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霍山游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3254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川霍山游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龙川霍山游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龙川霍山游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龙川霍山游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龙川霍山游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川霍山游记Word文档格式.docx

《龙川霍山游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川霍山游记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川霍山游记Word文档格式.docx

《霍山志》载:

“霍龙,字灵阳,其祖自吴入越,世居龙川。

龙学宗周孔,循人之学,霍先之也。

始皇时,避乱,卜隐太乙山岩,遇异人,授以金液还生丹,教以秘精黄白导引之术。

后遇瘴济人,功成仙去,名传于世,后人因其姓以名山。

(载游名山记又启蒙石记、郡邑志、广东通志)”又传说,汉高祖在位时,曾令请霍龙出山任职,但霍龙无心于官场,乃曰:

“龙川者,龙之生地也。

龙若离川,莫若赐死。

”婉言谢绝,隐居霍山,著书立说,传播文化,开导乡人,后功成仙去,名传于世,时人感其恩泽,将此山命名为霍山。

千百年来,许多达官贵人、名人墨客、高僧道士,纷至沓来。

晋代葛洪在此导养修炼,南朝宝志禅师在此显示灵验,唐代吕洞宾曾到此游玩,唐代何仙姑在此采摘杨梅,唐宣宗为僧来住霍山三年,唐代歌仙刘三妹曾在此唱歌,北宋蓝乔在此成仙,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留下许多有关霍山的诗句,明末进士巫三祝筑彩云书院于此,还有唐代罗浮山道士轩辕集、唐代诗人曹松、唐代长寿僧人释逍遥、北宋文学家苏辙、北宋皇室教授吴子野、北宋尚书王汝砺、明代支伽罗汉后身张本正、明代长寿奇人高古风、明朝通衢驿丞李中、明朝翰林学士钱司礼、明朝进士施儒、明朝推官邓昌龄、明末清初岭南大家屈大均、清代蜀中三才子之李调元、清朝邑令潘好骧、清初学者潘耒等等名人亦曾光临霍山。

当代有中国著名地理学家黄进教授、电影《红楼梦》的编剧谢逢松、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林若、原国家主席刘少奇长女刘爱琴夫妇等等名人光临霍山。

明朝进士巫三祝是田心下塔人(今田心塔峰村),是霍山的超级粉丝,最爱霍山了,言必称“吾霍”,他盛赞霍山之雄伟壮阔,可替代衡山做南岳。

《霍山志》为巫三祝首撰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进士巫荣作了重修,清道光四年(1824)县令胡瑃偕慈溪姚声槐、钱塘缪艮续修,1998年今人曾锦初、胡建雄又对《霍山志》进行辑补校注,这种多次编修的名山志在广东名山中并不多见。

本文大量引用《霍山志》的内容,如无特别说明,本文的《霍山志》均指巫三祝首撰明崇祯十六年刻本《龙川霍山志》。

曾锦初、胡建雄辑补校注的《霍山志》有很多错误之处,大家可以参考《龙川文薮》中影印收入的《霍山志》明崇祯十六年刻本。

1987年、1988年,“当代徐霞客”、中国全面系统研究丹霞地貌的第一人、中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黄进教授曾经四度到霍山进行地质、地貌考察,并撰写了《霍山丹霞地貌与旅游资源》一书,为后来开发霍山打下了基础。

霍山不仅记录了环境的变迁、文化的积淀,而且也铭刻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霍山灵山寺元朝时因聚集反元义士而被焚毁。

明末时巫三祝在霍山筑寨抗清。

1928年4月初,中共五兴龙(五华、兴宁、龙川)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五兴龙县临委”)在霍山太乙岩成立,随后领导并取得了霍山突围战的胜利,使革命力量得以保存。

且不说这些大人物如何仰慕霍山,凡人一个的我更加喜欢霍山,从小到大,爬过无数次霍山,还曾独自一人在船头石过夜,以待日出……我与霍山有极深的缘份。

公元2019年2月8日,大年初四的下午,我和一帮亲友去登霍山。

春节时期是霍山景区的旺季。

之所以用“登”而不用“爬”字,是因为现在霍山修了台阶和栈道,大部分景点已不用手脚并用地“爬”了。

尽管如此,某些地方还得要扶着栏杆才行。

还有一些景点未修路,要想去看还真的要爬才行,当然一般游客不会去这些未开发地方冒险的,这次我因时间问题也未去爬这些地方。

我们14时30分从家里出发,16时29分登上最高峰船头石,17时43分回到家里。

因为时间较短,这次只是游览了部分景点,其他一些未游景点,我会把以前拍摄的一些相片和网络上的一些相片分享给大家。

文中附上相片四十四张,以表我虚度年华四十四。

下面大家就和我一起去欣赏我家的霍山吧。

我们从位于铁场镇龙湖村南蛇岗的霍山南门进入后,抬头看见雄伟的霍山屹立在我们面前。

(下图拍摄于2019年2月8日)

从南门至太乙岩的登山道途中,右手边有条岔路,是通往地下花园的,因近期搞维修而封路了。

这个岔路口立有一张霍山导游图。

(下图拍摄于2015年2月19日)

继续向着太乙岩的方向往上走,这里已经修了水泥台阶,有些地方还保留着以前的石板台阶,路面宽敞,相当好走。

两旁大树参天,草木茂盛,鸟语花香,山石嶙峋,真是:

人在山上走,如同画中行。

(下图拍摄于2018年2月16日)

途中左手边有条岔路是通往桔子岩的。

这个桔子岩我小时候去过一二次,对它的印象很模糊了,估计是一块长有桔子树的岩石,或者是像桔子的岩石吧。

继续沿着台阶往上走,我们登上了太乙岩。

太乙岩就是霍山景点”太乙仙岩”,苏东坡《龙川八景总揽》中的“太乙仙岩吹铁笛”就是指此。

太乙岩是霍山最大的天然石室,黄进教授测量太乙岩数据为:

海拔约400米,宽约37米,深约20米,洞口高约5米,洞内高为2.5-3.5米。

上有覆石平如掌,左右两峰夹之,是为霍山洞天。

太乙岩冬不寒,夏不暑,清幽可人。

岩内昔为青华观,岩前建灵山寺,香火旺盛。

据说此岩日张夜闭。

传说唐会昌时岩中有米从穴出,日供十余人,后有僧侣将穴凿大,乃止。

传说青华观后有“醴泉”,昔时出酒,日满数斗。

又洞中原有一井,深邃无底,传说与汕头的大海相通,时闻海啸,在此井倒入谷壳,会在汕头海边浮出。

传说吕洞宾曾到此游玩。

唐宣宗为僧时,曾到此落脚修行。

宋时蓝乔在此隐居,常吹铁笛,后飞升成仙。

灵山寺元朝时因聚集反元义士而被焚毁。

青华观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灵山寺于1993年夏,在政府的重视下,进行了重建,并于1994年夏开光。

“太乙岩:

西向,其石高百余仞,周围十余里,全形有若狻猊。

岩开天然石室,室内计深九丈,广十二三丈,高二丈余尺。

太乙峰峙其左,和尚峰踞其右,岩则庄严居其中。

其岩上覆皆石,仰视之,其平如掌,有石子累累然,或如拳如卵者。

每遇阴雨,时时脱陨,然从不中人及毁裂诸器物。

岩内昔为青华观。

今中堂塑三世佛像(中尊释迦佛,当见在贤劫;

左尊弥勒佛,当未来星宿劫;

右尊迦叶佛,当过去庄严劫),左坛补陀观音,右坛地藏王菩萨,傍列十八阿罗汉及得道诸仙真,而韦驼(通'

驮'

)金刚护法诸神备焉。

侧为僧房、客馆、香积厨灶等,宽绰有余。

头上不用片瓦,惟阶下两廊钟鼓楼阁,则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贡生黄若辉、廪生丘信古(或作'

石'

)、僧海諌(谏字异体)募众缘而鼎新之。

僧行清净,斋肃晨夜,焚修讽诵,香灯不绝,经偈常闻。

夏秋之间,参禅者如市。

旁邑士民、远方骚雅竟趋游焉。

”,“灵山寺:

在太乙岩前,唐宋最盛,元时兵燹遂废,今基址础石犹存,拟重修建。

”,“青华观:

昔名今废。

”,“龙川霍山青华观,即太乙宫岩也。

岩内有穴,唐会昌中,有米从穴出,日供十余人。

后有僧将穴凿大,欲其多出,乃止。

今穴口间有见米或谷片,自内而出。

观后有泉,其甘如饴,曰'

醴泉'

,昔时出酒,味极清异,日满数斗,今泉孔出水犹带酒味,间或如酒可饮,即为瑞云。

(见通志、郡邑志)”。

《霍山志·

图形志》将米穴标在太乙峰腰。

迦叶佛为释迦佛以前之佛,但不是过去庄严劫的佛,而是现在贤劫千佛中的第三尊佛;

释迦佛则为贤劫第四尊佛;

弥勒佛也不是未来星宿劫的佛,而是贤劫第五尊佛。

太乙岩的深井我一直无缘得见,只是关于它的传说却常有耳闻,曾想象井下有神龙居住,抑或是传说中的地狱所在。

青华观后“醴泉”的具体位置及其与太乙峰酒泉的关系,都不得而知。

现在太乙岩的米穴、深井和青华观已不复存在,灵山寺占据整个太乙岩,香火依然很旺。

那位募集资金维修太乙岩寺庙的“贡生黄若辉“是洋贝黄氏十三世(以抗元英雄黄信为洋贝黄氏一世,黄信之子为二世,往下以此类推),是我的十三世祖黄文辉的哥哥(以父亲为一世祖,祖父为二世祖,往上以此类推)。

黄文辉及其父黄继石、其祖黄石山与霍山亦有不寻常的故事,后面将有叙述。

我与霍山的缘份早在祖宗那里已经深深埋下了根。

有关蓝乔的故事,《霍山志》是这样记载的:

“宋,蓝乔,龙川人。

仁宗时,举进士不第,乃隐霍山。

尝吹铁笛,闲即赋诗,满床书史。

一日飞升而去,后有人洛阳见之。

○蓝乔,字子升,母陈无嗣,祈于霍山而孕。

将诞之夕,梦仙鹤集其居。

乔生祥光满室。

十二能为诗文。

相者曰:

‘子有异骨,学仕必相,学道必仙。

’乔曰:

‘轩冕非所愿也,飞升耳。

’自是求道书读之。

偶举进士不第,隐于霍山,学刀圭玄牝,别号明阳子,尝有诗曰:

‘太乙峰前是我家,满床书史足生涯。

春深殢雨不归去,老却碧桃千树花。

’辞母之江淮,抵京师,云游七年,归语母曰:

‘儿本飘然云海,所以归者,母在念也。

’留居岁余,常吹铁笛于霍山中。

一日探瓢,出丹一粒馈母,曰:

‘服之可以长年无疾。

’又以黄金数斤遗母,曰:

‘真气嘘冶所成,母宝用之,儿不归矣。

’且嘱弟侄以承养而去。

母寿九十七岁而终,葬之日,樵牧闻墟墓间哭声,见其来且去云。

后人见之洛阳,布衣百结,入酒肆中,一饮数斗,尝置纸百余张于足下,令人片曳之,无一破者,盖身轻故也。

语人曰:

‘吾太乙仙也。

’一日,货药郊外,复置纸足下,令人取之,尽成浮云片片,有仙鹤自南来,空中历历闻箫声,乘而去,犹长诵李白诗云:

‘下窥天(应作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

’后不复见。

霍岩至今祠之,本都多蓝姓者,皆其裔也。

○明永乐十三年修《通志》,行天下采取事迹,生员古琏、李选往霍山访录,见岩壁上有诗云:

‘人间富贵尘如海,虚度春三二月花。

’既而乡人李贵奇闻之,往迓二生,则二生已先返矣。

贵奇于岩壁间又见诗云: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墨尚未干,贵奇往见二生道之,与二生所见之句合成一绝,其灵异如此。

(见一统志、郡邑志)”可见苏东坡的诗句“太乙仙岩吹铁笛”,说的就是蓝乔的故事。

我们在灵山寺烧香礼拜佛菩萨,祈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万事如意。

太乙岩西面的山峰叫酒瓮石,亦称“太乙峰”,就是十景中的“酒瓮凌云”。

黄进教授所测酒瓮石海拔约451.5米。

此山孤峰拔地,亭亭独耸,上锐中博,下顿如瓮,最上峭削,形似酒瓮倒置,直刺蓝天,草木葱茏其上,若云蒸霞蔚。

《霍山志》载:

“太乙峰:

即酒瓮石,在霍山前左。

平地拔起百余仞,亭亭独耸,上锐中博,下顿如瓮,最上峭削垒嶊,浮岚不可登。

其下由石罅仄身攀藤萝而上,半峰可蹑。

其峰最称奇绝。

龙、兴、长、永、程乡、和平地界皆可眺见,故其高不易测。

”“龙、兴、长、永”指龙川、兴宁、长乐(今五华)、永安(今紫金),“程乡”指今梅县。

传说,峰腰一洞,泉流似酒,日满数斗,游者饮之,可驱劳累。

后有一僧侣嫌洞口小,酒流慢,将洞口凿大,欲其多出,结果,弄巧成拙,酒泉被塞。

又传说,何仙姑从罗浮山飞来采杨梅在此酿酒赠于山下百姓,而一村民嫌酒量小,凿扩泉穴致滴酒不流。

不管是僧侣还是村民,都是人;

是人就有贪心;

贪心太大,往往导致做事失败。

当然,导致酒瓮石不出酒泉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地壳上升,地形愈来愈高,地下水愈来愈低,到了清朝道光皇帝时期(公元1821年-1850年),酒瓮石的酒泉再也喷不上来了,酒瓮石的酒泉就此干涸。

何二娘即何仙姑。

“唐何二娘,广州人,(即何仙姑也)以织鞋子为业,年二十,与母居。

素不修仙术,忽一日飞上罗浮山。

初不饮食,每为僧众采仙果充斋,亦不知其所取。

罗浮山北数百里是循州霍山,寺有杨梅树,大数十围,何氏每采其实,及斋而返。

后循州霍山寺僧至罗浮山,云某月日有仙女来山采梅,验之,果何氏所采之日也。

由是远近知其得仙。

唐开元中,敕令黄门使往广州,求何氏与俱入京。

中途忽涌身而去,不知所之。

(见太平广记、邑志) 

○何仙姑,增城何泰女也。

生开耀间,生时顶上有六毫,四岁能举一钧,恒自谓则天童子。

所居春冈,地产云母。

年十四五,有神人授服饵法,久之觉身轻,往来如飞,矢不事人。

父母欲强嫁之,亲迎之夕,忽上罗浮山,踞麻姑石上,惟余一履井边。

后纵游循州霍山寺等,朝去暮还,则持山果归遗母。

遂辟谷。

唐天后遣使召赴阙,中途失之。

中宗景龙中,白日升仙。

代宗大历中,现身小石楼。

广州刺史高晕,具上其事。

(见通志、郡志、罗浮山志、广列仙传、一统志)

附考:

世传吕洞宾所度何仙姑与此异。

○按吕仙集传,何仙姑,零陵市道女也。

姑十三岁,随女伴入山采茶,俄失伴独行,迷归路,见东峰下一人,修髯绀目,冠高冠,衣六铢衣,即洞宾也。

仙姑始仆仆亟拜之,洞宾出一桃曰:

‘汝年幼好果物,食此尽,他日当飞升,不然,止居地中也。

’仙姑仅能食其半。

髯者指以归路。

仙姑归,自谓止一日,不知已逾月矣。

自是不饥无漏,洞知人事休咎。

后尸解去。

洞宾尝谓仙姑曰:

‘吾尝游华阴市中卖药,以灵丹一粒,置他药万粒中。

有求药者,于瓢中信手探取与之,观其缘分也。

如是数月,他药万粒探取入手,而此丹入手即坠。

’因叹世间仙骨难值如此。

○宋类苑云,潭州夏钩过永州问何仙姑曰:

‘世多言吕先生,今安在?

’何笑曰:

‘今日在潭州兴化寺设斋。

’钩到潭日,取寺中斋历视之,其日有华州回道人设供。

○又袁州开元寺有大井,泉水甘冽,吕仙爱之,留连旬日,临行以墨两笏赠寺僧,僧受藏之。

一日李大临转漕江西,行部至袁,寻僧问曰:

‘吕先生尝赠汝金乎?

’僧恍然曰:

‘无之,但前有道人赠二墨耳。

’出示大临,则墨即良金也。

僧叩问故,李云:

‘过零陵见何仙姑,问吕公动履,何云云,吾故来验焉。

’”

这里有何仙姑飞来霍山采杨梅为罗浮山和尚充斋的记载,并无在酒瓮石酿酒赠于山下百姓的记载。

但仙姑大慈大悲,既能为和尚采杨梅充斋,那么采杨梅为山下百姓酿酒的事也是有可能的。

这个酒瓮石不能徒手登顶,小时候经常想:

酒瓮石顶上会不会有千年灵芝?

会不会有珍禽异兽?

会不会有仙人住在上面?

……又想象自己练成飞檐走壁的绝世武功,攀上酒瓮石顶,得到一条神龙的帮助,获得一本修仙典籍,在石顶进一步修炼,修炼成功后下山行侠仗义,最后乘龙飞升而去……愿有生之年能登上酒瓮石顶,一睹究竟。

酒瓮石东北侧有一段石壁可以爬到酒瓮石西北侧更高的半腰平台。

这段石壁很陡,攀爬时,身体需紧贴岩壁,两手抓住岩壁的缝隙,身体匍匐侧移,身后是悬崖……但路程很短,就一小段需要这样爬,只要小心抓紧岩壁,不过有惊无险而已,当然有恐高症者除外。

酒瓮石东侧有一处峭壁可以爬到酒瓮石半腰,其坡角接近九十度,壁面几乎平滑,着手着脚的地方很少,需全身匍匐在峭壁往上爬,爬下来的时候更加困难。

这段峭壁我只爬过一次,是在我念高中的时候,当时还带了几个同村小孩一起去爬,爬完后小孩们都埋怨我带他们爬这么危险的地方,当晚我还独自一人在船头石过夜,以待日出……现在想想这段疯狂经历,还心有余悸,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

1993年,田心镇东江村旅台同胞杨桂标出资在酒瓮石东北侧建有“思乡亭”一座,以表对家乡的思念。

酒瓮石的北侧山坡有几个泉池,小时候爬霍山时会到这里喝泉水,只是长大了就没来过这里了,不知这里的泉池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出了灵山寺,沿着太乙岩右边悬崖的水泥栈道前行。

这些台阶、栈道给我们登山带来很大的方便,很多无法攀登的地方,现在却可借助这些台阶栈道而得以到达,但却少了攀爬的乐趣,这就是所谓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霍山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看这些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就像许多小石头和砂浆混合在一起。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我国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而我们霍山则被誉为“丹霞山第二”。

根据地质学家考证,早在七千万年前,霍山一带还是一片大海,雨水将沙石、黏土冲刷到海底,这些沉积物富含钙质、氢氧化铁、石膏。

后来霍山一带受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海水退尽,沉积物氧化成红褐色的岩石,形成高耸的山峰。

经风雨侵蚀、流水切割,岩石不断被分裂、切割为形态各异的山体、峰林、石洞等,终于形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

小时候爬秆堆石时曾捡到一些贝壳,也许就是远古海洋贝壳化石吧。

小时候听长辈说家乡一带曾是海洋,那时我感到莫名的心慌,仿佛看到家乡被海水淹灭,我使劲游啊游,游上船头石,站在石顶,四周一片水茫茫,触目惊心……想入非非的童年!

不久到一山坳,这里人山人海,几棵树长满白色花朵,一派春意盎然。

左手边是情侣岗,右手边是登高岗,正好两岗相对。

根据这里的路标,前望可以看到姐妹石。

根据导游图,姐妹石在船头石西北面,距这里还有一定距离。

根据网上图片看,姐妹石是两座紧挨在一起的石峰,就好像一胖一瘦两姐妹肩并肩站在一起。

(下图来源于网络)

但我在这里并没有望到姐妹石,至今也一直无缘攀登姐妹石。

说来惭愧,霍山的很多石峰我至今还没有爬过,甚至看都没看过、听都没听过,但我的确与霍山有极深的缘份。

有缘与无缘并存在我与霍山之间。

姐妹石亦称“姐妹峰”、“双柱峰”、“双排石”,昔也称“介石趾”或“介石”,因为此山陡峭壁立如碑石,又似两只脚指。

“双柱峰:

即‘双排石’,昔称‘介石趾’。

周数十里,其峰于万石中半,拔耸百余丈,并峙凌霄,有若削成。

峰侧坦平弘敞,可以婆娑,而万年松、风兰、仙人掌、金星草、黄精、白术,凡诸名山所产花药,莫不悉备焉。

”,“介石:

即双柱峰昔名。

姐妹石下有岩洞,古称“羊裘岩”、“羊子间”,今称“新娘间”,洞中凉风吹拂,暑气全消。

“羊裘岩,即古清凉堂,在浮丘之境,双柱峰之间。

洞口仅可容人,云封萝护,挨拶而入,一洞清幽,覆碣静悄,内有磐石可坐百余人。

岩后奇花异卉,香彻四时。

以其幽绝,盛暑可衣羊裘,故以名之。

俗又呼为‘羊子间’。

据载,明龙川仙德人邓昌龄,读书行孝。

为亲入霍采药,偶入深谷,至介石仙台之境,遇一老翁,红颜皓发,纶巾野服,展书于石,悬剑于松,枕手而卧。

昌龄窥其书,皆古篆,不能识。

翁觉张目叱之,昌龄异之再拜告曰:

“小辈寒儒,为母病采药,方尔至此,幸逢名翁,乞垂怜指示一药。

”翁曰:

“子能行孝,幸有此会。

”乃授予天文易数,并指石上草曰:

“此名五加,此药服之,五神镇主,不特疗病,可以延年。

”昌龄受教取药,欲拜之,而翁飘然而去。

龄还母病愈。

后昌龄苦志向学,能观星纬,穷易占。

明洪武二十年以明经为镇江推官,母子俱享期颐云。

以上事迹参考《广东通志》及《岭南丛述》两书而记。

看来姐妹石是座令人向往的神奇之山,不但风景秀丽,峰侧平坦宽敞可以逍遥游乐,有各种花草、中药材,还有清凉幽绝的“新娘间”,又有孝子为母求药于仙人而得福报的美好传说。

登高岗其实就是狮子石。

“狮子石”又叫“狮子峰”、“狻猊峰”,就是十景中的“雄狮吼龙”,因此山极像一头蹲踞怒吼的雄狮而得名。

“狻猊峰:

即太乙岩之顶,形若蹲狮然。

”从这里可以登上太乙岩之顶,这里相当于“狮子”的后背,而太乙岩之顶相当于“狮头”,太乙岩则为“狮口”。

登高岗的路段非常陡峭险峻,台阶很窄,某些地方得要扶着栏杆侧着脚盘往上攀。

修台阶之前,这里也是一处攀岩的好地方。

狮子石顶,草木郁葱,时有云绕,峰巅远眺,万里河山,尽收眼底。

峰顶建有一个六角凉亭。

据说峰巅有一岩洞曰“天龙岩”,《霍山志》载:

“天龙岩:

在太乙岩之巅。

攀援而上数十仞,忽开岩室,一洞𡻝

(上‘山’下‘巢’,音chá

o,高的意思;

嶚𡻝

山高貌)然,自然幽邃。

蹑而登之,俯见万山拱伏,云雾升腾,真上接沆瀣之气,而独檀(通‘擅’)崆㟅(左‘山’右‘兇’,音yá

ng;

崆㟅,山峻貌)之奇者。

” 

这天龙岩估计就是“雄狮吼龙”之“龙”吧。

传说,旧时山下有一人家,婆媳关系甚好。

后其八旬婆母病重,其媳亲上登高岗采药,忽遇一老妪问其到此为何,答曰:

“为婆母采药治病。

”老妪曰:

“你要采的药不就在你的左前方吗?

”视之果然,欲谢,妪走,忙拜之。

此乃孝善心感动神仙而获神相助也。

情侣岗在先殿前峰与上乘峰、金刚峰相并处。

“先殿前峰:

在太乙岩之右,端严魁伟,仰瞻令人肃然起敬。

上乘峰、金刚峰:

俱与先殿前峰相并。

”《霍山志·

图形志》中金刚峰又标为“金刚石”。

情侣岗的路同样是陡峭险峻。

记忆中我只上过一次情侣岗。

情侣岗顶上有两棵相靠近的松树,美其名曰“相恋树”。

(下图来源于网络)

据说千百年来,不少青年情侣在此闲嬲,谈天说地,顷吐相爱之情,故名“情侣岗”。

我们并没有登顶情侣岗和登高岗,此次行程我们只登顶了船头石。

从山坳下来往南走,我们到了“一线天”。

一线天就是十景中的“一线曙光”。

人在涧底,仰首张望,昭昭一线,长可半里,故曰“一线天”。

有诗为证:

“一线天中透日明,仙人径里浩歌行;

石门鸟道盘回上,万壑风从一啸生”。

一线天是一条位于狮子石东北侧的西北-东南走向的深窄巷谷。

两旁的石山高耸矗立,相峙仅隔一线,石径逐级下伸,站在石径仰首张望,只见天空仅是一道亮光,故称“一线曙光”。

 

这里风吹清谷幽,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穿过这条山缝,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远处的田野、溪流、村庄、炊烟尽收眼底,别有一番情趣。

一线天应该为《霍山志》里载的“仙人洞”,志曰:

“仙人洞:

即‘仙人径’。

天仙旧游,中有唐阶及巨人迹,若诗所谓帝武者然。

其上为‘一线天’,仰视昊光,昭昭一线,长可半里。

图形志》标为“仙人径”。

这是说上为一线天下为仙人洞,乃同一处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