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787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8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docx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docx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

第一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货币(money;currency)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现代货币:

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一般可以分为纸凭证及电子凭证,就是人们常说的纸币及电子货币。

2.信用货币(creditmoney)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3.货币职能(monetaryfunctions)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功能。

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国际货币这五大职能。

4.货币层次(monetarylevels)货币层次的划分:

M1=现金+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M3=M2+其他所有存款;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

5.流动性(liquidity)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

6.货币制度(monetarysystem)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二、重要概念

2.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4.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

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

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

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

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5.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20.金币本位制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

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

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

21.金块本位制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

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22.金汇总本位制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

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三、思考题

5.货币作为生产的推动力起了怎样的作用?

为何说货币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⑴首先,货币作为社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发挥原始资本的作用,直接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从而使生产过程得以开始;其次,货币作为持续推动力发挥追加资本的作用,保持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状态;货币作为交换工具促进商品交换,作为分配工具满足分配,还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形式促进财富增长。

⑵货币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

宏观调控机制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往往以货币作为主要的政策中介目标来达到最终目标。

四、练习题

3.货币五大职能中的基本职能是哪两个?

其他职能是如何在基本职能上演化出来的?

⑴货币五大职能中的两大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因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与一般等价物能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这两个特点直接相联系。

⑵从支付手段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实是流通手段的延长,当处长时间足够长时,货币的流通开始替代商品的流动;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的基础上,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执行的时间推迟到将来;国际货币的职能则是以上四种职能的国际化。

所以,五种职能是由货币内在本质所决定的一个整体体系。

4.为何要进行货币层次划分?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在广义货币量的范围中,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不同,尤其是流动性不同导致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同,国家对它们的控制力度也不同,所以货币管理当局应该根据流动性标准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以便于区别对待,抓住重点,让货币总量发挥整体作用。

第二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信用(credit)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形式(typeofcredit)是指信用活动所采用的形式。

由于信用活动是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开展的,而且开展的各种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信用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

3.银行信用(creditofbanks)是指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4.信用工具(credittools)也叫金融工具,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代表所有权或债权并据以享受相应权益的书面凭证,必须具有规范性、可接受性和一定的转让性。

5.虚拟经济(fictitionseconomy)虚拟经济的核心是金融经济,它是围绕虚拟资产的交易和创造而形成的,其基本功能就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非常信用支持,并为满足流动性需要而为交易者提供风险管理与资产结构优化平台。

但,由于虚拟资产本身具有高风险性,虚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虚拟经济运行非常不稳定,经常性地引发经济周期波动。

三、思考题

5.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如何协调?

一般来说,信用工具具有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特征。

总体上来说,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

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

在金融市场上,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进行资产选择,目的就是要处理好这个矛盾,以实现风险最小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

四、练习题

2.信用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与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物及人与物之间关系这三大要素构成一样,信用活动也是由这几个要互构成的。

(1)信用主体:

信用主体即信用活动中人的要素,具体而言包括贷放者即债权人和贷款者也即是债务人。

实际上,在现代信用活动中,还包括信用中介人。

(2)信用标的物:

信用活动中物的要素,表现为信用对象。

信用标的物一般可概括为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和实物资金。

(3)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实际上体现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信用条件主要是关于期限长短和利息高低的条件,这两者是信用的最基本条件。

(4)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又称为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

信用工具作为记录信用标的的书面凭证,是伴随着经济活动的法律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

3.信用具有哪些经济功能?

具体而言,信用具有以下经济功能:

(1)资金配置功能:

具体又表现为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进规模效应形成、促进社会合理分配等方面。

(2)信用创造功能:

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信用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支付能力,对经济形成持续的推动力。

一方面,信用不断地创造出信用货币,尤其是存款货币,使之适应飞速扩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至于出现金融货币流通时期经常出现的“货币饥荒”;另一方面,根据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现代信用体系创造出超过现有经济总量的资金,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使经济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

(3)信息传播功能:

社会化的信用活动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联结起来,所有的经济主体的相关信息,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也都可以汇集在一起,通过特定的组织或机构进行广泛、充分的传播,从而不断地提高市场的效率。

(4)宏观调控功能:

信用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总体上讲,当信用规模扩大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都会随之扩大,反之则收缩;同时,当信用结构调整时,社会供求结构也会调整。

因此,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主要就是由信用调控机制构成。

4.信用工具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信用工具尤其是证券一般具有如下的法律特征:

直接代表财产权利,票面文字表明的财立权利和证券不能分离;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主张财产权利;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是单方履行义务,无权要求对方给予相应的对价,义务人也无权追究持券人的证券来源和使用的原因等。

信用工具的法律特征决定了其一般性市场特征与要求。

(1)偿还性:

偿还性体现了偿还本金的基本要求。

由于信用活动是将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活动,而使用权有向所有权回归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信用活动必须是有特定的期限的,亦即具有偿还性。

(2)安全性:

安全性体现了规避各类风险以实现保值的基本要求。

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使金融工具的安全性非常突出。

(3)流动性:

流动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变现的基本要求。

流动性即是将未到期的金融工具提前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来以回笼资金的特性,实际是就是提前实现偿还性。

(4)收益性:

收益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增值的基本目的。

投资者投资于各类金融资产,其根本目的就是获得各类收益,包括利息、股息、红利、和价差收益。

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

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

2009年6月30日,震惊美国的伯纳德•莫道夫涉嫌制造“庞氏骗局”诈骗案终于尘埃落定:

由于可能诈骗的金额高达1000多亿美元,这位现年71岁、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被纽约地方法院的法官判处150年监禁,并处1710亿美元的罚款。

法院同时宣布没收莫道夫所拥有的位于曼哈顿的价值700万美元的公寓、在佛罗里达的1100万美元的房产和一艘220万美元的游艇等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将会被忙拍卖。

法官认定,莫道夫给投资者造成了至少数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和更大的间接损失,因此被判入狱150年具有重大象征意义,将对那些有意从事此道的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针对这个事例讨论以下问题:

1.莫道夫所制造的“庞氏骗局”中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显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可能产生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场效率降低问题。

众所周知,风险与回报成正比,“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

骗子们信念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多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

庞氏骗局”即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

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庞氏骗局”的严重危害。

2.该案件中的投资者应不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庞氏骗局”是“金字塔”骗局的一种变体。

“金字塔”集资实际上是一种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本息的欺骗行为。

而“庞氏骗局”也即是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

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