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3541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肉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肉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肉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肉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肉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肉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肉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肉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肉鸡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公司致力于动物营养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是唯一一家具有中国背景在美国上市的饲料营养公司。

网点遍布美洲、欧洲、中国、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艾格菲看好中国400亿美元以上巨大饲料市场,全面收购了中国的百世腾、汇杰、禾杰等著名饲料企业,中国总部设在江西南昌。

此次正是艾菲格旗下的百世腾等多家子公司在福建、海南、广西、湖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大规模地物色合适的养猪场,至此,高盛终于一一击破猪肉产业链“饲料、养殖、屠宰、深加工至销售”的各个环节。

(2)德意志银行高调进行战略投资德意志银行是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银行,比摩根、高盛这些专做投行的机构有着更强大的资金实力。

他们的目标是参股各种类型的大型农业企业,向中国农业的上游、中游、下游分头渗透,养猪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区别于高盛的全资收购,德意志银行做的是战略投资,企业上市或被并购后就会套利退出。

就在高盛大举进军中国的同时,德意志银行也有相当的动作,上海宏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德意志银行洽谈该厂的股权融资事宜,初步谈成的是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养猪厂30%的股份,另据了解,近年来在天津发展势头很猛的农业产业集团宝迪也在进行大型私募,德意志集团也参与其中,计划注资金额同样达到6000万美元。

宝迪集团的计划是在全国建立十大肉食品工业园,与雨润、双汇三分天下。

德意志银行如果注资成功,就可以大举进入中国大宗肉食品消费市场。

2007年,德意志银行面向全球发行了“德银DWS环球神农基金,”该基金起购点在1万美元以上,将投资定位于以农产品为主的食物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不同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中国,可见中国农业市场存在的巨大机会。

2跨国公司加大扩张力度

(1)正大集团接连出手中国市场

正大集团进军中国多年,其发展战略是在国内合资建饲料厂和肉鸡屠宰厂。

通过多年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他们已经深谙投资之道。

相比高盛、德意志等公司的收购行为,泰国正大集团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而且手笔更气势磅礴,发展现代化养殖业,将是正大集团未来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公司董事长谢国民2008年年初宣布,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前,正大集团将以独资和合资方式,在上海建成年出栏100万头猪、每周出栏200万只肉鸡以及同时饲养300万只蛋鸡的三座大型现代化养殖基地,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目前,正大集团在国内的现代化养殖项目已经在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同步启动。

5年内,正大将在国内建成多个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并形成饲料生产和销售、畜禽养殖生产和销售、猪鸡肉屠宰、深加工及建立市场品牌等一条龙作业。

2008年8月21日,泰国正大集团与沈阳沈北新区正式签约,投资35亿元,利用3年时间建立36个养殖基地,项目达产后,生猪、肉鸡年出栏将分别达100万头和600万只,销售额150亿元。

2008年9月16日,泰国正大畜禽有限公司与湖南宁乡县政府签约,将投资建设禽畜养殖核心示范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生猪100万头、活鸡6000万只,并形成2400万吨肉类深加工的能力。

与此同时,正大在河南的投资计划也在运作,将在2~3年时间内,在河南省建立33个养殖基地,5年内在河南省发展200家基地,做到肉猪年出栏量300万头,肉鸡5000万只,目前正大在河南延津县的生猪养殖项目已经签署协议,在新乡的生猪、蛋鸡、肉鸡养殖项目也在计划之中。

(2)泰森集团的中国战略从中央高层不断出台有关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文件以及肉价的上涨事件中,国内敏锐的业界人士就预言,肉制品行业的大变革即将开始。

肉类食品产业链大变革的重要表现就是行业的重组和整合。

高盛控制双汇集团和参股江苏雨润是影响最大的事件,美国食品巨头泰森公司不甘心于占有国内鸡肉市场25%的市场份额,于10年前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国内也拥有多家合资公司,其进军中国的脚步正在加快。

泰森进入中国虽然已十年,但由于目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时机,因此目前在中国的影响力还不够大。

美国泰森在中国上海设有代表处,之前在山东与山东诸城外贸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山东大龙食品有限公司,以鸡肉半成品为主营业务,在上海与其他几家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猪肉加工企业,2008年2月,泰森集团与江苏京海禽业集团合资,组建江苏泰森食品公司,主要业务是商品鸡的养殖和加工,产品为分割禽。

新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美金,总体投资最终会达到9000万美金,泰森现金投入占股70%,京海部分资产与资金投入占股30%。

一期工程一年宰杀量为预计为2000万只,二期预计宰杀量为5000万只。

2008年6月份,泰森食品公司与山东新昌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决定组建合资公司。

首期投资额为5.6亿美元,注册资本2亿美元,其中泰森食品出资60%,山东新昌出资40%,合资企业将包括新昌的现有资产,并将收购山东东部沿海的一座新的禽类加工厂,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肉类食品1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200亿元。

(3)其它外资的积极介入

在我国生猪养殖与出口大省山东,外资企业目前也正在加大进军的步伐,2008年8月28日,美国艾格菲集团在泰安投资建立了山东艾格菲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饲料,有报道称,该公司将于2009年之后“进军”养猪市场。

全球最大的种猪育种公司美国PIC在山东拥有龙大、万福等几家祖代猪场,2007年又在东营通过美国深蓝集团一期投资建设3000头母猪的曾祖代、祖代猪场,目前正在建设二期工程。

荷兰TOPIGS将中国总部放在青岛,另在山东齐河、寿光等地积极布点,加拿大海波尔集团也烟台海阳建设了原种猪场,尽管现在猪市不景气,然而外资正是看好中国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而来势汹汹。

二外资缘何青睐中国养殖业

1资本逐利本性

高盛投资养猪业不仅可以分散投资风险,还可以完善在中国的农业产业链投资,谋求更广泛的市场收益。

在CPI与PPI持续倒挂的背景下,高企的生产成本并不能有效转嫁,下游产业的利润将被大幅压缩。

此时,高盛选择向肉类加工的上游产业链延伸,利益驱动的因素比较明显。

国际资本的机会还并不止于此。

这些国际资本可以一手控制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大豆、玉米及豆粕的价格,同时可以一手控制中国的养殖企业,从中直接获取利润。

大豆、玉米、豆粕等是农业饲料的主要来源,其价格直接决定着养殖的成本及畜产品的价格。

国际资本控制农业产业链,并不一定是在国内赚钱,很有可能是通过对产业链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在海外获得相应的收益,如原材料的收益,或出口产品的收益等。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外资进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供安全、高质量和廉价的肉制品,获利显然是其首要任务。

2转嫁金融风险

2008年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高盛为何要在中国从事养殖业?

表面来看,此举是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移。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业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

花旗、德意志等银行相继爆出巨额亏损,美林则宣布第三季度资产减记额高达57亿美元,并计划发行新股募集85亿美元暂渡难关。

昔日华尔街的金融、地产宠儿如今险象环生,高盛选择投资养殖业,无疑是规避金融投资风险的理性行为,而目前中国市场是最稳定、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外资投向中国市场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3投资更趋理性

目前外资基金投资策略出现变化,日趋理性,争做天使投资家,投资重心向前期项目和受宏观经济影响小的行业转移,而农业正好符合他们的投资方向。

目前,国内养殖业的集中度并不高,提前布局不仅可以降低进入的成本,还有助于形成规模扩张的先发优势。

而国内的金融资本,似乎尚未察觉养殖业的巨大商机。

4农业领域进入门槛低

在目前关系全球经济命脉的几大行业领域,如能源、金融、矿产、电讯等,中国对资金的进入尤其是外资的进入都保持了高度警惕,并高度关注产业安全问题,唯独农业,中国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开放态度,很多在该行业的并购对外资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限制。

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农业问题对于全球经济的利益攸关,中国的农业及食品产业链正在为国际资本创造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

5产业整合的最佳时机

“高盛养猪”背后不争的事实是外资领跑国内禽畜养殖屠宰和加工产业的整合布局。

而高盛、德意志等外资投行养猪只不过是这种整合加速的一个表现而已。

随着建材、饲料和人工费用的增长,加上环保压力和土地供应偏紧等原因,部分散养户开始退场。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专业户养殖与合作社养殖已占到全国养殖量的40%,并且很快会超过50%,这为国际资本的并购进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我国禽畜养殖行业分散,整合是行业内在要求,而大众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则为大型企业发展品牌肉、放心肉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养殖成本的不断提高,迫使不少中小养殖场退出该行业,行业总体处于发展低谷也为兼并收购提供了机会。

6充分利用中国的优惠政策

目前,国内对农业相关产业的各类补贴以及财政扶助措施同样可以惠及进入这一领域的国际资本。

据了解,外资在国内直接建立养殖场会受到用地限制,而国家对于养殖用地的优惠政策和对畜禽养殖的补贴政策,以及养殖产业链前端的免税待遇,也让外资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他们不能直接接受这些好处,但是他们可通过合资、兼并和收购国内养殖场,突破养殖用地等政策的限制。

三外资大举进攻带来的严重后果

1大豆市场对外资开放后阵地失守

据统计,2007年中国大豆净进口量达3036万吨,是1996年的10倍。

2008年我国油脂油料进口仍稳步增长,上半年进口1723万吨大豆,同比增长24.4%。

而美国农业部预计,2008年中国将进口3550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70%。

实际上,中国1996年还是大豆出口国,十多年却已变为大豆进口大国,大豆定价权也逐步落入他人之手。

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国企业不断涌入国内,而四大跨国粮商A、B、C、D(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则以低价打入。

2004年又遭遇到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滑入全面亏损深渊。

在这种情况下,以大豆为原料的中国中小型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纷纷宣布破产,外资趁机以低价兼并了这些压榨企业,同时控制了中国85%的大豆实际加工总量。

控制着国内榨油企业的跨国粮商开始大量进口国际大豆并利用其垄断地位压价打击中国大豆种植业,导致中国大豆种植业不断衰落。

在中国,外资通过收购、参股国内大型粮油企业获得大豆进口权,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外资就控制了64家,占总数的66%。

美国ADM公司和新加坡WILMAR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集团是外资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

2006年底,丰益公司以27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郭氏集团旗下的嘉里粮油,并与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益海集团合并,成为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

在合并的当年,就有媒体称益海嘉里和中粮掌握了国内油脂价格的控制权,益海嘉里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食用油寡头。

如今,益海嘉里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河北、山东、江苏等省。

而中粮旗下的多个炼油厂也被外资“染指”。

到现在为止不仅市场被外国资本所控制,就连国内的大豆加工企业也几乎被外资所控制,有资料表明:

在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外资和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已经占到了80%以上。

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中的油已基本上被外国资本把住了命脉,甚或吃点豆腐都得看外国人的脸色了。

这足以说明外资对于国内的养殖业的冲击,尤其是在高盛高调进入中国养猪业之后,我国肉鸡业、养牛业需要高度警惕。

2乳品业“与狼共舞”的风险

近些年,外资成为推动我国乳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蒙牛高速成长期,摩根士丹利、英联、鼎辉6年前先后两次对蒙牛注入5亿元,解决了当时蒙牛高速发展对资金需求的后顾之忧。

后来蒙牛在港上市,摩根士丹利就是两家保荐人之一,这时候的蒙牛扩张力度超前,看不出一个扩张型企业应有的风险意识。

牛根生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国际资本的整合能力,但在与国际资本的对接上,他也和其他企业家一样,必然碰到“与狼共舞”的风险。

前段时期牛根生面临“话语权”被外资剥夺的危机,正是他借力国际资本的“经典案例”产生的“副产品”。

后来在柳传志、俞敏洪等企业家的资助下,牛根生成功赎回了一度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4.5%中国蒙牛股权,化解一场可能的外资收购战于无形之中。

以前在很多场合,风险常挂在牛根生的嘴边,直到出现股票贬值后无钱赎回抵押股权的窘境,大家才能相信,风险不能只是狼来了的喧嚷。

现在蒙牛与大摩之间4.5亿美元的股权赎回了,不代表其与对方乃至其他各方相关协议的压力解除。

那些与蒙牛有资本关系的,往往都签订了附有相应条件的文件,其中业绩就是条件之一。

如果危机时间加长,蒙牛经营业绩继续出现下滑,这些协议就是紧箍咒。

如果其业绩出现危机,或者业绩许诺不能完成,那么其头上的紧箍咒只会越来越紧。

经过三鹿事件,外资抢占中国乳品市场空间的力度将会有增无减,乳品市场是外资地里土壤最肥的一块。

外资进入乳品业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透过已在中国占有高额利润的外资品牌,在中国中高端市场进一步加强垄断地位;

另一条就是通过各类资本市场,或创建新企业新品牌或扩大现有乳品企业的规模,套取更大利益。

正因如此,我国乳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有效对策,防止在竞争中话语权旁落。

3粮食进入全流通时代的潜在危机

从2008年开始,中国关于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WTO过渡期已结束,跨国公司开始进军中国粮食流通领域。

在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成为国内外粮食企业的必争之地,著名的国际四大粮商布局中国的速度明显加快,国际粮食巨头给中国粮食市场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目前国际四大粮商垄断着世界大约80%的粮食交易份额。

他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染指中国的粮食市场。

不仅如此,已有信息显示,由于国内外粮食价格存在巨大落差,广州、深圳、昆明、南宁等地海关均查获有粮食走私出口案件。

在粮食稳产丰产的同时,国有流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一些基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而这些企业,大多是耗费了几代人心血才建成的收储网点,面对国际粮食大鳄,这些网点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被外资轻松控制。

当前国际粮食市场已呈现出“高资本控制”的倾向。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资本化程度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强大且集中的粮食集团和联合体。

这些资本集团垄断了全球从种子培育、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整个环节,并致力于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如美国在雄厚的资本和巨额财政的双重支持下,已成功建立了一个以其为中心的世界粮食供给和消费结构体系,拥有世界粮食的期货定价权,进而影响世界粮食的现货定价。

对此,我们应该高度警惕,防止重蹈大豆产业的覆辙。

4外资进入对肉鸡业尚未构成威胁,但需提高警惕

由于我国肉鸡业目前资源与资本集中度不高,一些大公司的生产经营仍以区域市场为主,没有形成猪业和奶业的集中度,在白羽肉鸡市场,除了种源依赖于国外进口外,国内产、加、销一条龙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运作,不仅规模越做越大,而且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力也逐步增强,足以与外资抗衡。

在黄羽肉鸡市场,国内企业更是独步天下,根本看不到外资的身影。

正大集团虽然进入中国多年,并且在国内建有多家合资与独资公司,但是并没有对国内市场造成太大冲击,反而有效推动了国内肉鸡业发展。

除了与诸城外贸、江苏京海、山东新昌组建合资公司外,目前泰森在国内正在与国内其它几家禽肉加工企业进行谈判,为了实现它在中国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目标,对国内成熟肉鸡企业收购、与相关企业合资、在国内建独资公司都是不错的选择。

泰森在中国收购的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要迅速达到泰森所期望的高度,必须走兼并、收购的道路。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外资的投入将促进我国肉鸡产业的规模化和效率的提高,还将促进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程度的提高,通过引入国外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整合产业链,带动养殖农户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现在中国的禽肉消费市场基本趋于饱和,国内市场已经较为稳定,而且较为复杂。

国内企业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此时外资的进入必须是刚性进入,即抢占国内企业的市场,而这对于没有国内营销经验的外企和外资机构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在农产品加工行业,并不是技术和资金是第一位的,而是经验。

中国企业在经验上拥有足够的竞争力,这些足以支撑其在中国稳健发展。

目前,无论是正大集团还是泰森集团,他们进军中国市场的战略仍以合资为主,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目前可能是时机还不够成熟,如果一切条件都具备了,兼并收购是必然趋势,到那时,外资对国内肉鸡业的冲击将会显而易见。

5外资对肉鸡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外资的进入还没有对行业造成明显的冲击,但是未来走向如何难以判断。

以泰森集团为例,美国泰森毕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肉鸡加工企业,很多项技术指标是全球第一,其营销渠道也是全球第一。

因此我们不能预测到未来的5年、10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内,他会对中国肉鸡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单个企业可能很多都可以做到当年圣农力拒泰森的事情,但是从行业全盘来看,只要有一个突破口,都有可能是行业的震荡。

目前泰森在国内正在与几家禽肉加工企业进行谈判,为了实现它在中国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目标,对国内成熟肉鸡企业收购、与相关企业合资、在国内建独资公司等成为了它的首选策略。

据有关人士分析:

泰森在中国收购的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要迅速达到他们所期望的高度,必须走兼并、收购的道路。

中国是泰森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家,泰森希望未来在中国的销售额能超过泰森在美国的销售总额,并使中国成为泰森全球肉类供应链中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为实现这一远景目标,泰森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在中国做巨大的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体系。

中短期来说,希望在禽类产品中先变成一个举足轻重的企业,长远来看,其业务将扩展到猪肉、牛肉等产品加工。

另据了解,泰森食品公司一直计划扩大在南美、中国以及墨西哥的业务规模。

泰森在进入巴西市场的时候,当地肉鸡协会及会员单位对这个肉鸡业的庞然大物给予了高度重视,行业协会之间为此也有过一定的契约协议,用以共同应对这个显赫的竞争对手。

但是,2007年年底,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泰森终于收购了巴西一家当地禽肉制品企业,而这家企业在国内的地位也处于国内第五、六的位置,从而打破了巴西国内肉鸡业的原有格局,这一收购事件在巴西当地以及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同样的事情能否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

现在还不的而知,对此,业内人士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企业应该高度警惕,避免在于国际一流企业的同台竞争中完全失去话语权。

四肉鸡业需积极应对汹涌的资本大潮

1苦练内功,自身发展强大

经过多年的稳定发展,目前国内涌现出一大批独立经营、自主发展的本土企业,他们运行机制灵活,发展模式独特,战略应用得当,适合本土作战,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功企业有温氏集团、山东六和集团、圣农集团以及华都肉鸡公司等。

(1)温氏集团以经营模式取胜

温氏集团是近二十年来我国最成功的肉鸡企业之一,准确的产品定位和独特的经营模式使企业每年新上一个台阶,温氏“公司+农户”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组织形式,是对企业经营方式的成功探索,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

目前温氏集团已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建有100多家分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黄羽肉鸡生产和供应基地。

温氏集团作为民营企业,在没有引入国内外资本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实力实现滚动式发展,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为我国自主发展肉鸡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是国内企业成功的典范。

(2)六和集团合作发展战略获成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六和集团依靠合作发展、联盟经营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先后与新希望集团、陕西石羊集团、山西大象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合作,通过合作共赢、优势互补,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加强了对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

在发展模式、品牌建设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了六和与国际产业接轨,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在六和集团的产业链结构中,肉鸡和肉鸭产业链为主要架构,肉鸡产业以肉鸡饲养和产品加工为主,依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六和产品畅销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国各地,形成了上海、北京、武汉、广州、南京等十余个重点市场,六和禽肉是双汇、肯德基、麦当劳等企业的主要原料供应商,其冷冻产品、冰鲜产品、调理品、熟食品等畅销家乐福、沃尔玛、乐购、大润发、欧尚等大型超市。

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六和品牌的影响力正在加大,并逐步深入消费者心中。

(3)福建圣农公司以质量取胜市场

福建省圣农实业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以肉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和鸡肉销售为主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自养自宰白羽肉鸡专业生产企业,公司目前下辖50几个生产基地场(厂),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白羽鸡产业链,实现了肉鸡产业资源的低成本运作。

公司以良好的生产环境、较高的科技含量、先进的饲养和加工设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冻鸡供应商:

圣农冷冻鸡肉产品已成为国内快餐业、大型超市、大中城市市场供应商,公司已建立确保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防疫、预警管理体系架构。

公司肉鸡主业链体系已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和欧盟食品安全HACCP体系三大认证。

公司的经营目标是:

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优质肉鸡供应商,实现“为中国人提供高品质优质鸡肉”的企业愿景。

2搞好资本运营,弄潮资本市场

资本运营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作,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资本运作范围包括融资、企业兼并和债务重组等等。

在资本运作各个领域中,常见的基本手段和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信托投资、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吸收合并、换股合并、杠杆收购、MBO等企业合并、重组方式等,而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生产经营与品牌经营的基础上进行资本经营。

(1)贷款融资

我国肉鸡企业大多规模不大,而且多为民营公司,要想实现快速发展,获得银行贷款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现实情况是,肉鸡企业不得不面对贷款融资难的问题。

因为肉鸡养殖业风险大,效益低,属于高投入低产出行业,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