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与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99612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8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与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与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与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与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与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与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与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与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与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

1.2.1治理策略

1.2.1.1油池壁、底表面出现裂纹、脱落,应进行油池修整。

1.2.1.2主变油池未按要求设置格栅、卵石的,应进行加装;

格栅损坏、卵石风化损坏时,应进行维修或更换;

卵石油污或短缺时,应进行清洗或补充。

1.2.1.3油池排油孔金属滤网及管道堵塞、损坏时,应进行疏通、维修。

1.2.1.4事故油池积淤、积水严重,应进行清理;

排汽管损坏,应进行维修。

1.2.2治理要点

1.2.2.1油池壁、底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光洁,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

1.2.2.2油池壁每侧宜设置1-2道伸缩缝,伸缩缝内填充沥青麻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

油池壁与主变压器、冲氮灭火设备基础及电缆沟间应柔性连接。

1.2.3.3变压器油池(贮油和挡油设施)应大于设备外廓每边各1000mm,四周应高出地面100mm,且排油孔应设置金属滤网。

1.2.3.411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应在油池底部上方250-300mm处布置格栅,格栅上放置卵石,卵石厚度不小于250mm,卵石直径为50-80mm,卵石高度应低于主变基础顶部100mm。

1.2.3.4事故油池应定期检查水位,及时清淤排水,以保持足够容积。

1.2.3验收标准

1.2.3.1池壁采用清水混凝土倒圆角工艺,表面光洁,横平竖直,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无气泡。

1.2.3.2排气、排油管道设置合理,管体无锈蚀,管路畅通。

1.2.3.3池内格栅、卵石设置满足要求,格栅无锈蚀、破损,卵石清洁、无油污。

1.2.3.4事故油池容积满足要求,池内无积淤、积水。

第二节架构加固治理

2.1治理策略

2.1.1钢架构的螺栓出现松动、脱落时,应对螺栓进行紧固或补充。

2.1.2钢架构焊缝开焊时,应采取卸荷措施后进行补焊。

2.1.3水泥杆出现脱皮、露筋时,应进行修复。

2.1.4水泥杆出现裂纹、大面积露筋时,应更换水泥杆。

2.1.5钢架构及水泥杆未按要求设置排水孔,应打孔处理。

2.1.6架构倾斜,柱身弯曲超过允许挠度值,应进行纠偏或更换。

2.1.7接地引下线断裂时,应重新焊接。

2.2治理要点

2.2.1水泥杆出现脱皮时,应按照“表面清理——涂刷水泥改性剂——涂刷面漆”的流程进行恢复。

2.2.2水泥杆表面清理先用錾斧逐点打去原混凝土表面的疏松、碳化腐蚀层及开裂周围的部分,直到露出比较坚硬的混凝土为止,然后用钢丝刷或角磨机打磨,除去表层涂灰、碎削,形成一定的粗糙度,用压缩空气吹净,裂缝内不留灰尘,再用清水冲洗一遍。

2.2.3水泥杆出现露筋时,应按照“钢筋除锈——刮砂浆——涂刷水泥改性剂——涂刷面漆”的流程进行恢复。

2.2.4水泥改性剂未完全固化时,涂刷面漆,不准有漏涂现象。

2.2.5钢架构螺栓更换时应自下而上穿孔,重新紧固时应更换垫片,紧固时应均匀用力,保证压紧。

2.2.6接地引下线至电气设备上的连接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或焊接,接地引下线应连接可靠,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

2.2.7接地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牢固无虚焊,搭接长度符合规定:

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2.3验收标准

2.3.1钢架构螺栓应紧固无松动、表面清洁,无锈蚀、凹凸,穿孔方式正确;

底面与基础面紧贴,平稳牢固。

2.3.2钢架构应平直,无弯曲、裂纹、倾斜,底部无积水,焊缝完好、饱满。

2.3.3水泥杆涂层颜色一致,无漏涂、流坠,外形美观,无裂纹、倾斜。

2.3.4接地引下线安装应美观,焊缝饱满,无锈蚀、伤痕、断裂。

第三节设备、设施防腐治理

3.1治理策略

3.1.1设备钢架构涂层出现掉漆、脱皮、返锈,表面材料、螺栓腐蚀严重时,应进行防腐处理。

3.1.2水泥杆钢连接处及两端金属部分出现锈蚀,应进行防腐处理。

3.1.3设备、设施本体金属部分出现掉漆、脱皮、返锈,表面材料腐蚀严重时,应重新进行防腐处理。

3.1.4接地引下线涂层破损、局部腐蚀剩余导体面积为80%—95%时,应重新进行防腐处理;

严重锈蚀导致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更换。

3.2治理要点

3.2.1防腐应按照“表面除锈——涂第一道底漆——涂第二道底漆——涂第一道面漆——涂第二道面漆”的流程。

3.2.2防腐环境要求:

空气湿度85%以下、环境温度在5~38℃之间;

阴雨(雷电)天气、扬尘污染时禁止施工。

3.2.3防腐治理前,应先对处理部位表面进行除油、除锈,彻底地去除构件、设备表面的油污、锈层、锈斑、旧漆膜、锌瘤和风化的锌皮。

3.2.4除锈后应在4小时内刷涂第一层底漆(防锈漆),刷涂前应对表面进行除尘;

每道涂层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在前一道漆未完全固化时涂第二道漆。

3.2.5涂刷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进行。

构件下表面、钢结构交叉部位、螺栓、螺帽等特殊部位不得漏涂。

3.2.6对于酸性土壤,在接地体周围加适量石灰,提高土壤PH值。

3.2.7接地引下线防腐时,地下与水平接地体连接处亦应刷防腐涂料。

3.2.8接地引下线上应涂刷黄绿相间漆,黄绿色间隔100-150mm,平行涂刷。

全站同类型设备黄绿相间漆涂刷高度应一致。

对于较长的设备接地引线下(如水泥砼杆),涂刷高度一般宜为800-900mm(现场可结合水泥砼杆抱箍位置确定)。

3.2.9对设备、设施进行防腐处理前,应对邻近地面、设备铭牌、标识牌、位置指示、机械转动、设备绝缘子、控制电缆等特殊部位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除锈、喷涂涂料滴落或喷溅落在设备或地面上。

3.3验收标准

3.3.1表面处理除锈等级金属表面达到《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88中规定的St3,不易清理部位达到St2级;

处理后的构件表面不应有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灰尘、水分、焊渣、毛刺等附着物。

3.3.2所涂刷的每道涂层应均匀平整、色泽一致,无明显的疏松、皱皮、流坠、针孔和气泡等;

不得有漏涂和涂层脱皮现象。

全部工艺完成后,被涂表面呈镀锌色,涂层密实、坚厚、表面美观。

3.3.3涂装遍数和各涂层厚度均应符合所指定涂料的技术要求。

3.3.4用5倍放大镜抽检有无针孔和气泡现象,并重点检查构件下表面、钢结构交叉部位、螺栓、螺帽等特殊部位有无漏刷。

3.3.5防腐工作结束后,所做防护措施应拆除。

3.3.6接地引下线美观、顺直,无锈蚀、伤痕,黄绿相间色漆涂刷规范。

第四节设备渗漏治理

4.1治理策略

4.1.1密封部件老化、龟裂、变形或损坏,应进行更换。

4.1.2设备器身有砂眼、气孔、夹渣或焊缝开裂,应进行焊接补焊,情况轻微或部位不适合焊接的,可采用注胶等粘堵方式处理。

4.1.3油标玻璃管污损、老化、裂纹,应更换油标管。

4.1.4由于螺栓松动或紧固应力不均等原因造成渗漏的,应对螺栓重新紧固或调整。

4.2治理要点

4.2.1密封件规格尺寸选择应满足现场要求,应选用耐油、耐高温、柔韧性能良好的材料,确保密封件有效压缩量。

4.2.2密封面有锈蚀、毛刺、凹槽情况时,应进行除锈、打磨,提高法兰表面光洁度,螺栓丝扣应均匀、光滑、无毛刺。

4.2.3密封垫安装前,应将其上下接触面擦拭干净,在其两面涂半液态密封胶,待密封胶半干后,用法兰螺丝连接紧固,密封垫不得偏斜移位,确保密封垫与密封面形成连续接触表面。

4.2.4紧固螺栓应有专人负责,压紧螺栓要均匀对称拧紧,上下螺栓固定应均匀用力。

4.2.5充油前要对所有螺栓进行检查和紧固,表面粗糙、密封不良的,要在螺栓上涂一层胶黏剂。

4.2.6焊接堵漏可采用结合渗漏情况采用点焊或堆焊方式,作业前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4.2.7使用堵漏胶棒堵漏时,必须彻底清除堵漏部位的油污、漆皮、氧化物,使金属露出本色,然后按配比调好堵漏胶,对渗漏部位进行堵漏,直至不漏为止。

4.3验收标准

4.3.1器身表面无裂纹,清洁,无损伤,无渗漏油痕迹,油位指示在正常范围内;

SF6气体压力正常,无漏气现象,压力表玻璃完整透明,密封良好。

4.3.2密封件完好,密封面、法兰盘无锈蚀、毛刺,表面光滑平整。

4.3.3相关阀门、管路接头紧固,无渗漏。

第五节设备防潮治理

5.1治理策略

5.1.1开关柜、机构箱、端子箱、汇控柜、智能控制柜、电缆沟道、夹层、竖井等封堵破坏、密封条老化、通风孔堵塞时,应进行整治。

5.1.2柜内加热驱潮装置、热交换器或空调等安装位置不合理、装置损坏或防潮效果不佳的,应进行调整或更换。

5.1.3环境潮湿,开关柜存在凝露隐患的高压开关室除湿设备损坏或未装除湿设备,应进行修复或补充。

5.2治理要点

5.2.1开关柜、机构箱、汇控柜、端子箱、智能控制柜等应与电缆沟完全隔离。

5.2.2开关柜、机构箱、汇控柜、端子箱内应安装加热驱潮装置,并具有自动投退功能。

加热驱潮装置应定期检查,损坏时应及时维修。

5.2.3对于可能进水的高压室电缆进出口应进行防水封堵,防止室外电缆沟的积水流入高压室。

同时,对每个柜的电缆穿孔进行封堵,防止电缆沟内潮气直接侵入高压开关柜。

5.2.4高压室门窗应密封良好,外墙、屋顶应无渗漏。

母线排外露在开关柜顶时,高压室屋顶内层不应使用易受潮脱落的材质装饰,防止受潮脱落引发设备故障。

5.2.5室外空气湿度较大时,应紧闭高压室门窗,且不宜开启通风装置。

轴流风机外侧应设置防雨罩或固定防雨百叶窗。

风机未工作时,百叶窗叶片应处于完全闭合状态,防止潮气通过轴流风机侵入高压室。

5.2.6高压室穿墙套管的支撑钢板四周应进行密封处理。

5.3验收标准

5.3.1开关柜、机构箱、端子箱、汇控柜、智能控制柜、电缆沟道、夹层、竖井等封堵严密、密封良好,内部无进水、受潮、锈蚀现象。

5.3.2机构箱、端子箱、汇控柜、智能控制柜、配电室等通风口无异物,通风效果良好。

5.3.3开关柜、机构箱、端子箱、汇控柜、智能控制柜加热驱潮系统完备、运行良好,温湿度设定正确。

5.3.4高压室门窗密封状况良好,墙体、屋顶无渗漏;

轴流风机外百叶窗叶片能正常开闭;

除湿机功率满足现场要求,运行正常。

第六节防小动物治理

6.1治理策略

6.1.1设备绝缘包封材料破损,应进行包封整治。

6.1.2开关柜、机构箱、端子箱、保护屏等设备、建筑物孔洞及穿管未进行封堵或封堵破损,应进行封堵整治。

6.1.3一、二次设备柜门损坏,无法正常关闭,缝隙较大,电容器网门及各类通风网破损,应进行整治。

6.1.4防小动物挡板、捕(驱)鼠器、驱鸟器、粘鼠板等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6.1.5变电站室外排水孔无护网或护网损坏时,应加装或修复。

6.2治理要点

6.2.1高压室开关柜内外母线、引线应进行绝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