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强排泵站养护管理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110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时强排泵站养护管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临时强排泵站养护管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临时强排泵站养护管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临时强排泵站养护管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临时强排泵站养护管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时强排泵站养护管理方案.docx

《临时强排泵站养护管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时强排泵站养护管理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时强排泵站养护管理方案.docx

临时强排泵站养护管理方案

 

临时泵站养护管理方案

 

编制:

审批:

 

一、编制依据

《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68-2007。

应急度汛临时强排泵站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过程文件资料。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现已进入汛期,可能出现强降雨,为防止、水流倒灌,届时需关闭南北两端节制闸,如此也阻断了排水渠道。

为保证强降雨时排水功能,确保副中心正常排水,在南北两端分别设置临时强排泵站进行应急排水。

两端临时泵站根据所在位置分别命名为:

临时泵站、临时泵站。

在水系景观工程建设完成、具备汛期排水功能后(明年汛前完成),再将临时强排泵站拆除。

2.2排水现况

根据此前排水设计,即《排水工程》设计所示:

现况部分将被废弃,填埋范围是现况大街至现况老堤路,北端大街至减河及南端老堤路至段暂时保留。

办公区排水分为南北两个分区:

北区:

政务中心临时雨水排除下游为北端保留的现况,东大街以北区域沿临时道路敷设雨水管道,按下游分四条雨水管道,其中三条雨水管道由南向北下游接入大街现况WxH=2000x1500mm雨水方沟和D=2200mm雨水管道,经现况雨水管沟排入现况,尾闾向北反向排入减河;另一条雨水管道由南向北、由西向东下游接入宋梁路现况D=1500mm合流管道,尾闾排入。

南区:

东大街以南区域沿临时道路敷设雨水管道,由北向南下游接入老堤路以南保留的现况,尾闾排入。

东大街现况雨水管道系统下游为填埋段,由于区域开发,现况雨水管道不再承接区域雨水排除,施工期间保留只负责路面雨水排除,东大街以南设计临时雨水管道与东大街现况雨水管道相连,使东大街路面雨水通过临时管道系统排除。

经过现场实际调查,至本工程设计阶段伊始,南端老堤路至新堤路北侧已经由当地园林部门填平,改造为双孔D1600mm雨水管,仅在堤路北侧保留一集水坑。

北侧来水通过集水坑汇入新堤路下方双孔□3000×3000mm涵洞,最终通过闸井排入。

2.3设计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由于本项目城市副中心施工建设期间的临时工程,且上游排水工程重现期取P=3年,故本工程设计重现期取P=3年。

根据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建筑稀疏区径流系数取0.2~0.45。

根据汇水区域施工周期及施工期间对区域地面的硬化程度,并综合考虑排水标准,区域径流系数取Ψ=0.3。

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DB11/T969-2016),本区属于暴雨Ⅱ区,选用暴雨强度公式:

Q=1602(1+1.037lgP)/(t+11.593)0.681(L/s•ha)。

径流量计算公式:

Qs=qΨF

a.临时泵站

临时泵站上游承接临时雨水排除系统北区管线,办公区北区汇水面积约为82.7ha,通过两条主管径分别为D1600mm和D1400mm的临时雨水管线接入大街现况WxH=2000x1500mm雨水方沟和D=2200mm雨水管道,自南向北排入北端保留的现况,此段现况汇水面积约为7.6ha。

沿线接收来自通胡大街的雨水管线,收集路面雨水,汇水面积约为17.5ha。

计算得雨水总径流量为13551m³/h(3764L/s)。

b.临时泵站

临时泵站上游承接临时雨水排除系统南区管线,办公区南区汇水面积约为123.5ha,通过两条主管径为D1600mm的临时雨水管线自北向南排入位于新堤路北侧的现况。

同时东大街现况雨水管线与临时雨水管线相接,排除路面雨水,汇水面积约为14.5ha。

计算得雨水总径流量为17445m³/h(4846L/s)。

2.4设计方案

a.临时泵站

在明渠端头处设置5台型号为500QW2800-10-132潜水排污泵(出口管径500mm、流量2800m³/h、杨程10m、功率132kw),并额外采购1台作为备用。

在明渠底设置长12.9m、宽15.4m、深5.7m钢筋混凝土泵池,中部设有隔墙,隔墙侧壁正对水泵开5□1200×1200mm进水孔,水泵设置在泵池东侧。

南侧池壁设置2□3500×3000mm人工格栅洞口,洞口外侧设钢制拦污格栅,人工格栅采用φ20mm圆钢焊制,栅条间隙为40mm。

明铺5排DN800钢管排水管道入现况闸井,单排长度约为150m,管道沿线设置支墩、钢管箍架加固等措施;配备520kw发电机4台(备用一台),配置配电控制柜5台,配电柜设置彩钢防护棚,规格为长6m、宽5m、高3.5m。

设置彩钢房值班室一间,规格为长6m、宽5m、高3.5m。

发电机与配电柜间采用重型通用橡套电缆YC3×300+1×150,长200m;配电柜与水泵间采用中型通用橡套电缆YZW3×50+1×16,长181m;信号缆YZW3×2.5,长181m。

对施工作业区域进行地面硬化,硬化区域下层做200mm厚级配砂石,上层浇筑250mm厚C25混凝土。

搭设临建区,建成后设专人看护泵站;施工前做好导流围堰、排水、河底清淤,拆除既有河道内浆砌石护砌结构;施工过程中做好围墙、盖板、栏杆拆除恢复等相关措施工作。

施工完成后,将泵池与既有河道护砌部分恢复衔接,做25cm厚C25混凝土护坡、20cm级配砂石换填。

b.临时泵站

在明渠端头处设置7台型号为500QW2600-15-160潜水排污泵(出口管径500mm、流量2600m³/h、杨程15m、功率160kw),并额外采购1台作为备用。

在明渠底设置长18m、宽15.5m、深6.0m钢筋混凝土泵池,中部设有隔墙,隔墙侧壁正对水泵开7□1200×1200mm进水孔,水泵设置在泵池东侧。

泵池北侧设进水井,与泵池间隔墙设置2□3500×3000mm人工格栅洞口,洞口(进水井侧)设钢制拦污格栅,人工格栅采用φ20mm圆钢焊制,栅条间隙为40mm。

明铺7排DN800钢管排水管道入节制闸下游河道,最终入,单排长度约为130m,管道穿越东滨河路(新堤路)采用架空方式,在新堤路两侧及中间隔离带位置设置钢筋砼基础及钢结构管架桥,净空4.5m高,沿线设置支墩、钢构件加固等措施;在跨越新堤路管架桥两端各设置一处4.5m高限高钢架、增设限速标志、路面设置减速坎;配备660kw发电机4台(备用一台)、520kw发电机1台,配置配电控制柜7台,配电柜设置彩钢防护棚,规格为长6m、宽5m、高3.5m。

设置彩钢房值班室一间,规格为长6m、宽5m、高3.5m。

发电机与配电柜间采用重型通用橡套电缆YC3×300+1×150,长200m;配电柜与水泵间采用中型通用橡套电缆YZW3×70+1×25,长315m;信号缆YZW3×2.5,长315m。

对施工作业区域进行地面硬化,硬化区域下层做200mm厚级配砂石,上层浇筑250mm厚C25混凝土。

搭设临建区,建成后设专人看护泵站;施工前做好导流围堰、排水、河底清淤,拆除既有河道内浆砌石护砌结构;施工过程中做好围挡拆除恢复等相关措施工作。

2.5泵站工艺设计

2.5.1主要工艺设计参数

a.临时泵站

占地面积:

S=198.7㎡。

泵站型式:

湿式泵站

流域面积:

A=107.8ha

设计重现期:

P=3年

径流系数:

Ψ=0.30

设计流量:

Q=14000m³/h(3889L/s)

集水池有效容积:

V有效=304.6m3,满足最大1台水泵392s(6.5min)的出水量。

(最大单台水泵流量2800m3/h)

b.临时泵站

占地面积:

S=298m2。

泵站型式:

湿式泵站

流域面积:

A=138.0ha

设计重现期:

P=3年

径流系数:

Ψ=0.30

设计流量:

Q=18200m3/h(5056L/s)

集水池有效容积:

V有效=506.9m3,满足最大1台水泵702s(11.7min)的出水量。

(最大单台水泵流量2600m3/h)。

2.5.2位置及规模

根据周边的用地情况,临时泵站坐落于闸井以南,北侧现况北端起点端头的明渠内,重现期3年,设计流量14000m³/h(3889L/s);临时泵站坐落于闸井及东滨河路(新堤路)以北,毗邻新堤路南侧的现况明渠内,重现期3年,设计流量18200m³/h(5056L/s)。

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2.5.3泵站工艺设计

a.临时泵站

明渠内雨水通过临时泵站南侧池壁的2□3500×3000mm人工格栅洞口进入泵池。

在人工格栅洞口泵池外侧设置一面栅条间隙为40mm的粗格栅,每次应急泵站使用过后由人工除栅渣,将栅渣装入斗车外运。

经过格栅后的雨水进入泵站泵室内,设置5台潜水排污泵将雨水提升,通过5根DN800焊接钢管以架空的方式接入闸井北侧,并最终流入。

临时泵站启泵水位17.00m,停泵水位18.80m,有效水深1.8m,有效容积304.6m3。

水泵安装前需与厂家校核基础尺寸,确认水泵安装方式,是否需要暗埋地脚螺栓,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施工安装。

水泵启泵水位、停泵水位需根据到货水泵参数最终确定。

遇到极端天气致水位顶托、产生河水倒灌,雨水不能自流排入时,关闭雨水系统入河口闸门,开启泵站强排水泵,雨水系统雨水通过泵站排入。

b.临时泵站

明渠内雨水通过2-D1600mm进水管线从北侧进入泵坑进水井,通过进水井与池壁隔墙的2□3500×3000mm人工格栅洞口进入泵池。

进水井与泵池之间设置一面栅条间隙为40mm的粗格栅,每次应急泵站使用过后由人工除栅渣,将栅渣装入斗车外运。

经过格栅后的雨水进入泵站泵室内,设置7台潜水排污泵将雨水提升,通过7根DN800焊接钢管以架空的方式接入闸井南侧,并最终流入。

临时泵站启泵水位19.00m,停泵水位17.00m,有效水深2.0m,有效容积506.9m3。

水泵安装前需与厂家校核基础尺寸,确认水泵安装方式,是否需要暗埋地脚螺栓,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施工安装。

水泵启泵水位、停泵水位需根据到货水泵参数最终确定。

遇到极端天气致水位顶托、产生河水倒灌,雨水不能自流排入时,关闭雨水系统入河口闸门,开启泵站强排水泵,雨水系统雨水通过泵站排入。

2.5.4出水管线工艺设计

a.临时泵站

泵站新建5-D800mm出水管线,出水管线上游与水泵出水立管相接,自南向北铺设,管线下游接入闸井北侧。

5-D800mm出水管线采用焊接钢管,管道架空铺设,沿管线布置钢制水平管支座及混凝土基础方墩,管道架空高度约为0.5~1.0m。

管线高程详见泵站平面布置图,管支座做法详见机械设计图,混凝土基础做法详见结构设计图。

b.临时泵站

泵站新建7-D800mm出水管线,出水管线上游与水泵出水立管相接,自北向南铺设,管线下游接入闸井南侧。

7-D800mm出水管线采用焊接钢管,管道架空铺设,沿管线布置钢制水平管支座及混凝土基础方墩,管道架空高度约为0.5~1.0m。

管道与东滨河路(新堤路)相交段,管道架空高度为4.5m,在大堤路两侧及中间隔离带位置设置钢筋砼基础及钢管柱、工字钢结构管架桥。

在跨越新堤路管架桥两端各设置一处4.5m高限高钢架、增设限速标志、路面设置减速坎。

管线高程详见泵站平面布置图,管支座及钢架桥做法详见机械设计图,混凝土基础做法详见结构设计图。

2.5.5雨水情监测系统设计

a.临时泵站

泵站新建雨水情检测系统,在泵池旁立杆安装雨量计,监测下雨量。

在泵池侧壁安装水位标尺和超声波水位计,实时监测泵池液位。

可直观显示数据情况并通过数据智能终端+平台软件将液位数据传至后台。

并安装1个200万高清网络枪机摄像头,监视泵池液面和设备情况;另外立杆安装2个200万高清网络球型摄像机,监视设备区和院落办公区;安装地点及安装方式详见设备布置图。

b.临时泵站

泵站新建雨水情检测系统,在泵池旁立杆安装雨量计,监测下雨量。

在泵池侧壁安装水位标尺和超声波水位计,实时监测泵池液位,可直观显示数据情况并通过数据智能终端+平台软件将液位数据传至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