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154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docx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docx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作者:

————————————————————————————————日期:

 

第6章劳动关系管理

1.简述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平等协商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的内容。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职工代表大会是由企业职工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拥有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和推荐选举权。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民主协商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两种主要的、并行不悖的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民主管理的组织参与的具体表现。

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享有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权力。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形式:

组织参与(间接)、岗位参与和个人参与(直接)。

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与合同规范协调劳动关系运行的制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职工民主管理是由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各自的单方行为所构成,表现为职工意志对企业意志的影响、制约与渗透,企业意志对职工意志的吸收和体现。

合同则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双方行为,他们的意志协调表现为经平等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各自均应遵守的合同规范。

(2)职工民主管理是一种管理关系中的纵向协调,而合同规范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则属于当事人之间的横向协调。

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与协调劳动关系运行中特的功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职工民主管理是一种自我协调或内部协调的方式,而劳动争议仲裁则是一种外部协调方式;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是一种群众自治的活动。

(2)职工民主管理是在劳动关系运行中的自行协调和事前协调,预防劳动争议;而劳动争议处理则是事后协调,其目的是解决劳动争议。

平等协商制度的内容:

与职工代表大会同时是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

平等协商是劳动关系双方就企业生产经营与职工利益的事务平等商讨、沟通,以实现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达成一定协议的活动。

与集体协商的主要区别:

主体不同、目的不同、程序不同、内容不同、法律效力不同、法律依据不同。

包括民主对话、民主质询、民主咨询三种方式。

信息沟通制度的内容:

属于正式沟通。

企业内的信息沟通渠道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两种。

(1)纵向信息沟通:

根据企业的责权分配的管理层级结构,建立指挥、命令,执行、反馈信息系统:

下向沟通和上向沟通。

(2)横向信息沟通:

根据企业组织内部依据具体分工,在同一级机构、职能业务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

(3)建立标准信息载体:

建立标准劳动管理表单(统计表、台账等);汇总报表(工作进行状况汇总报表和业务报告);正式通报(准确);例会制度(双向)。

2.简述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和目的,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程序。

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5个方面)

(1)薪酬:

薪酬是决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不仅能满足员工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而且还是公司对员工所做贡献的尊重。

(2)工作:

工作本身的内容在决定员工工作满意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影响满意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作的多样化和职业培训。

(3)晋升:

工作中的晋升机会对工作满意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它会带来管理权力、工作内容和薪酬方面的变化。

(4)管理:

员工满意度调查在管理方面,一是考察公司是否做到了以员工为中心,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是否和谐;二是考察公司的民主管理机制,也就是说员工参与和影响决策的程度如何。

(5)环境:

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线、噪声、清洁状况以及员工使用的工具和设施,极大地影响着员工的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1)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

(2)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3)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

(4)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5)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程序

(1)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可以分为生产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等。

对人员还可以进行更细的分类,调查对象的确定与调查方法的其他内容要相互协调。

(2)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调查项目)。

根据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内容,包括薪酬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组织机构及效率、管理行为方式、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员工发展等。

(3)确定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问卷一般分为目标型和描述型。

目标型调查法:

提出问题,设定若干答案,被调查对象答题。

选择、正误、序数表示法。

描述型调查法:

确定性提问和不定性提问两种。

(4)确定调查组织。

内部管理人员会相关咨询公司专家。

组织内部自我进行调查,调查前必须进行培训,充分理解调查意义,科学设定调查问题、明确调查问题的含义,并对调查进行指导。

专业调研公司的优势在于专业程度高、员工配合较好、调查结果的分析客观程度高。

(5)调查结果分析。

汇总调查问卷,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判断组织员工满意的总体水平,概况组织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对策建议。

(6)结果反馈。

前期调查过程中完成的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反映,最终形成的调查结果也可以自上而下,根据不同对象逐层地进行相关信息的反馈,以激发日后员工参与此类工作的热情,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7)制定措施落实,实施方案跟踪。

企业决策者和部门等不同层面根据满意度调查反馈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加以落实。

作为调查的组织者,应该设计相应的跟踪方案,对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测满意度调研的实际效果。

3.简述进行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制度系统设计的内容,员工沟通的程序,降低沟通障碍和减少干扰的方法。

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制度系统设计的内容

(1)信息需求分析:

不同的劳动管理层次需要信息不同,战略规划、管理控制和日常业务管理三种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决策。

(2)信息收集与处理:

信息收集、检查核对、信息加工、传输。

(3)信息提供:

再加工以信息需求在需要的形式提供给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

员工沟通的程序:

完整的员工沟通包括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沟通渠道、信息接受者等要素。

具体程序如下:

(1)形成概念。

第一步是信息发送者想要传输什么信息,即形成、确定概念或思想。

如形成某项管理指令或某项要求。

(2)选择与确定信息传输的语言、方法和时机。

语言是指以何种符号表现信息内容以之作为桥梁传输给信息的接收者,比如词语、表单、统计数字;传输方式必须与信息语言、传输内容相对应,比如报告、座谈、咨询,信件等;选择传输时机以使接收者在最恰当的时间接收信息,避免信息沟通的阻碍和干扰。

(3)信息传输。

通过选择并确定的传输方式、时机实施信息的传输,即发送信息。

(4)信息接收。

信息发出者将信息借助一定的信息传输手段、利用一定的信息传输方式发送给信息接收者。

(5)信息说明、解释。

信息传输过程中形成或建立信息说明或解释机制,使信息接收者正确理解与认识信息的含义。

(6)信息利用。

信息接收者利用信息以实现信息发送者传输信息的目的。

(7)反馈。

根据传输信息的性质,以及信息传输所要实现的目的,信息传输者选择与确定信息反馈形式以及反馈渠道。

降低沟通障碍和减少干扰的方法

(1)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

管理者和员工都树立。

(2)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

企业的价值观以良好沟通为特色。

(3)员工沟通不能独立于员工性格特点而孤立存在,员工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交往习惯等多种人格特征都可能形成沟通障碍。

下向沟通中管理人员必须准确的理解信息的含义;上向沟通中积极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反映情况,建立合理的沟通层次,减少因层次过多造成对信息的过滤和失真。

(4)注意沟通语言的选择。

必须注意沟通语言、符号的适应性与准确性;可以借助图像进行沟通的场合尽可能使用图像;借助行为了解信息,适当运用体态语言;标准管理表单设计科学、合理。

4.简述劳动标准的含义和构成,工作时间与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种类和内容。

劳动标准的含义: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标准是对劳动过程、劳动关系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等方面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作出的统一规定。

(2)劳动标准的制定主体具有多样性。

(3)劳动标准的制定以劳动领域的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的发展及其实践经验为基础。

(4)劳动标准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5)劳动标准的作用方式具有多样性,且强制性与非强制性并存。

(6)劳动标准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和效力范围。

劳动标准的构成

(1)横向结构:

按照劳动标准的对象分类可以划分为就业、劳动关系、工作条件、劳动报酬、职业技能开发、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劳动福利、劳动行政管理等项标准。

(2)纵向结构:

按照劳动标准适用的层次划分为:

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劳动标准。

(3)功能结构:

按照劳动标准的功能划分为:

基础类、管理类、工作类、技术类和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标准。

工作时间的概念

工作时间又称法定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履行劳动给付义务,在用人单位从事工作或生产的时间,即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必须用来完成其所担负工作的时间。

工作时间的法律范围包括以下工作时间形式:

准备和结束的时间、实际完成工作和生产的作业时间、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工艺中断时间、劳动者依法或单位行政安排离岗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连续从事有害健康工作需要的间歇时间。

工作时间的种类包括:

标准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计件工作时间、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不定时工作时间。

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

延长工作时间是指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工作的称为加班,超过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的延长工作时间的称为加点。

允许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条件有以下几个:

下述情形延长工作时间不受约束。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内不能间断的;必须利用法定节假日、公休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完成国防紧急生产任务或其他关系到重大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紧急生产任务;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等。

5.简述各类标准工作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主要措施。

各类标准工作时间的计算方法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制度工作日为250天;季制度工作日为62.5天;月制度工作日为20.83天;年制度工作工时为2000;季制度工作工时为500;月制度工作工时为166.67。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

日工资=月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主要措施

(1)条件限制。

由于生产经营需要,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可以延长。

(2)时间限制。

每日不超过1小时,最多不超过3小时,每周不超过36小时。

(3)报酬限制。

工作日时间以外150%;休息日200%;法定节假日为300%。

(4)人员限制。

怀孕7个月以上和哺乳期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安排。

6.简述最低工资的含义,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的方法,以及最低工资给付与工资支付保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最低工资的含义

国家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劳动者在法定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的方法:

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

(通用方法)

(1)比重法:

贫困户人均生活费用指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一个调整数。

(2)恩格尔系数法:

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