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2455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科研高端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化、交易现代化以及布局合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系列化、功能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产业生态化的示范样板。

6、设备购置

为更好地实施规划,改善合作社基础设施,提高合作社生产能力,本规划购置相关设备如下:

新增100KVA变压器4台,高压线路27000米,地下电缆17000米;

为满足水资源的需求,打400米深井4眼,同时为节水、减少室内雾气,降低湿度增强光照,铺设地下节水管道20500米,采用PVC-0.25mpa-2.5-4型号规格管材,共计投资250万元。

7、设施建设

根据规划实施方案,规划区建设温室225座,每座占地4亩,共占地900亩,每座投资10万元,225座总投资2250万元。

建设春秋棚75座,每座占地8亩,共占地600亩,每座投资4万元,75座总投资300万元,共投资2550万元。

在净菜加工配送区建设大型中转配送车间800平方米、冷库、农产品检测中心。

投资600万元。

辅助工程包括铺设田间砖路8000米,路面宽4米,道路面积为32000平方米。

每平米造价为40元,共计128万元。

建设无公害检测站一座,投资150万元,用以检测蔬菜质量。

8、经济指标

示范园区建成后,年生产无公害蔬菜8.25万吨;

年交易农产品4万吨,加工净菜1万吨,冷藏0.3万吨;

示范园区建成后,年实现生产总值1.23亿元,年上缴税收600万元,总利润1500万元。

9、社会生态指标

通过科教培训全方位的普及设施蔬菜栽培农业科技知识,引进实用技术,培养致富能人,普遍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使科技致富意识不断增强,园区建成后骨干农民技能培训率达90%,充分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10、实施周期

规划自2013年4月开工至2015年12月底结束,历时2年9个月。

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底建设温室62座,春秋棚100亩;

2014年1月初至2014年12月底建设温室70座,春秋棚200亩;

2015年1月初至2015年12月底建设温室93座,春秋棚300亩。

1.2研究工作范围及编制依据

1.2.1研究工作范围

1、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实地勘测项目区现场,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建设规模,进行总体布置方案研究。

3、分析市场,设计产品方案。

4、研究项目规划方案,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方案。

5、对工程方案及设备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招投标方案。

6、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测算各种效益指标和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7、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识别主要风险,分析风险影响程度,并研究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8、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1.2.2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

2、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中央一号文件等国家有关农业政策。

4、《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5、《文安县“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6、《文安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8、国家发改委《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0、项目建设单位与项目可研报告单位签定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1.3项目提出的背景

1.3.1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蔬菜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农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蔬菜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持续增长。

但由于结构的趋同性和市场体系建设速度相对较慢,使我国的蔬菜已由卖方市场明显地转为买方市场,出现了相对过剩,导致蔬菜经营的整体效益直线下滑,出现了菜贱伤农的现象。

2、蔬菜质量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要求更高,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

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核心问题。

但由于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菜农普遍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意识,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突出,居民农药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3、外向型蔬菜生产发展不足,出口竞争力低。

蔬菜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的生产行业,是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品。

但是,事实上我国蔬菜对外发展规模远远不够,对境外市场的开发十分低下。

4、蔬菜生产标准化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蔬菜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蔬菜生产规范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蔬菜生产的技术依据。

5、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发展缓慢,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蔬菜生产者缺乏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难度大。

1.3.2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时代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要求,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会议强调,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2013年“三农”工作文件的主题锁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2013年农业部将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点方面,预计将继续得到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适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消灭和市场竞争力,发展设施农业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3.3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蔬菜产需已基本平衡,大宗蔬菜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价格下跌,效益下降,蔬菜供求关系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并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

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而发展无公害蔬菜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

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主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技术贸易相关的非贸易壁垒日趋森严,而发展无公害蔬菜正是冲破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手段。

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

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

可以说,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

1.3.4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质量保证的前提。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农产品生产规范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依据,所以才造成了低质量、高农药残留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不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现在蔬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国际市场的高档次的标准。

因此强化标准的实施,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能否进入或占领国内外市场的关键。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走向市场的关键和保证。

WTO框架下,我国农产品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竞争,产品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叫得响的品牌,就很难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而农业标准化就是农产品走进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没有标准的农产品和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都是无法真正进入市场流通的。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品牌化的基础。

品牌化建设是变质量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而一个品牌要得到消费者的忠诚,就必须先对消费者忠诚,这就需要保持无公害蔬菜的安全、卫生、营养质量,对消费者负责。

因此就需要无公害蔬菜生产企业将品牌维护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操作人员上去,也就是说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管理。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走“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思路,其基本特征是“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这就要求必须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从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形成市场竞争中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真正的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工业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用到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

在国外,这已经变成一件很普遍的做法,但国内在农业标准化方面的发展与推进还十分缓慢。

这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重要障碍。

总之,今后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应以效益为中心,突破性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外向型蔬菜,努力建立质量标准支撑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市场支撑体系,最终促使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区域化、优质化、市场化的实现。

第二章项目市场分析

2.1无公害蔬菜定义

无公害蔬菜基本内涵可表述为:

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范围或阈值以内的蔬菜产品,统称为无公害蔬菜。

2.2产品市场预测及前景分析

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国内外市场对蔬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特别是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无公害蔬菜产品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

2.2.1蔬菜产业市场分析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1、满足食物需求。

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

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加农民收入。

蔬菜商品率高,比较效益高,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1.9%,总产值1.2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3%。

另据农业部测算,2010年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3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

3、促进城乡居民就业。

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劳动力1亿多人,与蔬菜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相关的劳动力8000多万人。

4、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蔬菜836.37万吨,比2000年增长1.61倍;

出口额96.9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7倍;

贸易顺差94.14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比2000年增长3.69倍,而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31亿美元。

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的主流。

可以说,无公害蔬菜将成为我国蔬菜消费的主流产品。

2.2.2存在问题

蔬菜具有鲜活易腐、不耐贮运,生产季节性强、消费弹性系数小,高投入、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大等特点。

当前,在新的形势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蔬菜价格波动加剧。

一是受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涨幅呈加大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至2010各年,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3%、10.7%、15.4%、18.7%,2010年鲜菜价格上涨幅度是居民消费品平均价格上涨幅度3.3%的近6倍,一些大城市的涨幅更高。

二是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年际间蔬菜价格波动加大。

如2008年受南方早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2月上旬全国25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同比上涨95.3%。

三是受信息不对称影响,时常发生不同区域同一种蔬菜价格“贵贱两重天”的情况。

四是受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品种间蔬菜价格差距拉大。

受大城市近郊蔬菜生产萎缩的影响,一旦出现运输困难等突发情况,难以及时保障蔬菜供应,容易引发市场和价格大幅波动,产区“卖难”和销区“买贵”同时显现。

再加上,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政策调控,在生产、流通、安全、信息监测等方面资金投入不够;

在蔬菜保险、税收、补贴、支持性价格、批发市场用地等方面政策不完善、不配套;

支持政策不均衡、不稳定。

特别是,还有不少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措施不落实,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对蔬菜产销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出现了自给率大幅下降,加剧了蔬菜市场价格的波动。

2、质量安全隐患仍然突出。

我国蔬菜质量总体是安全的、食用是放心的,但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

2010年豇豆、韭菜农残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曾一度引发消费恐慌,给当地蔬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杀虫灯、防虫网、粘虫色板、膜下滴灌等生态栽培技术控制农残效果明显,但普及率较低;

蔬菜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但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不大,生产采标率低,农药使用不够科学,容易引起农残超标;

监管手段弱,监测与追溯体系不健全,产地环境、农药、化肥、地膜等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监管不足,蔬菜生产经营规模小、环节多、产业链长也加大了监管难度,致使部分农残超标蔬菜流入市场。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蔬菜基础设施脆弱,严重影响生产和流通发展,极易造成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

近些年,大量菜地由城郊向农区转移,农区新建菜地水利设施建设跟不上,排灌设施不足,致使露地蔬菜单产不稳;

温室、大棚设施建设标准低、不规范,抗灾能力弱,容易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008年、2009年分别损毁60万亩、88万亩,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

在蔬菜的生产、流通环节存在采后处理不及时,田头预冷、冷链设施不健全,贮运设施设备落后、运距拉长等问题,难以适应蔬菜新鲜易腐的特点;

产销信息体系不完善,农民种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部分蔬菜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过剩,损耗量大幅增加,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

根据有关部门测算,果蔬流通腐损率高达20-30%,每年损失1000多亿元。

农产品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完善,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化水平低,批发市场设施简陋,分级、包装以及结算、信息系统等设施设备配套完善比例低;

县乡农贸市场以街为市、以路为集的特征仍然明显,城市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数量不足、摊位费高,早、晚市在一些城市受到限制,造成一些居民买菜难、买菜贵。

4、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不强。

由于投入少、研究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等原因,蔬菜品种研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育种基础研究薄弱,蔬菜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及育种方法、技术等基础研究不够;

育种目标与生产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在商品品质、复合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的育种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难以适应设施栽培、加工出口、长途贩运蔬菜快速发展的需要;

育种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科研单位与企业衔接合作不够密切,制约了成果的推广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进口蔬菜种子8000多吨,销售额占全国蔬菜种子销售总额的25%,尤其是春夏大白菜、白萝卜及设施栽培的红果番茄、茄子、彩色甜椒、青花菜、水果型黄瓜等种子主要依赖进口,影响蔬菜产业安全。

与此同时,良种良法不配套,栽培技术创新不够、储备不足,基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手段落后、经费不足,技术进村入户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如烟粉虱、根结线虫、番茄黄花曲叶病毒、十字花科根肿病等蔬菜病虫害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重;

过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不足,加上连作引起的土壤盐渍化、酸化不断加重,影响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成本大幅上涨,轻简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也亟待加强。

2.3蔬菜种子种苗产业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经营精品蔬菜的企业所需蔬菜种子的来源有三种:

一是国内市场采购种子,由于没有一定的标准,这部分种子发芽率低,发芽时间不统一,整齐度不高,种子的纯度不高,造成蔬菜商品率低下,商品蔬菜达不到市场要求。

二是蔬菜公司自繁种子,使一些有条件和技术的公司自行繁殖解决所需蔬菜种子问题。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品蔬菜种子的需求,但国内目前精品蔬菜的公司和基地规模多不是太大,有能力的公司不是太多。

三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种子。

目前国际蔬菜种子市场在茄果类、瓜类、部分豆类、十字花科的甘兰、大白菜、(白)青花菜、各类生菜等品种较齐全,数量充足,但国外直接进口种子,价格较贵,相当一部分是国外一些供种公司订单收购,国内种植公司失去出口经营权。

另外国内蔬菜种子市场较为混乱,一些科研单位自繁或与农户联营,数量和质量也不稳定。

国内豆类品种繁育基地主要在东北、西北,一般为大众化的品种,品种商品性达不到出口蔬菜标准,直接进口的种子价格昂贵及经常需提前很长时间联系也不能保证按时到位,影响生产计划的落实。

近几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平均年增长12%,总产量平均增长14.9%,2出口蔬菜种植基地在逐年扩大,随着全国蔬菜良种化的普及,一些供应国内市场的蔬菜种植基地也需要大量优质规格的蔬菜种子,发展蔬菜种子产业潜力巨大。

2.4产品生产销售方案

2.4.1产品生产方案

通过对本项目的市场、投资、效益和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分析比较认为重点培育适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的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甜瓜等专用品种,适宜春、夏、秋等不同季节露地栽培的白菜、萝卜、结球甘蓝、菠菜等系列品种,适合出口、加工的番茄、胡萝卜、洋葱等专用品种大有作为。

各蔬菜产品质量标准执行国家有关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

本项目产品的设计方案如表2-1所示。

表2-1产品设计方案

项目

设计销售数量

单价(元/公斤)

生产期销售目标(万元)

精品蔬菜区

设施精品特菜

2元/公斤

出口蔬菜

1元/公斤

良种繁育区

种子

200元/公斤

加工配送区

周边收购、净菜加工

销售收入合计

2.4.2产品销售方案

精品蔬菜区精品特菜、有机蔬菜和周边收购的优质蔬菜在加工配送区生产成净菜主要供应超市,以京津为主要销售市场,狠抓质量管理,不断丰富品种,逐渐扩大出口规模;

良种繁育区种子销售面向华北;

加工配送区脱水蔬菜面向全国销售,寻求出口订单。

2.5销售策略与营销模式

2.5.1销售策略

项目的产品在营销过程中确立如下销售策略:

1、加快设施蔬菜及保鲜蔬菜市场电子商务建设,构建销售网络

现代销售已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传统意义上的销售网络费用高、效率低,为了提高销售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及时了解全国各地市场行情,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及时收集和发布产品信息。

项目区要建立网络型、多层次、覆盖广的市场信息网络,对国内外设施蔬菜及保鲜蔬菜市场产品品种、规格、包装、价格、供求情况等信息进行系统收集,严密跟踪,要对萌发性信息进行超前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动态分析,并建立国内外市场信息收集网和项目区市场信息分析中心。

2、建立和健全质量监督体系

以质取胜,参与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产品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产品质量包括原材料质量、设备运行质量、工艺质量、管理质量等,几乎涉及生产、加工、储藏保鲜、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提高质量,要求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每一位普通农户都要树立强烈的产品质量意识,把产品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思想,在质量面前没有丝毫的讨价还价的余地,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一百分就是零分,引入标准手段,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创造条件,积极参加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认证,与国际接轨。

为了增强项目区优质产品市场竞争力,在项目区必须建立和健全优质设施蔬菜及储藏保鲜蔬菜的质量检测、计量检测、卫生检测、商标检验等监督体系,对所有上市的优质设施蔬菜及保鲜蔬菜进行严格自检,不符合质量、计量、卫生标准的商品一律不得上市和出口。

3、品牌战略

品牌是名牌的基础,没有品牌,名牌就是无源之水。

为此,必须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加大产品的广告宣传力度,争创优质名牌产品。

在创立名牌过程中,要做到产品有注册商标、有固定包装、有明确质量标准、有产地和规模的要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优势,创出品牌。

2.5.2营销方式

1、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构建“三级配送体系”

在文安县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引进全新的营销管理概念,用计算机系统加以实现的“三级配送体系”。

“三级配送体系”是以无公害蔬菜及其产品的营销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