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整理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09102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整理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学原理》整理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学原理》整理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学原理》整理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学原理》整理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整理版Word格式.docx

《《美学原理》整理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整理版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原理》整理版Word格式.docx

“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

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

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

(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

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

达芬奇:

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

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

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

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

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思想源流方面:

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

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

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

研究方法方面:

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

具体表述方面:

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

“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

孔子:

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

其核心是“和谐为美。

(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

(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

(质:

仁义道德;

文:

礼乐修养)孟子:

(1)“充实之为美”。

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

(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

荀子:

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

(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

(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

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

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联系:

第一,美以善作为前提;

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

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

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

第三,与功利联系的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第四,美与善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伦理学,认识和观赏);

第五,美育与德育的方式不同(情,理)。

B、美与真的关系

联系,美是以真作为基础的,美蕴涵着真。

其一、凡是美的事物都是真的事物;

其二、美的创造,也离不开对真的把握。

一是就二者存在的形态看;

(抽象、具体)

二是从它们与人类的关系看,分属不同的领域(科学、欣赏玩味);

三是从它们与实践的关系看(认识把握、创造);

四是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方式不同(真实性、创造性)。

3、怎样理解美和丑的辩证关系

(1)美和丑相互依存。

毛泽东说: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如左拉的《陪衬人》,形式丑对形式美可以起衬托作用。

(2)美丑的转化美丑可以相互转化:

旧中国——新中国;

人物:

好——坏;

自然:

荒山秃岭——果园良田。

第六章美的产生

1、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1、美产生于劳动2、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度,这中间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作用3、在生产实践中主客体互相联系。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改造自然,也在改造自己,人与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人化的自然”)

第七章社会美

1、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

首先,从人的价值和审美观来说;

其次,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

其三,当然人的美也有形式美问题:

形体、服饰等。

第八章自然美

4、自然美具有哪些特征

A、自然美重在形式B、自然美具有多面性。

(1)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它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也是复杂的。

(2)自然美多面性的显示与人们观察、欣赏美的角度也有一定关系。

C、自然美具有易变性。

第九章形式美

1、什么是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自然属性(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以及它们有规律的组合(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

美的形式就是指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积极方面的宜人的物质形式。

美的形式有两个层次,即内在层次(内形式)与外在层次(外形式)。

内形式是指美的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组织与结构。

外形式包括两个涵义,一是指美的内容的外部表现形态;

二是指美的事物外观的装饰成分。

形式美就是由这种外形式演变而来的,是指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

3、色彩为何具有表情性举例说明。

色彩具有表情性,包括兴奋与沉静、暖与冷、前进与后退、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

这种表情性与联想和象征分不开。

联想:

红、黄、蓝、绿、白、黑等;

象征:

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

6、形式美的法则都有哪些

(1)、单纯齐一:

特征及其审美意义

即整齐一律,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

给人以整齐、秩序、节奏的美感。

(2)、对称均衡:

特征及其审美意义

对称:

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上下)两侧均等。

具有较安静、稳定的特征,还起到衬托中心的作用。

均衡:

两侧的形体不必等同,量上也是大体相当。

均衡较对称有变化,比较自由,在静中倾向于动。

呼应:

较均衡更为自由,虽然形体大小悬殊,却相互照应。

(3)、调和对比:

调和:

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并列。

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

对比:

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

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

色彩、声音、形体的对比。

(4)、比例:

指一件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

给人以协调、匀称的感觉。

宋玉:

“增之一份则太长,减之一份则太短。

”又如西方的黄金分割比例;

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立七、坐五、盘三半。

”山水画中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5)、节奏韵律:

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时间关系;

力的关系)。

把运动中的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节奏存在于生活、自然、艺术中。

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情感的色彩便形成韵律。

(6)、多样统一:

“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

既活泼,又有秩序。

第十章艺术美

3、怎样理解恩格斯所说的:

“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恩格斯在这里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美学要求,即艺术典型应当是共性与个性的辨证统一。

“每个人都是典型”是说典型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指的是典型的共性,“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是说艺术典型应当有自己的特殊性,即鲜明独特的个性。

“是一个‘这个’”是强调艺术典型的个性特点的重要性,以便创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为什么有创造性的艺术家都很重视生活的基础作用

a、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

b、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

c、生活推动了艺术家技巧的发展。

d、创作素材就是生活本身。

第十一章意境与传神

1、什么是意境意境有哪些主要特征怎样理解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

意境——情境交融,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特征:

(1)情景交融(表现)

(2)虚实相生(结构)(3)韵味无穷(审美特征)

意(情)与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也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二者的统一表现为情景交融。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渭川田家》;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其二

2、“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1)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2)意境中包含着艺术家的情感。

(3)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4)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

第十二章艺术的分类及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1、亚里士多德如何将艺术分类的

各种艺术的区别在于创作过程中“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

用摹仿的媒介不同来区别画家、雕塑家、歌唱家以及史诗作者;

用摹仿的对象不同(好人、坏人)来区别悲剧(比现在的人好的人)和喜剧(比现在的人坏的人);

就摹仿的方式来说,有的用叙事手法,如叙事诗;

有的有动作手势来摹仿,如戏剧。

启示:

涉及到艺术的划分与生活的关系,又触及到各种艺术及其表现手段的不同。

第十三章优美与崇高

1、优美与崇高的特点是什么二者的区别。

优美特点:

优美的根本特点在于和谐。

是以其温和、柔弱、清秀、淡雅、纤细、轻盈、幽静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给人一种温柔、喜悦、心旷神怡、顺情适性的感受,这是优美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与基本的审美属性。

崇高特征:

壮美与优美不同,它的根本特点在于对立、冲突。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激荡的审美感受。

联系:

优美与壮美是美的两种普遍的基本形态,二者与悲剧美、喜剧美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它们都分属于美的一种具体形态,或者说分属于美存在的一个具体范畴,是美的本质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态。

区别:

首先,可以从形态方面予以区别:

其一,壮美(崇高)的事物显得强大,有力;

优美则显得小巧、娇柔。

其二,优美的事物一般都有较强的形式美;

壮美的事物则往往不拘泥于形式美。

其三,优美的事物宁静,幽雅,呈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