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专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8265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专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专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专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专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专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专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专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专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专题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该反应正向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3)及时分离出产物

3.溶液中有关离子平衡的简答题思路

阅读题目情境的信息,找出核心问题的分析对象,即平衡体系;

找出题目信息中与平衡体系变化的有关因素;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变化的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即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说明平衡移动后对实际问题体系产生的影响。

一般用如下模式书写:

“……存在……平衡,……(条件)使平衡向……(方向)移动,……(结论)”。

例3

 Na2HPO4是磷酸的酸式盐,但其水溶液呈碱性,从溶液中离子平衡角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Na2HPO4溶液呈碱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足量饱和CaCl2溶液时,溶液变为酸性,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答案 

(1)Na2HPO4溶液中存在两个平衡,一是电离平衡,HPO

H++PO

二是水解平衡,HPO

+H2OH2PO

+OH-,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溶液呈碱性

(2)Na2HPO4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PO

加入CaCl2溶液,Ca2+与PO

结合生成Ca3(PO4)2沉淀,促使Na2HPO4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浓度增大,溶液显酸性

1.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

+H2(g) ΔH=+124kJ·

mol-1

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原料气中乙苯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控制反应温度600℃,并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和某催化剂作用下苯乙烯的选择性(指除了H2以外的产物中苯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

(1)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反应温度为60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加,加入水蒸气稀释,相当于起减压的效果

(2)600℃,乙苯的转化率和苯乙烯的选择性均较高。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转化率低;

温度过高,选择性下降。

高温还可能使催化剂失活,且能耗大

解析 

(1)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这是因为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加,加入水蒸气稀释,相当于减压,而减压平衡正向移动。

(2)600℃,乙苯的转化率和苯乙烯的选择性较高。

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转化率低;

高温还可能使催化剂失去活性,且能耗大。

2.为模拟合成氨生产,探究学习小组在3个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0.1molN2和0.3molH2发生反应:

N2(g)+3H2(g)2NH3(g) ΔH1<

0,在实验Ⅰ、Ⅱ、Ⅲ中,分别测得c(N2)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表示温度):

时间/min

c(N2)/mol·

L-1

温度

5

10

15

20

25

实验Ⅰ:

T1

0.091

0.084

0.08

实验Ⅱ:

T2

0.072

0.06

实验Ⅲ:

T3

0.075

(1)温度T1________(填“<

”“>

”或“=”)T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Ⅲ相比,实验Ⅲ先达到化学平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容器体积变为0.5L,其他条件与实验Ⅰ完全相同。

与实验Ⅰ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

b.N2的转化率增大

c.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 

(1)>

 达到平衡时,T2温度下c(N2)小,即T2时N2转化率高,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低N2的转化率越高,平衡时c(N2)越小,故T1>

(2)实验Ⅲ使用催化剂

(3)d

解析 由表中数据知实验Ⅰ、Ⅱ、Ⅲ达到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5min、20min、10min;

平衡时c(N2)分别为0.08mol·

L-1、0.06mol·

L-1。

(1)实验Ⅰ、Ⅱ、Ⅲ反应物初始加入量相同,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N2转化率越低,平衡时c(N2)越大,故T1>

T2。

(2)实验Ⅱ、Ⅲ中,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强完全相同,且N2转化率相同,而Ⅲ反应速率大,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短,是因为实验Ⅲ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3)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容器体积变为0.5L,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反应物转化率增大,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增大。

3.已知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在水中分别存在下列溶解平衡:

Ca(OH)2(s)Ca2++2OH-,CaCO3(s)Ca2++CO

在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

为了除去有害气体SO2并变废为宝,常常用粉末状的碳酸钙或熟石灰的悬浊液洗涤废气,反应产物为石膏(CaSO4·

2H2O)。

(1)粉末状碳酸钙能吸收废气中SO2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2与Ca(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石膏的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说明用熟石灰的悬浊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于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亚硫酸与碳酸根反应产生CO2气体,CaCO3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生成亚硫酸钙,再被氧化为硫酸钙

(2)2SO2+O2+2Ca(OH)2+2H2O===2CaSO4·

2H2O

(3)Ca(OH)2微溶,澄清的石灰水中Ca(OH)2的浓度小,不利于吸收SO2

解析 

(1)SO2与CaCO3悬浊液反应,相当于弱酸制更弱的酸。

(2)SO2与Ca(OH)2悬浊液反应,相当于酸碱中和反应,再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

(3)用熟石灰的悬浊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与浓度有关,浓度大时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好。

4.[2016·

全国卷Ⅲ,27

(2)(3)(4)]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

(2)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323K,NaClO2溶液浓度为5×

10-3mol·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

SO

NO

Cl-

c/mol·

8.35×

10-4

6.87×

10-6

1.5×

1.2×

10-5

3.4×

10-3

①写出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压强,NO的转化率_______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②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________脱硝反应速率(填“大于”或“小于”)。

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同温度下,NaClO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2和NO的平衡分压pe如图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反应ClO

+2SO

2SO

+Cl-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2,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

①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下列反应:

SO2(g)+2OH-(aq)===SO

(aq)+H2O(l) ΔH1

ClO-(aq)+SO

(aq)===SO

(aq)+Cl-(aq) ΔH2

CaSO4(s)===Ca2+(aq)+SO

(aq) ΔH3

则反应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①4NO+3ClO

+4OH-===4NO

+3Cl-+2H2O 提高 ②减小 ③大于 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 (3)①减小 ②K=

(4)①形成硫酸钙沉淀,反应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SO2转化率提高

②ΔH1+ΔH2-ΔH3

解析 

(2)①亚氯酸钠具有氧化性,可将NO气体氧化为NO

则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NO+3ClO

+3Cl-+2H2O。

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反应向消耗NO的方向进行,所以增大压强,NO的转化率提高。

②脱硝反应消耗OH-,故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减小。

③根据题中表格数据发现,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SO

的离子浓度最大,说明脱硫反应速率大于脱硝反应速率。

原因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

(3)①由图分析可知,温度升高,SO2或NO平衡分压的负对数均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因此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减小。

②根据反应ClO

+Cl-可写出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4)①相对于NaClO,Ca(ClO)2能形成CaSO4沉淀,有利于平衡向脱硫方向移动,提高了SO2的转化率。

②将题中的3个反应依次标记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即得所求的反应,ΔH=ΔH1+ΔH2-ΔH3。

题空二 物质变化类简答题

1.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测产生结果的原因;

叙述时一般可使用因果表述法。

例1

 铁炭混合物(铁屑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纳米铁粉均可用于处理水中污染物。

(1)铁炭混合物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许多微电池。

将含有Cr2O

的酸性废水通过铁炭混合物,在微电池正极上Cr2O

转化为Cr3+,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总质量相同、铁的质量分数不同的铁炭混合物对水中Cu2+和Pb2+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时,也能去除水中少量的Cu2+和Pb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50%时,随着铁的质量分数的增加,Cu2+和Pb2+的去除率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纳米铁粉可用于处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纳米铁粉除去水中N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

+10H+===4Fe2++NH

+3H2O,研究发现,若pH偏低将会导致NO

的去除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r2O

+6e-+14H+===2Cr3++7H2O

(2)①活性炭对Cu2+和Pb2+有吸附作用

②铁的质量分数增加,铁炭混合物中微电池数目减少

(3)纳米铁粉与H+反应生成H2

2.推理判断理由的阐述

该类型简答题一般是依据题意,根据化学知识及相关的知识对题目所给的问题先进行分析判断,然后说明判断的理由。

解题的思路:

先对问题作出判断,得出结论,然后再由结论追溯到分析过程,最后再回到结论。

采分点是推理过程和结论。

 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

“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

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

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

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___________杂质。

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②

解析 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反应中OH-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②H2O放电产生H+,H+进入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发生反应:

H++H2PO

H3PO2。

③如果撤去阳膜,H2PO

或H3PO2可能被氧化。

答案 ①2H2O-4e-===O2↑+4H+ ②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 ③PO

 H2PO

或H3PO2被氧化

1.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

CuCl难溶于醇和水,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且在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中存在CuCl+Cl-[CuCl2]-。

工业上可用向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和Na2SO3制取CuC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生成CuCl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进行时,当氯化钠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氯化亚铜的沉淀率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溶液的pH与亚硫酸钠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①解释图像中V<

a时溶液酸性增强的原因:

②当V>

a时,随着亚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增大,溶液pH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Cu2++2Cl-+SO

+H2O===2CuCl↓+SO

+2H+

(2)当Cl-浓度过大时,生成的沉淀CuCl又会发生CuCl+Cl-[CuCl2]-,因而沉淀率会降低

(3)①由于发生2Cu2++2Cl-+SO

+2H+,H+浓度逐渐增大

②当铜离子完全反应后,再加入Na2SO3消耗溶液中的H+,又使H+浓度逐渐减小

2.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NH3 根据反应:

8NO+7H2O

3NH4NO3+2HNO3,电解产生的HNO3多

3.用Fe作电极电解含Cr2O

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进行,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产生Cr(OH)3沉淀以达到除铬的目的。

(1)用Fe作电极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除生成Cr(OH)3沉淀外还生成________沉淀,解释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 

(1)阳极反应为Fe-2e-===Fe2+,提供还原剂Fe2+

(2)水电离产生的H+放电生成H2:

2H++2e-===H2↑;

同时产生了大量OH-

(3)Fe(OH)3 溶液中的Fe2+被Cr2O

氧化为Fe3+,电解过程中pH升高,Fe3+水解程度增大,转化为Fe(OH)3沉淀

解析 

(1)在电解法除铬中,铁作阳极,阳极反应为Fe-2e-===Fe2+,以提供还原剂Fe2+。

(2)阴极氢离子的放电能力较强,先放电,因而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3)溶液中的Fe2+被Cr2O

氧化为Fe3+,电解过程中pH升高,Fe3+水解程度增大,转化为Fe(OH)3沉淀。

高考12题逐题特训

A组

1.已知H2S高温热分解制H2的反应如下:

2H2S(g)2H2(g)+S2(g)。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的分解实验。

以H2S的起始浓度均为cmol·

L-1测定H2S的转化率,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a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b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

请说明随温度的升高,曲线b向曲线a逼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故曲线b向曲线a靠近

解析 弄清两根曲线表示的含义,温度低时,H2S转化率相差较大,温度高时,H2S转化率几乎相等,说明温度高时,在该段时间里已经达到平衡。

2.取少量待检水样(含有少量Cu2+)于试管中,先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蓝色沉淀为止,再加入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且蓝色沉淀逐渐减少。

请你使用化学用语,结合必要的文字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 待检水样中含有Cu2+,加碱发生Cu2++2OH-===Cu(OH)2↓,再加入Na2S溶液,CuS比Cu(OH)2更难溶,则发生Cu(OH)2(s)+S2-(aq)CuS(s)+2OH-(aq)

解析 因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CuS比Cu(OH)2更难溶,则加入Na2S溶液能发生沉淀的转化。

3.不同的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

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为________(填字母)。

A.>1B.4左右C.<6

(3)在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将其除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2+

(2)B

(3)不能 Co2+、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

解析 由图像可知Fe3+沉淀pH范围大约为1.8~2.7,Cu2+沉淀pH范围约为4.5~5.9,Ni2+、Co2+沉淀pH范围都约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