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陈彦老师部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552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陈彦老师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陈彦老师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陈彦老师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陈彦老师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陈彦老师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陈彦老师部分.docx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陈彦老师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陈彦老师部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陈彦老师部分.docx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陈彦老师部分

第一部分:

腔肠动物

1.简单描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或两辐对称

2)在两胚层之间有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形成的中胶层

3)体内的空腔即原肠腔,又称消化循环腔,有细胞外消化的机能,残渣由口排出。

4)有刺细胞

5)具肌肉和神经的分化

6)常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世代交替现象

2.什么是腔肠动物的世代交替现象?

水螅型个体以无性繁殖(即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个体脱离母体后,又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3.写出腔肠动物门下面的分纲检索表。

1(6)体辐射对称,具刺细胞……………………………………………..有刺胞亚门Cnidaria

2(5)水螅型小或无,有水母型

3(4)水螅型小,常成群体。

水母体小,有缘膜……………………….….水螅虫纲Hydrozoa

4(3)通常无水螅型,水母体大,无缘膜………………………….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

5

(2)仅有水螅型,无水母型……..………………………………………..珊瑚虫纲Anthozoa

6

(1)体两辐对称,无刺细胞……………………...……..….(无刺胞亚门)栉水母纲Ctenophor

4.简单描述腔肠动物的食性。

腔肠动物不论水螅体或水母体,大多为肉食性种类。

借助触手捕取小型生物,利用触手上的刺细胞把小动物杀死,并送入口中。

饵料主要是各类浮游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浮游幼虫及原生动物等),有些水母(如海月水母)摄食大量的仔稚鱼。

第二部分:

环节动物

1.简述环节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1)典型的环节动物整个虫体由数目不等的体节组成,根据体节形态上的差异,可明显区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个部分。

2)头部位于体的最前端,由围口节和口前叶组成,吻可由口中翻出,吻前端具1对大颚,吻上具一些乳突状附属物和颚齿。

3)躯干部沿虫体纵轴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每个体节两侧具疣足,疣足上具刚毛。

4)虫体最后一节,即尾或肛节,无疣足,具肛门和1-2对细长的肛须

2.简述星虫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1)体蠕虫状,两侧对称,分吻部和躯干部两部分。

2)吻部细长,管状,着生乳突或钩刺,能缩入体腔,在顶端形成口盘,口居其中央;有些属具项器,位于口的背侧;触手布于口或项器的周围。

3)躯干部较粗,体壁较厚,肌肉层发达,躯干前部背面有肛门,腹侧两面各有一个肾孔;

3.名词解释:

异沙蚕体

多数典型的海洋多毛类于生殖前出现生殖态,即在形态上发生变异,由无性或非生殖个体有性或生殖个体转变,此具有生殖态的虫体则称为异沙蚕体。

4.名词解释:

同律分节

大多数的环节动物的躯体除前两节和尾节外,都是由许多彼此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体节构成,这些体节不仅外部相似,而且内部的重要器官,如循环、神经、排泄、生殖等也都按节重复排列,这种分节现象称同律分节。

5.简述多毛纲动物中管栖目与游走目的主要区别

管栖目动物营附着生活,居住在沙穴,泥穴或它自己的分泌物所形成的管子中。

体后部的疣足退化。

肾管集中在身体的前部。

呼吸器官、取食器官也集中在身体的最前端。

因此,身体很明显地分成数区。

头部附属器官变化很大,一般都有具纤毛的触手,靠纤毛的摆动使有机物碎片或微小生物流入口内。

咽部没有颚齿,也不能外伸。

游走目动物营自由生活。

除头部和尾部外全身各体节的构造相似,每个体节有1对疣足,并具肾管和鳃。

口前叶明显,咽(吻)能翻出口外,其前端有1~2对发达的大颚,一般为捕食性动物,也有少数过穴居或管栖生活。

6.多毛类中沙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早期胚胎发育、担轮幼虫期、疣足幼虫期、刚节幼虫期。

第三部分软体动物

1.作出软体动物门的分纲检索表。

1

(2)无贝壳。

体呈蠕虫形……………………………………………………无板纲Aplacophora

2

(1)有贝壳。

体不呈蠕虫形

3(10)无清楚的头部。

4(9)贝壳若有也不是两片。

5(6)贝壳由8片组成……………………………………………………多板纲Polyplacophora

6(5)贝壳为一个介壳。

7(8)贝壳帽状,覆盖于身体背面………………………………………单板纲Monoplacophora

8(7)贝壳圆筒形………………………………………………………………掘足纲Scaphopoda

9(4)贝壳为两片…………………………………………………………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10(3)有一清楚的头部。

11(12)头部具1~2对触角。

壳呈螺旋形,圆锥形或没有………………………腹足纲Gastropoda

12(11)头部具长的腕………………………………………………………头足纲Cephalopoda

2.简述贝壳的结构及其生长过程。

贝壳具有三层结构,最外面的角质层很薄,透明,有光泽,由壳基质构成,不受酸碱的侵蚀,可保护贝壳;中间的棱柱层占贝壳的大部分,由角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内面的珍珠层富光泽,由叶状霰石构成。

角质层和棱柱层为外套膜边缘分泌形成,可随动物的生长逐渐加大,但不增厚;珍珠层为整个套膜分泌而成,可随动物的生长而增加厚度。

珍珠就是由珍珠质层形成的。

3.名词解释:

软体动物的外套膜。

外套膜为软体动物所特有的结构,由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常包裹整个内脏团,可以分泌形成贝壳。

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的腔称外套腔,腔内常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4.简述多板纲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1)多板纲动物俗称石鳖,身体一般背腹扁平,呈椭圆形。

2)贝壳由八块钙质板片组成,多作叠瓦状排列。

3)头部不发达,位腹侧前方,圆柱状,有一向下的短吻,吻中央为口。

4)足宽大,吸附力强,在岩石表面可缓慢爬行。

5)足四周与外套膜之间有一狭沟,即外套沟,在沟的两侧各有—列楯鳃。

6)肛门位于身体后端。

5.简述腹足纲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1)体外常有一螺旋形贝壳,俗称螺类或单壳类。

2)头部明显,具1~2对触角,口腔形成口球,内有齿舌。

3)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4)内脏囊由于在发生期间经过旋转,形成左右不对称。

5)心脏位于身体的背侧,有1心室,1或2个耳;

6)神经系统由脑、足、脏和胃肠神经节构成;

7)发生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6.解释什么是腹足类动物的齿舌和齿式。

齿舌是软体动物消化系统中的特殊器官。

位于口腔底部,由许多分离的角质齿片固定在一个基膜上构成,呈带状。

摄食时齿舌作前后伸缩运动,锉碎并刮取食物。

齿式指用数字等符号来表示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

横列的角质齿板通常由中央齿一个、侧齿一对或多对、缘齿一对或多对组成。

如中华圆田螺的齿式为2·2·1·2·2,表示每列角质齿板由中央齿1个、左右对称排列的侧齿和缘齿各2个组成。

7.画图:

腹足动物贝壳的模式图,标示主要的结构名称。

8.简述掘足纲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掘足纲动物贝壳呈长圆锥形、稍弯曲的管状,两端开口,壳的直径由后向前逐渐加大,并向背面弯曲,因此成象牙形或喇叭形。

身体前端具圆锥形的头,头的周围有一圈细长的头丝,头丝末端具粘着盘,头的端部为口。

足圆柱形。

9.画图:

掘足纲动物的外形结构

10.简述双壳纲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1)身体侧扁,左右对称,有两片贝壳;

2)头部退化,无触角及感官;

3)足部发达,呈斧头状;

4)鳃发达,呈瓣状。

11.画图画图示意双壳纲动物贝壳壳长、壳宽、壳高的测量,并示意双壳纲动物贝壳内面的肌肉痕,解释分别对应于动物体上的哪些肌肉?

闭壳肌痕:

对应闭壳肌,1个或前后各1个。

外套痕:

对应外套膜环肌。

外套窦:

外套痕末端向内弯入的部分,对应水管肌痕。

12.列举双壳类动物的不同生活方式

1)埋栖生活,如文蛤;

2)固着生活,如牡蛎;

3)附着生活,如贻贝;

4)钻蚀生活,如船蛆。

13.名词解释:

双壳纲动物的足丝

足丝为营附着生活的双壳类动物所特有的器官,从足部略近中央的足丝孔伸出,以壳基质为主要成分的硬蛋白的强韧性纤维束。

贝体借足丝将身体固着于岩石或海藻以及其他的动物体上。

第四部分棘皮动物

1.棘皮动物门下五个纲的分纲检索表;

1(6)有触手腕.

2(3)腕形状为羽状小枝……………………………………….………海百合纲

3

(2)腕形状非羽状小枝

4(5)腹面有管足沟………………….…………………………..………..海星纲

5(4)腹面无管足沟…………………………………………………….海蛇尾纲

6

(1)无触手腕

7(8)骨骼为骨板紧密结合而成的壳..……………………..…………….海胆纲

8(7)骨骼为体内分散的骨片…………………………………………….海参纲

2.棘皮动物门动物的主要特征;

1)次生性辐射对称,多数为五辐射对称;

2)具中胚层来源的内骨骼,常向外突出成棘刺;

3)真体腔发达,具特殊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4)胚胎发育过程极为典型,均黄卵,完全均等卵裂;

5)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囊,为后口动物;

6)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个体发生中有浮游幼虫阶段。

3.简述海百合纲、海参纲、海星纲、海胆纲、蛇尾纲各纲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海百合纲

1)大多固着生活,似植物,体呈杯状;

2)腕呈羽状分支,5腕从基部即分支,可弯曲自如;

3)具步带沟,管足无吸盘,无运动功能。

海参纲

1)体呈蠕虫状,柔软,无棘刺,两侧对称;

2)内骨骼为极小的骨片,形状规则;

3)口为一圈触手所包围;

4)背侧管足退化成肉刺,腹面管足发达;

5)具水肺或称呼吸树,有呼吸与排泄功能。

海星纲

1)体扁平,由体盘及腕组成,二者界限不明显,腕数目一般为5个,多呈星形,口在身体腹面中央;

2)腕下面有开放的步带沟与口相通,沟内具有4行或2行管足;

3)整个身体由许多钙质骨板借结缔组织结合而成;

4)体表有突出的棘、瘤或疣等结构。

海胆纲

1)体多数呈球形,少数呈盘形或心脏形;

2)无腕;

3)内骨骼互相愈合形成一坚固的壳,壳上有疣突及可动的长棘;

4)多数种类口内具咀嚼器,其上具齿,结构复杂,可咀嚼食物。

蛇尾纲

1)体扁平,星状;

2)体盘小,腕细长,两者分界明显,腕的椎骨间为节椎关节,能作水平屈曲,不能作垂直的上下运动。

盘和腕上常被有明显的小板或鳞片。

;

3)无步带沟,管足退化,呈触手状,无运动功能,司呼吸和感觉。

4.名词解释:

棘皮动物的水管系统

水管系统为棘皮动物体内所特有的结构,是次生体腔的一部分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有开口与外界相通,海水可进入循环。

由筛板、石管、环水管、辐射管、侧水管、管足等组成,水管系统里面充满液体,相当于一个液压系统,主要功能是运动,兼有呼吸的功能。

第五部分原索动物

1.简述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1)具有脊索

2)具有中空的背神经管

3)有咽鳃裂

2.简述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

尾索动物

1)幼体尾部有脊索存在,成体一般没有脊索;

2)成体呈囊状或圆桶状,被一由其皮肤分泌的、近似植物纤维质的被襄所包围。

故也称被囊动物;

代表动物:

柄海鞘

头索动物

1)小型无头鱼状海栖动物

2)终生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的结构

3)脊索纵贯身体全长,且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

4)身体分节明显

代表动物:

文昌鱼

3.名词解释:

脊索、咽鳃裂。

脊索是脊索动物所特有的内部结构,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