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043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检测.docx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检测.docx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检测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过关检测

姓名班级

第一部分: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子集个数:

含个元素的集合有个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

2.常见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或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3.空集:

是任何集合的,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4.元素特点:

、、确定性

5.集合的的运算:

集运算、集运算、集运算

6.四种命题:

原命题:

若,则;逆命题:

若,则;否命题:

若,则;逆否命题:

若,则;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原命题与否命题、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互为。

互为逆否的命题

7.充要条件的判断:

,是的条件;,是的条件;,互为条件;若命题对应集合,命题对应集合,则等价于,等价于

注意区分: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甲乙)”与“甲的充分条件是乙(乙甲)”;

8.逻辑联结词:

或命题:

,有一为真即为,均为假时才为;且命题:

,均为真时才为,有一为假即为;非命题:

和为一真一假两个互为对立的命题

9.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全称命题p的否定p: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特称命题p的否定p:

第二部分:

函数与导数及其应用

1.函数的定义域:

分母0;偶次被开方数0;0次幂的底数0;对数函数的真数0;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底数0且1

2.分段函数:

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值域是各段值域的

3.函数的单调性:

设,,且,那么:

(1)上是函数;

(2)上是函数;

(3)如果,则为函数;,则为函数;

(4)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根据“同异”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

⑵是函数;是函数.

⑶奇函数在0处有定义,则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

奇函数有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的单调性

⑸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坐标对称

5.函数的周期性:

周期有关的结论:

(约定a>0)

(1),则的周期T=;

(2),或,或,

则的周期T=

(3)或的周期为

6.函数的对称性:

①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②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7.对数运算规律:

(1)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2)对数恒等式:

,,.,

(3)对数的运算性质:

①加法:

②减法:

③数乘:

④恒等式:

⑤⑥换底公式:

8.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a≠0)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顶点

坐标是判别式;时,图像与轴有个交点;时,图像与轴有个交点;时,图像与轴没有交点;

9.韦达定理:

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则:

x1+x2=,x1x2=.

10.零点定理:

若y=f(x)在[a,b]上满足,则y=f(x)在(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11.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12.导数运算法则:

13.曲线的切线方程: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为,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14.微积分基本定理:

如果是上的连续函数,并且有,则

第三部分: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角度制与弧度制互化:

360°=rad,180°=rad,1°=≈rad,1rad=≈

2.若扇形的圆心角为,半径为,弧长为,周长为,面积为,则

,,S==.

3.三角函数定义式:

角终边上任一点(非原点)P,设则

,,

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5.函数的诱导公式:

口诀:

.

,,.(k∈Z)

(2),,.

(3),,.

(4),,.

,.

(6),.

6.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角α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角α的弧度数

Sinα

Cosα

tanα

7.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定义域

值域

周期

奇偶性

单调性

对称性

8.几个常见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与的周期为.

②或()的周期为.

③的周期为.

④的周期为

9.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

;;

;.

10.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

,,

11.引入辅助角公式:

.(其中,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所在的象限决定,).

12.正弦定理:

.(R是外接圆直径)

注:

①;②;③

13.余弦定理:

.(变式)

(以A角和其对边来表示)

14.三角形面积公式:

==.

(用边与角的正弦值来表示)

三角形面积导出公式:

(为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

15.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外接圆直径2R===

第四部分:

平面向量、数列与不等式

1.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

设,;()

=;=;

(定义公式)=(坐标公式).

在方向上的投影为.=(坐标公式)

(一般表示)(坐标表示).

∥(一般表示)(坐标表示).

=(坐标公式).

2.若为的重心,则=;

且G点坐标为(,)

3.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

P,A,B三点共线=x+y且=1

4.三角形的四心

重心:

三角形三条交点.

外心:

三角形三边相交于一点.

内心:

三角形三相交于一点.

垂心:

三角形三边上的相交于一点.

5.数列{}中与的关系

6.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公式

1.

2.

1.

2.

性质

1.

称为与的等差中项

2.若,则

1.

称为与的等比中项

2.若,则

7.常见数列的和:

①1+2+3+……+n=

②12+22+32+……+n2=

③13+23+33+……+n3=

8.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

二次函数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9.均值不等式:

若,,则;

10.重要不等式:

11.极值定理:

已知都是正数,则有:

(1)如果积是定值,那么当时和有最小值;

(2)如果和是定值,那么当时积有最大值.

12.两个着名不等式:

(1)平均不等式:

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

(当仅当a=b时取等号)即:

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b为正数)

特别地,(当a=b时,)

幂平均不等式:

(2)柯西不等式:

.(当且仅当ad=bc时取等号)

第五部分:

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

1.三视图与直观图:

原图形与直观图面积之比为

2.常见几何体表面积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S=圆锥的表面积S=

圆台的表面积S=球的表面积S=

3.常见几何体体积公式:

柱体的体积V=锥体的体积V=

台体的体积V=球体的体积V=

4.常见空间几何体的有关结论:

⑴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

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

⑵长方体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b,c,则体对角线长为,全面积为,体积V=

⑶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体对角线长为,全面积为,体积V=

⑷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长方体的长.

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

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正方体的,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正方体的长,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正方体的体长.

⑸正四面体的性质:

设棱长为,则正四面体的:

1高:

;②对棱间距离:

;③内切球半径:

;④外接球半径:

5.空间向量中的夹角和距离公式:

(1)空间中两点,的距离d=

(2)异面直线夹角:

cosθ=(两直线方向向量为)

(3)线面角:

,且sinθ=(,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4)二面角:

,且cosθ=(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和)

(5)点到面的距离:

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内任一点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d=

6.直线的斜率:

==

(为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上的两点)

7.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分别为直线在轴、轴上的截距,且).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其中A、B不同时为0).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若,,则:

①∥且;.

(2)若,,则:

①∥且;②..

9.距离公式:

(1)点,之间的距离:

(2)点到直线的距离:

(3)平行线间的距离:

与的距离:

10.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1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判断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1)当时,直线和圆(有两个交点);

(2)当时,直线和圆(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3)当时,直线和圆(无交点);

1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判断圆心距与两圆半径和,半径差()的大小关系:

(1)当时,两圆,有4条公切线;

(2)当时,两圆,有3条公切线;

(3)当时,两圆,有2条公切线;

(4)当时,两圆,有1条公切线;

(5)当时,两圆,没有公切线;

13.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AB|=(d为直线的距离r为半径)

14.椭圆的定义:

(1)第一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焦距.()

(2)标准方程:

焦点在轴上:

;焦点在轴上:

.

15.双曲线的定义:

(1)第一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

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焦距.()

(2)标准方程:

焦点在轴上:

;焦点在轴上:

.

16.抛物线的定义:

(1)平面内与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点不在上)的距离的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个定点是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是抛物线的准线.

(2)标准方程:

焦点在轴上:

;焦点在轴上:

.

17.离心率:

e=(椭圆的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抛物线的离心率)

18.双曲线的渐近线:

(,)的渐近线方程为,且与具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19.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

倾斜角为的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抛物线交于、两点():

|AF|=|BF|=|AB|==

x1x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