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处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腹针处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针处方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法:
先测准腹针穴位,以确保疗效,然后常规消毒,用薄氏腹针专用针S4×
40(34号)毫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到地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疤痕,然后施术要轻、缓。
如针尖抵达预计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
施术分3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
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
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
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
留针30分钟。
其间在神阙加灸架灸。
每曰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4周为1疗程。
结论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与西替利嗪相当,但无抗组胺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安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
膝关节术后疼痛
薄氏镇痛处方:
水分(M)、气旁(M、健侧)、关元(D)、外陵(M、患侧)、下风湿点(S、患侧)。
根据切口的位置加穴:
膝关节内侧…下风湿内点、膝关节外侧~下风湿点、膝关节中间一下内与下风湿连线上。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主要处方为:
引气归元;
滑肉门(患)和上风湿点(患),另取病变区相应点,若干穴位.前者深刺(D),中者中刺(M),后者浅刺(S).同时采用浮针治疗,主要在患者病区取点.
结论采用腹针和浮针并用时,对该种病症止痛效果很好,并且治疗方法无痛,易于患者接受,患者康复快,无副作用。
无先兆偏头痛
处方:
中脘、阴都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角刺。
辩证加减:
血虚头痛加气海、天枢(双)。
瘀血头痛加气海、关元、滑肉门(双)。
针刺前首先明确无肝脾肿大等阳性体征再施治,患者取仰卧位,选用40一60mm长度的毫针,避开毛孔及血管、疤痕,施术分三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
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
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
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四周或远端传导为催气。
针法:
直刺,快进针,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隔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1次/d,10d/疗程,共2个疗程。
结论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结论腹针加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优于电针。
腹针结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火针治疗:
在患者腰椎椎旁及下肢找到压痛最明显部位,施以火针后拔罐(常见有淤血排出)每次取3—5穴,隔卜2日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
腹针治疗:
主穴取水分、气海、关元。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加水沟、印堂,病程长者加气穴;
以腰痛为主者加气旁、四满;
伴有下肢症状者加患侧外陵、下风湿点(外陵下5分外5分)、下风湿下点(石门旁开3寸)得气后平补平泻,每次留针半小时,隔日针一次,6次为一疗程。
肩周炎
腹针疗法。
根据腹壁脂肪及体形的胖瘦分别选用O.22×
40mm的毫针,对准穴位直刺,选穴:
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中刺),根据痛点在滑肉门周围加针以浅刺,不捻转或轻捻转慢提插手法。
留针30分钟起针,每日1次,每周5次
强直性脊柱炎
君(主穴):
引气归元(即中脘,脐上4寸。
下脘,脐上2寸。
气海,脐下1.5寸。
关元穴,脐下3寸);
臣(次穴):
中极(脐下4寸):
大横(脐旁3.5寸双)佐:
气穴(关元穴旁0.5寸,双穴)。
腹四关(滑肉门,水分穴旁开2寸,双穴;
水分穴脐上1寸取之。
外陵,阴交穴旁开2寸,双穴;
阴交穴脐下卜寸取之。
左右共四个穴位组成);
寒湿阻络型加神阙灸。
湿热阻络型加水分。
针刺后不行针,每曰1次,约30分钟。
并予中药口服加英太青50mg,每日2次,柳氮磺吡啶O.53/日开始,每周每次加O.25至2—3/日口服。
结论与药物组比较,腹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安全有效的。
原发性面肌痉挛
腹针组取穴:
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阴都。
行针手法及疗程:
各穴直刺进针,平补平泻,针感向四周扩散。
结论:
腹针疗法优于体针疗法和卡马西平片疗法。
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焦虑失眠
腹针组
引气归元,左气穴、气旁
刺灸法:
“夏普”牌一次性针灸管针针刺,规格为0.22×
30-40mm。
引气归元均深刺,气穴、气旁均中刺。
针完后行鼻子深呼吸6次,休息1分钟再深呼吸6次,直到出针。
每周治疗2次。
结论腹针、体针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安全、有效,疗效以腹针较好。
颈性眩晕
准确量取腹针穴位。
取天地针(中脘、关元)、下脘、双侧商曲、双侧滑肉门。
其中中脘和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中刺。
合并颈项疼痛可在下脘用梅花刺法浅刺;
久病者加用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和外陵),以加强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之功。
对腹部穴位严格消毒,快速进针,针尖抵达预期深度时,采用轻捻转、慢提插,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以避免刺伤内脏。
留针时隔5分钟运针一次。
留针30分钟后起针。
颈椎病
主穴为中脘关元商曲(双侧)滑肉门(双侧)
随证加减:
伴见头晕加下脘上,头痛加阴都(患侧),项肌板硬加石关(患侧),上肢麻木加上风湿点和上风湿外点(患侧),肩痛可在滑肉门旁加刺(患侧)。
结论腹针治疗颈椎病高效安全无痛苦。
脾肾两虚型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
中脘、下脘、阴都(双)、商曲(双)、气海、关元、滑肉门(双)
操作:
患者卧位,术者定位取穴,常规消毒,选取O.25×
40mm长度的毫针,直刺,快速进针,只捻转不提插或小幅度提插,直至术者手下有沉紧感,而患者无疼痛及酸胀感。
结论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偏头痛
中脘、阴都。
头顶痛取中脘,前额痛取脘下(中脘下5分),后项痛取脘上,侧头痛分取左右阴都,若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可用三星刺或梅花刺。
患者平卧,腹部常规皮肤消毒,根据病人胖瘦选用40一60mm毫针,选准学穴位直刺,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慢提插手法。
必要时在相应穴位加三星刺或梅花刺,可在神阙穴加灸或TDP照射,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结论结果提示腹针这一新疗法具有传统疗法同样良好的疗效。
神经根型颈椎病
)处方:
天地针(中脘、关元)为君、臣穴,针刺地部(深刺),石关(双)、商曲(双)为使穴,针刺天部(浅剌),滑肉门(双)为佐穴,针剌人部(中刺)。
下脘上(经验穴),取此穴时依据骨质增生的部位高低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7增生取下脘穴,颈4、5增生取下脘上5分,以次类推。
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经验穴),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耳鸣、眼花加气旁(双)。
配穴均刺人部(中刺)。
注:
下脘上位于下脘穴的上方任脉上;
气旁位于气海穴的平行旁开5分;
滑肉门三角是在滑肉门穴的平行线和上外方各取一穴,及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上风湿上点。
结论上述研究表明,腹针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好,疗程短,操作简便的一种新的微针技术,在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1)处方:
中脘、下脘、上风湿点(滑肉门外5分上5分)、患侧阴都。
(2)取穴:
取仰卧位,暴露腹部,以神阙为中心定位取穴。
脐以正中点为准,脐与胸剑联合之间为8寸,脐与耻骨联合之间为5寸,脐至腹侧壁的水平距离为6寸。
中脘位于腹白线上脐正中点上4寸,下脘位于腹白线上脐正中点上2寸,气海位于腹白线上脐正中点下1.5寸,关元位于腹白线上脐正中点下3寸,上风湿点位于脐上1.5寸再以腹白线为准水平旁开2.5寸,阴都位于中脘旁开O.5寸。
(3)针刺:
常规皮肤消毒,选用32-34号细针,根据体形胖瘦选择针具长短,直刺,轻轻捻转,缓慢进针,中脘、下脘深刺至地部,上风湿点中刺至人部,阴都穴浅刺至天部,不要求患者有酸、麻、胀感,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痛风性关节炎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水分、大横(患侧)。
随症加减:
肩痛加滑肉门三星刺、上风湿点(皆患侧);
肘痛加上风湿点三星刺(皆患侧);
腕痛加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三星刺(皆患侧);
膝痛下风湿点三星刺(患侧):
踝痛、趾痛加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三星刺(皆患侧)。
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天。
28天后复查血清尿酸含量。
结论腹针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法,并可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穴取引气归元(由中脘、下腕、气海、关元)组成,及腹四关(由滑肉门(双)外陵(双))组成,神阙穴(灸),以腰疼为主加水分、气旁(健侧),合并坐骨神经疼加气外穴(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以0.25X40mm进针后得气,用平补平泻法,根据病程长短决定进针深浅(天地人三部),高血压病人禁灸
抑郁症
腹针“引气归元”法,君穴取水分(深刺);
臣穴:
中脘(深刺)、下脘(深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
佐穴取阴都(双,中刺)商曲(双,中刺)、滑肉门(双,中刺)、天枢(双,中刺),大横(双,中刺)、气旁(左,中刺)、气穴(左,中刺)、关元下(双,中刺)。
每日针1次,留针30min,治疗1O次为1个疗程
。
结论薄氏腹针疗法对抑郁症有确切的疗效。
失眠
腹针拟定处方:
中脘(S)、下脘(S)、气海(D)、关元(D)、滑肉门(M/双)、气旁(左侧)、气穴(左侧),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5次为l疗程。
结论薄氏腹针对失眠症具有确切疗效,特别是对虚证失眠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腹部穴位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
取穴关元、中极、归来、带脉、子宫穴、三阴交。
湿热淤滞型,加阴陵泉、水道;
寒湿凝滞型加地机、秩边;
邪毒伤阴型加太溪、复溜、肾俞:
冲任虚寒型加足三里、气海。
选用1.5寸针,进针后行提插捻转,达到酸胀感为最佳。
行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结论腹部穴位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
小儿脑瘫
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
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左右4个穴位组成)。
商曲、阴都、气穴、上下风湿点,可依据偏瘫的类型随证加减。
以腹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好,操作简便,痛苦小。
中风偏瘫水肿
上肢远端水肿为主:
取引气归元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针刺到地部:
取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对侧商曲、水分针刺到人部。
上风湿点(滑肉门外上O.5分)上风湿外点(滑肉们旁开1寸)针刺到天部。
在上风湿点及上风湿外点,可加用三角针、三星针针法,以加强局部调整。
下肢患侧远端水肿为主的:
引气归元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针刺到地部:
双侧滑肉门、外陵、水分中刺到人部;
患肢对侧气旁(气海旁开0.5分)、气穴(关元旁开0.5分)中刺到人部地部之间、下风湿点(气海旁开2寸半,外陵下外5分)、下风湿下点(下风湿点下外5分)浅刺到天部;
在下风湿点及下风湿下点加用三角针、三连针等。
针刺后以神阙穴为中心施以温灸器灸40分钟;
每日针灸一次;
每周五次连续十五次。
结果3周1个疗程后30例患者痊愈12例;
有效15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