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708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到世界地理的内容,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主要是在读图、绘图、空间位置的判断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对运用地图形成初步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主动而有兴致地学习,可利用七年级学生喜爱游戏且好胜心强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一些海陆地貌的概念以及全球海陆分布比例。

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自制的大洲彩色轮廓图等形式进行直观教学,加强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地理课的教学特色。

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看、想、猜、拼、画”了解地图和熟悉大洲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并通过轮廓模型辨认七大洲,亲自动手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分布图,记住七大洲特征和位置。

通过总结七大洲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课后按照学习大洲的方法和步骤自学四大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真正达到“授之以渔”。

教学目标:

(1)运用半球图和饼状图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分清大陆、岛屿和大洲,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的概括和地理分布。

(3)能看懂简单的地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运用不同方法辨认七大洲。

(5)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中必须具有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的重点部分。

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基础。

本节教材包括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

教材首先从半球图和饼图说明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把地球称为“水球”的依据;然后从大陆、岛屿、大洲等基本概念入手,具体引出全球六块大陆以及七个大洲的名称、位置、面积大小。

教材通过东西半球并采用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的位置及相对关系;通过简单的地理统计图,使学生了解七大洲的面积大小及排序;最后,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初步学会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的基本方法,为学习“认识大洲”一节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建立地理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所以要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和电脑游戏的趣味性来设计学生活动,通过亲自拼图激发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并指导学生归纳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的方法。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游戏活动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用彩色硬纸板自制各大洲轮廓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卫星录制的动画并思考:

地球被称为地球还是水球呢?

学生全神贯注地思考。

设计意图:

逼真的体验引起学生感觉上的震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开始新课】

一、海洋和陆地

1、自主读图:

(读“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多大的比例?

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估算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我们可以粗略地概括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读“南、北半球图”)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

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

(读“东、西半球图”)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

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

(提问)将地球仪任意分为两个半球,海陆分布情况如何?

引导学生总结:

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在水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

(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

那陆地面积占多少?

(只占48%)

(总结过渡) 通过以上的观察说明,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说明海陆分布具有不平衡性。

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活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那么,地球表面的陆地有何特点呢?

设计意图:

学看饼状比例图和条状比例图,观察、总结海陆比例及海陆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会看简单的比例图。

指导学生读图从而总结出地球上水多于陆,海陆分布不平衡。

二、七大洲

1、自主学习:

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阅读课本)找出以上名词的含义。

(合作探究)和同桌一起在地图上找到大陆、岛屿、大洲的例子。

(读图识别)世界共有六块大陆,讲述世界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最大的岛屿的名称。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课文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图上,文字与图结合,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2、拼图游戏:

七大洲的轮廓大小和位置

(读图回答)投影展示“七大洲轮廓和大小图”:

你认识哪些大洲呢?

用的什么方法?

将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

(积极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将大洲的拼图贴在世界轮廓图上。

看看那个小组拼的又快又准确。

(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充分发挥想象,教师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设计意图:

通过一个有趣的拼图游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大洲的轮廓特点,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读图练习)1.北美洲、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2.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3.赤道穿过哪些大洲的大陆?

4、哪个大洲跨经度最广?

5、南极和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6、除开南极洲,将其余六大洲分成两两南北对应的三组。

4、学法总结:

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辨认大洲以及确定大洲的位置呢?

1、根据大洲的形状、大小辨认

2、根据大洲之间或大洋与大洲的相对位置(方向)确定

3、根据经纬度确定大洲的位置

设计意图:

总结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教会他们学习的技能。

三、四大洋

通过微课的形式,对比四大洋它们的面积,形状。

【巩固练习】

1、选择题 

1.(2016.株洲)下列关于世界海洋及其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80%

B.南半球以海洋为主,北半球以陆地为主

C.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是印度洋

D.四大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

(2015.临沂)读“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图”,完成下列问题。

2.图中i、ii、iii、iv四个半球分别是

A. 北半球、南半球、西半球、东半球  

 B. 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D.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3.图中经线①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该经线是

A. 20°E    B. 160°W    

C. 20°W     D. 160°E

(2015.湘潭)由湖南地图出版社与湖北省测绘学会共同编制的竖版《世界知识地图》是对传统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突破,这意味着使用了400多年的横版地图不再“一统天下”,在地图制图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换个角度看世界,根据左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乙为()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5.图中甲大洲和丙大洲的分界线为()

A.白令海峡

 B.乌拉尔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苏伊士运河

 

【小结】在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者学会了什么方法?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作业】(一笔画世界)让我们一起来画一副世界海陆分布简图。

在图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板书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和陆地

1、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

2、海陆分布不平衡

二、七大洲

1、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2、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三、四大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学生主体的地位在教师主导下得以体现,但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仍需要多次实践,总结经验。

在本课中能否使学生都掌握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的轮廓、位置,以及学生的读图、填图、绘图技能能否得到提高,是课后值得进行反思的内容。

《中国的行政区划》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中已接触过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本节内容已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在学习方法、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

基于此,这堂课的设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问题—活动—探究”的课堂模式,利用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通过游戏、探寻大洲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读图中学习,从析图中总结,使学生对‘地理、地图’形成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用地理方法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世界的海陆分布》效果分析

本节课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拼图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在活动中感悟本节课知识。

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的基础上,遵循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将抽象问题转换成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释与应用,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再运用到实际中,发展学生的经验,促进学生智能、情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兴趣盎然

通过播放宇航员从太空发来的地球表面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

更好地认知地球为什么被称为“水球”

二、交流展示,相互获知

学生在深入活动、多方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总结的规律进行交流。

学生内心的感受是丰富多彩、不尽相同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学生的感受,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交流,去体会,老师只是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读出来而已。

三、学生的自主合作

本堂课之所以学生能够掌握得快,理解得深,主要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合作。

这次合作并不同于以往形式上的自主合作,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让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组合,通过《大洲七巧板》拼图游戏,让学生了解大洲的轮廓,位置,面积大小,分界线等,通过拼图游戏,学生兴趣盎然,学习能力提高。

四、立足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行了多方式教学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密台阶、多层次、多训练、勤总结”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

在教学速度上,先放慢起始速度,再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和生活实例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微课、拼图,然后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

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出总结。

从而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处理——尊重教材,不“唯”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本节课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

六、体验成功与激励评价相结合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对知识的结构建立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再适时的、恰当的给予激励性评价,学生会更加自信,学习效果会更佳。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世界地理知识,对本节内容已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在学习方法、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

基于此,这堂课的设计打破常识科“看书背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问题—活动—探究”的课堂模式,利用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通过拼图游戏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读图中学习,从析图中总结,使学生对‘地理、地图’形成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用地理方法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

全球海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