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最终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15304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算最终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预算最终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预算最终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预算最终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预算最终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算最终版Word下载.docx

《预算最终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算最终版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算最终版Word下载.docx

五级预算构成我国国家预算体系

●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

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3.政府预算体系存在问题

预算体系不够健全。

(未完全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政府债务收入未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也未建立政府债务预算制度)

各预算功能定位不够清晰。

一是政府性基金预算和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定位不清晰。

二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定位不清晰。

预算权限划分不够科学,分工不够明确。

按规定,人大负责审查批准预算,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执行预算。

从实际看,人大、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权限划分并不够明确。

部分财政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失去或规避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监督。

没有形成制度性的统筹协调机制。

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控制不到位。

4.政府预算体系改革思路

基本思路:

健全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规范、完整、公开和透明。

终极目标:

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其中,并进行高效、统一管理。

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和完整。

基本前提和工作重点: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

全口径预算管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接受人大的审查和监督。

目标定位:

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

含政府全部收支四本预算组成的全口径预算。

预算体系改革:

1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2明确四类预算的收支范围,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

3进一步完善一般公共预算的编制。

4规范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直至最终取消。

5全面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

6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基础上,过渡到编制社会保障预算。

7建立四类预算有机衔接的机制。

三.省直管县

1.含义:

为了缓解县级财政困难,解决政府预算级次过多等问题,在现行行政体制与法律框架内,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市)财政的一种财政管理方式。

即在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工作的一种财政管理方式。

2.类型:

(1)行政管理型——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直辖市以及海南省为代表。

这些地区行政管理层级就是省直接管理县,没有地级市这一中间环节,财政体制自然是省直管县。

(2)全面管理型——以浙江、湖北、安徽、吉林等省为代表的;

对财政体制的制定、转移支付和专款的分配、财政结算、收入报解、资金调度、债务管理等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部实行省对县直接管理。

(3)补助资金管理型——以山西、辽宁、河南等省为代表。

主要是对转移支付、专款分配以及资金调度等涉及省对县补助资金分配的方面实行省直接管理。

(4)省市共管型——山东、广西实行。

省级财政在分配转移支付等补助资金时,直接核定到县,但在分配和资金调度时仍以省对市、市对县方式办理,同时,省级财政加强对县级监管。

四.预算管理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手段和管理职能。

预算管理——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运用一定的手段,对财政分配及相关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活动,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政府收支分类——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

政府收支的分类范围:

预算收支,预算外收支,社会保险基金收支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科目)—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类别和层次进行划分,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的分类体系,是编制预算、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相关会计核算的基本工具。

政府收支科目由收入科目和支出科目组成

收入科目分为类、款、项、目四级。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为类、款、项三级。

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分为类、款二级。

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概括和汇总,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和补充。

(类)非税收入:

(款)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

收入划分(类级):

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转移性收入

二.政府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关系

1.支出功能分类是按政府职能对政府支出进行的分类,支出经济分类是按交易性质对政府支出的分类,两者从不同侧面反映、不同环节反映政府的支出。

2.由于支出经济分类是按具体支出元素设计的,任何一个功能分类科目支出都能通过经济分类的相关科目进行分解。

任何一项经济分类科目支出也都可以通过有关功能分类科目分解。

3.两种支出分类反映的政府支出总量是一样的。

5.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特点

分类范围完整

分类标准规范

科目设置明细

便于比较交流

充分考虑国情

三.政府收支指标测算方法

1.基数法—以报告年度预算收支预计执行数为基数,分析影响计划年度预算收支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分别测定各种因素对预算收入或支出的影响程度,从而测算出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指标的一种方法,是财政部门最常用的方法。

2.系数法—在已知计划期经济(或事业)指标的前提下,利用预算收支指标与经济(或事业)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指标的一种方法。

3.比例法—在已知局部预算收入(或支出)及其占收入(或支出)总量比重的基础上测算收入(或支出)总量,或已知收入(或支出)总量和其中各明细项所占比重的基础上测算各明细项的一种方法。

4.定额法—利用各项预算定额和有关经济(或事业)指标,测算计划年度某项预算收入(或支出)的一种方法。

5.综合法—综合利用系数法和基数法测算预算收支指标的一种方法。

在报告年度预算收支基数的基础上,既使用系数法计算计划年度经济和事业增长的影响程度,又考虑各种影响计划年度预算收支的因素,综合分析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指标的一种方法。

6.平均递增法—用基期年实际数额及以前年度平均增长率来测算计划年度财政收入(或支出)规模的方法。

第三章政府预算编制

预算草案:

分为政府预算草案、部门预算草案和单位预算草案。

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1.颁发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的指示和具体规定

2.修订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表格

一.编制基本依据变化

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

二.部门预算和传统功能预算区别

部门预算——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其履行法定职能的需要编制的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年度收入支出计划。

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1.预算涵盖的范围不同

窄。

功能预算的编制范围仅限于财政预算内资金收支预算

宽。

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则涵盖了预算部门的全部收支

2.预算编制的分类基础不同

功能。

功能预算是将预算按支出功能分类,分别测算,

部门。

部门预算则是将预算按部门或单位分解

3.预算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宏观。

功能预算侧重于财政收入、支出结构分析和财政宏观情况分析

微观。

部门预算则侧重于反映细化的某一部门的全部收支情况

4.预算编制的方式不同

功能预算编制过程是自上而下,层层代编。

部门预算编制过程是自下而上,层层汇编

5.预算管理的方式不同

功能预算是一个部门不同功能的经费在财政和各部门均分别由不同的机构进行管理,

统一管理。

部门预算是一个部门不同功能的经费在财政和部门均由同一机构管理

6.预算审批方法不同

政府审批。

人大审批。

三.编制

1.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2.变化

从2015年起,为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和明晰部门预算的口径,保证部门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衔接,对部门预算报表的口径进行调整,将部门预算中的口径划分为部门财政拨款收支预算和部门财务收支预算两个部分。

部门财政拨款收支预算包括公共财政预算财政拨款收支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支。

该口径中的两个部分,分别与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衔接。

部门财务收支预算包括部门财政拨款收支、事业收支、事业单位经营收支和其他收支等。

该口径反映部门的全面财务收支预算情况。

3.收入编制

财政拨款收入(公共财政预算财政拨款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

部门财务收入:

事业收入(其中:

教育收费)、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往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上年结转

4.支出编制

基本支出预算——部门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是部门预算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

(1)基本支出定额

定员——国家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根据部门的性质、职能、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所下达的人员配置标准

定额——财政部门根据各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的合理需要,结合财力的可能,对基本支出的各项内容所规定的指标额度。

基本支出定额标准由“双定额”构成。

即综合定额和财政补助定额。

综合定额——财政部门按人或物核定的部门、单位总体或某个定额项目的大口径支出标准。

财政补助定额——财政部门对与其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部门、单位按人或物核定的财政补助标准,是为了保证财政预算分配的公平、公正和规范而制定的分配标准,即财政预算分配定额,

制定定额的程序和方法:

确定定额项目

明确定额测算对象

搜集基础数据

分析整理数据

核定各项综合定额标准

改革方向

将现有基本支出公用经费定额项目分为人员定额和实务费用定额两部分,实行人员定额和实务费用定额相结合的基本支出预算测算方式。

实物费用定额——在编制部门基本支出预算时,根据部门在履行职能和完成事业任务过程中占有或消耗的实物资产情况,按照分类标准确定经费支出的定额管理方法,是将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与部门占有或消耗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基本支出管理方法。

(2)项目支出编制

项目支出—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项目支出预算—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是部门支出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3)项目库——对申请预算的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是项目支出预算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库分为财政部门项目库、各部门项目库、各部门所属单位项目库。

(4)预算支出标准—财政部门在对预算支出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合理需要,对预算支出多规定的指标额度,包括基本支出标准和项目支出标准。

三.部门预算改革

部门预算存在问题:

1.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有待完善2.预算执行的约束力有待加强3.预算透明度有待提高4.预算绩效管理有待强化

改革思路:

建立健全预算决策机制,推进依法科学民主理财

完善预算分配制度,实现公平公正理财

加强部门预算源头管理,提升预算编制水平

严控部门预算过程管理,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力度

强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全面落实监督和被监督

创新预算管理手段,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第四章一般公共预算

一.含义:

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二.收支: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编制内容:

收入包括:

中央本级收入,地方向中央的上解收入。

收入预算编制内容包括:

中央本级收入,地方上解收入,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上一年度结余。

支出包括:

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支出预算编制内容包括:

本级支出,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编制重点

(1)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

支出预算表分为线上部分和线下部分。

线上部分反映中央本级支出预算。

线下部分反映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以及预备费。

(2)预备费:

各级政府预算中不规定具体用途的当年财政后备。

对需要动用预备费的,必须经本级政府批准。

财政部门提出动用预备费方案。

财政部门将预备费动用方案提交政府。

政府审议决定是否动用预备费。

(3)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中央预备费

(4)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各级财政通过超收和支出预算结余安排,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收支缺口,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的具有储备性质的专用基金。

解决途径: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超收收入用于冲减赤字、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削减支出或增列赤字并在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内发债平衡。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用于化解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其他预算资金、削减支出实现平衡。

增收:

增收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比上年增加的财政收入。

对应减收。

短收:

财政收入实际完成数低于应完成数,其差数就是财政截止该时点的短收数。

超收收入使用次序:

削减财政赤字;

补充稳定调节基金。

预算周转金——各级政府为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

来源—各级政府预算周转金从本级政府预算的结余中设置和补充。

数额—各级政府设置的预算周转金的额度不得超过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1%。

闲置不用的预算周转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四.赤字

全国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收入+地方本级收入

全国财政支出=中央本级支出+中央预备费+地方财政支出

全国财政收支差额=(全国公共财政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全国公共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全国财政收支差额=中央财政赤字+地方财政收支差额

1.财政赤字(硬赤字)=(经常收入+公债收入)-(经常支出+公债支出)

硬赤字是将公债收入与经常性收入一起计入财政总收入,同时也将债务还本付息支出与经常性支出一道计入财政总支出当中。

财政收支计量上是宽口径,而计算形成的财政赤字则是窄口径的。

2.财政赤字(软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不含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软赤字是指在计算财政收支时,不把债务收入计入正常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不把债务还本付息支出计入正常的财政支出。

这种计算方法在收支统计方面属于窄口径,在财政赤字计算方面属于宽口径。

3.中央财政赤字=支出总量(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入总量(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4.地方财政收支差额=支出总量(地方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收入总量(地方本级收入+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地方政府债券收入)

五.国债余额限额

1.国债发行额管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年度国债发行额的方式管理国债筹资规模,即国债发行规模由财政部在每年第四季度根据国家财政预算收支情况测算编制下年国债发行计划,作为预算的一部分,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债务发行额=当年赤字额+当年到期债务还本数额+中央代发地方债数额

2.国债余额管理——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

国债余额——中央政府历年的预算差额,即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计额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特别国债的累计额。

当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等于上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加当年中央财政赤字,年度预算赤字即为当年年度新增国债限额。

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1.包括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和税收返还、转移支付预算。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数+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性支出+预备费+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

3.地方债券管理:

1998-2005年,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国债转贷资金

2009-2014年,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2014年10个地区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第五章政府性基金预算

一.含义

政府性基金——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

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各项目收入

政府性基金预算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根据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

第六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二.收支范围

1.收入:

利润收入、股利、股息收入、产权转让收入、国有股减持收入、清算收入、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上年结转收入。

本级收入,上一年度结转结余。

2.支出:

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其他支出,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

本级支出,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三.问题

1.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偏低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涉及企业范围较窄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方向不够合理,效果不够理想

4.没有建立起与一般公共预算之间正常的资金融通渠道

四.改革

1.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

2.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政策。

3.合理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4.建立各预算之间的有效衔接通道

5.推动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

6.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度

7.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8.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度

第七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

按险种分别编制

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2.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工伤保险基金

4.失业保险基金

5.生育保险基金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模式与一般公共预算区别

1.编制模式:

一般公共预算是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编制。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涉及众多管理部门,包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卫生计生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卫生计生部门所属经办机构。

2.报送模式:

一般公共预算是由各级财政部门单独报送本级政府审批。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由财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联合报送本级政府审批。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方法

1.测算依据:

统筹地区上年度基金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本年度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数变动情况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社会保险政策调整情况

社会保险待遇标准变动情况

第九章执行

一.概念

1.国家金库(简称国库)——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的专门机构。

国库分为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

中央设立总库;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库;

省辖市、自治州设立中心支库;

县和相当于县的市、区设立支库。

2.“经理制”改为“代理制”,央行失去了对国库的监督权,财政部门可以在不经人大批准和央行国库授权的情况下,在国库体系之外开设财政专户。

委托国库制,由央行及其分支机构经理

央行过去对财政部如何使用国库资金具有一定的监管权,而改为“代理”之后,仅负责财政资金的收与支。

这样的变化表示,财政部希望进一步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掌控权。

3.财政专户——财政部门为履行财政管理职能,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设用于管理核算特定资金的银行结算账户。

财政专户分为四类:

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特设支出专户、社会保障基金专户和贷款专户。

特定资金,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偿债准备金、待缴国库单一账户的非税收入、教育收费、彩票发行机构和销售机构业务费、代管预算单位资金等

财政专户是各级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资金账户。

那些在国库管理之外的非税收入、专项基金等,可以不经中国人民银行,而是财政部门直接和商业银行对接。

特设支出专户:

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经同级政府或经同级政府授权财政部门批准,需要进行专门管理的特殊专项支出,如涉及国家机密的某些专项资金和粮食风险基金等特殊资金,并用于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4.国家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和集中支付制度,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特设专户和财政清算备付金账户构成。

二.收入预算执行

1.缴付方式和基本流程

直接缴库——由基层缴款单位或缴款人按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将预算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属非税收入的,则直接缴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不再设立各类过渡性账户。

基层缴款单位(人)—征收机关审核—国库

集中汇缴——由征收机关和依法享有征收权限的单位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所收取的应缴收入汇总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属于非税收入的,则直接缴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也不再通过过渡性账户收缴。

零星缴款人—征收机关—当日缴入国库

预算收入的划分——国库对于每天收纳入库的预算收入,根据预算管理体制规定的各级预算固定收入的划分范围,以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上下级之间分成收入的留解比例,划分并计算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