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521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Word下载.docx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Word下载.docx

13-1、11-2煤层煤尘爆炸性指数更大,一般为37~40%。

2003年经重庆煤科院鉴定:

煤尘具有爆炸性。

其中,13-1煤层煤尘爆炸指数37.7-46.3%,11-2煤层煤尘爆炸指数35.7-38.2%。

(5)顶板灾害

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纵横交错。

大部分煤层顶板结构为复合型顶板。

顶板管理异常困难。

(四)矿井布置、生产系统、开采方法、劳动组织等

矿井原设计划分为-530m、-670m、-800m三个水平,后调整为-530m、-800m二个水平,上、下山开采。

目前,正在开采一水平13-1、11-2煤层。

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经过系统改造后,2006年矿井综合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

从2004年7月开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预计到2007年底完工。

根据《关于潘一等五对矿井改扩建工程安全专篇设计的批复》(皖煤安监监一字〔2005〕99号文),潘一矿技改后的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

目前,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区内后退式综采(综放)开采,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矿井生产系统齐全,有通风、排水、供电、运输、抽采、注浆(注氮)、通讯、监测监控等系统。

随着技改完工后,矿井生产能力将增大,矿井相应生产系统正在进行配套升级。

矿井有三个综采队,7个掘进队(掘进5个、开拓2个)。

矿井采掘关系正常,“三量”及可采期符合规定。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分区布置。

矿井第一水平标高-530m,划分为6个采区,分别是东一、东二、东三、西一(现已采毕)、西二、西三采区。

采区内上、下山开采,13-1煤层回采下限-630m,11-2煤层回采下限-720m;

二水平标高是-800m。

矿井劳动组织形式为“三、八”作业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目前,矿井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及二水平延深工作。

(五)主要提升运输装备、采掘工作面主要设备

主井装备原西德生产2台GHH4×

4型直径4米的多绳摩擦轮提升机;

副井装备了上海冶矿厂生产的JKD-2.8×

6型直径2.8米多绳摩擦轮提升机;

南风井装备了1台2JK-4.0/20B型单绳缠绕式提升机;

东部煤炭运输全部采用皮带化;

西部煤炭运输系统改造井巷预计2007年5月底完工,预计2007年8月底实现煤炭运输皮带化。

采掘设备更新升级,大量采用大功率、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的设备。

采煤工作面装备了采煤机、链板机、液压支架;

大部分煤巷掘进工作面装备了掘进机;

岩石掘进工作面全部装备了耙矸机。

另外,大部分岩石掘进工作面除装备了耙矸机外,还装备了皮带机,实现了矸石连续性运输。

(六)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

矿井建设了局域网,构建了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1)潘一矿建立了局域网与矿区局域网互联。

矿上所有的计算机实行联网,实现了信息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

(2)井下大巷轨道运输全部实行计算机调度,及时掌握运输信息,保证运输畅通无阻。

同时,避免了运输事故的发生。

(3)矿井装备了北京长安瑞赛公司生产的KJ2000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瓦斯、风速、一氧化炭、温度、负压、设备开停、风门开关等设置传感器,实行计算机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动态信息。

现场管理中,严格执行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回风流瓦斯浓度0.8%断电的管理规定,避免了“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

(七)环境保护方面

严格执行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市矿统筹”建设和谐能源基地和能源城市的发展战略,遵循世界能源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潘一矿表现就是开发资源与节约资源并举,坚持开发就利用,不利用不开发,不浪费的原则,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二、2006年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原煤产量完成情况:

全年完成399.37万吨(其中回采产量为359.78万吨),比2005年同期增产47.93万吨;

比2001年同期增产142.49万吨;

平均工作面个数2.85个,比2005年减少0.74个;

工作面平均单产10.52万吨/个.月(注: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行业级考核标准为0.8×

12万吨/个.月),比2005年增产2.51万吨/个.月;

矿井最高月产量达到481660吨,创造了潘一矿月产量纪录;

最高日产达到15118吨,也创造了潘一矿日产纪录。

(二)掘进进尺完成情况:

全年完成掘进进尺(含开拓)27811米,比2005年同期增加4608米,比2001年同期增加9122米。

其中,岩巷进尺12386米,比2005年同期增加2122米,比2001年同期增加7445米;

平均掘进工作面个数19.52个/月(含岩巷11.02个/月),综合单进118.73米/个.月,其中岩巷93.62米/个.月。

双突区域最高月进尺达到212.6米,突破潘一矿双突区域月进尺的纪录;

岩巷最高月进尺达197.4米,也突破潘一矿岩巷月进尺的纪录。

(三)锚杆支护完成情况:

全年完成锚杆支护进尺19791米,锚杆支护率71.16%。

锚杆支护进尺比2005年同期增加6420米;

比2001年同期增加13113米。

(四)2006年期末在岗职工人数为5137人,其中原煤生产人数1532人。

原煤生产实际工日332184工日,原煤生产人员效率12.02吨/工。

在岗人员平均工资5.36万元/人.年,比2005年在岗人均工资增加1.37万元,同比增长34%。

(五)矿井共有三个采煤队,采煤机械化程度100%。

(六)矿井“三量”以及可采期符合国家规定,能够保证正常接替。

(七)矿井共有7个掘进队(煤巷掘进队5个、岩巷开拓队2个)。

(八)煤矿经济效益显著。

2006年,原煤生产全部成本328.54元/吨,比计划降低31.43元/吨;

商品煤灰分实际完成29.87%,比计划降低0.23%;

销售原煤399.37万吨,实现利润18228.89万元。

三、2006年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成果及刷新纪录

进一步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使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技术管理工作效率。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经过全矿职工共同努力,全年完成产量3993666吨,刷新了本矿多项纪录。

(一)2006年元月7日,矿井创造了日产15118吨本矿纪录。

(二)2006年元月份,在1541(3)工作面创造了月产172990吨本矿纪录。

(三)2006年5月,矿井创造了月产481660吨本矿纪录。

(四)改进掏槽眼布置形式,推广应用复式楔形掏槽和二次掏槽技术。

在1521(3)高抽巷(岩巷)采用了复式楔形掏槽方法,创造最高月进度达到了197.4米,刷新了本矿纪录。

(五)在1521(3)下顺槽“双突”工作面造了月进尺212.6米,刷新了本矿纪录。

(六)2171

(1)综采工作面顺利通过了落差H=5~6m大断层。

此举成功,不但避免了设备安装、拆除工作量,节约大量安装、拆除费用约500万元,而且消除了上方13-1煤层的突出隐患。

(七)主、副井引进ABB公司提升机电控液压制动设备。

控制系统、装卸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升级,电控系统数字化控制,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

(八)通风系统的主通风机引进德国和英国技术。

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的更新改造,确保了高负压、大风量下稳定运行,并能根据井下管网通风参数或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闭环控制。

预留数据接口,为通风监测、监控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2007年职代会工作报告(另附)

五、2006年潘一矿安全状况

(一)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

潘一矿的工商营业执照、矿长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五证一照”齐全、有效。

潘一矿依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和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完善了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⑴安全检查制度;

⑵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⑶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⑷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⑸安全生产考评奖惩制度;

⑹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制度;

⑺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⑻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与使用制度;

⑼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⑽入井检身制度与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⑾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

⑿设备、设施的检查维修制度等。

潘一矿制定并实施了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和安全一号文的贯彻、确认资料报矿安监处存档。

矿井的安全救护工作由驻扎在潘一矿的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救护大队第一中队负责。

潘一矿设有驻矿安监处、生产技术科、工程管理科、地测科、机电运输管理科、通风科、调度所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机构设置符合规定,各部门配备的人员精干,满足工作需要。

(二)安全技术装备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使用情况

矿井通风系统:

潘一矿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单翼对角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19.4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4.03m3/t。

矿井实行分区通风。

各采区都有独立的进、回风巷道,每个采区均有专用回风道。

三个进风井和二个回风井目前正在使用。

即主井、第一副井及南风井进风,新东风井和中央风井回风。

潘一矿中央风井现运行的风机为沈阳鼓风机厂生产的K4-73-11-32型通风机;

东风井风机房安装两台GAF37.5-22.4-1型风机。

目前,通风系统设备完好,设备性能均良好,按规定配齐辅机,各种监测数据正常,通风能力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矿井抽采系统:

矿井采用地面永久抽采系统为主、井下局部抽采系统为辅的瓦斯抽采方法,实现了对矿井瓦斯进行连续抽采。

矿井现有中央区和南风井区两个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两个抽采系统之间可以相互切换。

中央区永久抽采系统共安装4台抽采泵,2台型号为2BE1-505水环式抽采泵,2台2BEF-72型真空泵;

南风井永久抽采系统安装2台型号为2BE1-705抽采泵。

井下建有移动抽采泵站进行辅助瓦斯抽采,永久抽采系统与井下移动抽采系统相结合,既能满足井下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需要,保证了安全生产,又能满足地面瓦斯发电和民用的需求。

矿井防灭火系统:

潘一矿目前主要采用灌浆及注氮方法进行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

中央风井、东风井两个地面灌浆站担负着井下工作面随采随灌和采后灌浆工作;

中央风井地面制氮车间担负井下注氮防火工作。

井下使用四台双液注浆泵、两台罗克休泵进行辅助防火工作。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目前,潘一矿装备了KJ2000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矿加强了对安全监控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各类探头按规定定期进行调校。

瓦斯监控探头每天进行试断电一次,确保断电灵敏、准确、可靠。

矿井供电系统:

潘一矿中央区供电电源由潘集区供电局的110kV区域变电所直供,双回路分两段运行,两路电源的供电能力一致,每回路的供电能力都能满足生产要求。

南风井、东风井风机房由潘二矿35kV谢街变电所供电,双回路分两段运行。

两路电源的供电能力一致,每回路的供电能力都能满足生产要求。

矿井提升系统:

潘一矿主井提升采用2台原西德生产的多绳摩擦轮提升机;

第一副井提升装备了2台国产多绳摩擦轮提升机;

南风井井筒装备一套2JK-4×

2/20B单绳单层双车缠绕式提升机。

主、副井及南风井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设置提升机各种保护,第一副井及南风井实现了半自动运行,主井实现了全自动化运行,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矿井主排水系统:

1#主排水泵(上海)于2005年安装使用,2#、4#(辽源)进行了更换新泵工作,3#、5#(辽源)经大修和日常维护,性能稳定,设备完好,辅机齐全,满足矿井排水要求,实现了主排水泵工作全自动化,方便快捷且安全高效。

矿井通讯系统:

矿井调度通信系统采用江西联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DK-6M型全数字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井上、下调度通讯方便、快捷。

井下所有的重要岗位、地面的要害部门、矿山救护中心、医院等单位都安装了调度电话,调度所可以随时与其进行通讯联系,保证了调度指挥畅通无阻。

(三)2006年安全生产情况

2006年,潘一矿没有发生生产性责任死亡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事故。

截止2007年2月20号,已保持安全生产457天。

潘一矿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对查出的隐患实行“四定”管理,并建档跟踪,整改到位;

对上级部门认定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跟踪落实整改。

潘一矿坚持每月组织有关人员对照国务院第446号令第八条第二款所列15种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逐项排查,每月按时上报,对查出的重大隐患及时研究制定措施,落实整改。

(四)安全投入情况

2006年原煤产量3993666吨,按吨煤33元计提,总共计提安全费用13179.10万元。

2006年,实际投入安全资金16768.00万元,其中:

瓦斯治理投入13515.50万元,其它安全投入3252.50万元。

主要用于进一步提高矿井通风、抽采、防灭火、监测监控等系统装备水平以及安全设施的更新改造,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六、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

(一)管理、机制创新方面

2006年,潘一矿工作方针是“安全转型,发展提速,管理精细,作风严实。

”以“两个一切”企业宗旨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转型。

坚持“高投入、高素质、严管理、强技术、重责任”,突出“一通三防”特别是防突重点,引进杜邦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生产一体化、安全管理自主化、专业管理精细化,为推进企业跨越发展、构建文明和谐矿井奠定坚实基础。

(二)技术创新方面

(1)积极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加强技术设计创新,从源头上优化采场设计技术方案,解决瓦斯治理、采掘接替、地温地压、煤质、成本等多方面的难题。

(2)大力加强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创新,煤与瓦斯综合治理采取区域性防治和局部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区域性防治措施主要是,大力开采解放层,实现区域性防治突出。

2006年,开采2171

(1)、2361

(1)两个保护层工作面;

局部性防治措施主要是,钻孔抽采、钻孔自然排放、超前钻孔、松动爆破等措施。

(3)积极开展瓦斯移动抽采系统智能控制与优化技术研究,控制瓦斯超限。

实行高、低浓度瓦斯管路分路抽采,为南风井热电冷一体化机组提供充足、可靠的能源。

经验积累后,在矿区推广。

另外,推广声控及接触式自动喷雾装置,从源头降灰除尘。

(4)对机电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努力实现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

主、副井控制系统、装卸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升级,电控系统数字化控制,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

(5)积极开展瓦斯及防突技术攻关,在第二副井进行井筒揭煤快速测压技术研究,提高了煤层原始瓦斯压力测定的准确性,工效提高30倍。

(6)变频技术在乳化液泵站中的应用,不但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而且给乳化液泵增加了综合保护功能,降低了乳化液泵的故障率,减少了因乳化泵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7)智能电机车数显多功能司控器的应用。

通过数显多功能司控器的应用,降低了机车的事故率,节约能源,延长电瓶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量和材料配件的消耗,提高机车的运行效率。

(8)综采工作面顺槽回柱绞车、水泵、照明综保等设备电压升至1140V的研究应用。

(9)采用使用先进的节能设备,改造高耗能的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了企业的安全,增强企业的活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2006年节能降耗的计划、措施及落实情况

2006年,计划原煤吨耗36.6kWh/t,计划用电14640万kWh;

实际原煤吨耗36.03kWh/t,实际用电14412万kWh。

全年实际用电比计划用电节约了228万kWh,占计划用电量的1.6%。

主要节能措施如下:

(一)优化采掘和生产运输系统设计,合理布局,不断进行系统改造和调整,简化运输系统,缩短运输距离。

(二)科学组织生产,合理调整生产和机电检修班次,充分利用用电“低谷”时段生产。

(三)主井、付井提升系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技术测定,缩短爬行阶段二次给电时间,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四)主井实行自动计量装车系统,并安排每天及时清除箕斗余煤,提高提升效率。

(五)通风区和机电工区相互配合,通过准确测定井下负压和风量。

选定相应的叶片角度,调整在最佳经济工况区,提高主风机效率,减少电能消耗。

通风区采取安排专门人员测定井下通风阻力,优化通风系统。

(六)根据井下用风情况,随时调整压风机的开机时间。

严格控制压风机在卸荷状态下运行。

(七)按照峰谷用电时段调整作业时间,合理安排检修时间,均衡用电负荷。

(八)积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型电机、风机、变压器及节电新技术、新工艺,逐步淘汰老、旧、杂设备。

合理选配机电设备功率,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

八、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矿井正在实施技改工程,采场重点向矿井深部进行战略性转移。

矿井存在着下列重大技术难题,制约着矿井进一步发展:

(一)地热问题

由于开采深度较深,地热问题越来越严重。

部分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了《规程》的规定,导致作业环境恶化,劳动效率降低。

地热问题亟待解决。

(二)地压(支护)问题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增大,给巷道支护带来了困难。

特别是煤巷支护问题更加突出。

(三)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上台阶问题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瓦斯综合治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对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技改工程完成后,矿井生产规模将扩大,目前的瓦斯治理技术根本不能满足将来发展的要求。

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目前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要有更大的突破。

从技术上、装备上、人员素质上实现瓦斯综合治理的飞跃。

需要解决“s”型地面钻孔抽放技术、深孔水力挤出抽放技术、超远距离保护层开采技术、精细地质构造探测技术、钻孔参数测定仪、大功率瓦斯抽采泵断电自动切换装置等。

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作思路

潘一矿经过技改后,矿井生产能力由原来300万吨/年提高到500万吨/年,同时对煤炭开发产生的“三废一沉”(废气、废水、废渣和采煤沉陷)进行综合治理与利用。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加大环保投入,树立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的工作思路,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大环保投入,发展循环经济。

(1)水处理设施

矿井水净化站日处理水量达4000吨,实现井下生产和选煤洗水的二次复用。

(2)大气污染控制设施

矿内4台燃煤锅炉除了3#锅炉除尘器待装外,其余全部装有除尘器,选煤厂原三台燃煤锅炉改造为两台瓦斯锅炉。

已建有瓦斯储气站,提高瓦斯综合利用水平。

目前,已供应5500户居民使用瓦斯燃气。

(3)噪声控制设施

新东风井风机房墙壁安装有72块吸声板;

南风井提升机房安装有吸声装置;

矿内压风机房在建,吸声装置待安装。

(4)固废物综合利用

技改工程建设了矸石回填系统,对已形成的塌陷区利用矸石回填造地,井下掘进矸石、洗选矸石和现有矸石山堆存的陈年矸全部用于工程建设及回填塌陷区。

(二)“市矿统筹”构建和谐煤矿

“市矿统筹”,建设新型能源基地。

其主要特征是以煤为主,形成“煤、电、化、机、环”循环发展的产业链,通过“五个统筹”(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城市发展、统筹乡村发展、统筹社会发展、统筹环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

潘一矿严格按照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要求,建设和谐煤矿。

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瓦斯资源、煤矸石资源的开发与循环利用上。

潘一矿实施的技改工程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开端,对传统的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经过工艺改造和优化工艺管理,把污染物削减或消化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污染源的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

今后要继续推进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工作,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整合环境监测、监督、运行、事故应急等各项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细密的管理体系。

十、构建和谐煤矿、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潘一矿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企业管理转型,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矿井。

矿井连续多年质量标准化保持行业级,并先后荣获“安徽省先进单位”、“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最佳经济效益单位”等称号。

连续获安徽省第四、第五、第六届“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05年又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第四批“文明矿”,2006年矿井被评为淮南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并被市和省总工会推荐上报为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