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家禽学第七章 蛋鸡生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583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0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程家禽学第七章 蛋鸡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精品课程家禽学第七章 蛋鸡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精品课程家禽学第七章 蛋鸡生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精品课程家禽学第七章 蛋鸡生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精品课程家禽学第七章 蛋鸡生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课程家禽学第七章 蛋鸡生产.docx

《精品课程家禽学第七章 蛋鸡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程家禽学第七章 蛋鸡生产.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课程家禽学第七章 蛋鸡生产.docx

精品课程家禽学第七章蛋鸡生产

第七章蛋鸡生产

第一节商品蛋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与养育阶段的划分

二、育雏前的准备

三、育雏方式

四、雏鸡的选择与运输

五、雏鸡的饲喂技术(饮水、饲喂)

六、雏鸡的管理(主要环境条件,平养笼养与综合管理技术)

第二节商品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一、育成鸡的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

二、高产鸡群的育成要求

三、育成鸡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育成鸡的饲养技术(换料、采食幅面、阶段饲养、限制饲养)

(二)育成鸡的管理技术(适时转群、驱虫、控制性成熟、测均匀度)

第三节商品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一、产蛋鸡的饲养方式与密度

二、产蛋鸡的饲养环境

三、产蛋鸡的饲喂技术

四、产蛋各期的饲养管理

五、蛋鸡的日常管理

六、蛋鸡的生产标准和提高产蛋量的措施

第四节蛋用种鸡的饲养管理

一、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方式与密度

(二)分群饲养

(三)公鸡断喙

(四)育成期限饲

(五)体重标准与胫长标准

(六)种公鸡的选择

(七)种公鸡的营养水平

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方式与密度

(二)转群时间

(三)公母合群与留种时间

(四)蛋种鸡营养水平

(五)蛋种鸡的生产标准

(六)种鸡体况检查与健康管理

第五章蛋鸡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商品蛋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与养育阶段的划分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1、幼雏体温较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初生雏的体温较成年鸡低2~3℃,4日龄开始慢慢上升,到10日龄时达到成年鸡体温,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

幼雏绒毛稀短,皮薄,早期自身难以御寒。

因此,育雏期,尤其是早期要注意保温防寒。

2、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

蛋用雏2周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2倍,6周龄为10倍,8周龄为15倍;肉仔鸡生长更快,相应为4倍、32倍及50倍。

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减慢生长速度。

雏鸡代谢旺盛,心跳快,每分钟脉搏可达250~350次,刚出壳时可达560次/分,安静时单位体重耗氧量比家畜高1倍以上,雏鸡每小时单位体重的热产量为5.5卡/克体重,为成鸡的2倍,所以既要保证雏鸡的营养需要,又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

3、幼雏羽毛生长快、更换勤。

雏鸡3周龄时羽毛为体重的4%,4周龄时为7%,以后大致不变。

从出壳到20周龄,鸡要更换4次羽毛,分别在4~5周龄,、7~8周龄、12~13周龄和18~20周龄。

羽毛中蛋白质含量高达80~82%,为肉、蛋4~5倍。

因此,雏鸡日粮的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高。

4、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

幼雏胃肠容积小,进食量有限,消化腺也不发达(缺乏某些消化酶),肌胃研磨能力差,消化力弱。

因此,要注意喂给纤维含量低、易消化的饮料,并且要少喂勤添。

5、抵抗力弱,敏感性强。

雏鸡免疫机能较差,约10日龄才开始产生自身抗体,产生的抗体较少,出壳后母源抗体也日渐衰减,3周龄左右母源抗体降至最低,故10~21日龄为危险期,雏鸡对各种疾病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缺乏或有毒药物的过量反应敏感。

所以,要做好疫苗接种和药物防病工作,搞好环境净化,保证饲料营养全面,投药均匀适量。

6、雏鸡易受惊吓,缺乏自卫能力。

各种异常声响以及新奇的颜色都会引起雏鸡骚乱不安,因此,育雏环境要安静,并有防止兽害设施。

(二)后备鸡养育阶段的划分

1、按周龄划分

雏鸡和育成鸡统称后备鸡,传统上根据其生理特点和饲养工艺设计,将0~20周龄的后备鸡划分为两个阶段:

0~6周龄鸡称为雏鸡,又叫幼雏,一般需要供热和细心照料,并给予较高的营养;7~20周龄的鸡称为育成鸡,在此期间一般不再供热。

由于不同时期营养需要有所不同,又将育成鸡细分为7~14周龄的中雏和15~20周龄的大雏。

2、按体重划分

体重是衡量后备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鸡种(品系)都有它的标准体重。

符合标准体重的鸡,说明生长发育正常,将来产蛋性能好,饲料报酬高。

体重过大、过肥的鸡,性机能较差,产蛋少,死亡率高。

体重太轻,说明生长发育不健全,产蛋持久性差。

因此,应该以体重而不是周龄来划分后备母鸡的生长阶段。

3、按体重和胫长划分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鸡的体重和生产性能的高低取决于骨骼的发育程度,新母鸡适宜的体重和较大的骨架是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

骨骼的发育与胫长的变化呈强正相关,因此,现代蛋鸡应以体重和胫长双重指标来划分生长阶段。

骨骼在生长的前期发育较快,育雏期体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骨骼的快速发育。

因此,由育雏转为育成阶段的依据是雏鸡的胫长和体重都达到标准,并且以胫长为第一限制性因素。

如迪卡白在胫长达85毫米,体重620克(约8周龄时)时进入育成期。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是按体重而不是周龄来进行的,当体重达标,骨骼发育已完成后,就给予光刺激。

这样,育成鸡在何时转为产蛋鸡无时间上的规定。

这样划分后,育雏期比过去延长2~4周左右,产蛋期提前2周左右,性成熟和体成熟能够同步,有利于生产。

雏鸡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生长发育不良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要根据不同养育阶段给予相应的饲养管理,使雏鸡的骨骼得到充分发育,使育成鸡的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发育,才能为成年鸡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二、育雏前的准备

(一)鸡舍及设备的检查与维修

雏鸡全部出舍后,先将舍内的鸡粪、垫料,顶棚上的蜘蛛网、尘土等清扫出舍,再进行检查维修,如修补门窗、封死老鼠洞,检修鸡笼,使笼门不跑鸡,笼底不漏鸡。

(二)鸡舍及设备的消毒

1、冲洗

冲洗前先关掉电源,将不防水灯头用塑料布包严,关掉电源,然后用高压水龙头冲洗舍内所有的表面(地面、四壁、屋顶、门窗等),鸡笼、各种用具(如饮水器、盛料器、承粪盘等),以及鸡舍周围,直到肉眼看不见污物。

冲洗后每平方厘米地面仍残留数万到数百万细菌。

2、干燥

冲洗后充分干燥可增强消毒效果,细菌数可减少到每平方厘米数千到数万个,同时可避免使消毒药浓度变稀而降低灭菌效果。

对铁质的平网、围栏与料槽等,晾干后便于用火焰喷枪灼烧。

3、药物消毒

消毒时将所有门窗关闭,以便门窗表面能喷上消毒液。

选用广谱、高效、稳定性好的消毒剂,如用0.1%新洁尔灭,0.3~0.5%的过氧乙酸、0.2%次氯酸等喷雾鸡笼、墙壁,用1~3%的烧碱或10~20%的石灰水泼洒地面,用0.1%的新洁尔灭或0.1%的百毒杀浸泡塑料盛料器与饮水器。

鸡舍周围也要进行药物消毒。

4、熏蒸

熏蒸前将舍内密封好,放回所有育雏所用器具,地面平养的需铺上10~15厘米的垫料,按每立方米空间用40%甲醛液18毫升和高锰酸钾9克,密闭24小时。

若舍温在15~20℃,相对湿度在60~80%时熏蒸效果最好,无垫料地面可适当喷水熏蒸。

经上述消毒过程后,有条件的可进行舍内采样细菌培养,要求灭菌率达到99%以上,否则再重复进行药物消毒—干燥—甲醛熏蒸过程。

消毒后的鸡舍,应空闲1~2周方可使用。

值得重视的是,消毒过程一定要切实可靠,不能忽略或流于形式。

(三)鸡舍试温

在进雏前2~3天,安装好灯泡,整理好供暖设备(如红外线灯泡、煤炉、烟道等),地面平养的舍内需铺好垫料,网上平养的则需铺上塑料布。

平养的都应安好护网。

然后,把育雏温度调到需要达到的最高水平(一般近热源处35℃,舍内其他地方最高24℃左右),观察室内温度是否均匀、平稳,加热器的控制元件是否灵敏,温度计的指示是否正确,供水是否可靠。

接雏之前还要把水加好,让水温能达到室温。

(四)饲料及药品准备

按雏鸡的营养需要及生理特点,配合好新鲜的全价饲料,在进雏前1~2天要进好料,以后要保证持续、稳定的供料。

育雏的前6周内,每只鸡约消耗1.2~1.5公斤饲料,据此备好充足的饲料原料,有条件的最好用小颗粒料。

要事先准备好本场常用疫苗,如新城疫苗(冻干苗和油苗),法氏囊中毒苗和弱毒苗、传支疫苗(H52和H120)及抗白痢药,球虫病和抗应激药物(如电解质液和多维)等。

这要根据当地及场内设病情况进行准备。

此外,要准备好常规的环境消毒药物。

如要断喙,还要配备好断喙器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人员分工及培训,制订好免疫计划,准备好育雏记录本及记录表,记录出雏日期、存养数、日耗料量、鸡只死亡数、用药及疫苗接种情况,以及体重称测和发育情况等。

三、育雏方式

人工育雏按其占地面积和空间的不同及给温方法的不同,其管理要点与技术也不同,大致分为地面育雏、网上育雏和笼上育雏3种方式。

其中,前两种又称平面育雏,后一种称为立体育雏。

(一)平面育雏

根据房舍的不同,地面育雏可以用水泥地面、砖地面、土地面或炕面,地上铺上5厘米左右的垫料,室内设有喂食器、饮水器及保暖设备。

这种方式占地面积大,管理不方便,易潮湿,空气不好,雏鸡易患病,受惊后容易扎堆压死,只适于小规模暂无条件的鸡场采用。

为便于消毒起见,应用水泥地面较好。

网上育雏是把雏鸡饲养在离地50~60厘米高的铁丝网或特制的塑料网或竹网上,网眼大小一般不超过1.2厘米×1.2厘米,要求稳固、平整,便于拆洗。

网上育雏的优点是可节省垫料,比地面平养增加30~40%的饲养密度,鸡粪可落入网下,减少了鸡白痢、球虫病及其它疾病的传播;雏鸡不直接接触地面的寒湿气,降低了发病率,育雏率较高。

但造价较高,养在网上的雏鸡有些神经质,而且要加强通风,保持堆积的鸡粪干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平面育雏从保暖方式来说大体上可分为煤炉育雏、烟道育雏、红外灯育雏、电热伞育雏,热水管育雏等。

这几种保暖方式各有优缺点,又互为补充,可根据当地及自身情况合理选用。

如小型鸡场和农户常用煤炉育雏,中小型鸡场和较大规模鸡场适宜用烟道育雏和热水管育雏。

红外灯及电热伞常用作局部加温设备,在电力充足的地区也有仅用电热方式育雏的。

每盏红外灯的育雏数与室温高低有关,见表5-1

表5-1红外灯(250瓦)育雏数

室温(℃)

30

24

18

12

6

育雏数(只)

110

100

90

80

70

相应地,保温伞下所容雏鸡数与伞的直径和高度有关,见表5-2

表5-2电热伞育雏器的容鸡数

伞罩直径(厘米)

伞高(厘米)

两周龄以下鸡数(只)

100

55

300

130

60

400

150

70

500

180

80

600

840

100

1000

注:

两周龄后酌情减少20%的鸡数。

(二)立体育雏

立体育雏是将雏鸡饲养在分层的育雏笼内,育雏笼一般四层,采用层叠式,热源可用电热丝、热水管、电灯泡等,也可以采用煤炉或地下烟道等设施来提高室温。

每层育雏笼由一组电加热笼,一组保温笼和四组运动笼三部分组成,可供雏鸡自由选择适宜的温区。

笼的四周可用毛竹、木条或铁丝等制作,有专门的可拆卸的铁丝笼门更好,笼底大多采用铁丝网或塑料网,鸡粪由网眼落下,收集在层与层之间的承粪板上,定时清除。

饲槽和饮水器可排列在笼门外,雏鸡伸出头即可吃食、饮水。

这种设备可以增加饲养密度,节省垫料和热能,便于实行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可预防鸡白痢和球虫病的发生和蔓延,但笼育投资大(农村可充分利用竹木结构),对营养、通风换气等要求较为严格。

由于笼养鸡活动量很有限,饲养密度较大,鸡的体质较差,饲养管理不当时容易得营养缺乏症、笼养疲劳症、啄癖、神经质等各种疾病。

目前,养鸡业发达的国家,90%以上蛋鸡都采用笼育,我国也广泛应用。

笼育分为两类:

两段制和一段制。

两段制笼养采用两套不同规格的笼具,一般0~6周龄左右雏鸡养于育雏笼,笼底网眼不超过1.2厘米×1.2厘米;7~20周龄养于育成笼,为2~4层半阶梯式鸡笼,笼子空间更大,便于育成鸡的生长发育。

一段制即育雏育成鸡在同一舍内笼养,采用四层阶梯式,中间两层笼先集中育雏,然后逐渐均匀分布到四层进行育成,可减少转群造成的伤亡。

育雏时,笼底网眼间距要缩小,可铺塑料网垫(6周龄左右取出)或调小网眼间距,侧网和后网加密,以防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