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09305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难点:

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三、教学策略 

通过生活实例引课,分别通过三组实验探究总结出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溶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溶液与生活、生产、医疗的关系,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四、教具准备 

1、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实验用品(食盐、高锰酸钾、碘、硫酸铜、氢氧化钠、酒精、汽油、烧杯、试管、玻璃棒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展示几幅图片,引出雪碧可乐就是溶液,板书溶液的形成;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讨论思考;

【设计意图】由生活实际中的物质引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活动】展示本节学习目标后提出分组实验一:

氯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实验现象,并设计问题组分析溶液的特征,展示物质溶于水的微观动画,使学生从微观角度体验物质溶解的过程。

【学生活动】 

学生继续实验,观察高锰酸钾是否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解,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出溶液的概念。

【教师活动】教师引领学生分析溶液的组成,溶质的状态,判断几种常见溶液的溶质溶剂 

提出探究实验二:

是不是只有水作溶剂?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出酒精汽油也可以作溶剂

【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分析溶液的组成,通过实验得出的概念学生更容易接受,顺理成章得出组成特点,学生领悟能力增强;

利用习题的练习使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更加准确,学生能更加深入的解读溶液;

【教师活动】 

教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溶液,分析溶质溶剂 

【设计意图】从化学走进生活,体现化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教师情景再设, 

“摇摇冰”饮料 

提出探究实验三,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总结温度变化例子,并用小视频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填写学案。

【设计意图】动手实验后得出结论更容易理解记忆,探究实验贯穿整堂课中,使学生在动手中获取知识,在动手中锻炼能力。

利用视频完成家庭小实验学生更认真、更有积极性。

【教师活动】

(过渡)溶液与生活相联系密切,请说说你认为生活中你所接触到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溶液呢?

(总结)溶液与生活、医药、农业、工业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有关溶液的实例;

【设计意图】 

引发学生对溶液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谈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复习总结本节重要知识点,并且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完成课堂检测题;

【设计意图】当堂巩固练习,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掌握得到升华,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

七、板书设计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3、物质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4、溶液的用途

学情分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的学习对象溶液是学生最常见的,学生对溶解的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学会如何收集、加工信息,进而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物质溶解的过程,理解溶液的概念,并会判断溶质和溶剂,而且知道除了水,酒精、汽油也可以作溶剂;

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

通过分组实验,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分析实验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本能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 

《溶液》这一单元在教材中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以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三个概念为中心,以对它们的简单计算和应用为两翼,并加以延伸而带动其它有关溶液的知识,使概念、实验、应用融为一体。

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溶液的形成,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等。

溶液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等。

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

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缺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溶液的形成》评测练习

1、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碳酸钙B植物油C面粉D蔗糖

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少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5.30ml水和70ml酒精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是水,溶剂是酒精

B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后酒精分子不再运动

C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100ml

D混合后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

6、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中的右侧液面上升,左侧液面下降,该物质是()。

A食盐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D蔗糖

7.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形成的溶液中,前者是溶剂,后者是溶质的一组是()

A糖、水B硫酸铜、水

C酒精、碘D氢氧化钠、水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A、氯化氢、盐酸B、生石灰、石灰水

C、二氧化碳、碳酸溶液D、氯化钠、食盐水

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

(1)在备课中,几经实践,反复探讨,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重教”转向到“重学”。

我的课堂设计采用了“体验——感悟——探究——提升”的教学模式。

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源于生活,体现生活。

如生活中接触的食盐水、可乐、白酒等都是溶液,分析它们的溶质和溶剂。

(2)教学中,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不断探究,将学生思维牵住,动脑、动嘴,多管齐下,理解本课学习内容。

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观察体验物质的溶解过程,感知物质溶解时能量的变化。

(3)注重探究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一切思维来源于问题,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本课设计的整个过程,基本是围绕“什么是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这三个问题逐一展开讨论。

这样设问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思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考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探索发现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2、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机智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注重尊重学生的思维,但缺乏课堂应变能力,耽误了课堂授课时间。

(2)课后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环节学习低效,讨论问题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上,原因是我对这一问题在设计时只考虑了教材的实际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而且这个小组内各成员分工不够明确,责任意识不强,我没能适时进行指导。

还有就是个别小组展示之后,我没有及时评价,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我忘了学生是需要赏识的。

总之,教师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立足于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只有努力去研究教学,教师才能逐渐走向成熟。

课标分析 

本课题是《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里“身边的化学物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起到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20页提出: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