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饮食文化论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04818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饮食文化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俄饮食文化论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俄饮食文化论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俄饮食文化论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俄饮食文化论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饮食文化论文Word格式.docx

《俄饮食文化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饮食文化论文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饮食文化论文Word格式.docx

2014年3月

目录

摘要、关键词………………………………………………………………………………………1

浅析中俄茶文化差异

摘要:

茶文化是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两国茶文化各具特色,其文化内涵和饮茶习俗存在一定差异,但茶文化的地位和功能方面亦存在相同之处。

本文分别从茶的起源、茶的品种、茶的功能、饮茶方式以及茶具与茶炊五个方面对中俄两国的茶文化进行比较,从而促进中俄两国茶文化共同

向前发展。

关键词:

中国俄罗斯茶文化差异

一、俄罗斯食文化

(一)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形成

俄罗斯饮食文化(包括餐桌习俗等)是在自然的、历史的和社社会经济的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俄罗斯民族饮食的历史及其烹饪技艺等,构成了这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多少代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俄罗斯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传统和地方方言。

对罗斯托夫人来说,如果熬煮鱼汤不加西红柿,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而住在伏尔加河一代的居民则与此相反,对不加西红柿的鱼汤赞不绝口,乌拉尔人和西伯利亚人用稠李点心招待客人,而库尔斯克人对此闻所未闻。

尽管如此,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特别是二十菜肴及其烹饪技艺,由于受到东方斯拉夫人历史命运共性的影响,应当说是统一的。

从伊尔明湖到黑海,从普利皮亚特河到伏尔加河广大低于居住的俄罗斯人,

他们仍旧保持着俄罗斯基本原型的厨房炉灶,保持着使用传统的家用生活器皿和家什儿,保

持着餐桌上的习俗,保持着日常的和节假日的传统菜肴等。

(二)五大领袖:

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

在许多人印象里,俄罗斯没什么好吃的东西,最有名不就是“土豆烧牛肉”吗?

尽管俄罗斯人对吃不像中国人那么讲究,食物品种也比较少,不过他们也有独具风味的美食。

早在解放前,上海人就把纺锤形的咸面包叫做“罗宋(俄罗斯)面包”。

到了俄罗斯,才知道味道多样、外形花哨的甜面包是当茶点的,只有微咸的“罗宋面包”才是当地餐餐不离、百吃不腻的“主食”。

用这里出产的“硬小麦”和“强小麦”做出的面包非常筋道,干了也不掉渣。

至于牛奶,更是俄罗斯人的最爱。

俄罗斯的牛奶消费量接近人均每天1升,早在上上世纪,这里就把用白水而不是牛奶熬粥视为赤贫的标志。

  赫鲁晓夫曾把共产主义简化为“土豆烧牛肉”,可见俄罗斯人对土豆的钟爱。

苏联时期的外交部发言人曾引用过一句俗话:

发言越短越好,香肠越长越好。

足见他们对香肠的深情。

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有一则寓言,说的是狐狸诱乌鸦张嘴,骗走了乌鸦口中的奶酪。

由此可见,俄国人把奶酪当做美食的代名词。

(三)四大金刚:

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

如今在莫斯科,从法国的绿菜花到中国菜,从土耳其的西葫芦到西班牙的柿子椒,什么蔬菜都能买到,但是价格最低、味道最正的依然是当地产的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

用这“四大金刚”加牛肉做红菜汤,滋味醇厚,鲜香无比,喝了通体舒泰。

(四)三剑客:

黑面包、鱼子酱和伏特加

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

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朴素实诚,其传统饮食简单粗豪。

俄罗斯人早先在饮食上要求不高――量大、油重、热乎就行,黑面包加白菜汤符合这三项标准。

干体力活的壮汉一顿要吃掉两三磅面包,而干硬粗粝的面包要就着大量油乎乎的白菜汤才能下咽。

俄罗斯的黑面包外皮粗硬、口味酸咸、色如高梁面窝头。

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这是粗劣食品,一度曾把它看做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有力证据。

  其实,黑面包既顶饱又有营养,还易于消化,对肠胃极有益,尤其适于配鱼肉等荤菜。

这是因为,黑面包发酵用的酒母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

数百年前的俄罗斯人是凭经验悟得这一道理的。

从13世纪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到现在,俄军士兵的主要食粮一直是黑面包。

  最好吃的是农村里用老祖宗传下的方法烤成的面包,足有小脸盆大的面包坯送进温度均匀的俄式炉炕里文火焖烤,出炉时敲敲面包底部,梆梆响的才是上品。

旧时俄国农村里一次就做出够吃一星期的面包,这是因为做面包挺费事,光和面和发酵就要近两天。

一大缸面,用手和不得劲,色泽黑光油亮,切开香软可口而又不掉渣,这才是黑面包的上品。

由于工艺复杂,所以俄罗斯主妇都不在家里自己制做,而是每天定时上街到面包房采购新鲜的黑面包,供全家食用。

“波罗金诺黑面包”,是黑面包中的极品。

烤制这种面包有一种独特的配方,主要是在黑麦面粉中加入天然香草籽。

传说它的发明权属于莫斯科以西的波罗金诺村的村民。

1812年俄罗斯人抗击拿破仑入侵期间,波罗金诺村修道院的修女们见受伤的战士吃饭没有胃口,就想法把一些开胃健脾的草籽放进揉好的面粉里去烤面包,结果烤出来的面包颜色黑黄、奇香扑鼻,使战士们的胃口大开。

从此,“波罗金诺黑面包”便流传于世,并成为大城市食品店里价格不菲的名牌食品。

  伏特加酒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又一写照。

伏特加的直接词义是“可爱的水”,俄罗斯人对它情有独钟。

儿童妇女也统计在内,这里人均每天消费100克。

伏特加一般是40度,与白兰地和威士忌一起,同为世界三大烈酒。

不过,同威士忌在饭前加冰块苏打水浅尝辄止、白兰地在餐后细品慢啜相比,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要豪放得多,哪怕是满满干脆把脚丫子洗净了,跳进去踹。

黑面包是俄罗斯人餐桌上的主食,乍看起来颜色像中国的高粱面窝头,切成一片一片的,口感有点儿酸味,又有点咸味,中国人一般开始都吃不惯,不了解情况的人甚至以为这是粗劣食品。

其实,黑面包既能顶饱又富有营养,还易于消化,对肠胃极有益,尤其适于配鱼、肉等荤菜。

据俄罗斯朋友介绍,烤黑面包是挺费事的,光和面和发酵就得近两天时间。

做好的面包坯,放入温度均匀的俄式烤炉里用文火焖烤,出炉时面包底部能敲得梆梆响,外观一大杯也“一口闷”。

伏特加在冰镇后口味更佳,就着咸鲱鱼或黑鱼子酱喝当然好,但贪杯者无需任何下酒菜,喝一杯酒闻一下黑面包足矣。

欧洲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美食,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为上品。

鱼子酱有灰(明太鱼)、红(鲑鱼)和黑(鲟鱼)三种。

灰的口味重,红的太腥,黑的最妙。

即使在50年代,黑鱼子酱产量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对俄罗斯人来说,吃一片抹黑鱼子酱油和黄油的面包也是难得的享受。

鱼子酱(Caviar),又称鱼籽酱,在波斯语中意为鱼卵,严格来说,只有鲟鱼卵才可称为鱼子酱,其中以产于接壤伊朗和俄罗斯的里海的鱼子酱质量最佳。

并非所有鲟鱼卵都可制成鱼子酱,世界范围内共有超过20种的不同鲟鱼。

而且是俄罗斯人的餐桌上奢侈的享受,黑黑的鱼子酱在过去是皇室里的佳肴,现在是时尚人士和酷爱美食又惦记减肥的朋友的美容健康食谱。

上佳的鱼子酱颗粒饱满圆滑,色泽透明清亮。

至于配酒,最好是配香槟,尤其以酸味较重的香槟跟鱼子酱浓厚的油脂感最匹配。

就鱼子酱自身来讲,又有三六九等之分。

品质和口感超群的要数用Beluga的卵制成的鱼子酱。

品质的区分,可以从外观上进行辨别。

越是高级的鱼子酱,颗粒越是圆润饱满,色泽清亮透明。

,甚至微微泛着金黄的光泽,因此人们也习惯了将鱼子酱比喻作“黑色的黄金”。

鱼子酱含有皮肤所需的微量元素、矿物盐、蛋白质、氨基酸和重组基本脂肪酸。

不仅能够有效地滋润营养皮肤,更有使皮肤细腻和光洁的作用,所谓的肤质的“返老还童”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秘密。

二、俄罗斯饮文化

(一)俄罗斯茶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

俄国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

俄国人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人。

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

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

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

品尝之后,沙皇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

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中国人喜喝绿茶,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

有趣的是红茶在俄语是“椐拽猝擐恣?

椐学邸,直译为"

黑茶"

之所以称之为“黑茶”,似乎有合乎逻辑的道理:

一来红茶在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

从饮茶的味道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有时也加牛奶。

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

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

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搅拌后喝;

二是将且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

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也不含在嘴里,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

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当中想着糖,一边品着茶,结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

(二)俄罗斯人传统的清凉饮料---格瓦斯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饮料。

中国人推崇茶,德国人和捷克人热爱啤酒,美国人喜欢可口可乐,法国人愿喝苹果酒和柠檬水,意大利人偏好橘汁。

俄罗斯人的民族饮料则是格瓦斯。

  格瓦斯,深深的颜色,酸酸甜甜,散发出新鲜黑麦面包的香味,是不含酒精的饮料之一。

格瓦斯在俄罗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流行。

古时,人们就知道,它很解渴,能有效地恢复体力,使人精力充沛,还能帮助消化。

  传统的格瓦斯是用麦芽(黑麦芽和大麦芽)、黑麦粉、糖和薄荷做的,现在用面包,还有水果格瓦斯——用苹果、柠檬、红莓果等。

郎中和医生学者都想弄明白,为什么格瓦斯有利于健康。

有人说是禾本作物起作用,有人觉得是做面包时放的酵母,有一些人则认为是做格瓦斯添加的东西,争论至今没有停止。

看来,还是那些认为格瓦斯的所有成分都在起效是对的,它的成分有:

酵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有机酸、各种维生素、酶、矿物质。

  在过去,俄罗斯人一天也离不开格瓦斯。

在工作时、下班后、饭前饭后都要饮用。

难怪它的做法在西欧引起了好多国家的兴趣。

1975年在南斯拉夫的国际比赛上,来自莫斯科的克瓦斯得了18分,而著名的可口可乐只得了9.8分。

(三)生命之水---伏特加

俄罗斯伏特加酒起源于14世纪,其原始酿造工艺是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传入的,但当时莫斯科大公瓦西里

三世为了保护本国传统名酒——蜜酒的生产销售,禁止民间饮用伏特加酒,当时的伏特加酒只是上流社会贵族的宠儿。

1533年,伊凡雷帝开设了一个“皇家酒苑”,但不久他又下令只允许自己的近卫军饮用伏特加酒。

直到1654年乌克兰并入俄罗斯,伏特加酒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帝国时期俄罗斯传统的优质伏特加酒是用纯大麦酿造的,随着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开始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作为酿造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过滤和活性炭脱臭处理等工艺,酿成了高纯度的烈性酒---伏特加。

十数年后,这种清冽醇香,纯净透明的烈性酒点燃了整个俄罗斯。

伏特加犹如一场盛大的晚宴,使得每个俄罗斯人都流连其中。

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使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鲜明的特点。

俄罗斯人豪放勇敢,有时却不免爱走极端;

他们热情好客,有时也宣泄无度,毫无节制;

他们热爱生活,有时却消极遁世,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爱喝伏特加酒。

伏特加酒不仅是俄罗斯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它生动的反映并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