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应急避难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157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应急避难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某县应急避难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某县应急避难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某县应急避难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某县应急避难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应急避难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

《某县应急避难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应急避难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县应急避难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

某县应急避难广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项目业主

项目名称:

县城应急避难场所(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业主:

某县规划和建设局

建设性质:

新建

1.2项目业主简介

某县建设局始建于1980面4月26日,上隶南充地区建委。

1984年2月28日,某县建设局、县沼气建设局、县环境保护办公室、县土地管理办公室合并成立“某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上隶南充地区建环局。

1986年1月1号,某县划归广元市,县建环局上隶广元市建环局。

1998年7月13日,根据苍编发(1998)10号文,县建环局更名为“某县建设委员会”。

2001年11月15日根据苍委发(2001)59号,苍建委重新更名为“某县建设局”。

2006年7月19日,根据苍府办(2006)37号文规定,县建设局更名为“某县规划和建设局”。

下设7个职能股室。

1.3编制依据

1.3.1《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1.3.2《国家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1.3.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

1.3.4《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

1.3.5《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

1.3.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3.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3.8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1.3.9《某县城市总体规划》;

1.3.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97版);

1.3.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4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的重点对县城应急避难场所(停车场)项目的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投资估算、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和论证。

1.5项目概况

1.5.1项目场址

本项目拟建于某县城滨江路东段及北门大道。

场址地势平坦,地块比较规则,目前项目场址周边环境良好,交通便利。

1.5.2建设规模及内容

(1)江岸御园东侧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

占地约7378平方米,设计停车位157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场内道路、景观、绿化、照明、供排水、辅助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

(2)北门大道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

占地约4539平方米,设计停车位43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费、绿化、照明、供排水、辅助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

1.5.3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2个月。

即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

1.5.4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80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由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5.12特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它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地震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造成大范围破坏,其影响甚至涉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

5.12特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国13亿人都为之悲痛欲绝,全世界都为之动容。

对于广大灾区,尽快开展灾后重建,恢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因受5.12特大地震的影响,某县受损严重,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亿多元。

全县死亡8人,受伤225人,其中重伤83人,垮塌房屋1.67万户6.14万间,5.55万人无家可归,死亡牲畜、家禽30头(只),受损水库98座,毁损各种小型水利、沼气等设施3万余处,毁损公路2922公里,损毁电力、通讯设施价值3260余万元,119所学校和255所医院受损严重,损毁校舍16万余平方米,倒塌病房1.42万平方米。

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某县县城现有应急避难场所最多临时安置3万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没有保障。

国家应尽快恢复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某县已在县城中建设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广场、体育场、绿地公园等,用于群众休闲娱乐同时兼顾紧急避难的需要,但是随着某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些显然不够。

应急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战争和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主要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能增强城市综合防护功能,提高某县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某县老城区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常住与流动人口平均保有量大约在13万人,人口密度太大,现有同心广场、北门沟体育场、滨江路公园三个主要应急场所,最多临时安置3万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迫切需要建设新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中央对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提供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且项目资金业已到位。

2.3.2该项目重建所需的河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材,某县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提供。

2.3.3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3.4县城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的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能使数万人受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3.1场址选择

3.1.1选址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某县城滨江路东段及北门大道。

场址地势平坦,地块比较规则,目前项目场址周边环境良好,交通便利。

3.1.2场址选择的原因

(1)江岸御园东侧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主要为东城部分居民提供应急避难场所及缓解解放路下段、滨江路下段停车难的矛盾。

(2)北门大道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主要为北门沟部分居民提供应急避难场所和解决县城货车车辆无序停放矛盾。

3.2场址条件

3.2.1自然条件

某县气候温和,某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高山寒未尽,谷底春意浓”的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气温16.9℃,一月平均气温6℃,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低气温-4.6℃,最高气温39.3℃,昼夜温差3-7℃,全年无霜期28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

3.2.2地质状况

某县域受米仓山、大巴山构造控制,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东北高,西南低的长棱状。

东西相距8.33公里公里,南北宽3.51公里,面积29.1平方公里,北部横亘着千米以上的黑猫梁、九龙山、王风山、龙亭山和龙千山,北岭呈北、北东弧形走向,最高处九龙山主峰1377.5米。

境内江河纵横,切害剧烈,地形破碎,岭陡谷深,平坝、台地、丘陵、低山、低中山及山源地貌皆有,其中以低山为主。

某县出露地层有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和新生界第四系,在大地构建上属杨子准地台之四川中台坳。

从地质力学观点看,属我国东部巨型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的川西褶带和川中褶带。

以某县向斜为界,其西北为川西褶带,其东南为川中褶带。

总的看来,构造较为简单,由宽缓的褶带北背斜和向斜构成。

3.2.3抗震设防

依据中国地震局制定,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抗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0.1g设防。

3.3建设条件

3.3.1供电

本项目拟从周边市政电力管网引入两路10KV供电电源。

电源进线室外采用电缆直埋引入方式。

供电管网及供电量均可满足项目需求。

本项目动力用电接自市政10KV高压电网,项目总需求容量411kW,安装3台200KVA变压器。

3.3.2给排水

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105.3m3/d,最大时用水量14.2m3/d。

目前项目附近已有市政供排水管网,能满足项目用水的需要。

3.3.3供暖

目前场址尚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

本项目近期采用分体空调解决冬天采暖的需要。

待条件具备后,采用集中供热。

项目采暖热负荷867kW。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4.1工程设计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2设计原则

4.2.1符合城市规划和公交发展规划;

4.2.2设计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

4.2.3体现经济实用的原则,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投资;

4.2.4把握公交的特点,满足公交的特殊要求,做到人性化设计。

4.3建设规模

江岸御园东侧城市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规划面积7378平方米,设计停车位157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场内道路、景观、绿化、照明、供排水、辅助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

北门大道南段城市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规划面积4539平方米,设计停车位43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绿化、照明、供排水、辅助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

4.4总平面布置

4.4.1总平面图布置原则

1.合理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

2.生产和办公区相对独立,减少互相干扰,又便于管理调度。

3.合理组织车流、人流,做到顺畅、便捷,并相互独立。

4.出入口的设置与道路及公交路线的设置相结合。

5.公用工程深入负荷中心。

4.4.2停车场设置

场址位于城市周边地带,考虑到减少投资,方便发展,停车坪设置按地面停车设计。

根据运营期间情况的发展,立体停车也可适当考虑。

停车场设置在场地的腹部,占用场地也最大,是项目的主要功能区。

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公共交通车辆的停放方式采用垂直式布置(面积系数垂直为0.35,斜排式为0.30)。

小车停车位5.3mX2.4m,大车停车位10.8mX3.5m,车位之间留10米的停车通道。

停车坪与回车道一起构成站内停车、行车、回车的整体。

停车坪采用220mm厚钢筋混凝土地面硬化,设有雨水、污水排放系统,排水系统进水口处应设置沉沙池。

停车坪的排水坡度(纵、横坡)不大于0.5%。

在路面采用划线标志指示停车位置,并设有相应的行车标志和照明设施。

4.4.3交通结构

停车场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结合,沿场地分别设置出入口各一个,与现有道路相接。

出入口宽度设置在8m以上。

场区内道路形成环状,方便车辆通行和改变方向。

保证在站内按最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划定足够的回车道,道宽应不小于7m。

4.4.4绿化系统

场址空旷地较多,尽量较多的布置绿化系统达到美化生产、生活环境,减少对外景的干扰,减少空气的粉尘的作用。

沿场地四周种植5米以上高大的乔木,减少项目产生的噪音、尾气对周边的影响。

场前区是绿化的重点,可以设置丰富多样的景观系统,形成乔、灌、绿地、喷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美化环境,并可设置厅台等建筑小品,把种植树木、花卉和水池、草坪、花坛、休息亭台结合起来,适当点缀以反映公共交通特点的建筑小品,使职工精神在工作紧张之余得到放松。

同时利用绿化系统可以将不同的区间进行隔离,丰富平面的变化。

也可以利用乔木对建筑、车辆进行遮阳,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在树种选择上注意利用本土植物,多种植经济型树种,少种植景观型树种。

控制草坪的面积在合理范围内。

项目绿地率达到30%。

场区内各种管线整体考虑,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减少管道的占地,使空间更加整洁。

4.4.5竖向设计

场区内地形较为平缓。

场地设计时,需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