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标准化隧道工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210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1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标准化隧道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施工标准化隧道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施工标准化隧道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施工标准化隧道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施工标准化隧道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标准化隧道工程.docx

《施工标准化隧道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标准化隧道工程.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标准化隧道工程.docx

施工标准化隧道工程

1一般规定

1.1隧道工程施工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1.2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进行设计交底和全面现场调查、核对后,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3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均应加强隧道控制点的复测和地质复核工作,并根据地质预报、现场地质调查和监控量测信息实施动态管理。

1.4隧道施工开挖、初喷、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环节衔接应合理、紧凑,确保各工序连续均衡、整体推进。

1.5隧道施工必须保证洞内空气质量良好、设施完善、照明充足、道路平整。

凡独头掘进超过150m的隧道必须安装临时通风设备,通风口距掌子面15m左右,施工期间全时段通风。

1.6隧道施工洞口值班人员、特长隧道洞内视频监控系统值班人员应确保24小时坚守岗位。

进洞施工人员全部配备识别卡、佩戴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否则不得入洞;进出洞口所有人员严格实行登记制度。

隧道开挖过程中,应设置直径不小于80cm的逃生和救生管道。

施工期间应根据隧道的地质情况做好预防塌方、冒顶、涌水的紧急处理预案,并预备紧急情况下所需必要的设备和材料。

1.7工程完工时,严禁衬砌及所用附属设施侵入建筑限界。

 

2施工准备

2.1技术资料准备

2.1.1在开工前,应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和现场核对,并熟悉设计文件内容,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请设计变更,并做好设计技术交底。

2.1.2完成试验室临时资质申报和材料的招标工作以及砼配合比的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报批。

2.1.3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在28天内完成导线、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测量工作,并做好各桩点的保护措施直到工程竣工。

2.1.4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协议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场地布置及临时工程的准备情况、主要施工人员、设备、机构设置、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材料及机械设备的上场供应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划分、工区划分、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工艺及质量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的各项保证体系和措施。

选择施工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结合隧道长度、断面、结构类型、工期要求、施工技术力量、安全生产、机械设备、材料、劳动力组合等情况合理确定,并依此编制进度计划。

2.1.5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

施工单位应按照《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规定,在工程开工前将本项目《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表》书面报送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工程内业资料编制的依据之一。

2.1.6总体开工报告

开工前应向总监理工程师报批,主要内容包括:

施工机构、质检体系、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劳动力安排,材料、机械及检测仪器设备进场情况,水电供应,临时设施的修建,施工方案准备情况等。

2.1.7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前14天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其内容包括:

施工地段与工程名称;现场负责人名单;施工组织和劳动力安排;材料供应、机械进场等情况;材料试验及质量检查手段;水电供应;临时工程的修建;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

2.1.8第三方检测

“第三方监测”制度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

项目业主应在工程开工前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展“第三方监测”工作,宜进行公开招标。

对地质条件复杂、特长隧道以及在洞口段和地质构造带等典型段落应同时委托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2.2作业条件准备

2.2.1弃渣场、自办料场、炸药库的设置

⑴隧道施工前应详细调查,和业主及当地政府配合,选择出渣运输方便、距离短的场所作为弃渣场,场地容量应容纳隧道弃渣量。

不得占用其他工程场地和影响附近各种设施的安全;不得影响附近的农田水利设施,不占或少占农田;不得堵塞河道、沟谷,防止抬高水位和恶化水流条件。

⑵当隧道开挖弃渣强度指标符合建材要求时,应建碎石场充分利用隧道弃渣。

加工碎石设备应采用带除尘装置的反击碎石机并有配套的联合重筛分设备,喷射砼用的小碎石应采用锤击式破碎机加工。

日产量在100m3以上时宜配置自动或半自动水冲洗设备,以提高碎石质量。

⑶炸药库应选在远离人群居住,经公安部门批准,已办理相关手续,距离洞口不小于500m的地方。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月循环进尺核定炸药库库容量。

雷管库和炸药库必须分开建造,两者间距不得少于30m,库房四周进行全封闭,且安设防雷击,防热及警报系统,其设施必须符合公安部民用火工品管理条例。

2.2.2材料的采备

⑴隧道施工前应做好水泥、砂石料、钢筋(材)、外加剂、防水板、透水管等各项材料的招标定购工作,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材料供应计划;特别是做好隧道前期施工支护所需材料的采购工作,如:

水泥、中(粗)砂、小碎石、速凝剂、钢纤维、钢筋等材料以及早强锚固药卷、钢拱架成品、半成品等。

⑵材料采购应严格按材料招投标程序进行,选择供应能力强、质量合格、价格优惠的供应厂家。

⑶材料进场前严格进行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试验合格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场;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

2.2.3组织机械设备进场

⑴隧道前期上场的机械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土石方施工设备:

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和自卸汽车等;

②隧道开挖及出渣运输设备:

凿岩机、台车(架)、装载机、大吨位自卸汽车等;

③隧道支护设备:

湿喷机、管棚钻机、注浆机等;

④混凝土施工设备:

砼搅拌机、配料机、砼运输车、捣固设备、衬砌台车(模板、拱架)等;

⑤钢筋(结构)加工设备:

钢筋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电焊机等;

⑥风、水、电供应设备:

内燃空压机、电动空压机、水泵、(变频高压供水装置)、变压器、发电机等。

⑵机械设备应本着性能优良、配套合理、工效高的原则配备,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分阶段、分期组织上场,以满足施工需要。

⑶隧道二衬模板台车,在隧道工程开工后1个月内必须进场组装完成。

2.2.4组织施工队伍进场

隧道施工的钻爆、运输、支护、模筑衬砌等作业均宜安排专业化队伍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水平等制定详细的劳动力计划,及时组织上场,以满足施工需要。

2.2.5材料样品及有关技术条件资料应列入建设档案备查。

2.3施工测量

2.3.1隧道施工测量是隧道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隧道开挖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使衬砌结构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控制点、基准点、水准点的交接和符合工作,通过三角网或精密导线网对各点进行校核,以确保隧道施工精度。

⑴隧道洞口测量所必须的基准点数量

为了把隧道位置在现场标出,并由此确定其他结构物的精确位置,应设置洞口及辅助坑道口附近的基准点。

洞外控制测量应每个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和两个水准点。

除洞口附近基准点外,还必须设置隧道中心线,方向桩是中心线的基线,只要地形条件许可,应按尽可能长的间距设置方向桩。

⑵洞口附近基准点精度

洞口和辅助的基准点应同时测量确定,精度应考虑隧道误差的容许值及洞内侧量精度和洞外、洞内测量误差分配而确定。

⑶设置基准点测量方法的选择

选择测量方法除考虑精度要求外,还应根据地形条件、隧道规模、施工方法等选用适当的施工方法。

一般对于地形简单的短隧道采用中心线直接测量或导线测量,对于地形陡峭而隧道又长的情况采用三角测量或GPS法,处于中间条件时,可混合采用上述各种测量方法,高程采用水准测量,即使利用国家水准点,也必须求出洞口的相对高差。

2.3.2隧道贯通误差测定及调整

公路隧道洞内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上的极限误差规定见表2.3.1,控制测量精度以中误差衡量。

最大误差(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2倍。

由测量误差引起在贯通上产生贯通误差的影响值,应不大于表2.3.1的规定。

贯通面上贯通误差影响值的分配表2.3.1

测量部位

横向中误差(mm)

高程中误差

两开挖洞口间长度(m)

<3000

3000~6000

洞外

45

55

25

洞内

60

80

25

全部隧道

75

100

35

注:

设有竖井的隧道,应视施工条件按误差分配原理另行计算各测量部位对贯通面上的横向误差,不适用本表的规定。

⑴贯通误差的测定

①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时,在贯通面附近定一临时点,由进侧的两方向同时测量该点的坐标,所得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垂直的方向上,得出实际的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再至镜于该临时点测求方位角贯通误差;

②采用中线法测量时,应由测量的相向两方向分别向贯通面延伸,并取一临时点,量出两点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得出该隧道的实际贯通误差;

③水准路线由两端向洞内进行量测,分别测至贯通面附近的同一水准点上,所测的高程差值即为实际的高程贯通误差。

⑵贯通误差调整

①采用折线法调整直线段隧道的中线;

②曲线段隧道,根据实际贯通误差,由曲线的两端向贯通面按比例调整中线;

③采用精密导线测量延伸中线时,贯通误差用坐标增量平差来调整;

④进行高程贯通误差调整时,贯通点附近的水准点高程,采用由进口分别引测的高程平均值作为调整后高程。

 

3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3.1洞口工程

3.1.1施工条件

⑴隧道进出口联测已完成,且贯通误差符合规范要求;测放出进洞控制桩,并保护良好;边、仰坡坡开挖边线、明暗洞交界里程等测量放样已按规范完成。

⑵对洞口情况已进行了详细调查,如洞口的地形情况,有无不良地质或偏压;植被分布情况;征地拆迁情况,对地表沉降要求严的构筑物分布及结构特点;洞口及附近的地表水系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洞口地表有无泉眼出露,地下水分布情况,对围岩的影响程度,洞口土体含水量、塑性指数等原始参数等。

⑶洞口范围内的涵洞等相关工程施工情况满足隧道正常施工条件。

对不稳定的洞口边坡已进行处理。

⑷洞顶截水沟已完成,并设置了必要的临时排水措施,永临结合,初步形成畅通的洞口排水系统。

⑸洞顶沉降观测点、基点已布设完成,并取得第一组数据。

⑹洞口开挖及进洞方案已报批,并有应急情况下的预案。

⑺锚喷支护用材料已到位;劳力、机具已到位,具备施工条件。

3.1.2工序划分

本项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工序:

洞顶截水沟开挖、砌筑;洞口其他排水工程;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及成洞面临时防护;洞口套拱、管棚棚架式体系等辅助进洞措施施工。

3.1.3施工程序

 

图3.1隧道洞口超前小导管进洞施工方案

图3.2洞口开挖施工程序图

图3.1、图3.2(以某隧道超前小导管辅助进洞措施为例)。

洞口套拱+超前小导管棚架式体系是洞口山体坡脚切方后保证坡脚稳定的重要措施。

当洞口地质很差且覆盖层很薄时,采用超前长管棚预支护,洞口设C25砼套拱,稳定坡脚并兼做管棚导向墙;当洞口围岩情况好时,洞口套拱等辅助措施可予取消。

3.1.4施工要点

3.1.4.1洞口排水工程施工

⑴洞顶截水沟是洞口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防止表水渗入开挖面影响成洞面稳定。

施工时,除严格按规范施工,还须用粘土将洞口顶部地表的凹坑填平或喷砼填平,使其排水顺畅,并接入两侧路基边沟内,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⑵反坡施工洞口,施工期间洞口设渗水盲沟,并将两侧排水沟于洞口部位设浆砌片石隔墙和洞外隔离。

3.1.4.2洞口土石方开挖

⑴隧道进洞坚持“零开挖”原则,杜绝对山体的大挖大刷,在确保隧道洞口安全前提下与周围环境自然、协调。

隧道设计时进出口应置于稳定的山坡上,尽量避免设在:

岩层松散、风化较为严重、滑坡、堆积体位置;岩层破碎、容易产生坍塌、落石位置;受洪水、泥石流威胁位置。

隧道进出口应避免与等高线小角度相交,尽量与等高线正交或大角度斜交,减少由于路线走向原因造成的进出口偏压。

⑵隧道洞口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