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058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木、土星

(3)远日行星:

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

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征:

同向、共面、近圆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③有液态水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保证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

⑤地球自转的周期规律

⑥太阳能够给地球一个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

1.太阳的概况:

太阳是一个巨大炙热的气球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

1、地理环境:

维持地表温度、提供水运动能量、提供大气能量、促进岩石产生风化

2、人类生产生活:

提供生活主要能源、提供转化矿物能源、提供转化光热资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大气污染程度

2、纬度(太阳高度角)

3、海拔

4、天气状况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大气上界: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的大气结构:

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有黑子(周期11年)、耀斑,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负相关、正相关

2、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

3、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4、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日冕)

5、影响气候,自然灾害的发生

注意:

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

自转和公转

1、自转

1)绕转中心:

地轴(假想轴)①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站在北半球抬头仰望北极星,其角度为当地纬度)

②地轴与赤道平行

2)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自转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基本时间单位

4)自转角速度:

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

两极点角速度为0。

5)自转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点为0。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公转

太阳

2)周期: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3)公转的轨道(地球公转的轨迹):

——太阳光与地面夹角(太阳高度角)

近日点(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公转速度最快),

远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公转速度最慢)。

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二、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

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

黄赤交角(23o26’)。

1、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时差

●晨昏线(圈):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将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晨线:

由夜变为昼;

昏线:

由昼变为夜。

(顺自转方向)

1)特征:

①平分地球

②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

④晨昏线与经度的夹角=直射线的纬度;

晨昏线与纬线交点的纬度和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⑤晨昏线始终平分赤道(与赤道又两个交点)

2)晨线与赤道交点:

6:

00 昏线与赤道交点:

18:

00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12:

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24:

●地方时:

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

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

●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相连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国际日界线:

基本沿东经180度。

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由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期变更:

0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把全球日期分为今天和昨天。

当0时区和中时区重合时,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时区=经度/15,十分位四舍五入

●北京时间:

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

●将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

2、地球的公转与季节、昼夜长短变化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度26分,

●正午太阳高度角:

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图中红线为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南纬用负值代入。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南北回归线之间)

●春分/秋分:

Ø

侧视图:

日期:

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地轴和晨昏线重合

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边递减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

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极夜。

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

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极昼。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夏半年与冬半年: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

冬半年夜长大于昼长

●四季划分:

夏季:

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太阳辐射最多

冬季:

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太阳辐射最少

春秋季:

冬夏的过渡季节

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极昼:

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纬度越高,出现极昼越长

●昼长(由日出到日落的时间):

同一纬度上的昼长相同

昼长变化幅度:

赤道最小(0h;

极圈及其以内区域(24h)——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昼夜长短相同

日落与日出时间关于当地时间的12:

00对称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即地震波。

特性:

纵波:

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

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左右震动;

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

}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从外到内分为三层: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

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

●地幔: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

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

包含地壳。

●地核:

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气体和悬浮物

●水圈: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

循环运动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冷气团(冷空气)——低温晴朗

暖气团(暖空气)——温暖晴朗

(一)、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团空气。

1、根据温度差异,气团可分为:

2、冷暖气团性质比较:

温度

湿度

大气密度

气压

冷气团

暖气团

(二)、锋

1、

锋的组成

【锋面附近常伴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2、锋的分类:

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不同

(1)暖锋:

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通常伴随多云和降雨天气。

降水(毛毛细雨)在锋前。

暖锋符号:

(箭头指向表是移动方向)

(2)冷锋:

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可能带来雨雪天气。

降水(阵雨)在锋后。

过境前

冷锋符号:

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

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3)准静止锋:

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

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梅雨

准静止锋符号: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一)、基本概念:

1、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而言;

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而言。

2、①高气压: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②低气压: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3、①高压脊:

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②低压槽:

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4、①气旋(多阴雨天气):

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漩涡。

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

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是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②反气旋(多晴朗天气):

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是反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南半球的反气旋

●判断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是左手定则,大拇指方向与垂直方向气流方向相同。

(二)、拓展:

(1)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

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常年受温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

(2)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

夏季是来自热带海洋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如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

冬季受来自温带大陆的蒙古冷性反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