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成》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633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docx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构成》教学大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docx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1305626002

总学时:

64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32课时)

总学分:

3学分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电脑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服装艺术方向)

预修要求:

数字色彩、图案设计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设计构成》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和服装艺术方向)的必修课。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从认识具象开始,然后理解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再次集中探讨抽象形态的构成和组织关系、形式法则。

从设计“活用”反刍“活学”;从设计“结果”反推设计“过程”;从整体展开到局部深化。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本课程最终目的可分解为:

知识模块: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西方艺术设计史上关于形式和材料的探索,特别是构成艺术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影响。

探究二维和三维视觉中抽象形态规律的设计基础,集中研究“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二大模块,通过对点、线、面、体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形态、肌理、面积、空间、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对不同抽象形态进行感性与理性结合的组合与创造。

通过课堂讲授和作业练习,配合平面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构成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也注重对于材料和空间的体验。

能力模块:

使学生深刻认识构成中的设计元素,处理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美的形式规律与法则,创造新的视觉形象。

在形态的秩序性学习中获得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悟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素质模块:

锻炼学生不仅学会艺术情感的表达,还注重科学和理性的研究方法,将理性溶于情感,再将情感渗入理性。

在发现规律和创造规律中体会设计构成的乐趣,激发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教学基本方式:

《设计构成》是一门应用性强而理论知识又相当庞杂的课程,因此教师首先要理清教学思路,联系20世纪西方艺术实践,挖掘构成的本质特征和应用手段,同时要避免只管讲授理论知识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忽略实践操作,无法激发学生兴趣的授课方法。

建议采取联系艺术设计史上大量的图像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发掘美的构成规律,并自觉应用到实践。

在作业中尽可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完成,学生在平常学习中要注重积累文字和照片素材,并应用在课程论文中,对本课程的学习将大有帮助。

大纲的使用说明:

设计构成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课程,学生如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获得基本的操作能力,积累较为可靠的实战经验,其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并非易事,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

带领学生进入角色,用成熟的方法规范其操作过程;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跟踪指导。

本大纲在实际教学中若碰到特殊情况(或硬件条件限制或前沿内容补充或教改课题实验需要等等),可以进行灵活调整。

大纲正文

第一章导论学时:

4学时(讲课2学时、实践2学时)

基本要求:

对设计与构成的应用性理解;设计构成对艺术设计各领域的影响;设计构成的学习方法。

重点: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难点:

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是通过形状、形态组合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传达视觉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何谓设计

一、设计是一种风险极高的决策

二、设计是用可见的方案向需求者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改进后的面貌

三、设计是人们在生活领域对未来某种可能的想象

四、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前所未有的、新颖而有益的东西

五、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第二节 何谓构成

一、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

二、构成是研究如何创造形态

三、构成是形状与形状之间的组合研究

四、构成是通过形状、形态组合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传达视觉意义

第三节 设计构成对艺术设计各领域的影响

一、平面设计

二、服装设计

三、空间设计

四、工业设计

第四节 设计构成的学习方法

一、观念、思维

二、原理学习

三、操作

实践2学时:

课题一:

发现秩序

1.用手机拍摄的方法,寻找和发现人造物和自然物中的秩序10张。

2.照片打印或冲洗的方法,10cm×10cm装裱在黑卡纸上。

第二章形态与类型学时:

8学时(讲课4学时、实践4学时)

基本要求:

自然与几何形态的规则化和不规则化;平面与立体形态样式与基本视觉分析;具象与抽象形态的观察和分析;视觉与形态、常态与变态以及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分析。

重点:

形态的多变性与多样性转化;“具象”和“抽象”。

难点:

理解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与几何

一、自然形态造形解析

二、自然形态与几何形态在秩序上的关联

三、几何形态的解析

第二节平面与立体

一、平面的形态样式与视觉分析

二、立体的形态样式与视觉分析

第三节具象与抽象

一、具象形态的概念

二、抽象形态的概念

三、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视觉与形态

一、图底转换

二、形态倒置

三、视错觉

第五节常态与变态

一、常态与变态的关联性

二、从常态到变态的形态解析

第六节 静态与动态

一、静态与动态的关系

二、静态与动态在变化中的形态解析

实践3学时:

课题二:

具象到抽象的转换

1.任意选择一件物品,用四种不同方式把它进行形态抽象化。

2.用点、线、面的元素补充空白处,思考疏密、渐变、韵律、节奏等形式语言在构成中的运用。

3.绘制精细、黑色卡纸装裱。

4.规格20cm×20cm,工具材料手段不限,鼓励创意。

实践1学时:

课题三:

常态到变态的转换

1.1课时快题作业,以头发为元素,以点、线、面的手段手绘创意构成。

2.八开铅画纸铅笔绘制。

3.组织要求:

每个学生按老师画面固定的要求起稿,按目标要求开始绘制,五分钟后与相邻同学交换,形成五分钟接龙式传递一次,半小时后教师口令停止传递,学生按最后拿到的画面进行完稿并签名,成为此作品的作者。

第三章形态与构成之一:

平面形态学时:

16学时(讲课8学时、实践8学时)

基本要求:

平面形态中的变形、组形、造形、构形;研究变形中的简洁归纳、抽象变形、物理变形、形态运动、秩序改变、形态破坏;研究组形中的重叠、共用形、关系组形、矛盾形态、连续诱导;研究造形中的分解、分割与组合、写意造形;研究构形中的骨骼、繁殖。

重点:

重点:

平面形态中的变形

难点:

平面形态中的呼应与对位,层次与空间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变形

一、简洁归纳与抽象变形

二、物理变形与形态运动

三、秩序改变与形态破坏

第二节组形

一、平面形态的同一组形

二、平面形态的近似组形

三、平面形态的对比组形

第三节造形

一、平面形态中的分解与组合

二、平面形态中的呼应与对位

三、平面形态中的层次与空间

第四节构形

一、平面形态的骨骼构形

二、平面形态的繁殖构形

实践4学时:

课题四:

综合运用变形中的六种手法,以火车为外形制作班级火车。

1.表达主题——为了被遗忘的价值。

2.组织要求:

每个班级由班长担任策划总监,推选一名创意总监,分6个课题设计组,确定6个设计组长,共8人组成课题委员会。

负责本课题的组织、选题、资料收集、设计师分工、设计、管理、制作质量监控、装裱。

3.形式要求:

(1)每个学生做一个15cm×15cm正方形的形态构成,反面写上设计思想、学号、姓名、担任的职务。

(2)创意总监、策划总监负责火车头一、二的设计。

六个组依次排序为简洁归纳、抽象变形,物理变形,形态运动,秩序改变,形态破坏。

(3)每二个设计师负责一节车厢的设计,二人分别设计自己的半节车厢,只要求能够相连,形态图形可以完全不同。

(4)完成后每组用胶带背面相连,再和另外组跟据次序相连。

4.内容要求:

班级共同讨论主题——为了被遗忘的价值,寻找创意和表达的线索,挖掘记忆中的文化残像,通过视觉构成的形式共同创造和表达这种被遗忘记忆,发现其视觉价值。

实践4学时:

课题五:

形态组合、形态构形训练

1.表达主题——向塞尚致敬。

2.组织要求:

四或五人一组为单位,确定创意组组长一名负责本课题的组织、选题、资料收集、组员分工、设计管理、制作质量监控、装裱。

3.形式要求:

(1)每个学生完成2张根据原作比例的作品,反面写上100个字的表达思想、学号、姓名。

(2)集体讨论封面和封底的样式并确定制作人员。

(3)完稿后装订成册上交,计团队总分和个人分数。

个人得分中,团队占总分40%,个人得分占60%计入成绩。

4.内容要求:

(1)形式关键词:

分解、重组、解构、机理、色彩、空间。

(2)内容关键词:

速度、力量、韵律、凝聚、裂变、震动、流逝、迅速、迟缓。

第四章形态与构成之二:

立体形态学时:

16学时(讲课8学时、实践8学时)

基本要求:

立体形态中的面形构成、体块构成、线形构成;研究平面型立体形态、曲面型立体形态、体块立体形态、线型立体形态的构成手法与训练。

重点:

平面型立体形态、曲面型立体形态的构成

难点:

线型立体形态的构成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面型构成

一、平面型立体形态的构成与手法

二、曲面型立体形态的构成与手法

第二节体块构成

一、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

二、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常用手法与训练

第二节线型构成

一、线型立体形态的构成

二、线型立体形态的构成常用手法与训练

实践4学时:

课题六:

立体积木——块体的切割和积聚,以纸张为原材料,运用剪、贴、结构穿插等方式实现平面形态立体化。

将正六面体进行几何式或自由式切割,做减法挖切后的单元形体再通过积聚构成组合成各种抽象形体。

要求切割后的形体完整(即切割后的单元形体可以还原为正六面体),组合体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步骤:

(1)在纸上画正方体六个,分别进行六种不同直线切割方案的设计。

(2)选择一种自己认为独特的切割方案画出每一个单体的分解图,并计算出尺寸。

(3).以面材为原材料,进行分解切割,重点要思考粘接方式。

(4)做成每一个单体。

(5)进行积聚组装,完成作品。

评分标准:

创意表达30%、粘接精致30%、形式美感40%。

实践4学时:

课题七:

立体形态面型、线型和体块综合构成——主题“改变”。

1.表达主题——改变。

2.组织要求:

四或五人一组为单位,由创意组组长负责本课题的组织、选题、资料收集、组员分工、设计管理、制作质量监控和组装。

3.形式要求:

(1)组员共同完成1件立体形态作品。

(2)集体讨论构思方案、能够综合面型、线型和体块三种形态,并确定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单体形态、组合方式、组合构件、组合支架、连接方式、底座等)。

(3)以立体构成为造型手法,材料不限、表现手段不限。

(4)体量:

高度不小于0.4米

4.整体评分标准:

(1)构架结构稳定,有创意30﹪

(2)装饰组件组合符合审美法则50﹪

(3)整体感20﹪

5.个人评分标准:

完稿后组装成一件作品,写明制作任务书和每个成员制作内容和任务,计团队总分和个人分数。

个人得分中,团队占总分40%,个人得分占60%计入成绩。

第五章形态与理念构成学时:

8学时(讲课4学时、实践4学时)

基本要求:

形态设计与设计理念的关系,以设计观念作为设计导向去理解形态造形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构成主义理念与形态;解构主义理念与形态。

重点:

构成主义理念、形态和实践。

难点:

解构主义理念、形态和实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构成主义与结构主义理念

一、构成主义理念与形态

二、结构主义的几何特征与组织法则

三、构成主义与结构主义手法与设计师

第二节:

解构主义理念

一、反形式与反构成

二、解构手法与形式

三、解构主义设计师

实践4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