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0613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①海边看船;

②草原看马;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阴影;

⑤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

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⑦登高望远

二、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几个概念:

地球仪;

地轴;

北极;

南极;

赤道;

经线;

纬线;

经度;

纬度

2.纬线与经线

概念

起点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纬线

与赤道平行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以赤道为起点

圆圈(除极点外)

半球:

不相等

全球:

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东西方向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的弧线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

半圆

所有的经线都相等

南北方向

3.经度与纬度

起点度数

最小值与最大值

北纬,南纬;

东经,西经

变化规律

赤道为0°

与90°

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从赤道向南向北逐渐增大

经度

本初子午线为0°

与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4.重要的经纬线:

(1)0°

经线:

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

(2)180°

只有一条

(3)西经20°

和东经160°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4)0°

纬线:

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北纬23.5°

与南纬23.5°

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北纬66.5°

与南纬66.5°

北极圈与南极圈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0°

——60°

——90°

低中 高

6.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7.东西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度(20°

W)向到东经160度(160°

E)为东半球,西经20°

(20°

W)向西到东经160°

(160°

E)为西半球

8.相对应的经线:

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为180°

,符号相反。

三、经纬网:

1.经纬网:

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形成的网络

2.作用:

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的位置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从全球看: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71%/29%)

从北半球看:

六分海洋,四分陆地(61%/39%)

从南半球看:

八分海洋,二分陆地(81%/19%)

二、七大洲

大陆;

大洲;

岛屿;

半岛

2.口诀: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44,30,24,18,14,10,9)。

南极洲是跨经度

最多的大洲。

3.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三、四大洋

洋;

海;

海峡

2.四大洋:

太大印北(北冰洋最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四、绘制海陆轮廓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海拔与相对高度:

两者的概念与计算

2.五种地形的比较

地形类型

大致海拔

地表形态

共同点

不同点

世界之最

平原

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小

海拔较低

亚马孙平原

高原

500米以上

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

青藏高原(高)

巴西高原(大)

山地

地面崎岖不平

海拔高坡陡谷深

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系

丘陵

500米以下

海拔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东南丘陵

盆地

海拔不定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3.世界两大山系:

⑴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东岸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西岸为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弧

⑵横穿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山脉带:

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大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为世界最高峰)、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

二、海底地形

大陆架:

坡度缓,水深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洋中脊:

新海洋诞生的地方

海沟:

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三、学看地形图

1.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2.五种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表示图【图的判读,非常重要】

3.五种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的表示图

4.颜色与地形:

黄色——陆地,蓝色——水域,绿色——平原,大面积黄色或棕色——高原,长条形黄色或棕色——山脉,众多小块黄色——丘陵

5.山脊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6.坡陡处等高线密集,坡缓处等高线稀疏

7.如何利用等高线爬山

第四节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

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海洋——陆地:

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

地中海不断缩小

陆地——海洋:

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

东非大裂谷将形成海洋

二、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和假说内容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内容:

①全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欧亚、太平洋、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拼合而成,太平洋板块为大洋板块,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

②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或张裂拉伸,或碰撞掠夺,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③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大陆的漂移

2.六大板块名称与分布:

(熟记六大板块的名称与位置,并落实在地图上)

3.解释了大陆漂移

四、火山和地震:

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

1.总数:

65亿

2.增长:

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增长迅速。

原因:

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计算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

1.分布地区:

中低纬度地区,原因: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及沿海地区

2.四大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四大稀疏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

(1)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各种污染和灾害

(2)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

2.人口增长过慢所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3.对策与出路:

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城市人口比重(P53)

5.人口迁移:

发展中国家:

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一、人种的概念与种类:

(P55)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的比较和分布

人种

外表特征

分布地区(P45和图3-8)

黄色人种

P55阅读文

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

非洲中部和南部、美洲部分地区

混血人种: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2000种

2.联合国六大语言及分布: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语言

分布地区和人数

汉语

中国和东南亚(使用人数最多)12亿

英语

英、美、澳、印、菲等(使用最广)4亿

法语

法国

俄语

俄罗斯

西班牙语

西班牙及南美洲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

二、世界的宗教

中国大多数人不信教,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宗教

发源地

时间

分布

教徒

建筑物及经书

基督教

巴勒斯坦

公元1世纪

欧美及大洋洲

10亿、

多与广

教堂

《圣经》

伊斯兰教

沙特

公元7世纪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中国西北部

7亿

穆斯林

清真寺

《古兰经》

佛教

古印度

公元前6世纪

东亚、东南亚、斯里兰卡

2亿

善男信女

庙宇

《藏经》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

城市和乡村

2.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名称

人口

交通

经济活动

建筑物

城市

P51

多且集中

道路多且宽便利

非农产业如工业服务业等

高且密集

乡村

P52

少且分散

道路少且窄

农业为主

矮且分散

3.乡村分布:

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4.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各个阶段的外表景观的变化(P62图)

5.容易形成聚落的地方:

河流的交汇处、入海口;

沿河沿湖;

铁路或公路的交叉处;

平原和山麓地带

6.民居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63)

7.湿热地区——双层结构、屋顶倾斜(坡形屋)、人住上层

寒冷地区——墙厚窗小、双层玻璃

炎热干旱地区——屋顶平(平顶屋)、窗小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文化遗产的类型:

2.保护措施:

(P54第二段)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稳定性

天气

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

不稳定

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较稳定

能依据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判断一些诗词或成语所表达的天气或气候现象。

二、天气预报:

气象部门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天或晴天、降水

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和方向、空气的能见度等信息。

三、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白色表示云雨区,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四、常用天气符号:

会识别晴、阴、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台风、沙尘暴等;

能根据风向图,确定风的方向和大小。

五、局部地区的天气预报图的判读(P70)。

六、关注“空气质量日报”,关注现在的社会热点“雾霾”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

1.概念与单位;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2.气温的测定:

一日4次;

日均温(除以4),月均温(除以月天数),年均温的计算

(除以12);

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中的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人的体感温度

要受到实际气温、大气湿度和风力等因素的影响。

2.世界气温的分布(分析P72图4-9,P73图4-10,4-11)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A.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B.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夏季,陆

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注:

原因是陆地受热、散热快,海洋受热、散热慢]);

C.同纬度陆地上,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

降低0.6℃);

D.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2)北半球,一月平均气温最低(最冷月);

七月平均气温最高(最热月)

(3)全球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大陆;

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

桂林的年平均气温约18℃。

二、降水

1.降水的概念与单位。

2.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

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气温下降。

3.降水的类型及其区别:

地形雨;

对流雨;

锋面雨。

[注意:

三种降雨的共同点:

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4.降水量的测定:

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累加值)[注:

通常所说的某地年降水量,

是指该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

5.世界降水的分布(分析P75图4-14)

(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A.赤道地区降水多[注: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多对流雨],两极

地区降水少;

B.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注:

沿海地区,水汽充足],内陆地区降水少;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注: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水汽多],

大陆西岸降水少。

(2)世界的“雨极”和“干极”:

乞拉朋齐[注:

地处喜马拉雅山南侧,西南季风的

迎风坡,多地形雨;

1960年8月至1961年7月,降雨量高达26461毫米,为世

界之最]、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多年平均降雨量不

到0.1毫米)。

桂林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950毫米。

三、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

1.表示方法:

横坐标表示时间,左侧纵坐标表示气温,右侧纵坐标表示降水量。

2.坐标图的绘制过程:

先描点,再画光滑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再画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3.分析方法:

①看最高月平均气温(最热月)与最低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及其气温

年较差(年温差)。

②看降水逐月分布情况、季节分配情况、总降水量情况。

4.特殊值:

热带:

全年各月气温>

20度

亚热带:

最冷月气温>

0度

温带:

最冷月气温<

0度,最热月气温>

16度

寒带:

最热月气温<

5度

多雨:

月降水量>

100MM

降雨适中:

月降水量=50MM左右

少雨:

月降水量<

30MM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即纬度位置

太阳高度(角)[注: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变小——气温

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

运动

形式

含义

方向

周期

结果及影响

特征

自转

绕地

轴转

自西

向东

一天或

24小时

昼夜交替、各地时间的差异、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公转

绕太

阳转

一年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各地获得热量不同→同一地点,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从全球看,形成了五带。

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总是保持66.5度夹角;

②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交角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P80)

3.四季的变化

二分二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地理现象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北极极夜,南极极昼

4.地球上的五带(P81图4-23)

(1)名称

(2)分界线(3)太阳直射情况(4)极昼极夜现象(5)获得光热情况

三、海陆分布

1.海洋与陆地气温、降水的差异及成因:

物理性质

对气温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海洋

吸热慢、放热慢

夏季气温低,冬季气温高

近海地区降水多

陆地

吸热快、放热快

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内陆地区降水少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最热月、最冷月分别为7月、1月;

海洋最热月、最冷月

分别为8月、2月。

四、地形地势

1.山脉对太阳辐射(光照)的屏障作用:

阴坡气温低、湿度大,阳坡气温高、湿度小

2.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垂直作用):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

气温约降低0.6度,导致高山高原气温低(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平原气温高。

五、人类活动

1.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气候: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任意砍伐森林,

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

2.城市热岛效应:

城区和郊区气温和降水不同[注:

主要表现为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3.导致气候反常:

(1)二氧化碳等温室气候急剧增加,温室效应加强,全球气温升高,南、北极冰川

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与平原;

也会导致旱洪灾害更加频繁。

(2)导致臭氧层破坏,形成臭氧空洞,地面紫外线增强,危及人类健康。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一、划分标准:

各地气温和降水的组合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注:

基本原则是——“以温定带(注:

根据温度,确定是哪个带的气候,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以水定型(注:

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是哪一种具体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

二、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炎热多雨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总量较少,一年分干、湿两季

热雨气候两侧,以非洲最典型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总量大,一年分旱、雨两季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

西岸地区,以撒哈拉沙漠最典型

三、亚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及阿根庭澳大利亚等沿海地区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反期

南北纬30°

~40°

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地区最典型

四、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

~60°

的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温和,降水稍多,冬季寒冷干燥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中部和北部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巨大的海陆差异(注:

陆地受热、散热快,海洋受热、散热慢),使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注:

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最大差别是1月平均气温,若1月均温小于0℃,则为温带季风气候;

若1月均温大于0℃,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冬季少雨,夏季多雨的降水状态,易引起旱洪灾害。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所致。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内部,各地降水量与气温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景观不同:

由沿海到内陆,依次为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区内靠近寒带的范围内,因为气温较低而形成典型的针叶林景观]

五、寒带气候(或极地气候)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暖季短暂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极少

格陵兰岛和南极大陆

六、高山高原气候: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分布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和安第斯山脉等。

七、学习方法:

1.本章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世界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的各三大规律要与影响气

候的主要因素一一对应分析。

2.世界气候类型要用比较法来学习,认真查阅图表:

如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的异

同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异同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异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异同点。

3.了解热带雨林气候的功能,热带草原气候的动植物,地中海气候的硬叶林和旅游,

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景观差异,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南北极地区的动物,非洲气候

类型分布的对称特点。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

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面积有大有小: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梵蒂冈

2.人口有多有少:

中国、印度、美国、梵蒂冈

3.从政治体制上:

社会主义:

中越朝古;

资本主义:

美英法

4.地区:

格陵兰(丹麦)、百慕大地区

5.从经济发展看:

发达国家:

美日德法英澳;

中印巴

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1.划分标准: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半球分布:

北半球;

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3.大洲分布: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

洲(注: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4.国家分布: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

亚、新西兰等。

中国、印度、巴西等;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5.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异

1.发展差异的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

2.差异表现:

⑴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异:

占世界人口84%发展中国家只占世界28%的国民生产

总值,发达国家却相反。

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不同:

发展中国家以资源型和资源

加工型工业为主;

发达国家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

技术水平较低;

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注: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专业化

水平高)。

3.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巴西、东南亚国家。

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

一、经济全球化

1.特征:

经济全球化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