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协议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411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45协议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645协议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645协议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645协议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645协议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45协议解析.docx

《645协议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45协议解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45协议解析.docx

645协议解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645协议解析

 

  篇一:

645-97通信协议

  645通信协议

  一、基本概念:

1、通信协议:

  数据通信协议datacommunicationprotocol亦称数据通信控制协议,或者通信规约。

是为保证数据通信网中通信双方能有效,可靠通信而规定的一系列约定。

这些约定包括数据的格式,顺序和速率,数据传输的确认或拒收,差错检测,重传控制和询问等操作。

  工业上所用协议有主动上传方式和问答方式。

2、通信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

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它的结构常用的有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结构等。

  总线结构:

连接主站与多个从站并允许主站每次只与一个从站通信的系统连接方式(广播命令除外)。

3、数据通信层:

  按iso的osi七层参考模型功用数据网的数据通信协议主要涉及前三层,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

  物理层:

规定了数据终端通信接口之间的物理接口、接口的物理和电气特性,负责物理媒体上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数据链路层:

负责数据终端之间通信链路的建立并以帧为单位传输信息,保证信息的顺序传送,具有传输差错检测功能。

  应用层:

利用数据链路层的信息传递功能,在数据终端设备之间发送、接收各种数据信息。

二、通信数据帧结构1、645协议字节格式

  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一个起始位(0)、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

(1),共11位。

其传输序列如图7。

d0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

先传低位,后传高位。

1.1、异步、同步协议

  目前,采用的通信协议有两类:

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

同步协议又有面向字符和面向比特以及面向字节计数三种。

其中,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主要用于dec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中。

  异步串行通信协议绝大多数使用起止式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1.2、通信方向

  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方式

  1.3、波特率:

  单位时间内传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以位/秒(b/s)表示,也称为数据位速率。

它是衡量串行通信速率的重要指标。

  1.4、起止式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字符包括起始位(1位、逻辑“0”),数据位(5~8位),校验位(1位、可无),停止位(1~2位、逻辑“1”)。

  字符间用空闲位(m位、逻辑“1”)表示,m可为0个。

异步串行通信前提:

  解决每位宽度问题—收/发双方约定波特率;何时字符结束(其后为空闲)—

  收/发双方需约定字符数据格式、校验位格式、停止位格式。

  时

  字符格式:

逻辑信号:

  空闲

  始

  校停

  数据

  验止

  空闲

  送/接先发收

  说明:

数据位的发送/接收顺序从低位到高位

  

(1)起始位的识别

  起始位和停止位/空闲位极性相反,停止位/空闲位后的低电平位认为是起始位。

(2)字符结束的确认

  按协议规定的数据位顺序、约定的字符格式,接收方识别完停止位后,该字符结束(其后为空闲位)。

(3)确认字符数据的正确性

  发送方:

在数据位后发送本字符的校验码;

  接收方:

接收完字符后,计算字符的检验码(校验方法已约定),并与所接收的字符校验码进行比较。

  2、645协议帧格式

  3、数据传输

  3.1、前导字节

  在发送帧信息之前,先发送1~4个字节Feh,以唤醒接收方。

3.2、传输次序

  所有数据项均先传送低位字节,后传送高位字节。

  数据传输的举例:

电能量值为123456.78kwh,其传输次序如图

  4、数据标示:

  相当于功能码,代表数据内容。

(具体内容见协议)5、数据项、数据块数据集合标识举例

  a)标识码di1di0=9010h(数据项)表示当前正向有功总电能。

b)标识码di1di0=901Fh(数据块)

  表示当前正向总电能与各费率电能集合(总  

电能,费率1、费率2费率k的电能)。

c)标识码di1di0=90F0h(数据集合)

  表示当前正向和反向有功电能。

由两项即9010h(当前正向有功总电能)和9020h(当前反向有功总电能)组成。

按本标准6.3.2.3的规定,此种标识将被视同于90FFh。

  d)标识码di1di0=90FFh(数据集合)表示当前正向有功电能和反向有功电能的集合,即表a1中从9010h至902kh中共2(k+1)项数据。

三、报文实例分析

  68111111aaaaaa68010243c30a16抄表底

  6811111111111168810643c3333333338F16回表底

  篇二:

dlt645协议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645协议)

  muti-functionwait-hourmetercommunicationprotocol

  1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

  本标准采用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使多点连接成为可能。

Rs-485接口的一般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1驱动与接收端耐静电放电(esd)±15kV(人体模式)。

1.2共模输入电压:

-7V~+12V。

1.3差模输入电压:

大于0.2V。

  1.4驱动输出电压:

在负载阻抗54Ω时,最大5V,最小1.5V。

1.5三态方式输出。

1.6半双工通信方式。

  1.7驱动能力不小于32个同类接口。

  1.8在传输速率不大于100kbps条件下,有效传输距离不小于1200m。

1.9总线是无源的,由电表或数据终端提供隔离电源。

  2链路层

  本协议为主-从结构的半双工通信方式。

手持单元或其它数据终端为主站,电表为从站。

每个电表均有各自的地址编码。

通信链路的建立与解除均由主站发出的信息帧来控制。

每帧由帧起始符、从站地址域、控制码、数据长度、数据域、帧信息纵向校验及帧结束符等7个域组成。

每部分由若干字节组成。

  帧是传送信息的基本单元。

帧格式如图2所示。

  2.2.1帧起始符68h:

标识一帧信息的开始,其值为68h=01101000b。

  2.2.2地址域a0~a5:

地址域由6个字节构成,每字节2位bcd码。

地址长度可达12位十进制数,可以为表号、资产号、用户号、设备号等。

具体使用可由用户自行决定。

当使用的地址码长度不足6字节时,用十六进制aah补足6字节。

低地址位在先,高地址位在后,当地址为999999999999h时,广播地址。

  2.2.3控制码c:

控制码的格式如下所示。

  d7=0:

由主站发出的命令帧d7=1:

由从站发出的应答帧d6=0:

从站正确应答

  d6=1:

从站对异常信息的应答d5:

保留

  d4~d0:

请求及应答功能码00000:

保留00001:

读数据00100写数据01000:

广播校时01001:

自定义协议中广播冻结电量01111:

修改密码10000:

最大需量清零

  2.2.4数据长度l:

l为数据域的字节数。

读数据时l≤200,写数据时l≤50,l=0表示无数据域。

2.2.5数据域data:

数据域包括数据标识和数据、密码等。

其结构随控制码的功能而改变。

传输时发送方按字节进行加33h处理,接收方按字节进行减33h处理。

2.2.6校验码cs:

从帧起始符开始到校验码之前的所有各字节的模256的和,即各字节二进制算术和,不计超过256的溢出值。

  2.2.7结束符16h:

标识一帧信息的结束,其值为16h=00010110b。

2.3传输

  2.3.1传输次序

  所有数据项均先传送低位字节,后传送高位字节。

  数据传输的举例:

电能量值为123456.78kwh,其传输次序如图3。

  2.3.2传输响应

  每次通信都是由主站向按信息帧地址域选择的从站发出请求命令帧开始,被请求的从站根据命令帧中控制码的要求作出响应。

  发送方

  图3传输次序图

  收到命令帧后的响应延时td:

20ms≤td≤500ms。

字节之间停顿时间tb:

tb≤500ms。

2.3.3差错控制

  字节校验为偶校验,帧校验为纵向信息校验和,接收方无论检测到偶校验出错或纵向信息校验和出错,均放弃该信息帧,不予响应。

2.3.4传输速率:

1200bps.

  3数据标识3.1数据分类

  除测量值外,本标准将计数值,最大需量发生时间,瞬时电压、电流、功率值等归为变量类,将日历、时间、用户设置值、电表的特征字、状态字、费率时段等当为参变量类。

3.2数据标识结构及编码

  电表中有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属性的数据。

本标准采用四级树状结构的标识法来表示这些数据。

用2个字节的4个字段分别标识数据的类型和属性,这2个字节为di1和di0,4个字段分别为di1h、di1l、di0h和di0l,其中di0l为最低级标识字段,di1h为最高级标识字段。

用di1h标识数据的类型,其标识如下:

  1010最大需量1011变量1100参变量

  1110

  自定义协议1111保留

  用di1l、di0h、di0l标识数据的不同属性时,对于电能量和最大需量数据,由于其具有多个属性,如时域性(当前值,上月值,上上月值等)、分类属性(有功、无功)、供电方向属性(正向、反向)、费率属性(总量、不同费率的量)等,它们的标识如下:

  3.2.3按照本标准数据的分类,最大需量发生的时间属变量类,考虑到数据终端读取数据的方便,将其与相应的最大需量以相同的编码、不同的类别代号(a、b),单独列在表a3中。

其他属于变量、参变量的各类数据的标识编码在表a4、a5中给出3.3数据集合3.3.1概述

  数据标识码标识单个数据项或数据项集合。

单个数据项可以用附录a中对应数据项的标识码唯一的标识。

当请求访问由若干数据项组成的数据集合时,可使用数据块标识码和数据集标识码。

3.3.2数据项、数据块和数据集合3.3.2.1数据项

  反映电表中某一时空量和数字量的若干edbcd码,如附录a序号1中9010h表示当前正向有功总电能,格式为xxxxxx.xx(kwh)。

3.3.2.2数据块

  数据标识符中由标识字段di1h、di1l、di0h,而di0l取值不同[0,1,2,…,k(k为可能的最大取值)]的各连续数据项组成的一组数据,称数据块。

数据块的标识特征为di0l=1111b。

3.3.2.3数据集合

  由1个或多个数据块构成一个数据集合。

在数据标识符中,较高级标识字段di1h、di1l、di0h

  标识为1111b或11b时表示一个数据集合,代表该字段所有可能的取值范围与其下以及标识字段的多个数据块所组成的数据集合。

此时不论其下一级标识字段为何值,均视为数据集标识,即11b或1111b。

(附录a中标出了集合命令的则有,未标出的则没有)

  数据传输时组成数据集的各数据块之间用分隔符aah分隔,两个连续的数据块分隔符表示一个空数据块。

如图4所示数据集合中包含四个数据块,其中数据块1有m1项数据,数据块2有m2项数据,数据块3为0项,数据块4有m4项数据。

3.3.3数据集合标识举例

  a)标识码di1di0=9010h(数据项)

  表示当前正向有功总电能。

b)标识码di1di0=901Fh(数据块)

  表示当前正向总电能与各费率电能集合(总

  电能,尖峰费率、峰费率、平费率、谷费率的电能)。

c)标识码di1di0=90F0h(数据集合)

  表示当前正向和反向有功总电能。

由两项即9010h(当前正向有功总电能)和9020h(当前

  反向有功总电能)组成。

按本标准3.3.2.3于90FFh。

d)标识码di1di0=90FFh(数据集合)

  表示当前正向有功电能和反向有功电能的集合,即表中从9010h至9024h中共10项数据。

  4.应用层4.1读数据

  4.1.1主站请求帧

  功能请求读数据控制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