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313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docx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docx

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

2018年河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精编(10)(解析版)

(考试用时:

45分钟 试卷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朝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欠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如云“用十组猪牛羊祭拜大甲,用十组猪牛羊祭拜祖乙”。

此类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起源较早

B.商代社会生产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C.商代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

D.农业是商朝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

25.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寺院开放顺俗倾向明显D.山林寺院体现文人追求

26.清代学者戴震认为:

“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材料(  )

A.否认“天理”的存在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C.认为“理”“欲”相统一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27.据史料记载:

“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  )

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28.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

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

康有为此论意在(  )

A.否定法美政治制度B.抵制国内民主革命

C.推进维新变法运动D.深入学习西方文明

29.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

“在抗日期中,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僚群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人民认定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但同时认定过问政治是人民的权力。

”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开放党禁B.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C.官僚资本受到抑制D.救亡与民主化相互促进

30.1962年7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农村生产资金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指示:

“信用社应当恢复1957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即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

”这一措施(  )

A.使“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得到有效纠正

B.有利于国家权力与农民利益的协调

C.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D.扩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

31.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

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

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

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

A.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B.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C.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D.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32.1784年到1810年间,英国人也是王权支持者的威廉·密特福德出版八卷本《希腊史》:

阐明雅典民主政治的教训和“暴民”统治的弊端,说明英国立宪君主制是最为理想的政治制度。

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

A.对雅典民主的批评源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B.对雅典民主的解释是作者阐发政治见解的方式

C.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比雅典民主政治更加完美

D.威廉·密特福德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政治家

33.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

A.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美国南北战争——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34.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其进程是集中全部力量生产枪支、弹药等军工产品;之后,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以更强的势头继续发展。

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  )

A.为其他各国工业化提供了新模式

B.是国内环境影响的结果

C.国家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

D.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

35.1961年,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第35届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

这说明(  )

A.美国进入以高新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

B.冷战思维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决策

C.分权制衡原则得到一以贯之

D.政府大规模削减民众福利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

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

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

其序言说:

“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

”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千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

针对元季官吏贪冒、徇私灭公,他下决心严惩贪污,说:

“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于洪武二十五年编《醒贪简要录》,颁行天下,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即枭首示众,再处以剥皮之刑。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也让它遭受了严重泛滥的政治腐败。

1872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宣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秘密投票法案》。

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亦即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

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并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

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习,“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

——据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

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并指出其反腐举措出现差异的政治根源。

(1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

(10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范畴,且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历史特征。

目前学术上认为经济全球化最初发端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15世纪以前,东西方社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因而也不可能在大的范围内形成持久的经济和文化交往。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摘编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研究》

上图反映的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及史实。

请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阐述你对该论题的理解。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85年10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

在其抚台生涯中,对台湾的开发建设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其《条陈台澎善后事宜折》中说,“查设防、练兵、清赋三端,皆可及时举办,惟抚番须待三者办成之后方可议行。

其次设电、购轮、造桥、修路,以通南北之由邮;理屯、兴垦、开矿、取材,以兴自然之利”。

其中设防、练兵两项,是针对外敌逼临而做的应急措施;清赋、抚番两项则主要是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此后依次开展各项建设。

刘铭传在台湾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府1直隶州,领11县5厅,将台湾分为南、中、北和后山四路。

这套行政建制奠定了今天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

建设海防,练兵整军,兴办军事工业,添修军事设施。

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

1887年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自1887年至1893年耗时6年,建成基隆至新竹90公里的铁路。

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聘英人布茂林为教习,“课以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之学”。

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

1890年在他即将离任之际,又设电报学堂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摘编自《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作用。

(8分)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英法修改长期敌视苏联的政策,主动回应苏联关于构建欧洲集体安全的建议,4月,双方展开谈判,但过程中充满着不信任。

德国也在此前后展开外交活动,分别与英国和苏联密谈。

8月1日,德国驻英大使迪克森发回他与英国政客密谈的情报:

(一)德国答应决不干涉不列颠帝国方面的事务。

(二)英国答应完全尊重德国在东欧和东南欧一带的利益范围。

(三)英国答应停止其现今与苏联的谈判。

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附加议定书”确定各自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波罗的海国家属于苏联势力范围;双方瓜分波兰;苏联关心东南欧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

(1)根据材料,分析英法苏进行谈判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苏谈判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9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下面是辜鸿铭的部分言论摘录

《中国人的精神》(1915年)

  一个中国人如果抛弃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国教中的名分大义,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

在中国,一个真正的妇人不仅要爱着并忠实于她的丈夫,而且要绝对无我的为她丈夫活着

《反对中国文学革命》(1917年)

当胡教授用他那音乐般的声音谈论“活文学”和“重估一切价值”时,我敢肯定许多外国人都将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一个身为中国学者的人,能够说出中国的文言不适合创造活文学的话他一定是一个“外表标致的道德上的矮子”

《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1924年)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讨厌西方文明,我在这里申明一下,我讨厌的东西不是现代西方文明,而是现代的西方人士滥用他们的文明利器

(1)根据材料,概括辜鸿铭的思想主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