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783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速铁路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速铁路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速铁路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速铁路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docx

《高速铁路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铁路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docx

高速铁路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

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

一、总则

为了规范测量作业,更好的完成施工测量任务,结合本工区实际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指导书适用于施工线路中、边桩放样,及承台、桥墩等构造物的轮廓点放样。

以及桩顶标高、承台桥墩立模标高等高程放样作业。

二、说明

本指导书是结合本工区实际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放样方法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

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请严格执行以下国家测量规范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程规量测路铁)GPS(统系位定球全《

(TB10054-199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京沪高速铁路JHTJ-1标精测网施工加密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本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三、施工测量放样作业要求

1)所有参加施工放样作业的人员都应为本工区测量或技术人员且要持证上岗。

2)所有用于施工放样的测量仪器都应在国家指定检测部门鉴定合格并有鉴定合格证书。

3)每次放样前都应检查仪器状态是否正常,水准仪要定期检查i角,全站仪、GPS要检查对中器。

发现i角偏大或对中器不准要停用并及时送测量队由测量工程师调校,并形成记录。

4)放样人员要爱护测量仪器,严禁无关人员玩弄仪器,在工地便道上运输时要抱在坏中,严禁坐、踩踏仪器。

5)所有放样数据都要换手复核,每次放样都要有检核,放样数据要现场写交底并签字生效。

四、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读审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

放样数据准备放样通知单施工控制资料计算程序准备

检核有有问题

检校仪器测站点测量

有问题检核题材

测放建筑物轮廓点线

有问题检核

绘制交样单

资料归档

五、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方法及注意事项

1)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法制定

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

批准的图纸放样。

3.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具体测量放样人员及仪器配置等。

2)放样前的准备工作

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

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崃卡TCA1800等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转化成仪器确认格式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3)全站仪常用的两种设站方法

坐标法设站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

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

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4.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填写放样记录表。

多点后方交会法设站

1.在距离待放样点合适的任意地方架设全站仪,整平后检查仪器设置:

气温、气压、棱镜常数;必须至少对3个后视点,TCA1800全站仪最多可对10个后视目标点.

2.首先输入后视目标点的坐标并储存,然后需输入测站点的点名及仪器高,输入完毕测站信息并确认后进入限差配置界面输

入放样所需的精度指标的“定向标准偏差值:

”、“待定点(测站点)的高程精度:

”和“待定点(测站点)点位精度标准”(待定点的预期精度)的值.

3.输入要观测的后视点的点号及相应的棱镜高然后依次对中观测架设了棱镜的后视点,当完毕所有的后视点观测后仪器开

始交会计算并自动获得设站点坐标.则建站完毕,输入或调出放样点的坐标及可以放样了.

4)GPS动态测量建测站点

1.基准站设置

将脚架架设到基准站测量点上(有标墩直接将仪器架设在标

(1).

墩上),脚架的顶

部应在可视范围内粗略水平。

(2)将三角基座和GPS接收机系统联结在一起,安放在脚架(或标墩)上,并固

定连接螺丝。

(3)将GPS接收机和供电系统联接(如干电池、电瓶等)。

(4)将GPS接收机和接收天线系统联接(接收机内含天线系统的不需此步骤)。

(5)对相位中心不在接收机中心的应将GPS接收机的指示标识指向磁北方向。

(6)连接电台发射系统和GPS接收机,电台主机和电台天线,电台主机和电台后备电源。

(7)联接接收机和记录用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8)将脚架精确整平和对中于基准点。

(9)量取并记录天线高度,记录基站测量点的名称、GPS接收机编号、开始测量时间等资料。

(10)依次打开接收机主机、电台、测量手簿。

(11)用测量手簿设置基准站。

2.流动站设置

(1)在流动站上用脚架或对中杆架设接收机。

(2)联接流动站主机和供电电源。

(3)联接流动站主机和接受电台,及接收电台天线(含内电台的可省去本步骤)。

(4)联接流动站主机和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用手簿配置流动站。

(5)

(6)流动站的初始化。

(7)在已知点上架设流动站。

(8)整平对中接收机,量取天线高度。

(9)用手簿控制流动站做点位校正。

(10)开始执行动态测量任务。

4)填写放样交底书

放样结束后测量人员要向现场负责技术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在交底中须填写测站及放样点的坐标,以及线路或构筑物所在的里程位置并画草图标注所放点的具体方位及编号顺序.然后写上交底日期并双放签字接收.

5)现场技术负责人对放样结果的复核

钢尺丈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并反算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值。

6)现场高程放样

(1)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水准仪和水准尺。

(2)在适当位置安置水准仪,整平。

(3)水准仪分别照准二个以上已知高程基准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

(5)在需要的安装部位测定并标注高程点。

(6)再次检查基准点测量记录计算数据及标注数据是否正确。

每天放样作业结束后,测量员要检查记录,并在测量施工日志)7.中记录.

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1

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

7

3

45

126

含1对地层划分到组或阶,如范围大应进一步二分或三分,确定矿/万分成的基础上,按岩层、岩性特1层或沉一1.在一般地段的研究程成点进一步详细划分岩层,其时代,测定其厚度及产状研究岩石的物质成1/万或矿积地有利度可低于地层仍与毫米者应扩与之相似。

含矿层分、结构、构造特征,胶结物性质,结核体1对标志层、成矿有利的岩层在图上的宽度大于2.1质岩

/大表示,应注明;2千观的形态、沉积韵律、测定各层厚度、产状与或成矿有利的岩层相同,其他问测空间分布关系。

岩层的层理机械沉积与化学沉3.研究鉴别各地层的接触关系,1其研究程度仍与

题研究研程同左2.3.4.5积分异作用,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万相同

度可低于16.研究喷出岩的特点,层序、层理、及岩相等特征,岩石的组究4.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地层,或成矿的/2主要围岩、程成及其特点,测定其时代、厚度及产状;对其岩石作详细的岩石矿物鉴定千。

与岩石化学分析,并应控制它的厚度、产状度5.与矿产关系的研究,含矿层或对成矿有利岩层的空间分布及

等有关特点在空间上的变化。

变化规律,层位与岩性特征,测定其厚度与产状同上各项内容外应进一步做到:

同上侵1-7确定侵入岩的时代、种类、规模、形态及产状,研究侵入岩1.除左列详细划分岩相、不仅要从接触带的变化1.研究岩3.入2.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对侵入岩体应详细划分岩相;过渡相及内部相,岩体的原生构造;对原生构造带的特征分布范围与产状等,在图特征出发划分边缘相、构造特点,结构、研究岩体之间及岩体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研究各自的物质成分、4.上应给予标示。

而且要从岩浆的结晶与分异作用、熔离5.脉岩的分接触变质的范围,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及产状。

作用、同化作用和自变质等特点划分岩布特点、岩性特征、规模及产状,脉岩与岩体的关系,脉岩之研究侵入体与成矿之间间的关系、脉岩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6.相。

的关系,岩体的形态变化、产状变化与岩相变化对成矿的富集2.揭露和控制岩相及接触带的产状变化;详细划分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裂隙构造3.岩浆岩型的矿床、对岩体的研究程度与揭露程度,应作用。

7.

的分布特征产状,研究岩体各部位的付达到对矿化研究程度的要求。

近可能的标出岩体流动前缘;矿物特征,对岩体与脉岩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成4.矿有关的岩石化学分与成矿有关的岩相或脉岩,在图上的5

毫米度大毫米者应表示,小应扩大表示,但应说明

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2

1/万211研究变质作用特点及变质程度,划分变质带变一2.研究各变质带空间分布规律与产状的变化特点,地质质3岩.划分变质相研究各变质相系的关系观测研究程度1/万21蚀一1初步查明蚀变种类,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地变质,对蚀变带应有工程控制。

圈定蚀变体或蚀变带,判断蚀变作用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的围质2.岩观测研究程矿度化及1/万21二必1.矿体宽度大于须精2.一般岩石宽度大于蚀变体宽大于3.度表要示地求质体规模m1/万1230-40二观测简单密度精个/区度Km2要中求常区复杂区

1/5千1/5

1/5千1/2341按变质程度及特点,详细划分各变质带的变质级,按岩性特点与构造特点划分岩层;详细研究各变质相的剩余矿物,变化矿物2.及其特征,矿物组合与常见矿物组合特点。

详细研究各变质带的接触关系,对各带的3.片理、线理、香肠状构造及残留构造等变化特点,并精确的测定其产状。

.同左4对各变质基本岩石类型应作详细的岩矿鉴5.定与岩石化学分析,系。

同1-6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结构面对矿体的控制1作用特点。

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带,在一定距离内应有2.工程控制,揭露其形态,规模、产状、充填物等特征,准确测量其产状。

对破坏矿体的断裂,地表应有工程控制,3.查明其性质、规模、产状及断距,其界线与断距应实测。

1/5千1/23

41.详细查明各蚀变带种类,蚀变强度,矿物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