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970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同法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合同法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合同法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合同法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合同法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同法案例分析.docx

《合同法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同法案例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同法案例分析.docx

合同法案例分析

第一章合同法概述

案例一:

这个承包合同能这样修改吗?

案情介绍:

  在某乡村,村长将一荒芜的果园承包给村民黄某,双方签订了果园承包合同。

合同规定:

由黄某承包果园,每年上交村里承包费5000元,承包期10年。

黄某承包果园后,动员全家起早贪黑,在果园里辛勤劳作,精心栽培,很快果园就起死回生,果树上挂满了果实。

村长一见果园经营得如此好,今年的收成一定很好,就眼红了,决定重新订立果园承包合同。

村长未与黄某协商,单方面将承包合同中的承包费提高至每年上交10000元,并将承包期缩短至2年。

还通知黄某,如果不按此合同履行,将解除合同,收回果园。

村长将新订立的果园承包合同交与黄某签字,黄某拒绝。

村长就派人将黄某强制押到村委会,强迫黄某在新合同上签字。

后来,黄某拒绝履行合同,村长派人将果园的果子全部摘走,黄某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

试分析:

1.村长单方面重新订立果园承包合同,有法律依据吗?

2.村长的行为法律效力如何?

为什么?

3.请适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分析村长的行为是否,若是,违反了哪条原则?

☆案情分析

1、村长单方面重新订立果园承包合同没有法律依据。

2、村长强行订立新的果园承包合同的行为没有法律效力。

依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从合同的订立到合同的生效都要具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基本条件,村长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合同订立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因以胁迫手段订立合同,导致该新果园承包合同变为可撤销合同。

法律依据是《合同法》第54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

3.村长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合同法》第3条平等原则和第4条自愿原则的规定。

  平等原则是我国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意味着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相对方。

我国合同法的平等原则具体表现为:

(1)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

我国《合同法》第3条规定: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不能凌驾于他人之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只能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去设定、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自愿原则是我国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合同法》第4条规定: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合同自愿又可称为合同自由。

  具体讲来,合同自由原则有以下容:

(1)缔结合同的自由。

(2)选择相对人的自由。

(3)决定合同容的自由。

(4)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自由。

(5)决定合同方式的自由。

案例二:

买卖钢材可以采用口头合同形式吗?

案情介绍:

  甲企业与乙企业达成口头协议,由乙企业在半年之供应甲企业50吨钢材。

三个月后,乙企业以原定钢材价格过低为由要求加价,并提出,如果甲企业表示同意,双方立即签订书面合同,否则,乙企业将不能按期供货。

甲企业表示反对,并声称,如乙企业到期不履行协议,将向法院起诉。

试分析:

(1)此案中,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有无法律效力?

(2)为什么?

☆案情分析

 

(1)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口头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2)依据《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买卖合同在《合同法》上属于不要式合同,不采取书面形式对买卖合同效力没有影响。

依据《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之时起生效。

本案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生效的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理应按照《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这个案例是关于合同的分类中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的规定。

诠释的是合同的基本原则中自愿原则的精神。

根据合同成立是否以一定的形式为要件,可将合同分为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要式合同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方能成立生效的合同。

不要式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不需要采取法律规定的某种形式,当事人可以任意约定合同的形式。

这是合同自由原则(又称为自愿原则)的一个体现。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案例一:

这个商业广告是要约吗?

案情介绍:

  甲公司通过电视发布广告,称:

其有100辆某型号的汽车,每辆价格15万元,有意购买者可来公司商谈具体事宜,广告有效期10天。

乙公司看到该则广告后于第三天自代金额为300万元的汇票去甲公司购车,但甲公司的车此时已全部售完,无货可供。

乙公司以甲公司发出要约后又违反了要约,给自己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要求法院根据缔约过失责任的原则判决甲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试分析:

1.甲公司的行为是否属于要约?

为什么?

2.甲公司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为什么?

☆案情分析

1.本题目的是考察商业广告的法律性质。

辨析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本案中甲公司的行为不属于要约。

而是属于要约邀请。

  《合同法》第14条规定: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容具体确定;

(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15条规定: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其第2款规定:

“商业广告的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根据上述法条规定,本案中的电视广告属于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

  2.如果广告中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可以认为是一种要约。

在本案中,甲公司发布的商业广告不具备合同的全部主要条款,故甲发布广告的行为不构成要约,而是要约邀请,因此,不存在违反要约,有缔约过失责任之说,乙的行为也就不构成承诺,甲不承担法律责任。

  信赖利益理论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均有规定,但着眼点不同,英美法中的信赖利益是作为对价(consideration)理论的补充而出现的;大陆法中没有对价的概念,信赖利益在合同法上的适用是伴随着缔约过失责任理论产生的。

信赖利益又叫消极利益,有别于契约履行后可获得的履行利益或积极利益。

信赖利益的减少既包括为订立合同而支出的必要费用,也包括因此而失去的商机。

一般而言,信赖利益是指缔约当事人因对相对方的合理信赖而作出的善意的投资和牺牲,它具有以下特征:

(1)预期可补偿性,即信赖方所为的投资或牺牲能在未来的合同履行中得到补偿;

(2)信赖的合理性,即信赖须有合理的依据;(3)信赖的善意性,即信赖方所为投资或牺牲出于主观善意。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使另一方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案例二:

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能算成立吗?

案情介绍:

  某学校拟建立语音教室(以下简称甲方),向某设备厂(以下简称乙方)订购50套设备。

双方本应按照约定签订书面合同,但由于乙方说没关系,表示肯定能够在两个月送货上门,并安装调试至能顺利进行教学,故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两个月后,乙方准时将设备送到甲方,并进行了安装调试。

在安装完毕之后的试用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

甲方请乙方的专业人员又进行了两次调试,但故障仍未排除,于是,甲方以合同未采用法律规定的书面形式为由,要求认定合同不成立,并退货。

试分析:

1.甲方的要求认定合同不成立的请求有无法律依据?

2.为什么?

3.此案应如何处理?

☆案情分析

1.甲方的请求没有法律依据。

  2.《合同法》第36条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在此案中,双方虽然没有按法律规定签订书面合同,但是合同当事人乙方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而甲方也接受了。

因此双方达成的协议已经成立。

  3.至于机器没有调试成功,乙方应当继续调试。

如果多次调试均不成功,设备的确存在质量问题,可以认为乙方没有按合同的要求履行,甲方可以请求换货;如果乙方的确不可能提供合格产品,也可以请求解除合同,但不能请求认定合同不成立。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案例一:

是商场的错,为什么要我承担责任?

案情介绍:

  某商场服装专柜新进一款某名牌西服,价格定为1598元。

柜台组长在制作价签时,误将1598元写为598元。

某在浏览该柜台时发现该某名牌西服物美价廉,于是用信用卡支付598元购买了一套某名牌西服。

一周后,商场盘点时,发现少了1000元,经查是柜台组长标错价签所致。

由于某用信用卡结算,所以商场查出是某少付了某名牌西服货款,找到某,提出补交1000元或将西服完好退回。

某认为彼此的买卖关系已经成立并交易完毕,商场不能反悔,拒绝商场的要求。

商场无奈只得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某返还1000元商场少收的货款或将西服完好地退回。

试分析:

1.商场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吗?

2.为什么?

3.应如何处理?

☆案情分析

1.商场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

2.《合同法》第54条规定: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第58条规定:

合同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基于上述理由,商场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

本案中,当事人因对标的物的价格的认识错误而实施的商品买卖行为,这一错误不是出卖人的故意造成,而是因疏忽标错价签造成,这一误解对出卖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根据本案的情况,符合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应依法认定为属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3.法院可根据《合同法》第58条规定,裁决某或补交1000元西服款或将某名牌西服返还给商场,由柜台组长对因此造成某的交通费用损失承担责任。

  重大误解,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失而对合同的重要事项发生认识上的错误,并因此而订立的合同,使自己遭受重大不利。

案例二:

货送到了为什么不收?

案情介绍:

  某粮油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引进一套生产食用色拉油的设备,在还未开工时,2000年11月20日某工厂(以下简称乙方)因年终将给职工分发一些福利用品,找到甲方购买色拉油。

因该公司要一个月以后才能正式生产,所以它与乙方签订的合同明确规定在一个月后生效;而乙方也向甲方提出在12月30日前必须交货,否则解除合同。

到了12月30日,乙方未收到甲方的色拉油,便去询问,要求甲方最迟在2001年1月1日必须交货。

甲方答复到时保证送货。

但1月3日,甲方才将乙方需要的色拉油送到乙方。

乙方拒收,甲方认为乙方违约,向法院起诉,要求乙方收货并支付货款。

试分析:

1.甲方的请求有无法律依据?

2.请说明理由。

☆案情分析

1.甲方的请求无法律依据。

  2.此案涉及到附期限的合同。

附期限的合同,是指附有将来确定到来的期限作为合同的条款,并在该期限到来时合同的效力发生或终止的合同。

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1)期限是当事人约定的而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

  

(2)期限是将来确定要到来的事实,其到来在时间上是明确可知的,这也是期限区别与条件的主要特点;

  (3)作为期限的将来发生的事实必须是合法的。

  据期限对合同效力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合同分为附生效期限的合同与附终止期限的合同。

附生效期限的合同是指合同虽已成立,但在期限到来之前暂不发生效力,待期限到来时才发生法律效力。

  附终止期限的合同,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在期限到来时,合同的效力消灭,合同解除。

  本案中,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属于附生效期限和附终止期限的合同。

其法律依据是《合同法》第46条,第46条规定: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

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

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合同签订后1个月生效”这是附生效期限。

“甲方在2000年12月30日前必须交货,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