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355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docx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docx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

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八套)

 

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一、选择题

1.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A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D)。

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3.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

8.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A)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

9.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卢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

A.信号图式法B.探究—发现法C.暗示教学法D.五段教学法

1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

11.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A)。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1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D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3.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B )。

A.研究一探讨法   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14.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C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6.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B )。

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17.( A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18.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 B)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由( C)提出。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老子

20.“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体现了( C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1.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D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2.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 C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学法》 C.《学记》  D.《论语》

2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D)。

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

24.“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C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思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25.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26.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组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知识

27.( A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    B.教育    C.自学    D.智育

2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D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2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B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30.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D )。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3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2.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3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4.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D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35.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二、填空题

1.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教学)。

2.教学是由( 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的。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 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 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

5.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6.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 间接性)、交往性、( 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

7.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有领导的认识,“三体结构”指作为中介的( 教师)、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客体的( 课程和教材)。

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内部动力)。

9.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

(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五个阶段,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0.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 感知和理解教材)。

11.我国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12.“因材施教”源于宋代朱熹的(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13.中学常用的六种教学方法是(讲授)、(谈话)、(讨论)、(演示)、(练习)、(实验)。

14.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15.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16.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原则)。

17.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启发性)原则。

18.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19.“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20.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因材施教)原则。

21.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是(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 练习法)。

2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实验法)。

24.教学是学校的( 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 基本途径)。

25.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26.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7.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 )为基础。

2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 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9.(创造能力)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

 

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二)

一、选择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

2.决定教育目的的是(C)。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

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4.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C)。

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洛克

6.“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B)。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7.“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A)的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8.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B)。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10.下列(D)不是学生文化的起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影响C.师生交互作用D.学校影响

1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12.“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

1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