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29302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

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同一主题的课文,唤起学生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为学好新课服务。

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归纳出典型问题就会理清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

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查工具书的形式弄懂意思,不懂之处及时请教他人。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3】

盼望:

殷切的希望。

明媚:

(景物)鲜明可爱。

吓唬:

使害怕,恐吓。

翻箱倒柜:

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耽搁:

拖延时间。

沉郁:

低沉郁闷。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

急速。

惊惶:

惊慌。

依偎:

亲热的靠着,紧挨着。

三、再次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那课文是按怎么的顺序来写的?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概括。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3.教师追问:

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

“我”的心情。

4.是的,本文主要写了“我”在这一天里等候母亲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那么课文的抵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件4】

对比句子:

(1)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2)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2)句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四、重点研读,体会心情【出示课件5】

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的变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预设:

(1)“……这不会错;

……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的兴奋。

(3)“这段时光不好挨。

”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

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

(5)“男孩儿蹲着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这里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

5.总结:

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

(板书:

心情变化:

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学能力。

读通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理解“我”的心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引导学生将“我”的心情变化与这一天里时间的推移结合起来体会,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

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温故而知新。

通过回顾课文,明确学习的目标。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注音。

吓唬()挨()咔嚓()

沉郁()缥缈()急遽()

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空落落: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答案】

一、吓唬(xià

hu)挨(āi)咔嚓(kāchā)沉郁(yù

)缥缈(piāomiǎo)急遽(jù

二、盼望:

空旷而冷冷清清。

形容彻底的翻检、搜查。

三、文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第二课时 

1.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2.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分钟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回忆上节课所学,指名学生说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这节课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学习作者是如何真实表达内心感受的。

通过回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起思考,也是为了深入学习课文写法作铺垫。

(30)分钟

二、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1.【出示课件6】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3.小组汇报。

超链接【出示课件7、8、9、10、11、12】

(1)出示: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的焦急无奈。

(4)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学生自主交流:

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的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

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我”的怅然失落。

(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交流:

为什么这里要写母亲的反应?

侧面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

(6)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通过写“我”的动作(“蹲”“依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动作描写:

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环境变化:

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紧扣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和领悟上,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更加关注表达。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8)分钟

三、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2.小练笔:

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

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四、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

(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

《那个星期天》则是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

4.总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总结写法,读写结合,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板书

内容

那个星期天

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

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

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一、文章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

1.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二、读一读,选一选。

(1)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这句话中“天色昏暗下去”除了让我们知道时间的变化,傍晚来临,还能让读者感受到()。

A.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

B.天色已晚,我不再等了。

(2)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句中的观察点发生了转换,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

A.我等得太久了,眼前出现了幻觉。

B.这样写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其实也表现了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景。

一、1.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

2.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3.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二、1.A

2.B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本单元主题是写出真情实感,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这篇课文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变化以及他是如何写出这些情感的变化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读书感受、交流学习所得的方式围绕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给了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又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课堂小练笔“写一次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为后面的习作教学打下基础。

课堂教学达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备课素材

【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

1979年开始创作,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人物评价】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主要作品】

《务虚笔记》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中短篇小说结集之一。

《插队的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当属于知青文学的经典佳作。

《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吓唬(hǔ)耽搁(gē)绽开(zhà

n)沉郁(yù

B.缥缈(miǎo)急遽(jù

)惆怅(chà

ng)依偎(wè

i)

C.消逝(shì

)华侨(qiá

o)擦拭(shì

)叮嘱(zhǔ)

D.沉

寂(jì

)翻阅(yuè

包裹(guǒ)张皇(huāng)

二、下列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A.盼望明媚绊脚翻箱倒柜

B.揉开惊惶枕搁空空落落

C.缥渺依偎答应全神贯注

D.滋味浅显鼓厉胡思乱想

三、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明媚:

景物鲜明可爱;

急遽:

着急的样子。

B.绽开:

裂开;

惆怅:

伤感,失意。

C.饶有趣味:

十分有趣;

呜咽:

低声哭泣。

D.自修:

自习;

叮嘱:

再三嘱咐。

四、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

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3.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

去吗?

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

走吧......()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走吧?

洗完衣服。

这一次不能原谅。

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②那个星期天。

就在那天。

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

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2.

3.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4.

5.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

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6.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请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仿照文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一、C

二、A

三、A

四、1.动作描写2.细节描写3.语言描写

五、1.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2.①“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

“越来越远”“越

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3.

3.答案示例一:

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

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

对孩子感受的疏忽。

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答案示例二:

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

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六、答案示例:

等呀等,盼呀盼,终于等到发卷子了,原来信心十足的我,心也“砰砰砰”地直跳。

试卷一发下来,我两眼只紧紧地盯住那两个红色的数字,喃喃自语道:

“怎么可能,才86分?

”我被惊得像个木瓜,简直呆了。

这时同桌哈哈大笑:

“你把卷子都拿反了!

”,我把试卷正过来一看,鲜红的“98”让我稍微松了口气,可我的100分哪儿去了呢?

我再仔细一看,原来数学的一道计算题又被多写了一个“0”。

唉!

都怪我又粗心大意了,平常我总是想等到考试时细心一点儿就行,现在才知习惯是靠平时养成的,真是悔之晚矣!

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挪(nuó

) 徊(huá

i) 蚁(yǐ) 绽(zhà

n)

(2)难写的字

藏:

容易少写下面“臧”字左边的三笔。

蒸:

容易少写最下面的“灬”。

揉:

左窄右宽,右上是“矛”,不是“予”。

偎:

左窄右宽,“畏”字左下不要多写“丿”。

(3)多音字

 薄

 吭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空虚 叹息 徘徊 蚁穴 翻箱倒柜 念叨

停顿 晃动 碰倒 原谅 惆怅 休止 时光

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消逝

(2)近义词

聪明~聪慧 确乎~的确 旋转~转动

觉察~察觉 遮挽~挽留 叹息~叹气

徘徊~踌躇 蒸融~融化 盼望~渴望

昏暗~阴暗 答应~同意 明媚~明朗

简单~简易 吓唬~惊吓 焦急~着急

兴奋~高兴 原谅~饶恕 耽搁~耽误

缥缈~虚无 急遽~急剧 孤独~孤单

惆怅~忧郁

(3)反义词

去➝来 谢➝开 聪明➝愚蠢 空虚➝充实

枯➝青 散➝聚 旋转➝静止 徘徊➝果断

盼望➝渴望 昏暗➝明亮 答应➝拒绝

明媚➝昏暗 简单➝复杂 焦急➝冷静

兴奋➝平静 原谅➝埋怨 缥缈➝真实

急遽➝缓慢 孤单➝热闹 惆怅➝兴奋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

头涔涔 泪潸潸 赤裸裸

类似的词语:

笑哈哈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绿油油 黑洞洞 蓝湛湛 红彤彤 白花花

②AABB式词语:

念念叨叨 空空落落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整整齐齐 安安静静 干干净净 舒舒服服

③ABAB式词语:

咔嚓咔嚓

研究研究 练习练习 活动活动

锻炼锻炼 思考思考 表扬表扬 分析分析

④ABCB式词语:

一动不动

应有尽有 出尔反尔 将心比心

倚老卖老 人云亦云 毅然决然 心服口服

⑤含有数字的成语:

千门万户 一动不动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六神无主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⑥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的词语:

翻箱倒柜

翻山越岭 跋山涉水 含辛茹苦

忍辱负重 开天辟地 咬文嚼字 装腔作势

⑦量词

一滴水滴 一块方砖 一个蚁穴 一本电影画报

一派荒凉

⑧动词

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 闭上眼睛

⑨修饰词

悄悄地挪移 逃去如飞的日子 游丝样的痕迹

绽开的泡沫 无可挽回地消逝 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孤独而惆怅的黄昏 又大又重的洗衣盆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滴,生动形象地说明日子是多么的渺小,消逝得是那么迅速,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2.拟人句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日子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子在伸手遮挽时、躺在床上时、睁开眼睛时,“从遮挽的手边过去”“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又溜走了一日”,“我”眼睁睁看着时间“去得匆匆”,却无法挽留,心中充满无限的惋惜与无奈。

3.排比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自然界中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些景象,表明大自然景物的交替更迭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4.反问句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反省自己过去的日子,警醒自己不能虚度年华,要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才不会枉活一世。

5.精彩句

我还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