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试验操作规范Word格式.docx
《硬度试验操作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度试验操作规范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1.2.1设备需在检定有效期内,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1.2.2设备一般采用间接检定。
硬度计的示值误差不大于±
1HR。
4.1.2.3HRA、HRC标尺用的金刚石圆锥压头的顶角为(120±
0.35)°
。
4.1.2.4HRB标尺用的钢球压头,钢球直径为1.5875mm,允差为±
0.0035mm,球应抛光且表面无缺陷。
4.1.3样品制备
4.1.3.1试样表面应光滑平坦,且无油脂、氧化皮等外界污物。
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1.60μm。
4.1.3.2制备过程中,应防止加工硬化或过热对硬度性能的影响。
4.1.3.3对于用金刚石圆锥压头进行的试验,试样或试验层厚度应不小于残余压痕深度的10倍;
对于用球压头进行的试验,试样或试验层的厚度应不小于残余压痕深度的15倍。
试验后试样背面不应出现可见变形。
最小厚度与硬度关系见图1、2.
图1用金刚石圆锥压头试验
图2用钢球压头试验
4.1.4检验细则
4.1.4.1试验前根据试样选择合适的压头和试验力,用标准硬度块对硬度计作日常检测,所用硬度块的硬度值应尽量接近试验的预期硬度值。
4.1.4.2将试样放在洛氏硬度计的试验台上,检查试样与台面是否接触良好、稳妥。
4.1.4.3选好测试位置,顺时针旋转手轮,加初试验力,使压头与试件接触,直到表盘内小针指到红点。
4.1.4.4将表盘上大指针对零(HRB、HRC对B-C;
HRA对0).
4.1.4.5拉动加载手柄加主试验力,在大指针停止转动3~4s后推动卸载手柄,卸除主试验力,此时大指针回转若干格后停止,从表盘上读出大指针所指示的硬度值(HRA、HRC读外圈黑数字,HRB读内圈红数字)。
4.1.4.6逆时针旋转手轮,使压头与试样分开,调换试样位置再次测量。
共需测量四次,取后三次测量结果做为试样的洛氏硬度值。
4.1.4.7对大批量试样,按4.1.4.2~4.1.4.6步骤重复进行。
4.1.4.8处理试验结果,写明所用标尺,每个值精确到0.5HR,所得结论为“实测”。
4.1.5操作关键注意点
4.1.5.1洛氏硬度施加力时间1s~8s,保持力时间4±
2s。
两相邻压痕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4倍,并且不应小于2mm;
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的距离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2.5倍,并且不应小于1mm。
4.1.5.2更换压头后,最初两次试验结果不采用。
4.1.5.3试验后试样背面出现变形痕迹,则试验结果无效。
4.1.5.4HRA、HRB、HRC标尺的适用范围分别是20~88HRA、20~100HRB、20~70HRC。
超出适用范围的硬度值一般不采用。
4.2布氏硬度试验(GB231/ISO6506)
4.2.1环境条件要求同4.1.1。
4.2.2设备要求常用布氏硬度计为HB-3000型。
4.2.2.1设备需在检定有效期内,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2.2.2设备一般采用间接检定。
3%。
4.2.2.3符合GB/T231.2的规定,能施加预定试验力或9.807N~29.42kN范围内的试验力。
4.2.2.4压头球直径分别为10mm、5mm、2.5mm,允差分别为±
0.005mm、±
0.004mm、±
0.003mm,所有球均应抛光,并且无表面缺陷。
4.2.2.5压痕测量装置的标尺分度应能估测到压痕直径的±
0.5%以内;
测量投影区域时,其最大允许误差应为±
1%。
4.2.3样品制备
4.2.3.1试样表面应光滑平坦,且无油脂、氧化皮等外界污物,表面粗糙度不大于1.6μm。
试样表面应能保证压痕直径的精确测量。
4.2.3.2制备过程中,应防止加工硬化或过热对硬度性能的影响。
4.2.3.3试样厚度至少应为压痕深度的8倍。
试样最小厚度与压痕平均直径的关系见表1。
4.2.4检验细则
4.2.4.1接通电源,打开布氏硬度计机身后开关。
按表2选择合适的压头固定,并在“MENU”菜单中选择合适的压头和试验力,按“ENTER”键确认。
试验前用标准硬度块对硬度计作日常检测,所用硬度块的硬度值应尽量接近试验的预期硬度值。
4.2.4.2将试样放在布氏硬度计的试验台上,检查试样与台面是否接触良好、稳妥。
4.2.4.3选好测试位置,顺时针旋转手轮,加初试验力,使压头与试件接触,直到手轮与螺母产生相对滑动(即发出“咔嗒”一声)。
4.2.4.4按“START”键,试验自动进行,依次完成试验力的加载、保持、卸载。
4.2.4.5卸载恢复初始状态后,逆时针旋转手轮,使压头与试样分开,调换试样位置再次试验。
每件试样至少需3个压痕。
4.2.4.6对大批量试样,按4.2.4.2~4.2.4.5步骤重复进行。
操作完后关闭电源。
4.2.4.7用投影仪或读数显微镜测量试样表面3个压痕直径,对照布氏硬度表得出试样的3个实测硬度值。
写明所用压头及试验力,如10mm压头、29.42kN试验力记为HBW10/3000。
所得结论为“实测”。
表1布氏硬度压痕平均直径与试样最小厚度关系表
压痕平均直径
试样最小厚度(mm)
d
球直径
D=2.5
D=5
D=10
0.3
2.4
2.46
1.17
0.4
2.6
2.92
1.38
0.5
2.8
3.43
1.6
0.6
0.29
3
4
1.84
0.7
3.2
2.1
0.8
0.53
3.4
2.38
0.9
0.67
3.6
2.68
1
0.83
3.8
1.1
1.02
3.34
1.2
1.23
0.58
4.2
3.7
1.3
1.46
0.69
4.4
4.08
1.4
1.72
4.6
4.48
1.5
2
0.92
4.8
4.91
1.05
5
5.36
1.7
1.19
5.2
5.83
1.8
1.34
5.4
6.33
1.9
5.6
6.86
1.67
5.8
7.42
2.2
2.04
6
8
表2不同材料的试验力一压头球直径平方的比率
材料
布氏硬度
0.102F/D2
钢、镍合金、钛合金
30
铸铁
<140
≥140
10
铜及其合金
<35
35~130
>130
轻金属及其合金
35~80
>80
2.5
10(5或15)
10(15)
铅、锡
4.2.5操作关键注意点
4.2.5.1布氏硬度施加力时间2s~8s,保持力时间10s~15s。
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的距离至少应为压痕平均直径的2.5倍,两相邻压痕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压痕平均直径的3倍。
4.2.5.2在试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直径10mm的球体。
试验力的选择应保证压痕直径在0.24D~0.6D之间。
4.2.5.3应在两相互垂直方向测量压痕直径。
用两个读数的平均值计算或查得布氏硬度。
4.2.5.4更换压头及试验力后,需重新用标准块对硬度计做日常检测。
4.2.5.5试验后应检查试样背面及边缘,若发现试样背面出现变形痕迹或膨胀变形,则试验结果无效。
4.2.5.6整个试验期间,硬度计不应受到影响试验结果的冲击和振动。
布氏硬度试验范围上限为650HBW。
4.3维氏硬度试验(GB4340/ISO6507)
4.3.1环境条件要求同上
4.3.2设备要求常用维氏硬度计FV-300型来测量宏观硬度。
4.3.2.1设备需在检定有效期内,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3.2.2设备一般采用间接检定。
4.3.2.3符合GB/T4340.2的规定,在1~50kgf的试验力范围内施加规定的试验力。
4.3.2.4压头为顶角为(136±
0.5)°
的金刚石正四棱锥体,正四棱锥体的四个面应抛光且无表面缺陷。
4.3.2.5测量装置的最大允许误差和对压痕对角线的估测能力应符合表3规定。
表3维氏硬度计测量装置应符合的规定
对角线长度d
mm
测量装置的估测能力
最大允许误差
d≤0.040
0.0002mm
±
0.0004mm
d>0.040
0.5%d
1.0%d
4.3.3样品制备
4.3.3.1试样表面应光滑平坦,试验面上无油脂、氧化皮等外来污物,除非在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
试样表面质量应能保证压痕对角线长度的精确测量,建议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4μm。
4.3.3.2制备过程中,应防止加工硬化或过热对硬度性能的影响。
对于压痕很浅的显微硬度加工试样时应根据材料特性采用抛光/电解抛光工艺。
4.3.3.3试样或试验层厚度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1.5倍,如图3。
试验后试样背面不应出现可见变形痕迹。
4.3.3.4对于小截面或外形不规则的试样,可将试样镶嵌或使用专用支承台进行试验。
4.3.4检验细则
4.3.4.1打开电源,硬度计控制面板上“HV”指示灯亮,打开“FMAR1”软件。
正常开机后,旋转加载档位手轮,调至所需试验力。
用标准硬度块对硬度计作日常检测,所用硬度块的硬度值应尽量接近试验的预期硬度值。
4.3.4.2将试样放在维氏硬度计的试验台上,检查试样与台面是否接触良好、稳妥。
4.3.4.3选好测试位置,旋转手轮调节试验台高度,使试验面清晰成像。
4.3.4.4按下START按钮,开始打硬度。
打完硬度后,略微旋转手轮调节试验台高度,使压痕清晰成像。
4.3.4.5按下“自动读取”图标,调整对角线距离,读取硬度值。
调整试验面位置再次试验,每件试样至少需要3个压痕。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