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2)从命题形式看,以选择题为主。

人口部分多以统计图、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信息,例如常见的统计表、折线(曲线)图、柱状图、三角坐标图等;城市部分多以平面示意图、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城市的用地类型、范围变化及人口分布状况。

(3)从能力要求看,人口部分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口数量及结构的比较,考查考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城市部分则通过平面图、统计图的分析考查考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2019年高考复习应注意:

①结合具体的资料,学会对比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差异及分析原因。

②结合时事背景,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③结合城市圈的建设,理解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

④结合城市规划图,理解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⑤通过分析各种图表,提高图表的判读能力。

01 人口数量增长

  1.人口增长模式

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若人口结构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

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会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老年人退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加重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3.人口迁移的动因及效应

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推力和拉力因素。

而一地的推力和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如下图所示:

考向1

▶ 结合统计图表考查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国青壮年中男性人口较多,这和当地多青壮年男性从事的产业结构有关。

政局动荡时青壮年男性所占的比例会下降,自然灾害对男女的影响区别不大,生育观念影响的是0~4岁婴幼儿所占的比例。

第2题,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的多为重工业或采掘工业,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吸引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迁入,具有类似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

北美、西欧的国家为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大;南美洲的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答案▶ 1.C 2.B

  (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区、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3~4题。

3.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解析▶ 第3题,上海、北京、天津是东部地区的超大城市,也是城镇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地区;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中部省区城镇老年人口比例在4%以下,比例较低;广东经济发达,其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口的比例都不高,还未进入老龄化阶段;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小于城镇,因而城镇老龄化现象更明显。

第4题,贵州、湖南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量农村青壮年到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经商,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

答案▶ 3.A 4.B

考向2

▶ 结合统计图表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2018·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包括实际在住的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

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读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以迁入为主,故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

而重庆市位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以迁出为主,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

答案▶ 1.C 2.D

  (2018·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3~4题。

3.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4.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 第3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

第4题,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较多,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

答案▶ 3.B 4.C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回答1~2题。

1.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的性别比不平衡加剧

2.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

①行业需求 ②二孩政策 ③交通运输 ④工程建设 ⑤家庭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

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迁入人口的性别比接近平衡态势。

第2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家庭婚姻、行业需求和二孩政策;工程建设和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

答案▶ 1.A 2.B

  读某年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

(1)~(3)题。

(1)上海市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

               

A.20~24岁

B.25~29岁

C.30~34岁

D.35~39岁

(2)上海市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  )。

A.出生率大幅下降

B.死亡率迅速上升

C.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

D.大量老龄人口迁出

(3)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  )。

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

B.老人跟着孩子的流动阶段

C.夫妻带着孩子的流动阶段

D.农村流动人口的回流阶段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中,20~2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都多于其他年龄段。

(2)题,读图可知,上海市流入人口以年轻劳动力为主,从而导致上海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迅速。

第(3)题,流入上海市的人口中20~39岁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最多,该年龄段人口多已结婚且生育了子女,这些人多数带着子女。

由图可知,0~4岁年龄段迁移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这一年龄段的儿童主要是随父母迁入。

答案▶ 

(1)A 

(2)C (3)C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以金字塔图为例)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图甲)。

②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图乙)。

③年老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图丙)。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年老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所示):

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不断转变而转变。

②异常变化:

a.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如下图①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如下图②处)。

其变化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下图③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劳动年龄组(男15~59岁,女16~54岁)、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情况,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年龄组。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  )。

A.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

B.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C.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

D.超过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2)下列年份中,该省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  )。

               

A.1995年B.2000年C.2010年D.2014年

解析▶ 第

(1)题,由题可知,劳动年龄组人口指15~59岁的男性及16~54岁的女性,该年龄组人口比重应是三个年龄组中最大的,对应图例b;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即低于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减小,对应图例a;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均寿命延长,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上升,对应图例c。

(2)题,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年份即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与劳动年龄组人口比值最小的年份。

据图可知,该省1995年、2000年、2010年和2014年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1.2%、10.9%、14.0%和15.8%,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分别是57.4%、64.2%、69.3%、67.3%,通过计算可知,2000年该省社会养老压力最轻。

答案▶ 

(1)A 

(2)B

02 城市功能区布局

  1.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区位选择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处

区位选

择原因

最大限度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

(续表)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位置

分布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提示:

不同类型污染企业的布局方法

污染类型企业

布局

大气污染企业,如水泥厂、酿造厂

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与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企业,如造纸厂、皮革厂

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如钢铁厂

远离农田或居住区

 

  2.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考向1

▶ 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功能区的特点

  (2018·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解析▶ 第1题,Ⅰ区位于市中心,土地价格高,建筑物高大稠密,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垃圾填埋场应布局在城市外围,不可能位于距离市中心较近的Ⅱ区;商业网点布局在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地区,所以Ⅰ区最为密集。

Ⅳ区距离市中心最远,城市热岛效应最弱。

第2题,Ⅰ区土地利用强度接近100%,说明市中心的压力很大。

为了分担城市内部的压力,部分功能会转移到距离市中心较远的郊区,通过扩大卫星城的规模,使甲地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

答案▶ 1.A 2.D

考向2

▶ 结合示意图判断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

2.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站点皆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且甲、乙、丙三站点均位于该城市的中心地区,故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

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呈团块状,故该城市向四周扩展。

根据图中地铁站点的等级可知,一级站点有多个,故该城市为多个核心地区。

因此,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答案▶ 1.A 2.C

考向3

▶ 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城市发展及功能变化

  (2016·全国卷Ⅰ)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

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

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

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在进行空间规划时,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

第2题,由材料可知,各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

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品升级不是兰斯塔德空间规划实施产生的直接影响。

第3题,由材料“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可知,该地区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规划明确,这样更能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而对提高乡村人口比重、降低人口密度及促进城市竞争没有影响。

答案▶ 1.A 2.B 3.D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

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

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表示这一类型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不变,表示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

下图为2003~2012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显示,2003~2007年该城市外部扩展、内部更替用地类型的面积(  )。

               

A.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B.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居住用地

C.工业用地变动最小

D.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大体相当

2.2003~2012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  )。

①环境污染较重 ②土地价格较高 ③远离消费市场 ④基础设施落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该城市十年间四类功能用地的变动表明,该城市(  )。

A.功能用地以向城市中心集聚为主

B.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

C.空间形态变化不大

D.功能用地以均衡分布为主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03~2007年,该城市外部扩展的居住用地和内部更替的居住用地面积均小于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外部扩展和内部更替的面积均小于居住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变化最小;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外部扩展面积与内部更替面积二者大体相当。

第2题,据图可知,2003~2012年,该城市内部的工业用地面积下降幅度较大,反映出大量的工业用地转化为其他的功能用地。

工业生产需要占用较多的土地,但其付租能力较低,随着城市中心区地租成本上升,加上城市环境保护的需要,工业区逐渐向城市的外围移动。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十年间四类功能用地都发生了变化,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用地总量呈下降趋势,而外部扩展的面积更大,说明该城市的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

答案▶ 1.D 2.A 3.B

  在下面的三幅图中,图Ⅰ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相距60米的甲、乙两个公交车站台分布图,经统计,不同时刻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差异(见图Ⅱ、图Ⅲ)。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Ⅰ所示区域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公交枢纽

(2)下列关于街道M、N指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M、N皆指向郊外

B.M、N皆指向商业区

C.M指向市中心

D.N指向旅游区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Ⅱ、图Ⅲ分析人数的时间变化特点,可反映该站台所在区域可能是住宅区。

(2)题,上车行进方向与M指向一致,M指向应该是上班方向,N指向与M指向相反,为下班方向,结合选项,M指向市中心的可能性最大。

答案▶ 

(1)B 

(2)C

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断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功能区的面积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中

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观形态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面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观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

(2)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

A.养老院B.医院

C.职业学校D.小学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该功能区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说明最有可能是工业区。

(2)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该地,将使得该地幼儿增加,因此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小学。

答案▶ 

(1)C 

(2)D

03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的三种类型

(1)郊区城市化

(2)逆城市化

(3)再城市化

  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大,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

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和一般的治理措施如图所示:

考向1

▶ 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城市化阶段的判断

  (2017·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双选)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

               

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

2.(双选)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三个年份的企业总数,从图中读出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的占比,然后计算出各个年份的企业数量,即可得出结论。

第2题,由图可知,2004年之后,郊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