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考研 保研 试卷 企业管理 管理学原理2004答案.docx
《南京大学 考研 保研 试卷 企业管理 管理学原理2004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学 考研 保研 试卷 企业管理 管理学原理2004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管理学原理适用专业:
企业管理
试回答下述问题(每题30分,共150分)
1.有人认为,企业在经营活动的组织中不仅应“市场导向”,而且应“导向市场”。
你是如何认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的?
请介绍并论证你的观点。
2.有人认为,“层级组织(或称”科层组织“)是现代企业组织的基本特征”,“网络”只能补充、而无法替代企业组织中的“层级”。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试结合对上述观点的评价,分析层级组织的特征、优点、局限性及其克服。
3.关于人性的假设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X假设和Y假设。
请问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对领导方式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这两种人心假设通常在什么样情况下可作为适用的管理理论?
4.何谓工作团队?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工作团队?
高绩效团队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5.知识工作者与一般劳动者相比在哪些方面有明显差异?
如何根据这些异来有效地激励知识工作者?
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南京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管理学原理适用专业:
企业管理
试回答下述问题(每题30分,共150分)
1.有人认为,企业在经营活动的组织中不仅应“市场导向”,而且应“导向市场”。
你是如何认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的?
请介绍并论证你的观点。
答:
我同意这种观点。
市场是指根据企业核心产品和业务参与竞争的经济行业和领域,是受价值规律决定的一个无形的空间,是一个行业主导产品和业务需求、供给的总称。
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是变化的,市场的情况也是不断变化的,故而企业与市场的关系随之也就是时时变化的,所以它是个一直需要讨论和关注的问题。
基于这一判断,分析如下:
(1)企业与市场有着密切关系。
这种密切关系在大企业、小企业,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把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比喻为舟与海的关系。
市场是海,企业是舟,市场之海是既载企业之舟又覆企业之舟,关键就在于企业之舟是否识水性,对市场之海的潮涨潮落、浪高浪低有所认识,并由此决定是被载还是被覆。
说明企业必须十分关注和重视市场,没有市场的企业,生产经营和生存都会面临严峻的局面。
①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上的优势,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另一方面要强化和改善销售手段,把销售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企业和产品品牌建设,以品牌效应进一步促进销售业务的开展。
③企业品牌建设既是销售工作(即市场)的需要,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要制定企业品牌战略计划、规划,有目的性地开展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传媒。
(2)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既要“市场导向”,又要“导向市场”
①企业首当其冲要做的是必须了解政策,政策是政府意志的体现,政策是指南针,是经济政策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大环境和参与市场的游戏规则。
所以企业需要特别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并充分运用好政策这一公共资源。
但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地认识到,由于政策具有共享的特性,这样,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企业在用好政策资源上一比高下的问题。
这是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这就是说,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是企业处理自己与市场关系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把这一基础性的工作
认真做好。
在这个基础上站稳脚跟,也就可以进一步有根据、有目标、有成效地解决好它与市场关系的众多具体问题了。
②企业要“市场导向”。
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的催化场所,也是企业命脉之所系,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枯荣。
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一要抓好内部的各项工作,诸如观念、科技、机制、金融、环境、管理等的创新,二要时刻关注市场情势。
企业只有时刻关注市场情势,掌握市场的脉搏,明了需求的变动趋势和市场走向,才可能实现既有产品又有市场,既有生产的始端又有效益的终端。
这要求企业要巩固原有的产品链,同时要延伸原有的产品链,三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适应市场变动。
为此,企业需要研究潜在的市场未来的市场,实行破坏中的创造,量变后的质变,以求掌握市场先机。
就是说,市场的研究需要深化也必须深化,不仅要掌握现在,而且要把握未来,不只是了解表面的情势,还得看到市场深层的脉动等等。
另外,还需要同时对市场予以细化和分层。
同样的市场信息在不同企业的手里之所以会有不同的价值,原因就在于是否把信息向内外两个方向进行了必要的延展,掌握其实质,看出其价值,并予以运用,才有利于市场的拓展。
市场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市场有现成的市场与潜在的市场之别,以及现时的市场与未来的市场之别等等,市场需要时时关注,不断深入研究。
③企业要“导向市场”。
企业要积极创新,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地位。
企业不是有了市场就够了,还必须争取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事实上,所谓企业生产经营的做强做大,归根结底是要看其市场的表现怎样,市场份额占有的大小多少,只有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才是在做大,只有占有的市场份额牢不可摧才是在做强。
企业需要看到,现在,任何现存的市场份额都不是安全的,任何一种产品的寿命都不是无限的。
产品的发明,技术的发明,催促着市场的再发现和再发明。
创新会摧毁和改变每个企业原有的市场占有份额。
捕捉和反馈市场信息,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动,并据此及时地做出企业生产经营的正确决策,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动地适应和适宜于市场,只有这样,企业才是积极地面对市场的。
④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例如,应当说,我国的“入世”,为企业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国际市场;又如,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明确目标,也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国内市场,让企业可以大有作为。
市场情况的这些巨变,一方面表明,企业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有了更好的客观条件,可以把自己的事业做强做大。
但另一方面,在市场扩大的同时,由于不只是要面对国内竞争,还要面对国际竞争,这样一来,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就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而且市场进入的门槛也提高了。
也就是说,“入世”并不是万事大吉,它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和我国的企业有着两个方向上的影响。
就国内市场来说,同样要求企业有种积极的姿态,不可仅看到有利的一面。
事实上,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市场固然是公共的客观的,但它能为谁所用,关键在于谁得先机。
也就是要求企业在与市场打交道之前,必得认识它,了解它,熟悉它,预测它,并能动地发掘它,无论企业是进入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是这样。
既然如此,这也就要求企业需要也应当做好市场的研究和开发,把握机遇,面对挑战。
总之,企业在与市场的关系上,要力求使自己处于主动和超前的地位,为此,就得研究市场,发现市场,挖掘市场,预测市场,并实现市场的占有和拓展,做到既“市场导向”,以“导向市场”,以此来保持企业于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有人认为,“层级组织”(或称“科层组织”)是现代企业组织的基本特征,“网络”只能补充而无
法替代企业组织中的“层级”。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试结合对上述观点的评价,分析层级组织的特征、优点、局限性及其克服。
答: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网络型组织结构是一种只有很精干的中心机构,以契约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为基础,依靠外部机构进行制造、销售和其他重要业务经营活动的组织结构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向网络型组织转化,在网络组织中,管理当局可以采取迅速的行动,利用新技术,开发新市场。
因为它在需要的时候去“租用”人员,制造设施及服务,而不是自己“拥有”这些。
鉴于网络组织的灵活性,所以未来组织可能是一种网络组织。
“网络”可能替代企业组织中的“层级”。
(1)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贡献是在《社会和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科层组织理论,由此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
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才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
科层组织的特征表现在:
①实现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一职位或成员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种权力和责任作为正式的职责使之合法化。
②把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责权分明、
层层控制的等级制度。
个人的等级取决于他在履行与其职位相适应的责任时所能行使的合法权利。
为了保证秩序和职责分明,每个人只向其直接上级报告。
在这个体系中,各级管理人员不仅要向上级负责,而且要对自己的下级负责,下级应服从命令。
③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用以保护各个层次及各个成员的协调活动。
④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只根据制度办事。
⑤人员的作用,应完全根据职务上的要求,公开考选,合格方可使用,务使每一个职位的人员均能称职。
⑥明文规定升迁和俸给制度,必须以人员的服务年资或工作成绩为标准,由上级主管规定。
(2)层级组织的优点:
①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②这种组织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形式,能适用于各种行政管理工作及当时日益增多的各种大型组织。
③它使工作秩序井然有序,也能使组织摆脱任人唯亲、专横武断、歧视、暗中行贿等弊病。
(3)科层组织的局限性:
①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受法规制度约束,容易形成轻重倒置的错觉,往往把法规视为目标,而置组织目标于不顾。
②科层组织过分重视形式,下级没有主动性、创造性,易使组织僵化,缺乏适应情境变化的弹性。
(4)为了克服科层组织的局限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促使组织结构扁平化,使信息沟通更加便利,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创建学习型组织。
通过在组织中进行系统思考、超载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促进企业的发展。
③采取系统的、应变的观点,使组织结构随时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
④采用任务小组和委员会结构作为附加设计手段。
任务小组结构是一种临时性结构,是机械型结构的附加设计手段。
其设计用来达成某种特定的、明确规定的复杂任务。
它涉及到许多组织单位人员的介入,它可以看作是临时性矩阵的一种简版。
任务小组的成员一直服务到目标达成为止。
然后,任务小组解散,其成员转换到另一任务小组,或者回到他们永久隶属的职能部门,或者离开组织。
委员会结构将多个人的经验和背景结合起来,跨越职能界限地处理一些问题的另一种设计选择。
委员会可以是临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的。
临时性委员会通常等同于任务小组。
永久性委员会与任务小组一样,都可以促进各种投入的统一,但前者更具稳定性和一致性,在这一点上又与矩阵结构相似。
然而,委员会只是一种附加的设计。
委员会的成员长久地隶属于某一职能部门,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聚在一起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或做出最终决策;协调有关的活动;或者监控项目的进行。
因此,委员会是将各职能部门的投入聚合在一起的一种手段。
通过上述这两种附加的设计可以增加科层组织的灵活性。
3.关于人性的假设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X假设和Y假设。
请问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对领导方式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这两种人性假设通常在什么样情况下可作为适用的管理理论?
答:
X假设和Y假设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关于人性的假设,在此基础上他
又提出了相关管理方法的管理理论。
把在X假设下的传统管理观点称为X理论,在Y假设下的一种新的管理观点称为Y理论。
(1)X假设及其对领导方式的影响
X假设对人性的假设如下:
①一般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的,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②人生下来就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
③大多数人缺乏进取心,怕负责任,没有雄心壮志,宁愿被人领导。
④人们都趋向保守,安于现状,把安全看得高于一切。
⑤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问题需要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⑥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或他人的影响,做出一些不适宜的举动。
X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