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 8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6638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 8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 8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 8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 8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 8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 8Word下载.docx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 8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 8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 8Word下载.docx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生态系统的结构。

3.《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第25条规定,政府应当设立自然保护区对典型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原生态林区等加以保护。

下面列举了我省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主要保护对象,其中错误的是

A.海口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珊瑚礁及生态环境

B.三亚市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珊瑚礁及生态环境

C.东方市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坡鹿及生态环境

D.昌江县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黑冠长臂猿及生态环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海口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以水禽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区内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建立不同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4.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广西梧州发现一处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的万年野生水稻。

它生长在阴凉且缺少阳光的地方,但一穗就有近千粒果实。

野生稻是水稻的祖先,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一种被称做“水稻杀手”的杂草稻已造成相关稻田平均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60%~80%,因此该野生稻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野生稻进行保护可以保护基因多样性

B.利用杂交技术可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C.野生稻的光合效率很高,因此可以直接引种栽培

D.栽培水稻与“水稻杀手”杂草稻发生竞争,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答案】C

对野生稻可以通过保护基因多样性来进行保护,所以A正确;

利用杂交技术可以使现有水稻的基因库中引入新的基因,所以B正确;

据题干分析,野生稻的果实颗粒数多且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但喜阴凉,则可以将其优良性状的基因通过转基因的方式导入现有水稻中培育,所以C错误;

据题干分析,杂草、水稻竞争激烈,水稻产量下降,所以D正确。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

5.(2013•闵行区二模)上海水族馆曾向市民发出热忱邀请,欢迎认养珍稀物种中华鲟.将中华鲟迁移到水族馆,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离体保护D.综合保护

【答案】B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解:

“中华鲟迁移到水族馆”属于迁地保护,这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一般情况下,当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或者物种原有生存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时,迁地保护成为保护物种的重要手段.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C.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错误;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B正确;

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本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故C错误;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适度的开发利用,故D错误。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2011•广州二模)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A.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

B.利用小麦、玉米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

随着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拉圾排放到环境中,破坏了植被,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过度利用会使资源减少.

A、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不能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因为这样容易导致重金属发生生物富集作用,引起人和动物重金属中毒,A错误;

B、能利用小麦、玉米秸秆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做燃料(即生物柴油),但不能用小麦、玉米的种子来生产酒精,因为这样反而浪费粮食,B错误;

C、不能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因为这样减小了湿地的面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C错误;

D、通过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能够提高粮食产量,D正确.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8.关于“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

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解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

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B项错误;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项正确;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D项错误。

【考点定位】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9.空气中的PM2.5因为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目前很多省、市均在积极采取措施降低PM2.5指数.下列属于降低空气污染的措施是

A.大力新建化工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B.鼓励购买私家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C.投资修建水电站,减少火力发电站

D.直接焚烧生活垃圾,避免“垃圾围城”

【解析】大力新建化工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但会污染空气,A错误;

鼓励购买私家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多污染气体排放量,B错误;

水电站不消耗能源物资,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C正确;

直接焚烧生活垃圾,加大有害气体的排放,会污染空气,D错误。

【考点定位】防治大气污染

【名师点睛】如何降低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1)化工厂的烟筒方出的气体中有大量的有害气体;

(2)汽车尾气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

(3)水电站比火力发电站节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4)焚烧生活垃圾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

10.(2014•信阳二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颗粒物如硅尘入肺可能会导致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

B.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

C.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

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根据题意分析:

颗粒物如有硅尘入肺可能会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过敏病人在PM2.5超标的空气中会发病,是因为该颗粒中有相关的过敏原,PM2.5的颗粒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导致其pH变化,PM2.5含量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NaHCO3.

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

A、颗粒物如硅尘入肺可能会导致吞噬细胞吞噬,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细胞器;

故A正确.

B、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则细胞周期缩短;

故B正确.

C、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

故C错误.

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内环境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析】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A正确;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B正确;

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C正确;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保护。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立法和执法。

其中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措施。

12.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

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A.生态价值B.直接价值

C.潜在价值D.间接价值

生态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如水土保持等,AD错。

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科研等价值,该题意反映了药用和科研直接价值,B正确。

潜在价值是目前人类还不清楚的价值,C错。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价值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D.抵抗力稳定性越差的生态系统,其恢

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强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A正确;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C错误;

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但不是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差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强,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1、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

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

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特征有关,而且与外界干扰的强度和特征有关.

14.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

B.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D.促进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短缺等,故A、B、C正确。

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故D错误。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

A.食(药)用B.旅游观赏C.调节气候D.科学研究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食(药)用、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均属于直接价值,所以C正确。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6.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A.大量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B.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D.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是解决粮食生产和粮食危机的有效措施,A错误;

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B正确;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C错误;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故D错误。

17.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是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植物喜光,入侵后当地植物是缺少阳光而死亡,二者之间是因为阳光发生了竞争,A正确;

引入外来生物不一定对当地生物有害,也可能外来生物不可以在这个地方繁殖下去,也可能是对当地有利的,B错误;

盲目引种是不对的,再引入喜阴植物不一定能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C错误;

生态入侵的原因一般常见的是由于缺乏天敌造成的,而不是基因突变造成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入侵等知识,难度较小.错选的原因可能是对生态入侵的认识不深刻,外来物种对当地物种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竞争。

18.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①水资源短缺

②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人口增长的太多,会导致人均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的短缺,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加剧,故选D。

【考点定位】世界人口问题

19.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枓。

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迸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

下列不是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A.净化空气B.缓解温室效应C.可再生D.减少酸雨危害

【解析】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在体外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与化石燃料燃烧相比,其突出优点是减少空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和减少酸雨的危害,由于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所以是可再生的能源,BCD正确,但不能净化空气,A错误。

【考点定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0.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

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A.海洋浮游生物增多B.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增加

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D.农作物减产

【答案】B、D

紫外线是一种物理致癌因子,同时,它会损伤人的角膜和晶状体,诱发白内障。

也可使农作物如大豆、玉米、棉花、甜菜等植物的叶片受损,影响其光合作用,导致减产。

还能改变细胞内遗传基因和细胞的再生能力,使农产品质量下降。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二、综合题

21.(7分)如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食品工厂会向河流排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结构,其中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能力。

(3)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份无机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2月份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是。

(4)调查表明,近年来高山冰川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碳循环的哪一个环节?

【答案】

(1)水平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氧气自我调节(3)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无机盐温度和光照强度(4)化石燃料的燃烧

(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势引起,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水平结构。

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使水体中耗氧型细菌增多,导致鱼类因缺少氧气而大量死亡。

村庄附近的河流能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

(3)根据图示推测,1~2月份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无机盐,所以A处无机盐大幅下降;

12月份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光照强度。

(4)高山冰川减少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加速了化石燃料的燃烧,CO2排放增多,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上升所致。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稳定性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2.2010年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可持续旅游目的地管理奖”。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________。

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________、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

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________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________。

(1)生产者,传粉;

(2)分解者,物质;

(3)自然保护区。

(1)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

在自然界中作用:

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

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细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

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3.以下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问题,请回答:

(1)东北虎和华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

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__有所差异。

(2)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信息。

(3)下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

那么,B、D分别表示华南虎的

、。

若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________倍。

(4)大熊猫也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更具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1)基因库(基因频率)

(2)化学(1分)

(3)同化量(1分)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分)100

(4)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相对容易满足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间的差异说明二者之间发生了进化,但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所以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不同。

(2)由题意可知:

“尿液”中有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是一种化学信息。

(3)图示为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若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则B表示华南虎的同化量,D表示华南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依题意可知,为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