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023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答案解析.docx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答案解析.docx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zūn)凄凉(qī)烂柯(kē)朱阁(gé)

B.投箸(zhù)茫然(máng)宫阙(què)婵娟(chán)

C.琼楼(qióng)歧路(qí)沧海(cāng)玉宇(yǔ)

D.侧畔(pàn)暂凭(zàn)绮户(yǐ)长精神(zhǎ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B.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C.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D.千里共婵娟(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对本课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

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于是诗人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尽写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之情,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眼表达出来,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行路难(其一)》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D.《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祝福。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C.云归而岩穴暝

D.属予作文以记之

6.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去国怀乡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惟长堤一痕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丽景象)

B.云归而岩穴瞑(昏暗)

C.连月不开(开放)

D.是日更定矣(这)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么会有所不同呢?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就告辞(离开了)。

二、句子默写

10.填空。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

(3)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5)《行路难(其一)》诗中引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欲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水调歌头》中阐释人生哲理,表达词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诗歌用“______”和“______”作喻,说明诗人的仕途之路受到阻塞,其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12.诗中“停”“投”“拔”“顾”等词语,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13.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到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词中哪些是实景?

哪些是虚景?

1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②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③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

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

②扶桑:

传说中的日出之处。

③与师谁:

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16.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

17.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_____,后四句______,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1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

”请赏析尾联中“长精神”三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谁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目《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曲尘丝:

指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20.全诗写了哪些意象?

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1.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四、语言表达

22.读下面的诗句,仿照例句填空。

[例句]徐志摩诗: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愁有了味道。

(1)李清照词: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有了______。

(2)秦少游词:

“无边丝雨细如愁。

”——愁有了______。

(3)赵嘏诗: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

”——愁有了______。

(4)李煜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有了______。

23.大家期待已久的“秋之风”古诗朗诵会即将开始。

请你为主持人拟写段开场白,100字左右。

五、综合性学习

24.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我们的家园中,草木皆有意,山水都舍情,看那巍é山峦,汤汤河水,看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看那清风贤坐,白云高卧,看那绿涛如浪,百草争艳……无一不给人以美的xūn陶。

看那雄鹰搏击蓝天,海燕笑傲苍海,感觉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挺拔的青松,严寒中怒放的蜡梅,体味坚强者的抗争;,,……大自然給人类以心灵的启迪。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巍é()xūn()陶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搏击()挺拔()

(3)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

(4)请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上文构成排比。

六、情景默写

25.古诗文默写。

(1)《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的政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表达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另有目的的意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4)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__________,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__________,积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①以楗②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

今成都二水,此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沱旧循南湟,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

者者,合江故亭。

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

久茀③不治,余始命草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间,渺然数里之远。

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鸣濑抑扬,鸥鸟上下。

商舟渣艇,错落游行。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④,不为塘埭⑤以居水,故陂湖潢⑥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⑦之助。

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

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选自《成都文类》,有删改)

[注]①圳(péng):

分水的提坝。

②楗(jiàn):

遏制、堵塞。

③茀(fú):

草多。

④渎(dú):

沟渠。

⑤埭(dài):

堵水的土堤。

⑥陂(bēi)、潢(huáng):

积水的池塘。

⑦蹲鴟(chī):

植物名,俗称芋头。

2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江沱自岷而别(离开)

B.而阔沟以导之(……宽阔)

C.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耸立)

D.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美景)

2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28.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最也有相似之处。

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D项,“绮”应读“qǐ”。

2.D

【解析】

【详解】

D项,“婵娟”原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句子节奏的划分。

B项错误,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二十三年/弃置身”。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C项,这首诗开头两借盛宴之况反衬诗人的迷茫、苦闷之情。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C句子中不含通假字。

A项,“羞”同“馐”,“直”同“值”;B项,“具”同“俱”;D项,“属”同“嘱”。

【点睛】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考试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

一般通假有两类:

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D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A项,“微”,古义是“如果没有”,今义是“细小,轻微”;B项,“国”,古义是“国都”,今义是“国家”;C项,“意”,古义是“意趣、情趣”,今义是“心愿,意向”;D项,“痕”的古今义都是“痕迹”。

7.C

【解析】

【分析】

【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