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6071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5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献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古文献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古文献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古文献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古文献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献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古文献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献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文献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宋元明的文献学21

1、私家目录的兴起与目录内容的拓展21

2、校勘之学的日趋成熟22

3、疑古精神的高涨与辨伪之学的精密23

4、文献范围的扩展23

5、文献辑佚与史料考异学的发展24

6、版本学的萌芽24

四、清代的文献学26

1、文献整理和传统图书分类目录的集大成——《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26

2、校勘之学的发达27

3、版本之学的兴盛28

4、辨伪的成熟29

5、规模空前的辑佚30

6、清人在古文献学上的贡献31

五、百年来的文献学32

1、古文献学理论体系的创立与不断完善32

2、古文献领域的扩展33

3、辨伪学的的巨大成就36

4、校勘学理论的成熟38

5、古籍版本学研究的系统化39

6、文献注释的新格局41

7、古文献的标点和索引43

8、古文献的数字化44

(1)台湾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45

(2)《文渊阁四库全书》及《四部丛刊》电子版46

(3)中国基本古籍库47

(4)汉籍全文检索系统47

(5)国学宝典48

(6)一切传世文献电脑化资料库48

第三节古文献学与相关学科50

一、古文献学的分支学科50

1、目录学50

2、校勘学51

3、版本学52

4、辑佚与辨伪52

5、注释与索引53

二、古文献学的关联学科53

1、金石学、简帛(牍)学与敦煌吐鲁番学53

2、语言学、古代文学与历史学54

3、其他54

第二章文献目录55

第一节古籍目录55

一、《汉书艺文志》的六分法与《四库全书总目》的四分法55

1、《汉志》的分类55

2、《四库提要》的分类及其类目简析56

(1)经部56

(2)史部59

(3)子部66

(4)集部71

二、四部分类法与新分类法74

第二节文献目录类型和内容75

一、目录类型75

1、公藏书目75

2、私家书目76

3、史志目录77

二、目录的内容78

1、篇目和书目78

2、书名78

3、卷(篇)数79

4、著(撰、作)者79

5、版本80

第三章文献校勘81

第一节古籍的错误81

一、古籍的致误81

二、古籍的错误类型82

1、误(讹)82

(1)形近而误82

(2)字形的其他错误83

(3)音同音近而误84

(4)误改而误85

2、衍85

(1)形似而衍86

(2)因字义同而衍86

(3)因不明文义而衍86

(4)注文误入正文而衍86

(5)因误据他书而衍87

3、脱87

(1)因原书缺损而脱87

(2)因重文而脱87

(3)因上下文而脱88

(4)正文误入注文而脱88

(5)因误删文字而脱88

4、倒88

(1)因上下字句关联而倒89

(2)因错简错叶而倒89

(3)因不明词义文义乙正而倒89

(4)因误乙正而倒90

第二节校勘学的基本方法——校法四例90

一、前人的校勘方法与“校法四例”的产生90

二、底本与对校本91

三、校法四例92

1、对校92

2、本校93

3、他校94

4、理校96

四、从事校勘的基本要求97

第三节校勘记98

一、校记的体裁98

1、随文98

2、卷末99

3、篇末99

二、校记的撰写99

1、校记的内容99

2、校记的体例99

三、校记的作用100

第四章古籍版本100

第一节概念术语与工具书100

一、几个概念100

1、古籍与古籍版本100

2、古籍的版本与善本101

二、常用术语102

1、刻书系统102

2、书册形式102

3、版式103

三、工具书103

第二节版本鉴别105

一、版本鉴别的依据105

二、唐五代刻本及其鉴别106

三、宋(辽、金)刻本及其鉴别107

1、宋浙本及其鉴别107

2、宋建本及其鉴别108

3、宋蜀本及其鉴别109

4、辽、金刻本及其鉴别110

四、元刻本及其鉴别111

1、元浙本及其鉴别111

2、元建本及其鉴别112

3、元平水本及其鉴别113

五、明刻本及其鉴别113

1、明前期刻本及其鉴别114

2、明中期刻本及其鉴别114

3、明后期刻本及其鉴别115

4、明建本及其鉴别115

六、清刻本及其鉴别116

1、清前期刻本及其鉴别116

2、清中期刻本及其鉴别117

3、清后期刻本及其鉴别118

七、活字本及其鉴别118

八、伪本及其鉴别119

第五章文献辨伪与辑佚120

第一节文献辨伪120

一、辨伪的必要120

二、伪书出现的原因123

1、托古传道124

2、邀赏牟利124

3、争胜嫁祸125

4、避禁避嫌126

三、伪书集中产生的时期127

四、伪书的种类128

1、全部伪128

2、部分伪128

3、内容不伪而书名伪或作者伪128

4、版本伪129

五、辨伪方法129

1、前代无著录129

2、前代有著录但久佚130

3、今本来历不明130

4、题某人旧撰不确130

5、今本与前人引真书原本不符131

6、书中记事在著者身后131

7、有部分伪则全书须慎重对待131

8、书中记事与事实相反132

9、两书矛盾132

10、文体及文句132

11、社会发展133

12、思想渊源133

六、伪书的价值及利用134

第二节文献辑佚135

一、辑佚的意义135

二、辑佚方法和要求135

1、确定范围135

2、明确体例136

3、文字校勘136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第一节文献与文献学

一、关于文献学

“文献”一词,今人的解释已相当宽泛,GB中定义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根据此定义,不仅传统的纸本载体,以及纸产生以前的竹木简牍、帛书这些习惯上归入文献范围内的记录文字内容的载体形式属于文献,而且历代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摄影技术作品、影视胶片磁带录音磁带、电脑磁盘光盘等等,均属文献。

如果作为一门学问,不仅具有学科内容过于宽泛过于综合,而且有的内容与人们所理解的一般文献学相距也过远,跨度过大。

我们的课程名称中的文献,与上述定义名实并不相符,我们要讲的只是传统意义的文献,即古代以纸载体为主的文献。

文献学如果作为一门学问,确实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根据前人的说法,可以上溯到孔夫子的时代,所谓孔子修“六经”者就是。

至少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大规模整理国家藏书,就是作为学问在做,当时叫“校雠”。

从那时以来,历代从事这门学问者代不乏人,作为一门学问不断有所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方法手段,尤其是在清代,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可是真正具有“文献学”的名称,应当说历史并不长。

近代受西方学术影响,一些传统学术被冠以“×

×

学”之名,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在《四库提要》中,分别是字书、韵书、训诂,这是传统的称呼。

近代学术大师梁启超应是最先提出文献学这一概念的学者之一,20世纪20年代,他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清初史学之建设》一节中,说:

“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

”含义不是太清晰,应是指史料学,最多也只是所谓文献考证。

与他大体同时,郑鹤声、郑鹤春著《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分章包括古籍的分类、目录、校勘、编纂、翻译、版本、印刷等内容,可以看出,虽范围、分类与今天的理解并不完全相符,也未必恰当,但确实是按照一门学科在论述。

而真正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门独立学科,时间则更晚,建国以后,由于共和国的创建者毛泽东先生对于古代典籍有着浓厚兴趣,尤爱读史,提出要标点整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籍。

本身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动员国家的力量,大规模的校点整理古籍。

当时一批主要是从事历史学的学者参与此事。

工作过程中感觉到专业人才问题,前辈学者从小接受传统儒家学说教育,而经书学习是最基本的内容,其中就涉及到文字校订方面,对于古代学术整体上也比较熟悉,而新式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存在缺陷。

到50年代末,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翦伯赞等几位教授首先提出建议,为培养专业人才,应当建立文献学专业。

随后于1959年率先在北京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因专业需要,须开设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基本课程,而这些课程当时都在中文系,因此把这个专业放在了中文系,从属于汉语言文学学科,也按中文系学生要求招生,是为此专业的由来。

文革以后,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八十年代初,当时华中师院从事文献学的前辈学者张舜徽先生提出招收文献学研究生,因本人是历史系教师,从历史专业角度出发,又在历史系设置了历史文献学专业。

从此形成古典文献、历史文献两个专业并存的局面。

由于历史原因,古典文献学归属中文学科,历史文献归属历史学科,所以一般也就理解为古典文献的研究整理对象是语言文学方面的典籍文献,而历史文献主要是历史学科作为史料的文献,应当说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相当偏狭的,原来翦伯赞提出时是说:

“设置这个专业的目的是培养整理中国文化遗产的人才,主要是整理中国古典文学、史学、哲学方面的文献。

”(《光明日报》1959年7月17日)因此上述认识可以说是曲为之解。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国内高校,设置古典文献学的要多于设置历史文献学的。

其实,就文献学本身来说,是一个很宽泛的学科,研究内容很广,应有古今之别。

这一学科名称最早其实也是单指古代文献。

以古代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上很难区分古典与历史,其实看看这些年来出版的作为教材的有关著作,以及学科目录中两个学科的课程设置等,实在也差不多,过分强调学科差别,很容易造成培养上的误区,如现在中文专业、历史专业的学生,在使用古文献时,往往会出现一些由于专业造成的失误,即使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也常有这方面的问题。

这一问题其实早已被意识,关于学科问题也曾有过讨论,但尚没有一致认识。

一个主要原因是涉及到利益问题。

在国家上一次调整学科专业目录时,讨论稿第一稿、第二稿,取消了古典文献学,合并为历史文献学。

但是遭到强烈反对,某些学校及一些有名望的老先生纷纷上书建言,要求保留古典文献专业。

考虑到这些反对意见,因此在最后定稿时,仍保留了古典文献、历史文献并存的局面。

对于学科来讲,这种局面的存在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下一步怎么办,还要看发展,还需要有认识上的统一。

二、古代文献与古文献学

1、古人的文献概念

据今见典籍,“文献”一词最早见于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

夏是指历史上的夏朝,殷指殷商;

礼是指当时社会通行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杞指周初分封诸侯时为夏人的后代封的杞国,宋是为殷人后代分封的宋国,均在今河南境内;

徵是验证、证明之义。

文献二字,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