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辑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336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辑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辑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辑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辑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辑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辑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docx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辑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辑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辑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docx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编辑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通过的国家战略。

对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育新的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1.规划范围

2009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部分地区,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

“目前区内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人均未利用地0.81亩,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高近45%。

未利用地集中连片分布,另有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黄河冲积年均造地1.5万亩,随着沿海风暴潮防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还将逐步增加。

2.规划内容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所谓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

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该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将获得迅猛增长。

去年,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4756亿元,预期到2015年达到9300亿元,预期2020年达到15000亿元。

3.发展优势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称,该区域将形成“四点”、“四区”、“一带”的布局框架。

“四点”是指东营、滨州、潍坊港和莱州港区,“四区”是指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一带”是指以四个港口为支撑,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4.地方政策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称,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该区域将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同时,该区域也将谋求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此前,山东省政府曾出台《意见》,将由山东省政府和省直大企业以及区域相关各市(县、区)和区内大企业共同出资,设立黄河三角洲开发基金。

在此基础上,吸纳金融资本、产业投资资本、市场流动资金和国外战略投资,逐步扩大规模,争取设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2008年4月,山东省曾出台政策,山东将在该地区规划投资150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总投入的20%。

此次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没有涉及具体的投资数额。

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曾设立800亿元渤海产业基金,黄河三角洲开发也将设立类似基金。

5.规划主战场

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将高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大旗,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

滨州相关部门将深入研究和宣传《规划》,制定一个好的实施方案,特别是搞好园区和项目的策划,确保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同时,把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科学谋划,加强督导,强力推进。

[1] 

6.规划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8号)精神,现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的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加快这一地区发展对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育新的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要认真领会国务院对《规划》的批复精神,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二、请山东省人民政府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制定和调整相关专项规划,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发展实力。

要根据《规划》提出的原则和方向,创新合作方式,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紧密合作。

三、请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从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保护环渤海、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支持和指导。

要按照《规划》要求,制定和完善本部门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指导和帮助地方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我委将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加强与国家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会同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实施情况。

7.具体事项编辑

前言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的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这一地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特制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本规划的范围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州市,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

本规划是指导黄河三角洲地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改革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规划的近期目标到2015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已具备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具有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优势条件,也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优势

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区内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人均未利用地0.81亩,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高近45%。

未利用地集中连片分布,其中盐碱地270万亩,荒草地148万亩,滩涂212万亩,另有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黄河冲积年均造地1.5万亩,随着沿海风暴潮防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还将逐步增加,具有吸引要素集聚、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

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与天津滨海新区最近距离仅80公里,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西可连接广阔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达长江三角洲北翼,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邻近,具有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快开放开发的有利条件。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40多种,其中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达50亿吨和2300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立方米,岩盐储量5900亿吨,是全国最大的海盐和盐化工基地。

海岸线近900公里。

风能、地热、海洋等资源丰富,具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巨大潜力。

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是世界上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多种物质和动力系统交汇交融,陆地和淡水、淡水和咸水、天然和人工等多类生态系统交错分布,具有大规模发展生态种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生态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

原油、原盐、纯碱、溴素、金矿等产量分别达到2774万吨、2222万吨、220万吨、18万吨和19吨,占全国的15%、37%、12%、85%和6%,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黄金加工量、纺织和造纸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650万吨、435亿元、90吨、1600万纱锭和398万吨,占全国的11%、40%、32%、17%和5%。

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一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

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二)机遇挑战

当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黄河三角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发展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加大对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指导,为黄河三角洲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黄河三角洲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繁重,发展高效生态经济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港口建设规模较小、功能较弱、配套能力不强,缺少疏港铁路及与周边区域连接贯通的干线铁路,内联外接的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传统农业比重大,工业技术含量偏低,服务业发展滞后;成陆时间较短,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堤防修复压力较大;大企业嵌入式特征明显,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

(三)战略意义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加快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有利于加快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加快这一地区发展,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育新的增长极的重要举措。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保护中开发,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高端产品,维护渤海湾和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安全。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一体化发展。

实行区域发展统一规划、陆地海洋统一布局、重要资源统一管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推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

加快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及山东半岛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合作等方面的全面对接,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促进环渤海地区互动并进、共同繁荣。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

着力构建有利于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市场空间。

(三)功能定位

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