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157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小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小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小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小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小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小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科三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内容简析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将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来设计,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的。

第1课主要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同时也点出本单元的主题——观察生命体。

第2课至第4课,从不同植物的个体来了解植物都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尽管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生长环境也有区别,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学生通过画维恩图分析这些特点,将建立起植物多样性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认识。

这几课,还将利用画简图的方式,来把握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这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

第5课从植物中单独剥离出叶子进行研究,从叶片的不同到相同,学生发现原来叶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也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植物整体的生命概念的认识。

第6课主要强调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变化较快较明显;有些变化较慢,一下子难以观察到,但在一个大跨度的时间里,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这课要求学生作长期的观察记录,是对学生毅力的培养。

第7课主要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植物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

主要采用比较和填写维恩图的方式进行。

本单元所选择的植物都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代表了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参考资料库中的“令人惊奇的植物”内容,更加说明很多植物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植物又具有共同的特点,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本单元将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对学生来说,植物单元既有熟悉的一面,又有平时不太注意的一面,本单元的学习,将打开学生关注周围生命的心灵之门,学习过程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课题: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课型:

观察课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在校园中确定数棵学生可以观察的大树;分组材料: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学习科学就必须有一种学会观察的本领,那“什么是观察呢”?

学生可能会说——就是用眼睛看。

“不对。

“哦,是仔细看!

在黑板上写下:

仔细看≠观察。

师:

上完今天的课你们就会知道什么才是观察。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出示一棵大树的图片,请学生回答:

你看到了什么?

一棵大树。

一棵什么样的大树?

一棵高大的大树、一棵茂盛的大树、一棵粗壮的大树……

2、在讲解完大树的特征之后,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我们所讲到的大树的特征是怎么观察到的?

用眼睛看的呗!

还有呢?

比如树上知了的叫声——用耳朵——听;比如桂花的香味——用鼻子——闻。

概括起来说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

那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呢?

(可以用手摸,树皮是粗糙的;可以用脚踢,有没有动;可以用牙齿咬,硬不硬;可以用舌头舔,是不是甜的。

我们一起将说法规范了一下:

用手观察树的光滑粗糙、用牙观察树的软硬、用舌头观察树的味道、用脚观察树的坚固。

师又重复一遍:

观察包括——学生说出刚才讲过的方式。

师重新提示“仔细看≠观察”。

等学生说完,师:

这些还不完全是观察的全部,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观察得越全面,对事物的了解才能更完整。

其他的观察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我们会慢慢学到。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

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

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

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

是不是?

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

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会不会也有树瘤?

是不是也有小动物?

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

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

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

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4.总结:

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观察:

运用看、摸、闻等感官

使用卷尺、放大镜等工具

课题:

校园的树木

课型:

观察课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2、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

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校园内的一棵树,谁还记得观察到了什么?

2、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我们今天会观察校园内更多的树。

二、指导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

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

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

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

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

(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

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

(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三、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

(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

这棵树真大!

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四、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

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

分小组描述一棵树:

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

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

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课题:

大树和小草

课型:

观察课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交流:

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

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

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

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

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

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

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

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

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

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

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樟树 狗尾草

茎 颜色  

 软硬  

 粗细  

 质地     

叶 颜色  

 形状  

 软硬  

 大小  

 气味    

果实 颜色  

 形状  

 大小  多少  

   

3.交流汇报:

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

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

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

大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