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272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docx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docx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

 

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是由一定量与质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绿色统一体。

它具有城镇其他系统不能代替的特殊功能,并为其他系统服务。

它的特殊作用是:

改善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为市民提供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良好环境,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游憩功能和经济功能。

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一、生态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被人称为“城市的肺脏”,它既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既能促进城市通风,又能减少风害,降低噪音。

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都能起巨大作用。

1.净化空气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在城市中,人口聚集,石化燃料消耗多,造成氧气消耗过多,二氧化碳大量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减少时,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并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相应增加,所以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制造者。

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保持着生态平衡的关系。

(2)吸收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汞、臭氧等是城市的主要有害气体,对人体十分有害。

一些园林植物能够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大气中的有毒气体的浓度,因而能够净化空气。

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

如槐树、银杏、臭椿对硫的同化转移能力较强;女贞、大叶黄杨等吸附能力较强;喜树、梓树、接骨木等树种具有吸苯能力;樟树、悬铃木、连翘等树种具有良好的吸臭氧能力。

另外,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还与叶片、年龄、生长季节、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接触污染时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有关。

(3)减少粉尘污染

植物、特别是树林能减少粉尘污染,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一方面是由于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减慢,空气中携带的大量灰尘也会随着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

植物的滞尘量大小与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以及树冠大小、疏密等因素有关。

一般叶片宽大、平展、硬挺而风不易抖动,叶面粗糙树皮凹凸不平能分泌树脂、粘液等植物,一般滞尘能力普遍较强。

如刺楸、榆树、朴树、刺槐、臭椿、悬铃木、女贞、泡桐、侧柏、圆柏、梧桐、构树、桑树等树种对防尘效果较好。

草坪具有吸附灰尘、固定地面尘土飞扬的作用,被蒙尘的植物经雨水冲洗,又能恢复其吸尘能力,所以城市园林植物被称为“天然的净化器”,可见,在城市中扩大绿地面积、种植树木、铺设草坪,是减少粉尘污染的有效措施。

(4)减低噪声污染

园林树木,对减弱噪声有一定的作用。

树木之所以能减弱噪声,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造成树叶枝条微振而使声音消耗(图2-1)。

 

图2-1园林植物减低噪音示意图

因此,噪声的减弱与树叶的形状、大小、厚薄及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分枝低的乔木比分枝高的乔木减弱噪声效果大,叶茂疏松的树群因能产生复杂的声散射,其减弱噪声的作用非常明显。

(5)杀死病菌

由于园林绿地上有树木、草、花等植物覆盖,其上空的灰尘相应减少,因而也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病原菌。

另外,许多园林植物还能分泌出杀菌素,所以具有杀菌作用。

例如1hm2柏树林每天能分泌30kg的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桦木、桉树、梧桐、冷杉、毛白杨、臭椿、核桃、白腊等都具有很好的杀菌能力。

2.调节温度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阻挡直射阳光,并通过它本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许多热量。

据测定,盛夏树林下气温比裸地低3~5℃。

绿色植物在夏季能吸收60~80%日光能,90%辐射能,使气温降低3℃左右;园林绿地中地面温度比空旷地面低10~17℃,比柏油路面低8~20℃,有垂直绿化的墙面温度比没有绿化的墙面温度低5℃。

3.调节湿度

人们感觉舒适的相对湿度为30~60%,而园林植物可通过叶片蒸发大量水分。

据测定,公园的湿度比其它绿化少的地区高27%,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同样,因为绿地中的风速小,气流交换较弱,土壤和树木蒸发水分不易扩散,所以其相对湿度也高10~20%。

由于空气湿度的增加,大大改善了城市小气候,使人们在生理上具有舒适感。

4.净化水体

城市和郊区的水体,由于工矿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影响环境而威胁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研究证明,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含菌数量。

30~40m宽林带树根可将1升水中含菌量减少1/2。

水葱可吸收污水池中有机化合物,水葫芦能从污水里吸取汞、银、金、铅等重金属物质,并能降低镉、酚、铬等有机化合物。

5.净化土壤

园林植物的根系能吸收土中有害物质,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植物根系能分泌使土壤中大肠杆菌死亡的物质,并促进好气细菌增多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故能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迅速无机化,不仅净化了土壤,也提高了土壤肥力。

6.通风、防风(图2-2)

图2-2园林绿地的通风与防风

a.园林绿地的通风作用b.园林绿地的防风作用

城市中的水系、道路等带状绿地是构成城市的绿色通风道,特别是带状绿地与该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时,可将该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地区,大大改善市区的通风条件。

城市中的大片园林绿地还可形成局部微风,在夏季建筑群和路面,受到太阳辐射增热很大,加之燃料的燃烧、人的呼吸等因素影响,造成热空气上升,而大片绿地气温低,冷空气下降,不断向市区吹进凉爽的新鲜空气(温差造成的气体回流)。

在冬季,大片树林可以减低风速,具有防风作用,故在垂直与冬季的寒风方向种植防护林,可以大大的减低冬季的寒风和风沙对市区的不良影响。

若在城市四周设置环城防护林,其防护效果则更加明显。

二、社会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灾避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美化城市

园林绿化植物是美化市容增加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和最经济的手段。

它可以丰富城市中麟次栉比的机械僵硬的建筑轮廓线,使千差万别的建筑物得以协调。

通过城市园林绿地在城市中成为花园广场、滨河绿带、林荫道绿化带,由此既衬托了街旁建筑,增加了艺术效果,又形成了深远的绿色走廊。

在城市环境中,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扶持、衬托,任何具有盛名的建筑也都发挥不了光彩。

绿化较差的城市,不会成为美丽宜人的城市。

城市绿化的优劣,已成为评价现代国际性城市的基本标准。

2.陶冶情操

园林绿地,不仅是由植物与建筑、山水等构成,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的景色,而且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给人以心理与情感、借景传情等精神上的享受。

城市园林绿地,特别是公园、小游园和一些公共设施的专用绿地,是一个城市或单位的宣传橱窗和户外活动天地,是向群众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和健身的场所,使人们在游玩中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在各种游憩娱乐活动中,对于体力劳动者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对于脑力劳动者可调剂生活,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儿童可培养勇敢、活泼、伶俐的素质;对于老年人,则可享受阳光、空气,延年益寿。

所以,城市园林绿化对于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防灾避难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防灾避难,保护城市市民生命安全的作用。

园林绿地对于蓄水保土有显著的功能,树叶可防止暴雨直接冲击土壤;草地覆盖地表,减少地表径流;盘根错节的根系,长在山坡能防止水土流失,有效的保持水土。

城市园林绿地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杀伤,还能阻挡弹片的飞射,对重要的建筑军事设施,保密装置起隐蔽作用。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某些城市,凡绿化苗木比较茂密的地段所受的损失要轻的多。

所以,城市绿地对战争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防御措施之一。

由此可见,园林绿地具有蓄水保土、防御备战、防震防火、保护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三、经济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与其它产业的经济效益有所不同,是指它为城市提供的公益功能数量和质量。

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之分。

1.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等所得的直接经济收入,及“产业”效应。

园林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了它的“产业”效应。

我国幅员辽阔,风景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园林艺术负有盛誉。

为配合旅游业发展,各类园林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主题文化园、游乐园、缩景园、科普园、体育公园、民族风情园和海滨休闲园等出现在各大中城市,甚至一些小城市也建起了大公园。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假日经济”的出现,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园林投资迅速收回,直接经济效益甚为可观。

居住区绿地在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方面,具有直接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作用。

新建小区中没有绿化是不可想象的。

绿化好的小区才能生活的好,以被买房者逐渐承认。

据估算,一所设计完美的住处,如果周围配置优美的花草树木,可使其房地产价值提高30%。

随着园林门票价格的放开,商业服务和水平质量较高的游乐等设施的引进,为园林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美国一资料记载,绿化间接的社会经济价值是其本身的经济价值的18~20倍。

城市园林绿化的间接经济效益比直接效益大的多,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生态系统,并服务于城市生态平衡。

其效益是综合的、广泛的、人所共享的和无法替代的。

城市的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城市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的,经常性的休闲活动空间,具有使用价值。

姿态美丽,色彩各异的园林植物,不仅衬托了城市建筑,增加了艺术效果,而且美化了市容。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民的身心健康、经济的繁荣、外商的投资,均离不开优美的环境。

城市园林的这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

第二节城镇园林绿地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一、城镇园林绿地的分类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园林绿地类型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

我国对城市绿地分类的研究,起步较晚。

为了满足城市规划工作的需要,城市绿地的分类的方法要与城市用地分类方法有相对应的关系,以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业规划配合。

绿地的分类要按绿地的主要功能及使用对象区分,以有利于绿地的详细规划与设计工作。

绿地的分类尽量与绿地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投资来源相一致,以有利于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

城市绿地计算口径要统一,是城市规划的经济论证具有可比性。

我国目前作为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及城镇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依据是1993年建设部颁发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该规定将城镇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六类。

二、各类绿地的主要特征

1.公共绿地经过艺术布局建成的具有一定设施内容的园林绿地,向公众开放,供市民游览休憩、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市级、区级综合性公园,小游园,街道广场绿地,以及植物园、动物园、特种公园等。

2.居住区绿地是居住用地的一部分,包括居住区、小区、组团公共绿地、宅旁庭院绿地、公共建筑绿地、道路绿地等。

其功能是改善居住环境,为居民的日常休息、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儿童游戏等创造良好条件。

3.单位附属绿地指专属于某一单位或某一部门使用的绿地,如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医院、厂矿、企事业单位绿地,不对城市居民开放,其投资建设由本单位完成。

厂矿企业、仓库绿地,其作用是可以减轻有害物质对工人和附近居民的危害,能调节局部空气温度和湿度,降低噪声,防风、防火、美化环境等,并对于安全生产,改善职工劳动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公用事业绿地,是公共交通车辆停车场、水厂、污水及污物处理厂的绿地。

公共建筑庭园,如机关、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