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范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2244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范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说课范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说课范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说课范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说课范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课范例Word下载.docx

《说课范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范例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课范例Word下载.docx

你是怎么想的?

”,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

3表示的意义。

紧接着设问“0.2×

3的结果是多少?

”,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

3的方法。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

第一关是试一试:

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

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

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

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关是想一想:

0.2×

3=0.6,3×

0.2=?

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

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轴对称图形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四小节P121页——122页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教学目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连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5.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说课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出示两幅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哪一幅图比较美?

哪一幅图不美?

为什么?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

这幅图不美。

(教师手举不美的图画)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边大小不一样?

有没有办法使两边的图形画成一模一样呢?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出示课题:

“轴对称图形”。

(通过让学生观察色彩鲜艳的蝴蝶图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电脑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点。

(P121的枫叶、蜻蜓、天平三幅图)

(电脑操作)通过观察得知:

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通过观察,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进行演示操作、指导学生学习。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1、(电脑演示)并让学生同步进行模仿操作。

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把它剪下,再把纸打开,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

(教师板书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电脑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

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电脑出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投影出示P122页的方格图)让学生把学具中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折一折之后,汇报结果。

通过操作得知: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

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

并启发学生说出: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就是本圆的直径。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找对称轴,运用电脑演示练习1的1一6题。

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一)综合练习。

1、游戏。

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

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3、判断:

生活中不仅有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我们所学的数字、字母和汉字中也有一些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

(1)下面的数字或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123456789

ABCDEFGH

(2)像这样写法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口工用中由日直水清甲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可以看出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美的。

谁能举例说出哪些汉字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吗?

(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4、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

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

哪些图形较美?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

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5、观察并说出下图的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A与A‘、B与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教”立足于“学”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

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

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

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

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

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

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

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

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

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

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

(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

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

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

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

如:

57.4÷

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被除数仍是小数;

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

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

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

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

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

小数点怎样移动?

  1.20.670.725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15,0.5,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

28=201;

(2)56280÷

280=();

(3)562800÷

()=201;

(4)562.8÷

2.8=()。

(重点强调(4)的理由。

(4)式与

(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

2.8=5628÷

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

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

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

3.6÷

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

(板书课题:

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

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

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

0.4米=36厘米÷

4厘米=9(段)。

解法2:

答:

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

(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

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

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习:

完成例7

思考:

你用哪种方法转化?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

独立计算后,订正。

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如0.756÷

0.18=75.6÷

18。

(设计意图:

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

买0.75千克油用3.3元。

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

3.3÷

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

(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

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

(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练习:

课本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

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展开练习深化认识

1.

(1)不计算,把下面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

(2)下面各式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2.根据10.44÷

0.725=14.4,填空:

(1)104.4÷

7.25=();

(2)1044÷

()=14.4;

(3)()÷

0.0725=14.4;

(4)10.44÷

(5)1.044÷

0.725=();

(6)1.044÷

7.25=()。

3.选出与各组中商相等的算式。

  A.4.83÷

0.7B.0.225÷

0.15

  483÷

70.483÷

748.3÷

7

  225÷

152.25÷

1522.5÷

15

4.口算:

1.2÷

0.3=0.24÷

0.08=0.15÷

0.01=2.8÷

4=

2.6÷

0.2=4.6÷

4.6=3.8÷

0.19=2.5÷

0.05=

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法则,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四)回顾总结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

讨论得出(填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

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看书P46--49,划出重点词语。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节课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

很显然,这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六)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等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主要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长方形等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平行四边形课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

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法的体现:

(1)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创设生活情境,设疑引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2)在探究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新知;

联系生活经验,构建新知;

小组合作交流,扩展新知;

创新活动设计,超越新知。

(二)说学法

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